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杜芃诺 《图书馆界》2023,(1):48-51+60
“智慧+阅读”已成为阅读服务的重要支撑。研究梳理智慧阅读服务研究现状,剖析智慧阅读服务内涵以及技术设备智能化、用户服务多元化、服务过程智慧化、服务体验人文化等特征,提出包括推进精准服务机制,打造智慧人文标杆;构建智慧阅读资源体系,贯通资源利用渠道;虚实结合强化阅读体验,技术驱动扩展空间服务三个方面的平台构建体系,以期为高校图书馆智慧阅读服务平台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助力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建设和提升。  相似文献   

2.
高校图书馆智慧阅读推广工作,伴随智慧图书馆建设而逐步展开。与传统的阅读推广相比,智慧阅读推广是以智慧图书馆建设为基础,依托图书馆员队伍建设,构建智慧化阅读推广平台,运用智能化的技术和算法,智能跟踪分析读者对资源、服务的需求,结合现代化的社交媒体,为读者提供持续、精准、个性化的阅读推广服务。  相似文献   

3.
借助智慧校园的建设平台,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智慧化发展,拓展服务功能、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文章介绍了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建设,并提出了建设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展望与挑战.  相似文献   

4.
丁聪 《采.写.编》2023,(8):190-192
随着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图书馆是当下新兴的一种图书馆模式,也是当下高校图书馆发展的趋势。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不仅丰富了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也可基于大数据等技术的分析,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舒适、个性化的服务,加强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由此进一步推动了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发展,使阅读推广达到了更好效果。本文从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入手,分析了智慧图书馆建设对高校图书馆推广作用,阐述了智慧图书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旨在为高校智慧图书馆的良好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智慧图书馆建设能有效推动基础设施智能化、信息资源集约化、读者服务智慧化、业务管理精细化,提升图书馆运行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是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当前,智慧图书馆服务标准建设存在缺乏国家层面的总体统筹和顶层设计、数据开放机制不够完善、隐私保护政策不够健全、绩效评价指标未有效量化等问题。文章通过调研国内图书馆相关标准建设情况,对智慧图书馆的构成要素以及服务模式进行梳理,就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标准提出相关思考及建议,以期有力推动智慧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文洁 《兰台内外》2024,(8):76-78
高校智慧图书馆“建用脱节”“供需不匹配”等问题日益显现。学生作为智慧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如何构建符合学生体验的高校智慧图书馆亟待探究。基于用户体验理论,文章首先构建了学生体验视角下高校智慧图书馆四层次模型(直观体验、功能体验、交互体验、情感体验),并从智慧空间、智慧设施、智慧资源、智慧服务方面出发,搭建基于学生体验的高校智慧图书馆分析框架;其次,在梳理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从智慧空间、智能设备、智能资源、智慧服务角度剖析了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为了建设更加贴合学生体验的高校智慧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应紧密围绕高校育人目标,推动图书馆的智慧化转型。信息化行业应秉承以生为本的理念,强化空间与资源的智能化建设。学生应提升数字素养,积极反馈智慧图书馆的使用体验。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分析高校阅读图书馆推广的特点,提出高校阅读推广人的角色定位和能力构成框架,最后从制度建设和自我提升两个层面,探讨提升阅读推广人能力、胜任角色定位的具体策略,以期为促进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人专业化发展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智慧图书馆可以满足人们个性化与多元化的阅读需求,为人们提供具有数字化与智能化特点的智慧图书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质量。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带来更多可能性,成功打造出万物互联的服务体系,保证图书馆的发展与信息时代发展趋势相符合。基于此,文章从物联网技术概念与特征入手,明确物联网环境下智慧图书馆建设原则,提出智慧图书馆建设策略,力求实现智慧图书馆的持续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结合当前高校图书馆智慧阅读服务所依托的主要技术以及发展特点,提出从完善组织管理框架、构建特色化智慧阅读资源供给体系、自主开展智慧阅读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积极拓展智慧阅读服务合作面4个角度来持续推动高校图书馆智慧阅读服务体系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调查统计与分析,总结智慧图书馆背景下高校阅读推广研究与实践现状,并以智慧图书馆广泛应用的大数据、云计算及"互联网+"等技术为切入点,阐述当前高校阅读推广的特征,分析智慧图书馆背景下高校阅读推广的发展趋势,以期为高校阅读推广的深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智慧图书馆的定义入手,分析了智慧图书馆的核心要素,阐述了阅读推广的含义,概括了阅读推广策略的前期分析工作,从推广对象大数据的采集和获取、智慧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内容、阅读推广的形式、智慧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技术支持4大模块,构建智慧