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志坚  张所建 《青年记者》2010,(16):104-105
20世纪80年代,体育期刊一度辉煌,如《中华武术》、《围棋》、《搏击》等的发行量在几十万份甚至上百万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体育期刊进入了彷徨期,它们被新闻类、纪实类、生活类、时尚类和各种实用期刊重重包围。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体育期刊陷入读者群减少、声誉日弱的重重危机之中。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现场短新闻《总理给咱颁大奖》为例,从以短小篇幅凸现重大题材,写作上前后衬托、穿插追补,创新运用音响几个方面阐述了广播现场短新闻如何求变求新。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闻与写作》的忠实读者,我对这本杂志充满了感情。在我看来《新闻与写作》有三个最可令人称道的地方:其一,求变求新。新闻这一行业  相似文献   

4.
刘艳凤 《青年记者》2007,(18):48-48
从1995年开始,一种不同于《望》等传统期刊的新闻类期刊在国内悄然兴起,如北京的《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广州的《新周刊》、《南风窗》、上海的《新民周刊》等。但是,相对于《读者》、《知音》、《家庭》等文摘类与生活类期刊,上述新型新闻类期刊还远非其对手;甚至相对于如《小说月报》、《小说选刊》等历史悠久的文学期刊,上述新闻类期刊同样不能匹敌。到目前为此,中国几乎没有一份真正能影响主流阶层的新闻类期刊杂志。市场呼唤新闻类期刊,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新闻类期刊业发展,笔者试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闻类期刊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三大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致自1995年始,一种不同于《纁望》等传统期刊的新闻类期刊在中国大陆悄然兴起。它们是北京的《三联生活周刊》、《新闻周刊》,广州的《新周刊》、《南风窗》,上海的《新民周刊》等。但是,相对于《读者》、《家庭》、《知音》这些文选文摘类期刊与文化生活类期刊,前述新型新闻类期刊还远非对手;相对于国外的同行,如美国的《时代》周刊、《新闻周刊》,德国的《明镜》周刊,英国的《经济学家》,我国的上述新型新闻类期刊又还显稚嫩;甚至于相对历史悠久的文学期刊如《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上述新闻类期刊同样不能匹敌。本文所说的新闻类期…  相似文献   

6.
老牌涉台新闻节目《海峡新干线》在新时期求新求变,新闻评论成为主力,从两岸的视角看国际热点。栏目组运用多种策略,在评论的内容和形式、评论员的明星化包装等方面不断发力革新,让新版《海峡新干线》实现华丽跃升,成为一档以新闻时评为主的新闻杂志型栏目。  相似文献   

7.
李武  刘宇 《出版科学》2012,20(3):17-24
基于期刊共被引数据,本研究利用分层聚类和多维尺度分析方法考察新闻传播学期刊的集群分布及彼此之间的亲疏关系。数据分析表明:(1)新闻传播学期刊首先区分为新闻传播类期刊和编辑出版类期刊两大分支。(2)在新闻传播类期刊中,《电视研究》和《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两者关系密切,但与其他期刊关系疏远。其他期刊按其亲疏关系又大致区分为两类:以学术研究为主导的研究型期刊和以实践总结为主导的行业性期刊。(3)在编辑出版类期刊中,《读书》和《中国图书评论》两者关系密切,但与其他期刊关系疏远。其他期刊按其亲疏关系又大致区分为三类:科技编辑出版类期刊、以出版为重点的出版类期刊和以编辑为重点的编辑类期刊。  相似文献   

8.
融合新闻是指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将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图表、动画等不同的媒体形态集中到一篇新闻作品中而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旨在提高信息传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2014年1月5日,《博客天下》官方网站特别策划了一期封面故事“重庆危险女童杀机与拯救”,作品中运用了多种可视化传播手段,本文以此为个案,分析融合新闻在新闻类期刊中的探索与应用,并指出对我国期刊行业视觉传播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和《中国新闻周刊》这四家新闻类期刊占据了目前中国新闻期刊市场的大头,而新秀《南方人物周刊》则在创刊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发行量飙升至30万份,显露出新闻类期刊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闻与写作》的忠实读者,我对这本杂志充满了感情。在我看来《新闻与写作》有三个最可令人称道的地方:其一,求变求新。新闻这一行业本身就和社会脉搏贴得非常紧。在社会变化如此迅速的今天,新闻工作者也以他们特有的敏感记录了这一历史进程,相应地,作为指导新闻工作的新闻理论研究也需要与时俱进地提高。在这一方面《新闻与写作》一直都走在了同类杂志的前面,几次改版也看出了杂志社同仁的这份追求。其二,深入浅出。对于理论类读物,最忌讳的就是晦涩难懂。  相似文献   

