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方式的普及,为我国生活服务类报刊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十几年时间,全国涌现了《精品购物指南》、《申江服务导报》等大量此类媒体。作为一股新生力量,生活服务类报刊以超敏锐的社会触角和高品位的设计制作,全方位地捕捉时尚消费资讯,倡导引领新的生活方式,受到城市人群的广泛欢迎,并迅速在一二线城市发展,各自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总体来说,生活服务类报刊的发展胜在资讯的丰富性,包括时尚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2.
郑坚 《传媒观察》2008,(1):41-42
1993年,一份刊物在中国创刊,这在中国传媒界、中国人生活乃至整个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都应该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这就是《时尚》的创刊。《时尚》创刊的意义在于这本刊物带来了传媒新形态的产生,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给予读者特定的新的阅读方式和由此变迁的对于生活的重新认知。《时尚》以及与之相类似的时尚类、现代生活资讯类报刊等传媒形态,是对中国新的社会阶层的回应和迎合.  相似文献   

3.
或许,被中国读者所认同的家庭类杂志,也即讲述家庭个人的爱情乃至私密故事的杂志,是中国特有的。根据2006年华文网的一项调查,在包括IT类、时尚类、经济商业类、时政类、汽车类、体育类等数十种报刊评选中,家庭类报刊脱颖而出,总销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闻类期刊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晓凌 《新闻传播》2005,(12):59-60,67
《南风窗》、《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和《新闻周刊》这四家新闻类期刊占据目前中国新闻期刊市场的大头;《三联生活周刊》、《新闻周刊》和《新周刊》分别入选2003年中国最有影响力、最具公信为和最具成长力的杂志:[1]《三联生活周刊》、《新闻周刊》和《南风窗》列广告收入最高的周刊(除时尚类和经营管理类)前三名。  相似文献   

5.
潘立 《新闻界》2006,(1):135-135,115
现代报业的发展,催生了都市经济生活类报刊的蓬勃兴起。作为中等城市的党报理应与时俱进,做好“三贴近”,满足广大读者和市场的需求,为党报进一步走进读者、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主流媒体影响力探索新路。为此,《宜宾日报》在2005年创办了《生活周刊》。周刊甫一亮相,就鲜明地打出“站在生活前沿、立足宜宾市场、引领消费时尚”理念的旗号。同时告之读者我们的诉求:《生活周刊》目标群体定位在“四有新人”上,即有新知识、有追求前沿消费能力、有品质认知、有阅读偏好的都市读者。经分析,《生活周刊》要在当地引领媒体风气之先,首先应做好定位…  相似文献   

6.
《今日消费》是一份以反映都市人生活,特别是白领女性时尚、文化、消费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生活服务类周报,是目前中原地区最具影响力、期发行量最大的周报。在三年的发展壮大过程中.《今日消费》始终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作为采编、经营等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贯穿到版面总体规划和每一期选题中。在办报上讲求格调高雅,严格做到不猎奇、不媚俗、不炒作、不作秀。实践证明,非主流的生活服务类报纸同样时时处处有导向,而且其导向作用对于广大读者的影响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意义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7.
佚名 《传媒》2003,(Z1)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公众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继《大众电影》、《黄金时代》、《故事会》、《知音》、《家庭》、《读者》等引领中国期刊风骚后,生活时尚类刊物已经成为期刊界的新宠,其迅捷的扩张发展速度让业内人士瞠目。由于它们关注都市生活、关注女性、注重个性化,借天时地利占据了都市期刊消费市场的有利位置,受者甚众,且因其受众的消费习惯有别于传统刊物的读者,同时成为广告主的宠儿,其中尤以《时尚》、《瑞丽》和《世界时装之苑》等引进了国外版权的刊物为甚。 正因为这些刊物在知名度、发行、广告等方面的成功,刺激了国内众多的刊物和投资者一窝蜂地加入到了时尚类杂志的战团,报摊上到处挂满了炫目美女作封面的时尚类刊物,可以说,  相似文献   

8.
时尚类女性杂志是指那些拥有较高素质读者的女性杂志,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有《时尚》、《瑞丽》、《世界时装之苑》、《嘉人》,等等。它们一般采用优质的铜版纸,印刷精美,价格在20~30元之间。和那些只有一次性阅读价值的一般女性杂志相比,时尚类女性杂志优质的纸张、精美的印刷使得它们具有一定的保存价值。  相似文献   

