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试论期刊的风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格原本属于用以品评作品或人的一个美学范畴,它被引入现代文艺理论,指的是由作家、艺术家创作中的创作个性所体现的艺术特色。而所谓期刊的风格,则是指期刊从内容到形式所体现出来的整体特色和个性,也就是期刊从内容到形式所体现出来的特征化、个性化的特点,这和其本义是相通的。风格不仅是期刊内容和形式特色的体现,更是期刊编辑思想、编辑原则、编辑技巧等一系列问题的综合反映。风格是一份期刊的识别标志,也是一份期刊区别于其他期刊的基础,成功的期刊无不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我们绝不会把《故事会》与《读书》相混淆,因为前者通俗易懂趣味横生,而后者品位高雅严肃深刻;我们也不会把《家庭》与《读者》相混淆,因为前者平实亲切,而后者典雅隽永。独特的风格对期刊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法国作家布丰在论及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的关系时曾说过“风格即人”,将这一名言借用于期刊理论与实践,我们同样可以说“风格即期刊”。  相似文献   

2.
属种概念不能并列使用●熊肇勤【韶关】有个学生的习作有这样一句话:“到了海边,我们看到许多船舶和军舰在航行。”从语法看,这句话是没有毛病的;但犯了属种概念并列的逻辑错误。在属种关系中,外延大的、包含另一概念的那个概念,叫做属概念(如上例的“船舶”);外...  相似文献   

3.
风格是期刊成熟的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风格”一词借用于期刊理论与实践,我们同样可以说:风格即期刊。风格的形成,是一个期刊走向成熟的标志。纵览中外著名期刊,它们无一例外都是具有鲜明风格的期刊。如《读者》那种娓娓道来、细雨春风的风格决不会与《故事会》那种通俗易懂、趣味横生的风格混淆;《女友》的纯情热烈也不同于《家庭》的平实亲切。它们的成功来源于其独特的风格,风格是它们之所以成为“这一个”而不是另一个的基础,是它们立于期刊之林的旗帜。我国出版界前辈邹韬奋先生曾说过:“没有个性和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更没有希望了。”这确是期刊界…  相似文献   

4.
期刊如何形成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与风格。对于期刊来说,就是每种期刊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造型”,要有自己的个性和优势,不能千人一面。对于众多的期刊来说,没有特色就没有优势,就没有吸引读者的魅力。笔者认为,构成期刊特色的主要因素有:1.办刊宗旨与个...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写作中,常常要并列使用概念。哪些概念可以并列使用,哪些概念不能并列使用,在逻辑上是有讲究的。如果不能从逻辑上正确处置概念之间的各种关系,就会出现概念使用不当的逻辑错误。在报刊上比较常见的是将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简单地加以并列使用,造成不必要的概念重叠,影响准确表达句意。所谓属种关系,就是指两个概念间,一个概念的外延完全包含在另一个概念的外延中,并且仅仅是另一概念外延的一部分。这样的两个概念间的外  相似文献   

6.
期刊,作为一种"中媒",即中速中效传播媒体,100多年来在我国主要是以传导先进文化思想与科学理念为传统的.编辑作为期刊的创编缔构者,从来都是期刊生命的主宰,没有期刊编辑,就没有期刊媒体.没有自主创新、精心诚意编刊的编辑人,期刊就没有精神没有灵魂.编辑的人格是期刊传播的道德力量,是期刊风格的核心或基础.  相似文献   

7.
期刊个性浅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一种成功的期刊,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特色。有个性才有特色,个性与特色的相互交融和不断深化,就形成期刊的风格。个性特色是一本成功期刊个性化的灵魂,也是一本成功期刊风格化的标签。独特的个性、稳定的风格,是一本期刊成熟的标志,也是其走向市场、占领市场的重要条件,如《读者》之清新隽永,《读书》之广博厚重,《收获》之老成持重。鲁迅说:“每种刊物应有其个性,不必雷同。”(《许广平忆鲁迅》)邹韬奋先生也说:“没有个性或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更没有希望了。”(《韬奋文集》第3卷)那么期刊的个性是如何形成和体现的呢,本…  相似文献   

