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意义]用户是公共文化云平台活动服务的最终接受者,基于文化云活动用户的在线评论,客观分析用户对公共文化云平台活动的需求,针对需求优化文化活动供给形式和内容,提升公共文化云平台活动质量。[方法/过程]以公共文化云平台活动在线评论与留言为数据来源,利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质性分析,构建公共文化云平台活动用户需求框架,并结合情感分析,计算用户对各需求要素的情感倾向。[结果/结论]组织需求、平台需求、活动需求为用户外部需求,参与动机、活动期望、感知价值等个体需求为内部需求,为提升用户对文化云活动的情感认同,从四个方面提出公共文化云平台活动优化建议,以支持公共文化云平台活动设计与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2.
公共文化云作为公共数字文化的重要传播平台,其服务供给效率直接影响到平台用户满意度。论文通过网络调研及现有公共文化云服务分类标准,对公共文化云服务功能进行总结归纳,借助基于Kano模型的调查问卷及分析法划分服务需求类型、识别服务供给优先序。论文将28项文化服务分为4类需求,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服务需求,提出了公共文化云的建设策略,以便优化平台服务及提升用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公共文化云是地区文化数字化水平和特征的集中体现。以公共文化云为抓手,加快推进区域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和资源整合,逐渐成为区域文化建设的新趋势。以长三角四地公共文化云为研究对象,梳理长三角地区文化云建设历程和组织架构,将云服务拆解为关键服务、数字资源、文化场馆、平台用户四要素进行深入解析,并从服务、资源、场馆和用户4个方面提炼长三角地区文化云服务的不足和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全面支持用户参与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发挥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效能的内在要求。以用户参与为视角的服务研究能为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带来新发现,提供新思路。[方法/过程] 通过网络调查,构建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中用户多元角色参与的分析框架,揭示其支持用户参与的服务现状;选择服务平台并制定用户参与任务,采用用户测试和半参与式观察的方法记录和分析用户完成参与任务的过程,最后进行各类问题的归纳和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结果/结论] 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支持用户参与的服务功能不完善,存在较多易用性和可用性方面的问题,可从顶层设计、服务功能和用户体验3方面予以优化。  相似文献   

5.
徐延章 《图书馆》2021,(3):37-44
智媒体时代背景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创设了万物为媒的服务情境,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从用户体验出发,结合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智媒体时代公共文化服务蓝图,结合新技术进行用户画像、资源建设、服务交互、信息设计和感知体验等公共文化服务蓝图智慧支持设计,结合智媒体时代发展分析公共文化服务设计的发展方向,旨在通过智慧化、智能化、智库化的用户体验促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6.
该文旨在调查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用户使用情况,分析用户流失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优化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供依据。通过对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乡村服务点进行田野调查,以S-O-R(刺激—有机体—反应)理论为基础,运用扎根理论作为分析手段,采用实地走访和半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收集语料,使用质化研究软件Nvivo11对其梳理与分析,揭示了用户流失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研究发现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中刺激、有机体、反应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用户流失行为模型,并结合模型中替代品、信息素养、信息、服务系统环境综合因素对用户流失行为产生影响的四条传导路径提出针对性建议,以避免产生用户流失行为,提高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国家公共文化云为例,调研老年用户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信任现状,挖掘信任因素对老年用户使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影响,构建老年用户使用文化云的信任因素模型。从声誉信任、供给信任、信任交换三方面,提出扩大文化云的声誉影响、完善供需关系匹配机制、加强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等针对性建议,搭建老年用户与文化云的信任桥梁,促进老年用户使用文化云,为解决“银色数字鸿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数字时代背景下,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是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结合数字化体验场景进行的公共文化创新服务。面向数字时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需要,结合场景理论创新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理念,从数据、生态、情境、社交和价值5个维度分析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策略,从数字服务、体验习惯、场景感知、活动参与、社会服务5个方面提出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创新设计建议,旨在创新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理论,发展公共文化数字化体验场景,创新公共文化数字化体验社区,提升用户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价值,服务于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发展和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  相似文献   

9.
用户是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的使用者,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优化服务供给,有助于促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发展。本研究以江苏省12个乡镇公共文化服务点作为调研对象收集语料数据,利用扎根理论对28份语料数据进行梳理与凝练,构建出基于用户需求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优化框架。结果表明,乡村用户从个人使用需求出发,延伸出对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的系统、内容、专业人员三大需求,个人使用需求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存在互促作用。基于调研结果,本文从个人使用需求、系统需求、内容需求、专业人员需求四个方面提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的优化建议,以期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发展与优化提供一定参考。图1。表3。参考文献28。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用户体验地图作为新工具融入图书馆用户体验馆员的研究工作中,有助于帮助图书馆员深入理解用户体验过程,提高图书馆服务效能。[研究设计/方法]在阐述用户体验地图概念的基础上,构建用户体验地图框架,并以图书馆研修间预约服务为例进行实证,直观展现用户体验地图在图书馆用户体验馆员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流程。[结论/发现]用户体验地图作为图书馆用户体验馆员的新工具,可以帮助图书馆用户体验馆员掌握用户在体验流程中的情绪变化与真实需求,从全局对服务进行优化提升。[创新/价值]构建了图书馆应用用户体验地图的框架,并通过案例实践积累了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1.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在移动阅读智慧服务设计中不断创新,算法成为影响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本文从用户体验出发,结合5G时代新技术发展进行移动阅读算法优化设计研究,从需求分析、内容建设、情境体验、智慧服务四个方面进行移动阅读智慧体验分析,提出了深挖需求数据、丰富阅读资源、优化交互情境、提升情感体验的移动阅读智慧体验策略,以期通过算法赋能提升移动阅读用户体验效果,通过技术驱动促进移动阅读服务创新,服务于现代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高质量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2.
对省级公共文化云微信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进行研究,探索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主要因素。以S—O—R理论为逻辑框架,整合ECM—ISC和D&M理论模型,同时引入沉浸体验变量,建立研究模型。通过问卷对“江苏公共文化云”微信用户进行持续使用意愿调查,再利用SPSS 26.0和AMOS 26.0软件对模型中所含变量与假设进行验证。用户满意度和感知有用性是影响省级公共文化云微信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主要因素;期望确认度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和沉浸体验,间接影响用户满意度;服务质量显著影响期望确认度,间接影响感知有用性和沉浸体验;信息质量对感知有用性、期望确认度和沉浸体验的影响未能通过验证。  相似文献   

