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知识管理系统的终端用户可能对信息组织,知识组织技术缺乏基本的了解.如何将以特定的方式组织在一起的信息,或知识直观地呈现给用户成为知识管理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知识可视化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主要讨论了基于本体分子的知识管理系统中的可视化,同一般可视化的不同之处,提出了基于本体分子的知识可视化设计原则,并详细介绍了可视化模型的设计及实现过程,最后介绍了本文采用的可视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一个《中图法》可视化的设计思路,首次实现了以《中图法》基本大类作为研究对象,以实现其分类体系为目标,建立起一个描述本领域信息知识的本体,并借助Java开发平台,设计了可视化查询系统的结构框架,经过不断的推理调试,最终实现了《中图法》类目信息的可视化查询功能。  相似文献   

3.
语义网中的一个核心技术就是本体及其推理机制,随着语义网技术的发展,本体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体在数字图书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知识管理模式,较好地解决了知识组织、知识检索等问题.但是目前基于本体的知识管理仅仅局限于静态知识和绝对知识,对于知识的真实性、权威性这些问题也还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本文针对本体实现动态知识管理与控制存在的不足,作者提出了本体分子理论.文章从理论的提出、理论的形式化描述进行了充分论证,论述了分子的核子是本体不可变的属性,离子是可变的属性,只要核子相同就同属一个本体.文章以知识管理为例,详细分析了动态知识演化过程和控制管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一套指导E-Learning系统中课程知识本体构建的原理和规则.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按照教学步骤和教学规律,通过对课程知识点中核心概念集的抽取及其概念之间关系的建立,形成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知识本体,该本体由183个概念、130个上下位关系、48个属性组成.采用标准的OWL本体描述语言对其进行定义和描述,在Protégé中能正确运行,表明建立的本体模型是正确合理的.课程知识本体的成功构建为基于本体的E-Learning系统奠定了基础.最后,介绍了以课程知识本体为内核开发的E-Learning系统,该系统主要实现了课程知识本体的管理及基于本体的可视化资源检索.  相似文献   

5.
本体分子是在本体的基础之上,结合描述逻辑、图论等相关理论,用于解决动态知识组织管理和控制的理论.本文提出将本体分子应用于数字图书馆领域,建立一个以本体、本体分子为核心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四层模型.本文进而深入地探讨了其中动态知识组织层的实现机制.然后,本文在分析本体分子库结构的基础之上,详细介绍了本体分子建库工具的特点与功能.该建库工具能够较好地解决核子、离子和本体分子等知识组织问题.  相似文献   

6.
鉴于节点知识地图有助于语义对等网环境中的节点用户更好地管理和利用信息资源,提出一种语义对等网环境下知识地图的构建方法并进行实例验证。该方法把传统对等网上知识地图构建的思想引入到语义对等网中,依据语义对等网环境特有的节点资源语义标注信息,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本体技术进行知识抽取,并使用OWL语言进行知识的描述,同时引入具有语义的三元组方式对知识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管理,最终动态生成可视化节点知识地图,实现节点资源有序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构建了古农书本体,对古农书进行了全面的揭示,系统地描述了古农书的版本、内容以及相关的研究论著,并利用protégé对古农书本体进行了可视化显示.通过古农书本体可以有效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导航以及智能检索,大大提高查阅相关资料的效率,是本体技术在农史学科的首次尝试.  相似文献   