8.
三有怎样的期刊编辑风格就有怎样的期刊风格,只不过说明二者的关系,说明二者的统一性;并不等于说期刊风格就可以不必努力创造,它就会自然诞生。期刊要有自己的风格,首先要有明确的总体编辑构思。除了别的作用外,期刊总体编辑构思也是期刊编辑部统一思想的体现。现代期刊编辑部,大都不是个人而是一个集体。  相似文献   

9.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过对“两翼齐飞、图文并重”的新闻思想的研讨与实践后,长期显得很弱的“新闻摄影这一翼”方兴未艾,有人已经提出“读图时代”的概念。然而摄影记者提供的摄影作品如果不经过图片编辑处理发表,那它就是再精采也还是“自然人”,成不了“社会人”,即发挥不了社会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图片编辑也就没有新闻摄影的社会价值,而报纸头版的图片更肩负准确彰显报纸定位、风格的重任。头版图片编辑责任空前的增大了。  相似文献   

10.
数据与信息是图书情报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两个基本术语,是构成学科的核心概念或范畴,然而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厘清。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概念分析法、历史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在对国内外主要文献中有关概念内涵与外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出四种代表性的观点,即“数据大于信息说”“信息大于数据说”“数据与信息等同说”“数据与信息相对说”。其中,“数据大于信息说”影响最为广泛,这与DIKW概念链模式有关,而这个概念链模式的逻辑并不清楚,并不能很好地反映数据、信息、知识以及智慧之间的关系。对于数据与信息的关系,本文从哲学、人们约定俗成的惯例、信息与数据概念的变化过程、最新的国际组织及各国政府文件层面考虑,论证了“信息大于数据”的观点,认为此种观点更具解释力和合理性。图3。参考文献28。  相似文献   

11.
同任 《编辑学报》2004,16(4):300-300
某篇文章给“图书”下的定义是 :图书是用文字、图片等来表达思想文化和知识内容的、可供携带的出版物。这一定义的主要毛病是 ,由于未给出“种差” ,所以它限定与说明的概念是含混不清的。即它与我们熟知的期刊没有区别开来 ,因为期刊也是一种“用文字、图片等来表达思想文化和知识内容的、可供携带的出版物”。按普通逻辑学的要求 ,给事物和现象下定义 ,其公式为概念 =种差 邻近的属 ,即此种事物或现象的概念应是它与其他种的差别加上它所邻近的属。例如 ,“图书是以纸质印刷品为载体、传播与储存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知识、不定期出版的出版…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种期刊,不管它是早期期刊,还是现代期刊,都要反映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这应是期刊的重要特征之一。如果一种期刊没有这“三新”,老是陈辞滥调,它就无法生存下去。  期刊是离不开编辑的,不论有多少篇稿件,它们也不可能自动成为一本期刊而必须经过编辑把它们审读、加工,按照一定的构思把它们编辑起来,才会成为一本期刊。这就好像一块块兽皮,要经制裘师逐一加以剪裁、缝制,才会成为成衣一样。可见编辑与期刊的关系是何等密切,规模较大的期刊编辑部,还可能有文字编辑、美术编辑、技术编辑之分。这是因分工而产生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对于办报人来说,读者即市场。因此不妨说“心中有读者”实质上就是“心中有市场”。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这是因为,报纸虽然有着极为强烈的政治属性,但它终究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读者买报纸,是一种消费行为。如果你提供的新闻信息,没有什么价值,读者从中不能获取有益的营养和精神的愉悦,你就会遭到冷遇。如果做到了“心中有读者” 或者说“心中有市场”,那我们就会自觉地根据读者的需要采写新闻、编辑新闻,从而赢得读者,赢得市场。新闻学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4.
《新闻学刊》一九八六年第四期刊载杨思迅的《关于新闻与宣传关系的讨论综述》,归纳为以下四种观点: 1、包容说。有一部分同志认为新闻与宣传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新闻是宣传的一部分。其代表性见解是:新闻和宣传是两个有种属关系的概念,新闻是种,宣传是属,新闻的外延包含在宣传的外延中。也就是说,一切新闻都是宣传,而一切宣传并非全是新闻。新闻是一种手段,而宣传是这种手段的目的。 2、交叉说。大多数同志认为新闻与宣传是交叉关系。说新闻与宣传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有着明  相似文献   

