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邹燕琴 《档案与建设》2018,(7):13-16,20
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集中反映了地方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外事、民族、宗教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承载着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是传承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之一.论文通过考察国内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的现状及西方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数字档案资源案例,从数字档案资源的开发思维、开发主体、开发信息及开发方式4个方面系统剖析社会记忆视域下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开发模式的转变,从多主体合作构建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库、商业化开发实现地方特色数字档案的经济与社会双重效益和数字人文技术促进地方数字档案资源公共服务3个维度探究社会记忆视域下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的开发路径,为构建完整的社会记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云环境下档案数字资源信息安全保障问题显现。为保障云环境下档案数字资源信息安全,论文提出构建档案数字资源信息安全保障社会化推进模式。立足云环境下档案数字资源信息安全的多元主体保障体制,探究相关主体的工作责任与工作重点,对云环境下档案数字资源社会化安全保障的协同推进提出建议。构建云环境下以政府为主导,档案保管机构参与,云服务商、行业组织、第三方可信云服务认证机构、档案利用者及社会公众为社会协同力量的档案数字资源信息安全保障社会化协同推进模式。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记忆的视角对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的叙事化开发进行思考,讲好中国故事,构建抗战记忆。首先,梳理档案文献叙事化开发与社会记忆构建的关系,阐述社会记忆视角下档案文献叙事化开发的价值;其次,从叙事形式、主体、内容、结构、语言五个元素对南侨机工档案文献叙事化开发的案例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以构建社会记忆为实践导向、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开发过程、丰富开发成果吸引用户兴趣的叙事化开发路径,为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的开发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数字人文视角下探讨老字号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推动老字号企业振兴与发展,构筑城市记忆与社会认同,以及促进文旅融合与文化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老字号企业对档案资源的价值认识不充分、管理体制不完善和档案管理人才匮乏等问题,提出老字号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坚持资源为王、分层推进、协同共建以及整体效益的原则,并从主体、客体、技术与过程四个方面构建基于数字人文的老字号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5.
灾难记忆是社会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和传承灾难记忆有利于从中学习反思,提高防灾意识,推进社会突发灾难应对机制的建立,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档案作为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是构建灾难记忆的重要方式。以文件连续体理论模型为分析框架,探索日本震灾数字档案参与灾难记忆构建的实践经验,并结合我国灾难事件数字档案的建设情况,从加快灾难记忆构建、完善资料收集、促进多元主体共建、加强档案资源利用四个方面对我国相关工作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档案叙事服务中主体和客体对数字记忆构建以及知识创新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档案数字叙事服务系统模型,分为档案资源层、叙事创作层、用户服务层、反馈评价层四个部分;提出档案数字叙事服务的实现路径,旨在为数字记忆视角下的档案信息服务创新提供思路,推动社会数字记忆的建设,满足用户身份认同需求,促进档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档案记忆观、资源观与“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建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档案是建构集体记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要素,数字档案是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收藏和开发是构建档案资源的基本途径。根据当代档案记忆观和资源观,有必要大力加强档案数字资源建设。建议构建"中国记忆"大型数字资源库,以真实丰富的数字资源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建构和传承提供文献支撑,促进档案事业社会影响力和公众满意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丰富了传统人文学科的研究视野与研究方法。近年来",数字人文"领域作为一个前沿学科,成为人文领域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数字人文视阈,对档案文化资源开发的主体、客体以及开发模式进行分析,通过新时期社会转型、价值导向、新社会语境及多元叙事体系的变迁解构档案文化资源开发,透析数字人文视阈下档案文化资源开发主体构成、跨界合作与创新资源开发方式的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9.
李颖  李桂英 《山西档案》2023,(6):95-102
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京津冀区域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为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对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探索发现面向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的提升空间,从完善顶层规划、强化多元主体参与、加强京津冀档案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提升档案资源协同开发成果的吸引力四方面提出面向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的关键策略,有助于为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档案力量。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环境下众包模式凭借其创新性、高效率、低成本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基于众包模式在专题档案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优势,构建专题档案资源建设众包模型,提出专题档案资源建设众包实施路径: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机制、搭建众包平台、制定众包建设标准、强化众包质量控制和创建档案资源合作开发机制。  相似文献   

