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国子监刻书上起五代,下迄清朝,绵延千年而不绝.明代是国子监刻书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国子监刻书史上颇具代表性.该文通过征文考献,系统考察了明代南、北二监的补版及新刻图书、底本及校勘、书工及刻工、版式行款、刻书经费、社会评价等诸多问题,较全面地展现了明代国子监刻书的风貌.  相似文献   

2.
明代官府的刻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恬《书隐丛说》谓:“官刻之书,至明极盛,内而南北两京,外而道学两署,无不盛行雕造”。此外“官司至任,数卷新书与土仪并充馈品”。这说明明代官府刻书的兴盛和普遍。以中央而言,沿历代建置有国子监刻书,明朝国子监有南北两处:一为南京国子监,一为北京国子监。南京国子监,称为南监或南雍。史称“太祖洪武元年八月,大将军徐达入元都收图籍”。(《明史·太祖本纪》)把所藏宋元雕版尽入南监,故梅《南雍志·经籍考》说:“本监所藏诸梓,多自旧国子监而来。”南监就是根据这些版片,加以修补印行,即后世所称的“三朝本”,其中以《十七史》最为有名…  相似文献   

3.
在宋代中央刻书机构中,汴梁国子监可谓是一枝独秀。汴梁国子监刻书,经史子集四部皆备,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后代刻书的典范。汴梁国子监刻书大多是在汴梁雕版并印刷的。汴梁国子监刻书为宋代的科举取士、刻书业的全面发展、印刷术及汉文化的外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汴梁国子监刻书在宋代乃至整个刻书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阚敏 《图书馆学刊》1996,18(4):33-35
明代国子监的出版事业阚敏(清华大学)国子监刻书历史悠久。自从五代后唐的冯道主持刻印九经以后,经宋元,到明代发展到了顶峰,刻书数量之多,收藏之盛,都是空前的,虽然明代国子监刻书质量参差不齐,但是它在中国文化史尤其是中国文化传播史上的地位是不可埋没的。一...  相似文献   

5.
五代国子监刻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征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考证了我国五代时期国子监刻书的过程及底本校勘、写官刻工、行款、刻书经费等方面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国子监刻书是从五代时期开始,宋代兴盛。作为中央政府最高教育管理机构,宋代开封国子监在官方刻书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对北宋开封国子监刻书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历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明代南京国子监刻书经费来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军 《图书馆杂志》2006,25(7):77-79
明代南京国子监刻书在官府刻书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刻书经费来源多途,分别从礼部、工部负责书板的刻补、书籍的刷印,由户部、工部、礼部进行拨款,募集地方官署赎锾、官员捐俸和变卖庵寺银以及组织监生参与校勘、缮写、刊板等途径筹措。这极大地限制了南监刊补书籍的职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刻书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论文简要介绍了国子监的概念和中国古代雕版印刷术,分析了五代国子监刻印儒家经典的缘由、过程及五代国子监刻书的重大历史意义及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明代安徽刻书地区广、规模大、数量多、质量精、内容丰富,是当时著名的全国四大刻书中心之一。前人研究安徽刻书,多集中于研究徽州一地之刻书,难以反映安徽刻书的全貌,现采取考证的方法,就明代安徽地区的私家刻书情况、发展特点进行考述,以全面反映明代安徽私家刻书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明代藩府刻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藩府刻本,历为世人所重视,被藏书家视为明代刻书之善本。明代藩府刻书究竟有几家,刻了多少书?现在无法有个明确的回答。先辈叶德辉先生《书林清话》中有明代藩府刻书一节,但所列藩府家数不多,所录刊书数量少且错误较多,故撰此文以补校之。  相似文献   

11.
明代新安黄氏刻书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之 《出版科学》2002,(4):63-65
明代新安黄氏刻书闻名遐迩。黄氏刻书所以闻名的原因是:自然环境创造了有利的物质条件,深厚的化底蕴提供了学术基础,“儒而好贾”、“贾而好儒”提供了资金和发行网络。  相似文献   

12.
明代宗藩藏书丰富,著作如林,雕椠兴盛,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论文从背景、数量、质量和特征四个方面阐述了明代藩府刻书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明代是中国出版印刷史上的转折时期。不仅官府刻书甚多,而且私家刻书作坊亦蓬勃兴起,图书逐渐向大众普及。藩王在明王朝宗藩政策的引导下,致力于文化事业。刻书是其文化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藩府所刻印的书为"藩府本"或"藩本",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是罕见的。河南是明代藩王居住集中的地区,生活在这里的藩王从洪武到崇祯年间,相继刻书百余种,门类庞杂,刻工精细,印制讲究,独具特点,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明代苏州府藏书风气非常兴盛,且大部分藏书家同时又是刻书家,本文简述苏州藏书家藏书风气之兴盛和刻书盛况,并以家族的传习、师生的传承、朋友的熏染、姻娅之影响等途径,论述苏州藏书家的刻书风尚。  相似文献   

15.
明清海南刻书藏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的刻书藏书开始于宋元时期.明清时期,海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文教事业的普及,推动了海南刻书、售书和藏书的兴盛.海南高温、高湿及飓风等气候,给藏书业发展造成了困难,但海南的官私藏书仍十分活跃,尤以明代丘溶石室藏书最富特色.  相似文献   

16.
清宫武英殿刻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的宫廷刻书是在明宫廷刻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由内务府领导,世称“内府刻书”。因内府刻书以武英殿为刻书中心,所刻图书统称“武英殿刻本”,简称“殿本”。据统计,清代各朝刊刻的殿本书达七百余种,清宫武英殿刻书在清代的文化发展、历代典籍的保护、利用和传播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 清宫武英殿刻书处的设立 清代的宫廷刻书最早始于入关之前。清顺治三年(1646年),修成《大清律》,同年刊刻,次年颁行全国。这是目前所知清代入关后宫廷最早的刻书之一。刻书地点仍在明代宫廷刻书处“厂”,并利用原有工匠承办…  相似文献   

17.
余象斗是明末著名的出版家。论述了余象斗的刻书情况、社会影响及历史功过。  相似文献   

18.
李瀚是明代山西刻书家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刻书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以刊刻地方文献为主要特点,为保存地方文献、推动山西出版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通过考察李瀚的刻书活动,以期更深刻地了解其刻书特点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明代的庆藩刻书徐庄今宁夏地区在明王朝时期的刻书事业,除刊印地方志外,有记载的主要是藩府刻书,也就是庆王府刻书。明代藩府刊印书籍既多且精,世称藩府本,是明代刊本的一大特色。藩府就是明太祖朱元津分封到各地的皇太子及其子孙的府第。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  相似文献   

20.
明代藩府刻书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藩府刻书,历来研究很多,今人亦颇多关注。其著录与考述最详者,莫过于张秀民《中国印刷史》所列《明代藩府印书表》,开列有明一代诸家藩府本书目约430余种,然仍不免有遗珠之憾。今在张氏《明代藩府印书表》之外,征之于各类文献,得张氏所未及者凡120种,庶可补明代藩府本考录之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