11.
王晓翠 《青年记者》2007,(20):43-43
在CNRS对新闻类期刊的读者调查中《,中国新闻周刊》的男性读者占到77%,《新闻周刊》的男性读者占到69.7%,《三联生活周刊》和《南风窗》的女性读者分别占到56.3%和51.4%。  相似文献   

12.
正打造精品锻造品牌杭州电视台影视频道(HTV-4),一直坚持以精彩影视剧播出为特色,主打纪实帮办类栏目品牌,全年贯穿极具社会影响力的大型活动。多年来,尝试各种新媒体技术,提升与观众的贴近性与互动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收视份额。2013年频道多部电视剧稳居晚间同时段收视前列,收视屡创新高。频道节目主要包括:热点纪实类民生新闻《新闻直击》、原创情感帮办栏目《幸福从天降》、实用养身类节目《健康起义》、维权帮办生活服务类节目《家居新视点》、中国首档丝绸文化访谈类节目《字说丝绸》。  相似文献   

13.
沈浮郡 《视听界》2009,(2):95-96
在电视节目中利用故事元素,被视为吸引受众注意力、提高节目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目前有影响的新闻故事栏目如央视2套的《生活》(生存类的故事)、江苏卫视的《人间》(带有谜团、疑惑类、怪异类的新闻故事)、《财富故事会》(发财致富的故事)、长沙电视台的女性频道《女人故事》、江丙卫视的《传奇故事》等,都意图通过讲故事来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报刊上常见的那些情节曲折离奇、内容感人至深的新闻故事,有的竟然是人为编造出来的。不久前,有人编造出一个女警官为了继续进行“爱心行动”不得不以索贿为主要手段筹集资金的“新闻故事”,在《天府早报》首发以后,被多家报纸转载。不料江苏警方动了真,追本究源查到扬州,一直查到这位“自由撰稿人”的电脑里还有32篇“纪实类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闻类期刊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晓凌 《新闻传播》2005,(12):59-60,67
《南风窗》、《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和《新闻周刊》这四家新闻类期刊占据目前中国新闻期刊市场的大头;《三联生活周刊》、《新闻周刊》和《新周刊》分别入选2003年中国最有影响力、最具公信为和最具成长力的杂志:[1]《三联生活周刊》、《新闻周刊》和《南风窗》列广告收入最高的周刊(除时尚类和经营管理类)前三名。  相似文献   

16.
王彦堂 《新闻世界》2010,(12):31-32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时事政治、财经、社会和军事为主要内容的新闻类期刊发展非常迅速,《中国周刊》、《国家财经周刊》等纷纷创刊,再加上原有的《中国新闻周刊》、《南风窗》、《新民周刊》、《环球》等,新闻粪期刊的竞争更加激烈。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时政类期刊作为中国期刊界的一支新军,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讶,虽然数量还不多,但影响力越来越大,其特点也越来越明显。”。与上述新闻类期刊相比,地方的新闻类期刊在信息资源等很多方面都明显不如它们,在市场竞争中难免处于下风。那么,地方的新闻类期刊怎么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东北之窗》在实践中探索出自己的一条路。  相似文献   

17.
邱静 《新闻世界》2011,(8):69-70
“电视新闻故事化”,就是运用电视语言以纪实、故事化的手法来做新闻报道。本文以花都广播电视台的《百姓视角》栏目为例,探讨了新闻故事化应具备的几点要素,并对新闻报道故事化的良性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常识告诉我们:女性期刊隶属于社会文化生活类期刊,在其功能与属性上横跨了新闻与出版两大系列。横跨两大系列,这一方面给办好女性期刊提供了一定的潜在优势和多种选择发展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却又给女性期刊造成了定位时的犹豫不决和发展中的双重尴尬,并且容易使具体操作者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产生许多糊涂认识。就目前女性期刊新闻纪实稿件存在的文风文体问题来看,我以为也都是在这种模糊认识支配下产生的。问题之一:貌似追求密度,实则拼凑信息。在一种哗众取宠、追赶时尚的心理支配下,编辑鼓吹,作者一呼百应,许多冠以“大写实”、…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体育期刊一度辉煌,如<中华武术>、<围棋>、<搏击>等的发行量在几十万份甚至上百万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体育期刊进入了彷徨期,它们被新闻类、纪实类、生活类、时尚类和各种实用期刊重重包围.  相似文献   

20.
一、从叙事学到新闻叙事学 叙事学是关于叙述文本的理论,兴起于法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1969年,法国结构主义理论家茨维坦·托多洛夫在《(十日谈)语法研究》中,首次提出"叙事学"的概念. 在《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一书中,法国结构主义叙事学代表人物热奈特将叙事分为纪实的叙述和虚构的叙述,新闻被列举在了纪实叙述类作品中.其实,新闻不仅是叙述,还是人们接触最普遍的一种叙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