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展江 《青年记者》2016,(16):73-76
暗访偷拍,按照笔者的理解和分类,属于典型的媒体和传播伦理议题之一.一方面,它充满了争议性,符合伦理议题的特征,可能是功利主义伦理学最好的探讨对象.另一方面,总有论者因暗访偷拍某种程度上的欺骗性而根本否定其存在的道德基础,其最大的伦理学依据当然是康德的道义论.然而,为什么暗访偷拍如此遭受非议而坚强地存在着,并且为世界上的优秀新闻媒体所看重?我们通过当代中外知名电视媒体对暗访偷拍的使用、特定的社会语境和当事人的认知来做一番剖析,看看能否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2.
赌场暗访记     
我是南国都市报实施暗访偷拍活动较多的记者之一,报社为保障我的采访安全,特地给我配备了一台暗访摄影机.这台暗访机外表看不到镜头,一般人难以发觉它.它让我完成了不少用普通照相机难以完成的采访任务.  相似文献   

3.
暗访记者的心理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暗访,又称偷拍偷录、隐性采访,由于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近新闻源,获取可靠、具有现场感的新闻事实,成为时下众多记者竟相使用的一种采访方式. 实际操作中,暗访记者随时可能遭遇危险,一旦泄露身份,轻则遭到辱骂,被毁掉采访材料,重则可能被殴打致残甚至丧命.而且,暗访记者甚至作好了挨打的准备,但却无法忽视亲人的感受与担忧、专家学者对于暗访手段的不认同、"无间道"式的感情纠葛与煎熬和道德行为上的模糊感.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栏目的制片人吴光秋说:"有一天半夜,一名暗访记者给我打电话说,到造假者家里看到造假者的母亲了,跟自己母亲长得特像,他哭了.三十好几的人哭得很伤心,感觉好像自己很不道德,骗取了人家的信任."  相似文献   

4.
暗访的是非之争 暗访的争论由来已久,目前国内专家比较一致的意见就是反对暗访.争论的焦点主要是三大冲突:~是记者暗访与采访对象的隐私权、名誉权等保护的冲突;二是记者暗访的眼前利益与媒介长期公信力下降、增加采访难度的冲突:三是暗访偷拍的小"不道德"与维护"公共利益"大道德的冲突.简言之,主要是法律问题和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何谓隐性采访隐性采访,又称为秘密采访或暗访,俗称偷拍,是指新闻记者为了完成某一特定的采访任务而把自己的身份和意图隐藏起来,在不通知采访对象、不表明采访目的等情况下运用摄像机,录像机或照相机等工具进行的一种偷拍偷录式的采访。隐性采访在中国勃兴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电视界第一次采用隐性采访是1992年中央电视台记者对河北省无极县假药市场的暗访。在社会中引起很大反响,得到  相似文献   

6.
赌场暗访记     
我是南国都市报实施暗访偷拍活动较多的记者之一,报社为保障我的采访安全,特地给我配备了一台暗访摄影机。这台暗访机外表看不到镜头,一般人难以发觉它。它让我完成了不少用普通照相机难以完成的采访任务。  相似文献   

7.
在记者这一行业,年轻的我不过是一只“菜鸟”.关于暗访报道,我既没有做过“卧底”,也没有曝光过巨大黑幕,只不过做过几次体验式的暗访报道.不过,也正是几次暗访经历,在尚不算长的记者生涯中最让我刻骨铭心. 暗访记者得像个“演员” 在很多报社,暗访报道一般属于机动部或热线部,因为它属社会热线新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展江 《青年记者》2016,(7):78-80
今天我们所说的暗访偷拍(偷录),主要是指传统媒体中的报纸杂志和广播电视记者不告知采访对象而获取新闻信息的行为.在广播电视诞生之前的19世纪后半期,报刊的暗访技巧首先在高度市场化的英美报刊中发展起来,它令报刊获得独家猛料,彰显了“第四等级”的威力.同时由于暗访偷拍或多或少地使用瞒骗采访对象的手段,这种采访技巧从一开始就受到批评和诟病.我们先看一个早期案例.  相似文献   

