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贺晓利 《传媒》2015,(1):36-38
科技期刊是传播科技成果的主要载体,是展示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窗口,办好科技期刊,不断提高我国科技期刊质量和国际影响力,对科研工作和国家科技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科研论文产出的数量在快速增长,学术论文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却明显滞后于科研水平,精品科技期刊数量不多,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较低.而我国绝大多数优秀的科技论文都投给了国外期刊,使得国内科技期刊面临着长远发展的困境.本文概述了国内优秀学术论文在国外发表的情况,分析了优质稿件外流的原因,并为我国科技期刊“走出去”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期刊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这却没能为中国期刊界赢得相应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究其原因,中国科技期刊在评价标准、出版产业甚至编辑规范等各个领域都被西方所垄断,这极大地限制了中国科技期刊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应积极寻求突破,在期刊评价标准、科技期刊理论和学术出版产业等领域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中国话语”.  相似文献   

3.
郭延龙 《出版广角》2021,(21):65-67
英文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是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科研水平国际化程度的体现.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Cell Research与国际相关期刊成功合作办刊的经验,从平台、人才、机制三个方面入手,探讨期刊定位与布局方式、编辑人才队伍建设、期刊平台审稿机制等问题,以期提升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为我国英文科技期刊进入世界一流期刊行列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我国英文期刊国际化出版的特点、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兴 《出版科学》2015,(4):36-38
提升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是我国英文期刊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建设一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顶级科技期刊群,提高学术质量和国际影响力是英文期刊发展的战略目标.本文在分析我国英文期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英文期刊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学术评价体系助力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学术评价对国内化学类期刊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优化学术评价体系,通过提升“国民待遇”改变国内期刊自我矮小的思维模式,走出只追求高SCI数据的误区,创建专业化、集群化出版平台及充分发挥科技期刊编辑的催化剂作用,将助力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中资助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的分析,了解中国科协等6部门对创办国际一流科技期刊的发展战略与构想,提出资助科技期刊优先选择的3个层次,指出以人为本、依靠创新是提升期刊影响力的关键,在重视英文科技期刊发展的同时,也要对最具国际影响力、国际影响力优秀的中文科技期刊给予重视,展望获得资助英文科技期刊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关于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阐述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及其综合评价的意义,介绍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现状。认为提出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首先应注重提升我国的基础科技实力,其次应从国家层面扶持和引导科技期刊实施分级管理并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期刊、鼓励优质稿源在国内期刊发表、搭建科技期刊发布平台、妥善处理科技期刊市场化与公益化的关系、实现经营模式多样化,最后还要建设高素质的办刊队伍。  相似文献   

8.
科技期刊的评价是促进科技期刊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关系着期刊的生存与发展.总结了科技期刊评价的目的,介绍了当前我国科技期刊评价的现状,分析了期刊评价的局限性及误区,给出了科技期刊评价的建议,指出应理性地对待期刊的评价结果,切实提高期刊质量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赵勇 《科技编辑研究》2006,18(3):178-183
科技期刊的评价是促进科技期刊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关系着期刊的生存与发展.总结了科技期刊评价的目的,介绍了当前我国科技期刊评价的现状,分析了期刊评价的局限性及误区,给出了科技期刊评价的建议,指出应理性地对待期刊的评价结果,切实提高期刊质量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有关精品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40,自引:13,他引:40  
任胜利 《编辑学报》2005,17(6):393-395
总结中国科技期刊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所资助期刊的追踪分析,认为单纯的经费资助不能有效地提高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程度及其在国际科学界的学术影响力,并认为期刊声誉、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期刊的规模和期刊的国际化要素等是精品科技期刊评价中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将来对精品科技期刊的培育与支持应该充分结合我国科技期刊的客观实际,注重在期刊的运行机制、编辑人才培养、国际性期刊的编辑与管理理念等方面对我国的精品期刊给予帮助和宏观指导.  相似文献   