11.
档案资源智慧化转型,是实现“十四五”时期档案工作全面转型的题中要义。具有知识属性、遗产属性、记忆属性的田野考古档案资源是展现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承载社会记忆,建构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本文在分析田野考古档案资源基本特征和属性的基础上,建构田野考古档案资源经由数字化、数据化、语义化、智慧化阶段,实现多元融合的转变过程,以期实现田野考古档案资源多元主体协同共建,开发成果智慧共享,推动档案服务向知识服务、文化服务转型升级。同时也为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创新考古资源利用方式,传播文物蕴含的文化精髓和时代价值,塑造全民族历史认知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2.
传统村落档案工作是我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国各级档案部门和传统村落作为其两大行为主体需要建构合作关系,实现传统村落档案的共建共享。文章从我国传统村落内涵及专业档案管理在我国传统村落调查建档类工作中的缺失两方面分析了建构合作关系的必要性,并探析了档案部门协助传统村落自治档案、将传统村落档案接收进馆和推动传统村落记忆数字化几种合作关系的建构,强调传统村落档案资源与权利的配置,呼吁专业档案工作者的角色从行政官员型向辅导员型转变,从档案实体保管者向数字保管者转变。  相似文献   

13.
数字时代,档案资源创新开发利用呼吁3个转变:视角转换、路径转型、实践转向。本文首先提出数字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应从记忆技术(关注存管)走向技术记忆(关注内容),实现视角的转换;进而基于技术记忆视角,分析数字档案资源开发利用路径转型,表现在3个方面:档案开发从表征向深度复杂计算转型,档案利用从单一向高阶多维价值发现转型,关键技术应从分布离散应用向融合协同创新转型,最后探索面向数字人文的档案资源创新开发利用,推动实践转向。  相似文献   

14.
档案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是社会记忆构建的资源和重要载体。精准扶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由政府主导,综合各方资源进行的以反贫困、经济发展、支持农业、乡村社会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为多重目标的减贫行动,在其实践活动中留存了大量的原始记录和记忆素材。在精准扶贫档案管理中,不仅要保护好政府部门形成的记录材料,还要突出档案馆的社会价值,建立专题档案资源库、选择典型代表区域实景保护等留存社会记忆。  相似文献   

15.
红色档案作为传承弘扬红色精神的重要载体,其建设向来为社会各界所重视,然而当前传统红色档案资源建设已经陷入了瓶颈期:新形势下档案开发转型困难、开发模式饱和、开发人员思维固化等问题紧紧束缚着它的发展,而数字人文这一新方法的引入则为红色档案资源建设提供了崭新的模式和广阔的思路。笔者将以沂蒙红嫂档案建设为例从数字化存储、数字化挖掘、数字化呈现着手进行新形势下红色档案资源建设方法的探析。  相似文献   

16.
秦垒 《档案管理》2016,(5):54-56
文章针对专题型数字档案馆在保存社会历史记忆方面的重要作用和美国专题型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实践,重点论述了“飓风数字记忆银行”的建设背景和建设特点,并提出在社会记忆视阈下我国专题型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构想,以及在建设理念、主题选择、建设方式和新媒体应用方面对“飓风数字记忆银行”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对档案学核心期刊中244篇档案社会记忆研究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及双聚类分析,可以直观、科学地反映我国档案社会记忆研究的发展状况。我国档案社会记忆研究目前已趋于成熟发展阶段,研究主体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后保管时代档案社会记忆价值构建、档案记忆和权力与身份认同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及边缘弱势群体的档案记忆、数字档案记忆资源的整合和开发等方面。建议在档案社会记忆范式构建期继续深化理论研究深度,将档案社会记忆的学理性与应用性相结合,发挥理论研究的现实指导和发展预测功能。  相似文献   

18.
文章旨在在国家倡导档案机构数字转型的战略背景下,探寻我国档案机构系统应用社交媒体的顶层设计及实现路径的启示。文章用案例分析法,全面深入调查NARA的社交媒体应用制度体系和应用实践,解析其经验,并立足档案学与传播学理论及方法,提出社交媒体在国家数字资源整合与服务中的优化策略:多层次构建完备制度;匹配需求强化平台应用效率;基于主体协同机制深化资源建设;强化社交媒体运行机制过程建设;基于社交媒体创新国家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19.
华林  石敏  杨娜  邓甜 《档案学研究》2017,31(3):71-76
国家综合档案馆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是保护与传承民族记忆的重要方式。本文从民族记忆构建传承的视角,分析云南省国家综合档案馆少数民族档案馆藏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从馆藏资源构建设计、或缺资源征集、资源整序和数字化资源集中建设等方面提出优化馆藏资源的设想。以全面性、多样性与原始性原则,优化国家综合档案馆少数民族档案馆藏资源建设,对云南民族记忆的完整构建、传承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进程对于人类记忆是双刃剑,信息技术在强化社会生活记录能力的同时也引发了新的社会失忆现象,数字记忆成为新一代文化记忆。本文在简要爬梳数字记忆由来和现状的基础上,阐述数字记忆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价值,归纳出多资源互补、多媒体连通、迭代式生长、开放式构建等特点,从目标定位、文化阐释、资源整合、编排展示、技术支撑五个方面提出构建数字记忆项目的架构和要领。本文还分析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记忆机构在数字记忆建设中的重要角色及其原因,倡导图档博机构在数字记忆构建中拓展职能,增加活力。参考文献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