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陕西日报》报道:去午十月二十四日,清凉山喜逐颜开,欢迎来自北京和全国各地的三十六年前曾在这里工作过的近百位老新闻山版工作者,欢迎他们回来参加‘延安清凉山新闻山版革命纪念馆’的落成典礼。这些同志在延安时期,还是朝气蓬勃的青年,如今都已两鬓花白,回想过去的艰难岁月,看看今天新闻出版事业的壮大,此景此情,怎能不激情满怀。  相似文献   

2.
我是做报纸工作的,一听说中共牡丹江市委第一书记巴风同志十分重视读报用报,便怀着急切的心情去访问他。巴风同志的办公室里,最显眼的是挂在墙上的一排报纸。翻开几份看看,版面上有的文章标题旁画着圈圈,有的内容段落打着杠杠,有的报纸巳被剪掉一块。谈话一开始,这位满头白发的老同志就风趣地说:“你是‘生产者’,我是‘消费者’,今天是产销双方见面。”说得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他  相似文献   

3.
今年四月初,我去延安调查研究陕北老区经济发展近况时,一天午前,我漫步登上清凉山,那里的一屋一洞都引起我的怀念。当扶栏拾级而上时,迎面映入眼帘的正是十年前《解放日报》原总编辑陆定一同志在开馆时题写的“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横幅馆牌,虽因风雨侵蚀,金色已剥脱,但字迹依然苍劲、雄健。当我返回西安,参加“重塑延安形象”座谈会时,得悉江泽民总书记的“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与保护革命纪念地的关系”的批示,在座谈会上还聘请陆定一等“老延安”为“重塑延安形象”委员会顾问。返京后正拟转告定一并请示如何重整清凉山纪念馆时,不料传来陆定一逝世的噩耗,激起我对他的深情怀念和难忘的遗憾。 我是在延安时代新闻“摇篮”——《解放日报》社成长的。每当我回想起延安时代时,总是把当年清凉山的生活和《解放日报》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更难以忘怀的是近年我离休后三上清凉山的情景。 1985年9月,我随同原全国记协书记王揖同志等重返故地,登上  相似文献   

4.
王揖匆匆走了,清凉山的老战友又一个凋谢了! 听到王揖病危,我同范敬宜同志赶到医院病房时,他已不认识我们,也不认识他的亲人了。他的女儿肖梅告诉我们,他爸爸还有些知觉时,要了一枝笔,一张纸,在纸上歪歪扭扭画了一串认不清的字,能比较清楚辨认出的只有两个字:“中心”。记协的同志和他的亲人都知道是指“新闻中心”。这是王揖发病以前,一直奔波忙碌想为新闻界办的一件好事,这也是他离开人间以前最后的工作交代。故人远去,往事涌来。 1942年春天,陕甘宁边区最困难的时期尚未过去,我从绥德《抗战报》调到刚刚改版的延安《解放日报》,同王揖住在清凉山的一个窑洞里。我们躺在木板床上,常赏谈到深夜。象许多四川人一样,王揖爽直健谈,相处不久,他的身世、情趣和追求,就统统倾露出来了。  相似文献   

5.
日前,我们为某乡人民政府整理档案时,发现有7份清朝宣统二年一月的<湖南卖契官纸>(该乡范围的几份田土买卖契约).有的同志认为,这些资料可以不要了,因为没有查找利用价值了.又不是现时产生的.笔者认为是几份重要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6.
袁良 《军事记者》2001,(7):10-10
八载播扬真美善,万众聆瞩“新闻山”;岂嫌窑洞油灯眇,但爱星火能燎原:畅论镰斧驱妖邪,笑论除弊惩贪官;不疑鬓皓丹心素,羞睹醇醪沾笔笺。这是笔参观延安清凉山新闻纪念馆后写下的“感怀”。清凉山,寄托着我们新闻工作的特殊怀念。攀登清凉山途中,陈毅同志的诗句刹时在我们的脑际回荡起来:“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作主,万众瞩目清凉山”。它  相似文献   