9.
如同“时尚”这个词在当今社会的大肆流行一样,时尚类报刊也成了近年来报刊市场风头日益强劲的一支新军。《时尚》、《瑞丽》、《世界时装之苑》等时尚类杂志暂且不论,单说报纸,最早叫响的是北京的《精品购物指南》,随后上海的《申江服务导报》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发行量很快飙升至40万份。于是,这一市场被多家媒体垂涎,纷纷跟进瓜分,仅上海,就很快冒出《上海星期三》、《上海壹周》等时尚类报纸与《申江服务导报》竞争,后来者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0.
正女性生活类期刊唯有主动求新求变,才能在市场立足。而求新求变,任重道远,牵涉到诸多因素,关键在于理念、人才以及管理。其中,在实践层面,最迫切需要对纪实新闻故事文本进行反思并改造。以《家庭》、《知音》等为代表的女性生活类期刊,曾以其独特的纪实新闻故事文本深入千家万户,创造过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随着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纸质大众媒体的生存空间普遍被挤  相似文献   

11.
男人读报纸,女人读杂志,在当今报刊出版的市场竞争中,这种长期存在于出版界、主导出版人思维模式的认识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城市女性把阅读兴趣投向了报纸,尤其是都市生活服务类的报纸,甚至日报中的服务类版面,如教育、时尚、养生等,其读者多为女性。纵观全国各大城市的报业市场,每个城市都有几家生活服务类的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党报、都市报,还是专业类报刊,都有一定的办报导向.党报是党的喉舌,都市报是民生伴侣.而城市周报,因其出身于城市,受众以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的女性为主,她们既是时尚的追逐着.又是时尚的演绎者,所以,立足于城市生活,着眼于都市女性,城市周报无论是版面内容、图片,还是整体风格,大都以时尚导向作为自己的办报方向,力图使自己成为时尚的阐释者和代言人.  相似文献   

13.
通过报刊透视婚恋中的中国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圆 《新闻记者》2002,(4):14-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的一些报刊上陆续开辟了关于女性、家庭、婚恋的专版 ,女性类报刊也纷纷崛起 ,如《中国妇女报》等 ,成为展示新一代中国女性的窗口和舞台。而女性形象的变化又是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反映 ,因此 ,通过透视媒体中的女性形象可以“管中窥豹” ,从而看到我国社会在近一二十年中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同时 ,媒体中的女性形象也是女性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传媒所反映的女性形象中 ,婚恋中的女性尤受关注 ,因为婚姻与爱情永远是女性生活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正如一篇刊载在JournalofCommu…  相似文献   

14.
世纪华文对报刊媒体零售市场长年连续监测,所监测的女性高码洋时尚类期刊是指市场零售价在20元(含20元)以上的女性类时尚期刊,所监测的17城市为北京、长沙、成都、大连、广州、上海等城市.  相似文献   

15.
一、文摘的魅力没有人怀疑,原创的作品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可是人们又不能不承认,被称为中国期刊第一品牌的《读者》,是一份文摘月刊。2000年英国出版的国际期刊年鉴里面,《读者》的发行量排在世界综合类期刊的第四名,第一名则是美国的《读者文摘》。上海《报刊文摘》,是一份新闻文摘周报,发行量达100 万份,其影响也远远超过一些全国发行的新闻报刊。对于有阅读习惯但时间又不充裕的人来说,欣赏文摘类报刊是最佳的选择。正因为如此,多年来,不管报刊市场竞争怎么激烈,《读者》、《报刊文摘》、《小说选刊》等文摘类报刊始终走红。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文摘类报刊或文摘类版面已发展到8000多家,仅北京就有2000多家。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新事物和新的生活方式层出不穷。围绕广大消费者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展开的生活服务类栏目,在各地电视台不断涌现,知名度比较高的有中央电视台的《生活》、《为您服务》、《天天饮食》,凤凰卫视《完全时尚手册》等。一些地方电视台还开设了专门的生活频道。然而,在资讯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提供服务咨询的节目,而是渴望看到引导正确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的节目,从而让自己生活得更好,生活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17.
邹韬奋(1895~1944)是我国新闻界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我国新闻工作者的楷模。他一生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报刊工作上,先后主编了《生活》《大众生活》(上海)《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抗战》《抵抗》《全民抗战》《大众生活》(香港)等报刊。这些报刊思想内容先进,编辑技术高超,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8.
仁义 《传媒》2001,(10):1
今年7月3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文化生活类报刊管理的通知》(见本刊第9期),对社会文化生活类报刊的舆论导向、思想内容及经营管理做出了规定。 这是继去年6月28日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时事政治类、综合文化生活类、信息文摘类和学术理论类期刊管理的通知》之后,又一个规范社会文化生活类报刊的文件。  相似文献   

19.
调查     
北京时尚类报刊主编年薪最高过30万 据《北京青年》报道,北京太和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最近对时尚类平面媒体业进行了一次薪酬福利调查。调查显示,35岁为记者收入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20.
正甲午战争后,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妇女运动蓬勃开展,女性社团、女性报刊是妇女运动开展的重要标志。据不完全统计,辛亥革命前,女性团体达40余个,女性报刊达30余份。如女性社团有中国女学会、共爱会、女青年会等;女性报刊则有《女学报》《女报》《女子世界》等。北京地区最早的妇女报刊《北京女报》和妇女社团"中国妇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