15.
一提起编辑,人们常常很自然地就喻之谓:“为他人作嫁”。久而久之,在“编辑”与“为他人作嫁”之间好象就画上了等号。当然,“为他人作嫁”作为一种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应该发扬,其实,对于这种风格的发扬,又何止编辑这一行。而且,这一提法,也只是从编辑与作者之间的关系这一角度而言,并没有把编辑放在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创造和精神生产的全局来看,因而它不能说明编辑的本质特征,同时更容易使人忽视编辑工作、编辑行为的主体性,影响对于编辑的社会地位与作用的正确认识。我认为,当代编辑的本质特征,就是通  相似文献   

16.
编辑活动在我国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可是关于编辑活动的科学却至今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社会上一个时期里流传的“编辑无学”的说法,如果是指“编辑没有学问”,那是一种误解或偏见;如果是指“编辑没有学说”,那是对于我国几千年来丰富的编辑经验及其理论概括的无知;如果是指“编辑没有科学”,那倒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编辑学研究的状况。编辑学至今尚在建设之中,还不能说已经成熟,甚至还不能说已经“有”了;但也不能说“没有”,它是正处在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之中,是“正在有”。“正在有”虽不能说就是“已经有”,但…  相似文献   

17.
编辑出版由于其产品——出版物具有的文化信息传播功能,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各高校纷纷从过去的图书馆学转移到新闻传播学科或信息管理学科,由此命名为编辑出版学。然而对于这一概念本身的内涵和外延,专业学者似乎还没能进行很好的厘清。今天我们在使用这一概念过程中,往往令许多学习者抑或研究者存在诸多模糊的令人困域的地方,现略抒浅见。一就“编辑出版”的汉语逻辑意义来看,至少可有以下几种理解。(1)全同关系:编辑出版是一个集合名词,两个概念内涵虽有不同但外延完全相同,即编辑就是出版。(2)并列关系:即编辑和出版是具有对等意义的两…  相似文献   

18.
莫急功近利     
各地新闻学专业期刊的主编聚在一起时,总会 有一个话题:怎么对待“关系稿”。我们新闻学期刊的“关系稿”与大多数大众传媒的“关系稿”不同,主要是一些新闻界同仁为评职称而需要完成发表论文的指标。子是便通过种种关系送来稿件打招呼,使得主编和编辑们为难、烦恼:不用吧,得罪了同仁、朋友,而且有些编辑记者业务确实过硬,惟独缺论文;都用吧,篇幅有限,且有些论文实在让人不敢恭维。结果,“关系”的两端都为“关系稿”急煞、愁煞。 这是我们同类刊物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难题,至今也没有一个皆大欢喜的锦囊妙计。怎么办呢?我想要说…  相似文献   

19.
期刊编辑活动是以选择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目标,以组织、选择、调控、传播、教化为己任,以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发展为目的的一种实践活动,因而包含着一个编辑价值和编辑价值观问题。本文拟就如何理解和培养期刊编辑价值观(以下简称“编辑价值观”)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编辑价值观的实质与制约1.编辑价值观的实质及体现谈编辑价值观首先不能不了解什么是编辑价值。编辑价值是编辑主体与客体(文稿)相互作用的结果。确切地说,是编辑工作者改造自然与社会的实践中所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效益。它是由精神产品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功能所决定的。期刊编辑价值观就是一种以主体价值标准为尺度的评价性认识,换言之,就是编辑对文稿进行科学评价的观念体系。编辑的这种价值观念是特定社会文化发展的主观凝定,是对编辑工作形成的价值关系的理性概括,也是编辑对个体经验和群体智慧的自觉总结。这就是编辑价值观的实质。  相似文献   

20.
人们常说:“风格即人”,是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风格。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期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