7.
“试问九州谁作主?万众瞩目清凉山。”这是陈毅同志《七大开幕》一诗中的后两句,前两句是:“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清凉山屹立于延安城东,隔延河与风凰山、宝塔山鼎立相望。山上草葱木秀,文物众多,风景宜人,为历代游览胜地,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新华通讯社、新华广播电台都驻此地,每天由此发出的正义之声传遍环宇,就更不能不被“万众瞩目”了。由于笔者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关系,就“瞩目”又加“敬仰”,产生寻踪觅源的兴趣。实在感谢《延安报》的同行,由副总编苏若望同志陪同前往。《解放日报》旧址在清凉山的东  相似文献   

8.
春天是幸福的脉搏,是生命的晨钟……如果你去问未满学龄的孩子,为什么喜欢春天,他会天真地告诉你:“春天有花、有草,还有小鸟,真好玩。”如果你去问田间耕作的老农,他会语重心长地告诉你:“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它能播种秋天的丰收。”如果你去向城里的人打听春天,他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天,我们新的蓝图又打开了。”春天为什么会受到如此的青睐?我常带着这样的疑问去思索,去探求,希望能有所发现,尤其是希望能找到春天对我们这代人所具有更深的意义所在。我常徜徉在人流中,寻觅在山野间,我也常常静静地…  相似文献   

9.
几场秋雨过后,陕北天高云淡。我们乘坐的国产“运七”从西安向北飞行不到一小时,就降落在延安机场上。到住所搁下行装,顾不上休息,即随接待我们的延安报副总编辑薛向东直奔清凉山。作为新华社的一员,到了清凉山就算回到老家了。我们还是头一次呢。  相似文献   

10.
看了本刊2005年第12期刘平雪同志《进馆档案整理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笔者颇有同感。2001、2004年度,济南市进行部分单位撤、并、转,市档案馆共接收撤、并、转单位的文书档案5万余卷,归档文件1.2万余件。在我们日常管理工作中,刘同志文章中提到的几个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另外,在接收整理档案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存在另外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黑龙江省庆安县柳河水库边有一个小窝棚,里边住着两位老人。这个窝棚夏天漏雨、冬天进雪、春天风沙刺眼、秋天寒风凛冽,居住条件十分恶劣,可是两位老人却在这里住了六七年,到如今仍没有离去的迹象。记者经过了解,得知老汉叫牟中和,今年54岁,前几年是这一带赫赫有名的“开荒大户”,现在沦落到这步田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相似文献   

12.
最近,本刊邀请北京几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同志,座谈了在新闻工作中如何学习运用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问题。这里,发表了几位同志在这次座谈会上的发言。参加这次座谈会的,大多是各报的较为年轻的编辑、记者,他们分别谈了自己在新闻工作实践中,如何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唯物辩证法的亲身体会和经验。这些发言各有特点:有的同志谈到如何克服新闻报道的一般化的问题,开始摸到一些新闻报道一般化与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具体联系。有的同志谈到如何学习在采访中具体分析具体事物,进一步发掘了新闻采访中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有的同志谈了在编辑工作中怎样分析矛盾以及怎样克服形而上学和烦琐哲学。这些发言都程度不同地涉及了新闻业务工作中的一些重要哲学问题,对我们很有启示。我们十分欢迎有更多的同志给我们写文章,谈谈自己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经验和体会。通过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以不断地提高我们新闻工作的思想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最近,本刊邀请北京几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同志,座谈了在新闻工作中如何学习运用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问题。这里,发表了几位同志在这次座谈会上的发言。参加这次座谈会的,大多是各报的较为年轻的编辑、记者,他们分别谈了自己在新闻工作实践中,如何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唯物辩证法的亲身体会和经验。这些发言各有特点:有的同志谈到如何克服新闻报道的一般化的问题,开始摸到一些新闻报道一般化与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具体联系。有的同志谈到如何学习在采访中具体分析具体事物,进一步发掘了新闻采访中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有的同志谈了在编辑工作中怎样分析矛盾以及怎样克服形而上学和烦琐哲学。这些发言都程度不同地涉及了新闻业务工作中的一些重要哲学问题,对我们很有启示。我们十分欢迎有更多的同志给我们写文章,谈谈自己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经验和体会。通过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以不断地提高我们新闻工作的思想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有位同志问一家报纸负责人关于新闻队伍的状况,回答颇有感慨:“现在有些编辑、记者的心,野了!”“心野了”,指的是在改革的浪潮中,有些同志的心思已不在办好自己的报纸,“飞”到外面去了。有的人借职务之便,联系之广,忙于给企业的经营者们当经济“红娘”,有的人把报社的岗位当作“兼差”,去另谋“职业”,有的人  相似文献   