13.
数字人文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需依托数字人文平台的规划与建设,同时也催生了更多数字人文基础设施的部署与推广。然而,现有数字人文平台一方面受限于信息通信技术的瓶颈,另一方面则往往会忽视对人文学者真实需求的考量。数字人文平台的利用率、满意度及可持续性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如何通过迭代设计方法提升数字人文平台的用户体验是一个值得探索的研究方向。本文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理论,选取上海图书馆数字人文项目中的“盛宣怀档案众包抄录平台”为研究对象,针对该平台的用户体验优化开展行动研究。研究经历了三轮迭代,从功能性优化到交互性优化再到个性化需求优化,平台构建的关注点从技术层面逐渐扩展到技术与用户的交互层面,更好地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提升了数字人文众包抄录平台的用户体验。研究从理论上丰富了数字人文情境下平台、任务、志愿者三个核心元素的概念解构;从实践上提升了平台的使用率,可为数字人文众包抄录平台实现技术系统与社会系统的有效匹配提供借鉴。图3。表8。参考文献63。  相似文献   

14.
信息组织是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平台实现资源有效管理与利用的前提,高质量的信息组织有利于增强用户浏览与检索的效果.在分析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平台信息组织要求的基础上,对WDL、Michael、DPLA和Cornucopia等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平台的信息组织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包括平台的界面设计、分类体系设置、数据描述方案与技术应用;并提出在平台信息组织过程中应当加强顶层设计,强调机构、人员间合作交流和注重用户体验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体验的四象限理论包括教育体验、遁世体验、审美体验和娱乐体验。通过基于体验的四象限理论构建的用户体验模型对文献传递平台用户体验进行抽样调查可以发现:各文献传递平台文献满足率符合用户预期,文献资源揭示能力有待提高;用户对文献传递平台总体响应速度满意,各平台使用的便利性差异较大;用户偏爱自助文献获取方式,文献传递平台社交服务形同虚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评价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从以用户为中心的视角构建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评价模型,是对从机构视角展开的服务效能评价研究的补充。[方法/过程]以服务质量评价模型、PSQ模型和LibQUAL+TM为基础,构建以用户为中心视角的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评价模型,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和路径分析,检验量表的信度和结构效度。[结果/结论]用户对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评价由公共文化服务的有形性、透明度、关联性和适合性4个维度构成,且用户对这4个维度的感知水平对其满意度水平存在显著的正面影响,评价模型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拟合优度,可为后续研究和具体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服务效能评估是公共文化领域的一个难点,构建科学的效能评估体系、探索相应的评估模式是服务效能评估的基本路径。[方法/过程]在确立公共文化资源服务效能评估基本思想的基础上,从经济角度、社会价值角度、经济与社会共生3个角度构建多层级复合评估理论框架,对框架实现的核心功能进行详细解析,并以群众文化服务为例,从综合层级、模块层级和维度层级进行效能评估的探索。[结果/结论]采用多层级复合效能评估模式,改变原有服务效能为单一数值的传统模式,在进行综合效能评估的基础上,利用模块指数和维度指数完成不同层级和维度的评估,使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评估成为一套完整且具有多层级的复合评估体系,实现服务效能的精细化和具体化评估。  相似文献   

18.
微博客用户行为特征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博客已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理解微博客用户行为特征,对于优化微博客平台、探索微博客在网络营销、教育及危机公共事件通报等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研究新媒体传播理论提供数据基础。以新浪微博客为研究对象,抽取微博客平台提供的各项字段,从用户性别、地域、影响力等多个角度揭示当前微博客用户的行为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用户中心视角出发,以信息构建、技术接受模型等理论为基础,将公共文化平台导航系统划分为视觉、内容、操作、结果4个维度,提出导航系统与认知和使用意愿的理论模型。为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以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移动端为例,设计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测量量表。研究发现:平台移动端导航系统4个维度对用户有用性认知、易用性认知有显著正向影响;有用性认知和易用性认知对导航使用态度均有显著影响,进而影响使用意愿和实际使用;导航视觉和内容对认知负荷存在显著负向影响,进而间接影响使用意愿;有用性认知对使用意愿影响最为显著;大专学历以下比本科学历以上群体的使用意愿更强烈;增强导航内容的有用性、简化导航操作、降低视觉导航外在认知负荷、完善结果导航的个性化展示等是提升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导航系统使用意愿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为明晰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用户信息规避行为的发生机理,本文开发了用以测度用户信息规避行为的量表。以行动研究方法论为指导,将计划、行动、考察、评估反思四个阶段融入量表开发,形成一个包括用户素养、文化氛围、服务质量、平台质量和信息规避行为五个维度的用户信息规避行为影响机理量表。最后通过量表应用发现,平台质量、服务质量、文化氛围这三个维度直接引发用户信息规避行为,其中平台质量还可通过用户素养维度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用户信息规避行为。图2。表11。参考文献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