11.
剖析了当前中国科技期刊办刊存在的问题:盲目随从,迷失自我;现行的评价结果与科技期刊的真实价值背离;注重期刊“国际影响力”,轻视期刊首发权;看重学术光环,轻视培养新人;重英文期刊,轻中文期刊.指出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许多方面已具有国际话语权;根据中国国情,提出需要增强我国办刊人的文化自信,提升科技期刊首发权、国际前沿科技信息的竞争力,回归科技期刊办刊初心,发扬蜜蜂和工匠精神,办好科技期刊.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2013-2018年我国新创办的科技期刊进行评价分析.根据评价目的、期刊发展的趋势和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背景,并结合专家咨询,设计了办刊队伍、期刊影响力、学术支撑体系、出版服务能力四个维度34项指标的科技新刊问效评估指标体系,讨论了部分重点评估指标设置的依据和意义;通过年检资料、问卷、实地调研、样刊阅读、公开数据查阅、相关数据库检索等手段采集了目标新刊的指标数据,并运用简单的线性加权汇总评价方法对目标新刊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2013-2018年我国新创办的科技期刊进行评价分析.根据评价目的、期刊发展的趋势和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背景,并结合专家咨询,设计了办刊队伍、期刊影响力、学术支撑体系、出版服务能力四个维度34项指标的科技新刊问效评估指标体系,讨论了部分重点评估指标设置的依据和意义;通过年检资料、问卷、实地调研、样刊阅读、公开数据查阅、相关数据库检索等手段采集了目标新刊的指标数据,并运用简单的线性加权汇总评价方法对目标新刊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朱卫志 《传媒》2021,(1):27-28
我国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的建设,已经成为具有重大战略价值的系统工程,不仅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应有之义,也是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路径.本文从英文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科研学术共同体、数字期刊评价四个方面入手,对打造我国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的生态圈层提出实施策略,以期进一步拓展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思路与空间.  相似文献   

15.
朱大明 《编辑学报》2015,27(2):154-155
提出科技期刊相互影响力的概念.科技期刊相互影响力,是指基于一定时间段内2种期刊之间相互引用频次统计量的比值来衡量其相互之间学术影响力的大小.简述科技期刊相互影响力评价指标计算方法,指出科技期刊相互影响力分析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科技期刊是国家科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编辑是科技期刊出版工作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科技期刊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分析我国科技期刊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性、传播的及时与互动性以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是促进科技期刊发展的途径.认为以人为本、培养编辑的职业新素养是新时期提升期刊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中国英文社科期刊是向世界传播中国学术声音的重要媒介,但目前我国英文社科期刊数量少,学科分布不均衡,影响力低,其发展受到语言表达、期刊评价、运营模式等因素制约.重塑评价体系,联合办刊力量优化期刊内容,搭建集成平台,创新传播路径,是中国英文社科期刊走出发展困境的有力措施,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和学术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正科技期刊的核心价值在于为科学技术事业提供信息服务。当前,我国科学技术已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并跨入世界科技强国之列。科技期刊只有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才能有力地彰显其社会功能和价值。由此,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成为衡量科技期刊水平的重要表征之一。2013年,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等,首创了基于他引总被引频次/他引影响因子双指标归一化向量平权模型的"期刊国际影响力指数"等编制方法,构建了能全面、客观、公正地反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国际期刊检索系统收录标准与中国科技期刊近年来被收录的状况。分析了国际期刊检索系统的作用与本质,提出如果片面强调其在科技论文水平评价中的作用,并将其定为科技论文水平高低的硬指标,将不利于我国科技期刊的健康发展。提出辩证看待国际期刊检索系统,并加快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期刊检索系统的发展及加快中国期刊与国际期刊检索系统的连通,是我国科技期刊走向国际化并健康发展的重中之中。  相似文献   

20.
要准确辨别众多科技期刊的良莠,就需要对科技期刊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科技期刊评价中存在的误区以及片面性,提出了科技核心期刊评价指标分类的方法,旨在增强科技核心期刊的影响力与权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