8.
基于CiteSpaceⅡ的专利知识可视化的实现机制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开发有效的方法和工具,以便从巨量、纷繁复杂的专利数据库中,快速便捷并简单明了地表达专利知识的进展,是近些年来专利研究的热点.本文以针对Web of Science开发的一种多元、分时、动态的新一代信息可视化技术--CitespaceⅡ为研究对象,解决了CitespaceⅡ不能用于专利知识可视化分析的瓶颈问题,并以德温特专利数据库中的数字通信技术为例,分别进行了发明者合作网络分析、专利权人合作网络分析和手工代码共现分析,实现了专利知识可视化的应用.本项研究扩展了CiteSpaceⅡ的应用范围功能,为专利数据的知识可视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数字参考咨询领域为例,探讨了数字图书馆领域本体构建的必要性,介绍了构建领域本体的知识工程方法中的“七步法”,随后论述了数字参考领域本体构建的设计,给出了数字参考领域本体框架,并采用OWL语言和Prot啨g啨工具实现了对领域本体的形式化描述詈笞芙?了领域本体构建的得失,指出了领域本体构建应当注意的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对图书馆方志资源知识聚合的需求进行分析,探讨基于书目关系、知识本体对方志资源进行知识聚合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方志知识聚合服务系统的整体架构,并深入探讨本体构建的方法、文本自动分析技术及可视化技术在知识聚合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面向TRIZ的领域专利技术挖掘系统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针对面向TRIZ的专利技术深度、精准挖掘的需求,设计并开发一套领域专利技术挖掘系统。[方法/过程] 首先,归纳面向TRIZ的专利技术挖掘的具体需求,分析现有工具的不足。其次,提出领域专利技术挖掘系统的体系结构,总结其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最后,开发一套面向TRIZ的领域专利技术挖掘原型系统,并进行大口径光学元件(LAOE)领域专利技术挖掘实践。[结果/结论] 该系统基于SAO(subject-action-object)三元组与简单知识对象,集成文本挖掘技术构建细粒度、多维度的领域技术索引,实现领域知识棱镜、面向TRIZ的语义检索与专利可视化分析功能,可以支持深度、精准的专利技术挖掘应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我国宏观知识组织的开展情况,提出社会知识工程的特点、功能与基本框架。社会知识工程包括文献、实物、实体三个层面。社会知识工程最终将实现宏观层面知识的组织、整理与创新,完成知识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3.
可视化技术在知识管理领域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三个角度:即知识发现的可视化、知识表示的可视化、知识组织中的可视化,探讨可视化方法在知识管理领域的应用。知识发现的可视化指在对原始数据分析处理的基础上,通过可视化的操作来实现知识的发现;知识表示的可视化是指将其他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如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所获得的知识和规律利用可视化的方法表现出来,使得知识便于理解;而概念地图、认知地图和思维导图则是可视化方法在知识组织中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调研用户知识环境的代表性应用系统和在建项目,为研究型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提供借鉴。用户知识环境的建设目标在于推动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者)的合作,特点在于将用户需求放在首位,信息资源综合化,知识组织方式多样化,吸引用户社交网络化,工具化、可视化、虚拟化等技术支持的功能易用化,建设工作的合作化。虽然当前用户知识环境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其发展趋势将会加速。  相似文献   

15.
数字图书馆可视化接口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数字图书馆系统中,利用可视化人机接口,可以向普通用户显现与提示图符、动画、图 像等可视化图元,使用户获取信息与知识。可视化人机接口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信息和知识资 源对象描述的可视化,人机接口操作的可视化,操作结果提供的可视化。图6。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6.
竞争知识与竞争知识管理——关于情报与情报学本质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提出情报作为一种具有竞争性和知识性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其本质既不是information,又不是情报,而是竞争知识的观点。指出情报学的研究对象是竞争知识活动,其研究范畴包括竞争知识搜集、组织、服务及其社会运作机制等方面;情报学就是竞争知识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竞争知识管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17.
论知识链接的建立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信息单元视为文献单元和知识元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以文献单元间的参考文献链接和知识元名(或与知识元相关的文字)到知识元的知识元链接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这两种链接的建立过程、建立规则以及技术难点。认为从理论上研究知识链接的建立规则对知识链接系统和知识服务系统的开发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文章借鉴馆藏资源聚合的研究成果,尝试在大数据环境下对企业知识管理进行聚合研究,提出元数据聚合、本体聚合、引证关系聚合三种聚合模式。同时对聚合结果可视化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架构了企业知识管理聚合系统模型,将聚合过程分为数据层、知识采集层、本体构建层、资源聚合层和应用可视化层等五层。研究表明,知识管理聚合研究能对企业的知识传播和创新提供很好的指导作用,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升级和改造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根据知识管理系统的功能及其处理的知识特点选择知识的框架表示方法,提出从知识标识、知识分类、知识背景、知识实体、知识评价槽及相应的侧面来描述知识管理系统中知识的一般参考框架,并分析可枚举侧面的值域。通过实例描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框架表示方法,认为文中的知识框架有助于知识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