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邓抒扬  许旸 《出版广角》2019,(20):47-49
文章以“广陵刻书”“金陵刻经”为保护对象,对雕版技艺、古籍版片、雕版典籍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创建雕版印刷数字技艺资源库,借助数字记录和存储技术为雕版印刷的工艺流程建立永久的数字档案;开展雕版典籍再造计划,应用计算机辅助成型、三维建模技术、数控加工技术,对古籍版片和佛像经版进行逆向复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衍生产品;建立雕版典籍数字内容资源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揭示雕版典籍所蕴含的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对刻书版片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版片是中国雕版印刷术最重要的实物见证。民国时期图书馆保存的刻书版片,为传承中国雕版印刷术及成功申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卓越贡献。此文系统梳理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对刻书版片的保护概况、版片的收藏与保管方法、版片的数量与种类等问题,为当代保护版片、弘扬雕版文化提供借鉴,亦填补民国时期雕版印刷史和图书馆史研究在版片保护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3.
作为国家档案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2020修订版)和《“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探寻其协同关系不但有助于档案工作者准确把握新时代国家档案工作总体设计方向,还能使地方政府正确贯彻执行国家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因此本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2020修订版)法律文本和《“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利用LDA主题聚类及相似度计算方法对其主题和内容协同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部政策法律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较强的协同性,这为促进我国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及地区档案政策法律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齐继伟 《档案学研究》2021,35(3):127-134
秦代“徒作簿”作为官府劳力管理的簿籍文书,政府对其制作、审核、校对、存档等细节有着严格管理。本文通过对里耶秦简所见诸多“徒作簿”的考察,结合岳麓简“内史仓曹令甲 ”,可知秦代“徒作簿”至少分为“日簿”和“ 簿”(或“月簿”)两类。县属机构是“徒作簿”的制作部门,县廷负责“徒作簿”的审计。“徒作簿”以“疏书”的格式记录,以“牒”的形式呈送及存档。“徒作簿”的呈送方式依据县属机构距离县廷的远近,所需呈送的日期、频率、地点各有不同。但在实际呈送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也可灵活处理,显示出秦代政务运作的适度灵活。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绍兴历史文化变迁,从绍兴雕版印刷最早的文献记载、绍兴雕版印刷的兴衰、吕抚的活字泥版印刷、木活字排印谱牒等四个方面来考述古代绍兴印刷业,探讨其渊源。  相似文献   

6.
“案牍”是由“案”和“牍”两个单音词素组成的联合式复合词。该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其原始含义包括泛指的官府文书、特指的司法刑狱专门档案以及用来指代公务活动。此后,逐步延伸出名册、官名等含义。使用次数在宋代达到了第一个高峰,之后小幅回落,到了清朝出现了最高峰。民国以后,随着“档案”与“文件”二词的产生与发展,“案牍”一词逐步消亡。  相似文献   

7.
论金属活动技术的起源(上)潘吉星引言传统印刷主要包括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文献记载和实物资料显示,最初的印刷形式雕版印刷至迟在隋至唐初(6世纪至7世纪初)己在中国处于实用阶段。雕版板材主要用木板,也以金属板特别是铜板代替木板,多铸造而成。铜板虽昂贵,但...  相似文献   

8.
贝叶经分散保存于世界许多国家,对于这份珍贵的文献遗产,各国保存机构的保存方式和保护措施各不相同。中国、尼泊尔和泰国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先后在贝叶经写本保护、缩微复制抢救、数字化利用等方面开展工作,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保护方式。本文通过分析三个国家开展的在全球引起较大反响的贝叶经保护项目,对比其保护的任务、内容及成果等,归纳得出三种保护模式。文章在分析属地保护、属地保存+跨国合作保护、集中保存与保护三种模式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面向利用的贝叶经保护体系。贝叶经保护的三种模式是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文化背景的产物,数字化抢救、加强贝叶经信息资源的建设、构建利用共享平台是实现“藏”与“用”并重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运用“遥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对2021年《档案学研究》和《档案学通讯》所刊发的220篇学术论文进行研究力量布局与研究主题分布分析,发现高等院校仍是档案学研究的主体力量,但国家档案局的研究力量突显。2021年中国档案学研究主要关注“档案治理”“档案学基础理论”“电子文件管理”“中国古文书学”“档案与数字人文”“档案资源服务”“档案教育”等主题,并呈现出较强的本土性和跨学科性。未来中国档案学研究仍应加强本土化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理论体系;要关注“人”的需求,体现档案学研究的人文主义;需关注跨学科问题,实现档案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理论与方法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10.
“档案数据”是当今档案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对“档案数据”概念的源起及演变路径进行梳理,有利于概念基本含义的界定,规范概念的应用形式及情境。本研究在描述“档案数据”领域文献分布规律的前提下,以技术背景为依据,分“档案工作自动化时代”“档案信息化时代”及“大数据时代”三个研究阶段对“档案数据”领域文献的研究主题及内容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并对相关研究的特征及不足进行了评述。最后,本文对“档案数据”的概念含义与研究价值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1.
蜡笺纸作为中国造纸历史上一种非常重要的传统手工纸,其制作工艺如今几乎已失传。围绕蜡笺纸这种特殊的纸张所用的原料、特征等开展研究,对以蜡笺纸为载体的档案文献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以及传统蜡笺纸制作工艺的传承和复制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西藏档案馆藏一份清朝圣旨所用的橘黄色单面洒金蜡笺纸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SEM)、光学显微镜、拉曼光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等仪器或设备,对其成分和结构进行观察、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该纸为双层纸,原料为纯青檀皮,经过胶矾水处理,并在纸张中加入填料熟石膏;纸张正反面的着色成分均为铅丹,以动物胶为颜料的黏合剂,并进行了施蜂蜡处理。铅丹作为主要的着色成分,在一定条件下不太稳定,少部分变色生成了铅白和二氧化铅。  相似文献   