15.
我在周口地委宣传部新闻科做专职通讯报道工作。几年来,我在报刊、广播上发稿几百篇。回忆走过来的路程,我深刻体会到,尽管我们那里很偏僻,情况又在不断变化,只要肯眼睛向下,肯调查研究,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也仍然能够写出针对性很强的稿子。去年春天,我和另外两位同志去西华县黄桥乡采访,听乡党委书记讲,土地长期承包与人口增减的矛盾,在农村较普遍地存  相似文献   

16.
找点子三法     
去年以来,我在多种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几十篇言论稿,其中有的被几家报刊转摘,有的在好稿件评比中获奖。有些同志问我这些言论稿件的点子是怎么想出来  相似文献   

17.
延安之行,我看到了高耸在嘉岭山上巍峨的宝塔、像护城河一样绵延曲长的延河。尤其是看到清凉山新闻纪念馆里陈列的前辈们为新闻事业奋斗的工作场景,更让我一个新时代的新闻人感触颇多。那一切无声地诉说着当年那里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亲密无间的同志关系、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忘我工作精神。艰苦奋斗、一心为党、一心为民,这是延安时期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真实写照当年在新闻战线工作的同志  相似文献   

18.
最近,本刊邀请北京几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同志,座谈了在新闻工作中如何学习运用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问题。这里,发表了几位同志在这次座谈会上的发言。参加这次座谈会的,大多是各报的较为年轻的编辑、记者,他们分别谈了自己在新闻工作实践中,如何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唯物辩证法的亲身体会和经验。这些发言各有特点:有的同志谈到如何克服新闻报道的一般化的问题,开始摸到一些新闻报道一般化与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具体联系。有的同志谈到如何学习在采访中具体分析具体事物,进一步发掘了新闻采访中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有的同志谈了在编辑工作中怎样分析矛盾以及怎样克服形而上学和烦琐哲学。这些发言都程度不同地涉及了新闻业务工作中的一些重要哲学问题,对我们很有启示。我们十分欢迎有更多的同志给我们写文章,谈谈自己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经验和体会。通过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以不断地提高我们新闻工作的思想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19.
王揖同志去世了,近五十年来一直战斗在新闻战线上的老战友就这样匆匆离开我们了。大约在他去世的两个星期之前,他曾经两次到我家里来,和我谈到他最近工作的情况。一次谈到他负责筹备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就是纪念延安时期同在延安城东清凉山工作的《解放日报》,新华社、广播电台和出版局等单位的一个纪念馆。他说这个纪念馆的筹备工作已经快好了,10月就叫以开馆了。他还拿来了他最近写成的两篇文章给我看。一篇是讲延安《新中华报》的创办经过,一篇是讲延安《解放日报》在1942年是怎样进行改革的。他很高兴地告诉我,总算把他在延安工作期间这两件大事写出来了。还有一次是同我谈到筹建新闻中心大楼的问题。他当时很乐观地告诉我,新闻大楼的修建方案已经经国务院和书记处的同志批准了,已经送到北京市政府去了,很快北京市政府就要开会把这个事情敲定了。这两次谈话他心情很愉快、很开朗,回想起来,情景宛如昨日。想不到这竟是我们的诀别谈话,而他的两篇文章竟是最后遗作,那个新闻中心大楼也成了他未竟的遗愿!我知道他犯病人医院是在他入院以后的第二天,  相似文献   

20.
几年来。我每次来到新华日报,感到这里的同志們都很注意学习馬克思列宁主义,和一些同志交談的时候,总要扯到学习上头去。今年春天再来这里,我就感到这股空气更加浓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