9.
面对暑假实习第一次参与新闻暗访;第一次遭遇采访受阻、记者被打;第一次感受到记者要坚守新闻责任、做舆论监督是多么不容易,我突然觉得记者的职责任重道远……当初给我做笔录的任警官问过我一句话:“跟写小说似的,小丫头哪儿来的胆子?”当时我只是笑笑,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哪里来的勇气,或许是源于内心深处对于理想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10.
马璐璐 《青年记者》2006,(10):54-54
隐性采访在业界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而在学界却是备受争议的一个话题.隐私权是暗访与偷拍的头号法律陷阱.国际学术界一般认为,最早提出"隐私权"问题的是1890年美国《哈佛法律评论》的那篇著名论文.  相似文献   

11.
暗访带来的困惑 赵金:隐性采访,在学界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有人称之为"诱导式采访"、"隐身采访",有人也称之为"体验式采访"、"暗访".叫法和界定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认同这是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或者隐瞒记者身份来获取新闻素材的一种新闻采制方式.  相似文献   

12.
近来记者暗访有点热。有的记者通过暗访揭露了社会的严重阴暗面,确实是冒风险做了好事,《南方日报》出版社出了一本《偷拍实录》,记录了中央电视台记者暗访那些违法犯罪行径的过程,读了令人感动。 但是暗访并不是百无禁忌的,不是什么地方什么事都可以给记者去暗访的。最近看到有家报纸登了一组报道记录记者暗访发廊卖淫、舞厅吸毒等“发  相似文献   

13.
隐性采访,又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是指新闻记者在未被采访对象感知的前提下,运用摄像机,录音机或照相机等工具,秘密的采获新闻事实的方法: 在多种多样的新闻采访方法中,暗访与偷拍的采访方式却一枝独秀,魅力无穷。现如今,不少电视台的栏目组也组成暗访组,专门进行暗访偷拍,以此来提高收视率。  相似文献   

14.
<正>暗访古来有之。从最早的古代皇帝微服私访,到现今的政府部门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和新闻舆论监督的暗访,似乎与“偷”字都联想不到一起。现在却有这么一种把暗访与偷拍偷录联系在一起甚至等同起来的提法。记者暗访采用的“密拍”方法怎能等同于“偷拍”?这  相似文献   

15.
偷拍暗访的问题,首先是法律问题,主要是伦理问题 王贺新:徐老师,您前两年一直在做中国新闻侵权案例的收集工作,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这项工作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读大学时,专业是新闻学,精力过剩,便想找点事干,学以致用.大四第一学期,我去《羊城晚报》深圳记者站实习.第一次独自采访就是暗访,不过危险性不大,老师让我去搞宠物市场卫生情况调查,但我到了深圳市一家宠物市场后,才发现它的卫生情况非常好,没有问题.怎么办?我灵机一动问起了宠物价格,才发现里面有问题,宠物的血统缺乏真实权威的鉴定,价格非常混乱,同一宠物价格相差上万.几个"好心"的老板向我抖了点"猛料",我那第一篇成功的稿子很快就成形了.稿件刊发后,《羊城晚报》的地方部编辑着实表扬了我一下.  相似文献   

17.
在10余年记者生涯中,我亲身实践了600余次暗访,没有一次因为暗访的手段、过程和结果而引起诉讼,没有出过一次差错,也没有出现过记者被打的恶性事件,虽然有10余次遇险,但都化险为夷.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笔者在暗访中对"度"的把握.  相似文献   

18.
3月1日晨,打开电脑,得知在前一天即2月28日下午3时,温总理来到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与网友对话交流,他在开场白中讲"和网友们进行在线交流,是作为总理的第一次.第一次的事情难免有点紧张,但是我的母亲常告诫我,无论对什么人,要诚实、要用心讲话."他说: "我是带着心来的,带着诚意来的,我并不以为每个问题都回答得好,但是我讲的话是诚实的,我希望我许诺的事情能够真正做到".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业界和学术界,“偷拍”、“暗访”、“隐性采访”等已是个老掉牙的旧话题,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不乏其人。但是今年7月北京电视台聘用人员訾北佳携带秘密拍摄设备采用“偷拍”方式炮制的“纸箱馅包子”假新闻则着实为“偷拍”再一次亮起了“红灯”。在这一事件中,媒体的公信力在社会公众面前打了折扣,  相似文献   

20.
隐性采访,又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是指记者不暴露自己真实身份和采访目的,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偷拍、偷录或亲身感受的方式对新闻事实进行的采访.由于隐性采访具有真实可信、方便易行,收视率高等优点,成了各大媒体的"香饽饽",广受青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