12.
Book Review     
《文物保护研究》2013,58(2):95-97
  相似文献   

13.
文章提出中国古代的版权形态具有三个特征:个别保护、局部协调与载体依赖.首先揭示个体出版者如何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维护其版权,其次介绍古代民间的几种版权管理实践,然后指出中国古代雕版印刷的版权与其物理载体--书版紧密联系,最后探讨了形成这些版权特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文件上的红色原子油印迹是档案制成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印迹是否清晰、美观、耐久影响着档案材料的外观、使用和凭证价值,因此有必要开展其使用特征和保存特性的研究。通过耐久性实验测量印迹的色差值判断其耐久性能,对印迹进行宏观和微观分析以了解其速干性能和油墨扩散情况,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其主要元素成分进行检测,研究发现由于原子油成分、生产工艺不同,其耐久性能具有差异性,分为较耐久材料和不耐久材料;在使用选择上不仅要考虑其耐久性,还要兼顾色泽的美观度、速干程度、清晰度等;所有印迹不耐干热,在档案保管中要保证环境适宜,以免印迹出现褪色、模糊影响档案价值。  相似文献   

15.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之中,包含了许多中国古老的出版文化元素:汉字,笔、墨、纸,简册,活字印刷,卷轴等.一部中国出版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史.当代中国出版人要更加自觉、主动地承担起传承文明、繁荣文化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6.
国家声音展馆(the National Gallery of the Spoken Word,NGSW),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资助的数字图书馆先导研究计划二期的项目之一,是记录20世纪重要历史声音的数字图书馆,旨在实现20世纪的重要讲演、广播和录音等历史声音的数字化储存、全文检索与在线使用。文章首先介绍该项目的基本情况,然后在资源建设与组织、技术手段和服务特征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概要的评述,最后提出评价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授权影印西文图书种次号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次号是文献编目的重要内容。分配授权影印西文图书种次号工作比分配普通图书种次号工作更为复杂,编目人员必须细致分析,准确判断新书、重书和同种书。同种书的认定与取号既要与原版书比照,又要考虑内部交流资料,还要照顾到不同出版社的出版物等,合理选取种次号,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印刷图书文化的源与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刷术的发明有很深的渊源,并且有一个不断积累的由量变到质变逐渐完善的长期过程,其间很难划分出鲜明的分界时限。根据古代文献,结合近年来的考古实物发现综合考证,可以得出雕版印刷术产生于隋至初唐之际的结论。公元7世纪前期的佛像雕印是雕版印刷术的最初形式;8世纪大量出现的经咒印本标志着雕版技术已有长足的进步;9世纪图文并茂的整部佛经《金刚经》印本说明雕版印刷术已臻成熟。  相似文献   

19.
国子监刻书上起五代,下迄清朝,绵延千年而不绝。明代是国子监刻书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国子监刻书史上颇具代表性。该文通过征文考献,系统考察了明代南、北二监的补版及新刻图书、底本及校勘、书工及刻工、版式行款、刻书经费、社会评价等诸多问题,较全面地展现了明代国子监刻书的风貌。  相似文献   

20.
严荷菱 《出版科学》2010,18(1):28-30,36
印刷材料和印刷工艺对书籍设计的最终效果有决定性影响。创造性地利用印刷材料,如牛皮纸、压纹卡纸、木材和皮革等自身的质感、空间等肌理效果,可以使书籍设计事半功倍。凹凸压印、不规则镂空、打孔、开窗、实物装饰,以及对常规开本进行大胆突破等印刷工艺的创造性使用,使书籍设计新颖、活泼,别具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