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农业科技期刊社原有的编辑、出版、管理、经营模式带来了重大影响.科技期刊已经从传统的纸媒发展为数字化期刊,其形式从最初的软盘、CD-ROM形式发展到现在的网络科技期刊.  相似文献   

2.
李晓晔 《传媒》2009,(2):50-51
20世纪90年以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数字化给期刊社原有的编辑、出版、管理、经营模式带来了重大影响。数字化期刊已经进入到人们的阅读生活之中,并呈现出越来越强劲的发展势头,其表现为:一是大部分传统期刊已经分别加入不同的网络传播平台,以网络期刊的形式满足日益增强的网上阅读需求。二是新的网络原创版期刊以多媒体形式向众多读者传播信息。三是市场规模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3.
徐兴华 《中国出版》2012,(24):47-49
叙述了制约数字化期刊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期刊数字化的产业规模、版权、赢利模式等,提出解决办法,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数字化期刊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科技期刊数字化独家经营之理性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科技期刊数字化的意义,通过实例分析了独家转让经营数字化期刊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引发的后果,创新经营模式是网络化、数字化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呼吁建立行业规范,实现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郑 《中国传媒科技》2012,(18):181-183
我国少儿期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已超过了260种,但是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期刊非常稀少.这与我国少儿期刊的编辑理念和经营模式具有很大关系.在数字化时代,既充满机遇又充满挑战,根据数字时代的特色来制定少儿期刊的发展策略,利用数字技术来促进少儿期刊的发展是数字化时代少儿期刊的必行之事.  相似文献   

6.
代小秋 《编辑学报》2015,27(2):170-171
受最近Science网站的一则报道“科学家揭开期刊订阅的秘密”的启发,介绍目前传统纸质版、数字化和移动平台的期刊订阅模式,阐述捆绑式订阅价格差异较大的秘密是为了盈利,也是为了保护引用率少的期刊免遭淘汰.认为:模糊的我国专业期刊订阅盈利模式成为阻碍期刊发展的瓶颈,但其经营模式也出现了新的趋向;因此,寻找一种成熟、合理、适合自己期刊发展的经营模式,对于专业期刊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给传统期刊社固有的运营模式带来了冲击.面对转企改制,传统期刊如何寻求一条既符合出版业发展规律又切合杂志发展现状的道路刻不容缓. 一、实施"多元化经营"策略,构建综合传媒产业格局 (一)挖掘全媒体优势 完成市场转型 《中国卫生人才》杂志目前已被收录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并依托中国卫生人才网杂志页面进行网络版宣传.  相似文献   

8.
吴锋 《出版科学》2007,15(5):38-41,52
2006年我国期刊业获得了稳步增长,不同类型期刊的运作模式日益成熟,公益性和经营性期刊都取得了长足发展,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加快,电子杂志市场引起关注.同时,期刊产业仍然面临结构不合理、集团化建设进程缓慢等问题.未来几年,期刊产业将围绕集团化、产业化和发行专业化的路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概括了约翰·威利父子出版公司的期刊出版简况;分析了该公司的期刊盈利模式,以订阅模式为主,探索开放存取模式;阐释了该公司的期刊发展战略,包括科技运用、注重全球化和数字化、巩固忠诚客户等;总结了该公司期刊经营对我国期刊界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传统期刊的出版方式和营销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很多传统期刊借力数字技术向网络在线、数据库、开放存取等领域发展.文章从期刊数字化发展现状入手,重点分析国内期刊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模式和国外期刊数字化转型模式的探索实践,以期与业内人士共同探讨国内期刊未来的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段艳文  袁晓 《传媒》2016,(3):23-26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期刊出版已经初步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结构日趋合理、多品种多层次共同繁荣、期刊出版事业和产业共同发展的现代期刊出版体系.但随着数字化转型、体制变革、经济下行的多重压力,我国期刊业从高速增长进入低速增长阶段,有些地区和类别的期刊呈现下滑趋势,业界感到困难重重,面对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重新树立行业信心和创新力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当前期刊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期刊的发展,是近年来期刊界、出版界比较关心的一个热门话题。据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资料表明,2001年,全国共有期刊8889种,平均期总印数在289469万册以上。可以说,期刊已经成为出版业的一支生力军。但就与图书、报业日益走向集团化经营发展相比,我国期刊的发展还处在一个不断自我调整的发展阶段,期刊的发展还远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普遍意义上的期刊产业经营、集团经营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个人电脑的传统期刊数字化模式在阅读效果以及便携性方面存在明显缺陷,尤其是其现有商业模式无法保证传统期刊出版商获取稳定、可观收益,因而进展缓慢.笔者认为,基于电子阅读器的数字化模式解决了以上问题,保证了传统期刊读者阅读习惯和商业模式的平稳过渡,并拓展了期刊的经营空间,因而为传统期刊的数字化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字化的冲击下,教育类期刊发展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为破解当前教育类期刊发展面临的问题,本文从审慎权衡分版、回归规范化办刊,打造特色品牌、挖掘期刊资源,加快数字化布局、探索内容产业转型,加强期刊综合经营、实现产业化运作等4个方面,提出了教育类期刊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浅议我国数字期刊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我国的数字期刊产业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这个产业尚处在起步阶段,仍然存在着不少亟需解决的问题。我国数字期刊业的发展早于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重庆维普公司就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其后,清华大学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的发行和万方公司互联网数字期刊工程的发展,开辟了我国期刊数字化出版的新纪元。目前,我国数字期刊产业不仅涌现了万方、维普这样的数字期刊巨人,而且在出版模式、盈利方式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据估计,2006年我国数字期刊业产值达到了5个亿。尽管我国的数字期刊产业已经取得了不少成  相似文献   