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运行模式,以期整体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智慧功能,从而推动高校智慧图书馆深入、系统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论述了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重要性,分析了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现状,并从利用新媒体实时推送、打造新媒体阅读环境、利用新媒体互动平台、打造新媒体特色项目、做好外部保障工作等多个层面,提出了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提升阅读推广成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对高校阅读推广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数据素养作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拓展,顺应了新时代高校师生全面发展的诉求,同时为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提供了新方向。文章基于我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从数据素养教育和服务的角度探讨了高校阅读推广的实施策略,即多元联动的推广主体,注重“数据”内涵的推广形式,兼顾通识和专业的推广内容,以及优化纸质资源服务、提升数字资源建设和打造智慧空间阅读等,旨在有效提升高校阅读推广工作效能,推进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ChatGPT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从促进图书馆业务增值增效、推动读者服务工作增智增慧、创新图书馆素质教育模式方面阐述了ChatGPT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的红利,并论述了ChatGPT将在智慧图书馆建设、智能化和智能化场景建设、数字化加工提取及标注、馆员队伍专业化等方面对图书馆的未来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数智技术的发展,高校智慧阅读推广服务对阅读推广人的能力提出新的挑战。文章引入赋能理念,提出采取建章立制、成立阅读推广人协同培养机构、设计面向智慧阅读推广服务的课程体系、搭建赋能培养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等保障策略,构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人赋能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高彩凤 《档案管理》2023,(5):77-79+83
本文从多个角度对我国档案馆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比较分析,梳理了档案馆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在政策法律方面的异同,对比了档案馆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撑平台、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和服务对象需求特点,探讨了两者在实践实施层面上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总结了档案馆与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内容和范围、标准和规范、质量和效率,以及智能化和智慧化建设的理念和模式、技术和应用,比较了两者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智慧化方面的差异和水平,以及对信息化建设的贡献和价值,指出了两者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最后,提出了加强政策法律协调完善、促进交流合作、提升服务创新质量、深化数字化智能化探索实践等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突出问题,基于信息社会情境下图书馆转型与大学生读者的阅读困境,提出从高校行政强化、文献活化、社团孵化、媒体泛化、空间优化、艺术涵化等六个层面构建阅读推广新动能,促进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移动服务和知识服务的智慧图书馆服务环境下,馆配商要转型发展,建设馆配商联盟统一馆配云平台,实现与图书馆微信平台对接,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对图书馆馆藏建设、读者阅读行为和借阅情况等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通过强大算法的计算技术,研究读者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智能化向读者推送馆配数据,加强图书购置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提高馆藏图书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促使数字阅读和阅读服务走向转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正在向新媒体阅读发展,新媒体阅读推广人成为新的需求。本文通过对高校图书馆新媒体阅读推广人培育必要性的分析,指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人培育面临的困难;在此基础上,结合全民阅读和大学书香校园建设,从新媒体阅读推广人的制度建设、形象塑造、人才储备和培育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高校图书馆新媒体阅读推广人培育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楠 《兰台世界》2020,(3):101-104
智慧图书馆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理想模式,同时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总体目标和环境,给图书馆建设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动力。本文在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理念、技术和趋势基本形成的基础上,从"双一流"建设的视角出发,分析探讨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核心理念以及"双一流"高校智慧图书馆发展的方向、定位,并且从实践和发展两个方面思考,提出"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部署智能力、推进智慧力和践行智慧育人使命的智慧化建设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