16.
辰目 《传媒》2007,(6):1-1
翻阅了一下本期的内容板块,前面是期刊"唱主角",后面是报纸"扛大旗".尽管对于世界期刊大会的回眸不乏精到之处,尽管我国的期刊产业也有强劲而又蓬勃的发展,尽管期刊人的姿态也还充满信心,但是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在数字化的征程中,刊慢于报.你看:报纸都在奢谈数字战略了,而期刊还在小心翼翼地进入,甚至有的期刊老总表示:现在的期刊发行市场稳定,或稳中有升,为什么要急着结缘"数字",弄得不好,可能还会功亏一匮;在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与规制未充分完善的情况下,报纸已经卫星传输,即时可取了,而期刊更多地还是在走实物销售路线;报纸的数字化已开始形成自己的赢利模式了,而期刊还更多地拘泥于或陶醉于自己传统的纸质模式.这其中是什么原因呢?试分析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例阐述了独家经营数字化期刊存在的问题和可能造成的影响;从作者、期刊、数据库商和读者共赢的角度创新经营模式是网络化、数字化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积极探索现代化出版管理与运营模式,锻造高品质学术期刊集群,促进医学期刊领域创新发展。通过4个“统一”模式,加强期刊管理和运营,促进集约化发展;借助标准化、规范化夯实平台基础,提升多元服务能力;已经形成编辑、出版、传播、利用全链条的数字化转型,实现了集约化发展。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孵育集约效能、发展数字经济面向集团化发展。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在办刊思想、制度、标准、出版经营制度规范化方面的探索,推进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延伸产业链,健全科技期刊知识服务体系,建设基于大数据和数字经济理念的生态级平台,对推动我国科技期刊实现数字化、专业化转型与集团化转变进行了良好实践。实践证明,集约化管理可强化期刊的专业化出版、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速科技出版效率、提升期刊内容质量、降低工作成本并持续增强经营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给传统期刊社固有的运营模式带来了冲击。面对转企改制,传统期刊如何寻求一条既符合出版业发展规律又切合杂志发展现状的道路刻不容缓。一、实施"多元化经营"策略,构建综合传媒产业格局(一)挖掘全媒体优势完成市场转型《中国卫生人才》杂志目前已被收录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  相似文献   

20.
面对新媒体的迅速崛起,传统纸媒的经营模式和运营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数字时代广大受众对传媒的多样化需求.纵观国际传媒产业中,全球知名传媒企业都不遗余力地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制定了数字时代的发展战略,与新媒体进行合作,寻求新的发展空间.随着传统媒体数字化进程的推进,传媒产业的经营将步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间的合作日趋增多,融合程度不断深入,经营理念不断更新.对于基于传统纸媒起步的传媒企业来说,数字化时代的重要任务无疑是保持受众对媒介产品的忠诚,维护媒介品牌影响力,提升媒介自身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