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卢小宾:关于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决定在我国设置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这是我国图书情报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设立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开展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是新形势下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需求看面向21世纪的我国图书情报教育改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我国图书情报人才社会需求的状况;提出面向21世纪图书情报教育改革的人才培养目标;着重对图书情报学课程设置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专业分流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图书情报专业教育的发展为入口,以培养高素质的图书情报专业人才为宗旨,从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育层次四方面,论述了图书情报专业教育及图书馆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中国图书情报教育的走向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文章简要分析了我国图书情报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21世纪中国图书情报教育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新信息环境下图书情报教育的发展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情报教育也在发生着变革。本文阐述了图书情报教育的理念、内容、方式及项目等教育模式的现状,分析了图书情报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指出图书情报教育要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相应的变革,以保证图书情报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4。  相似文献   

6.
论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教育改革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文章分析了知识管理对图书情报业务的影响及新环境下图书情报工作人员的职业定位,重点介绍了国外图书情报教育机构对知识管理的反应及引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知识管理视角的图书情报教育机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美图书情报学研究生专业课程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对中国和美国两所具有代表性的图书情报学院(伊利诺伊大学图书情报学院和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图书情报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探求图书情报教育的趋势,指出我国图书情报教育的特点和不足,提出课程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文以英美国家为研究对象,以网络访问的方式调研美国图书馆协会和英国图书情报专业人员协会认证的LIS硕士课程,分析两者核心竞争力、核心课程及基本要求之差异,最后为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希望为我国图书情报教育提供一些参考,为我国图书馆员了解国外图书馆员应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提供一些借鉴,有助于图书情报事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9.
世界图书情报教育的发展潮流与中国图书情报教育改革走向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为国家教委“八五”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90年代我国图书情报教育人才需求与图书情报教育深化改革研究综合报告中的部分内容。文章回顾了图书情报教育发展简史,针对美国图情教育界的“关门”风和中国图情教育界的“改名”潮发表见解。在中国图书情报教育深化改革的基本思路中,论述了图情教育改革的导向,构建“信息管理学科群”,以及设计面向21世纪的信息管理学科的课程体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美国图书情报教育历史悠久,具有完善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而我国图书情报教育历史较短。对比分析中美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能为我国完善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推进学科发展提供借鉴。[方法/过程]以中美31所设立了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的培养单位为研究对象,运用网络调研法和对比分析法,分别从内部保障体系和外部保障体系两方面入手进行调研和分析;着重对比分析中美两国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特色与异同。[结果/结论]针对我国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现状,提出相关改善建议,以促使我国逐渐构建高校、政府、社会组织相结合的混合型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保障体系,共同推动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历史渊源、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工作一体化的实践,以及增强学生职业竞争力的角度,论述了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整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借鉴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整合的成功实践,提出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整合的思路是调整培养目标,整合学科名称,改革课程设置,融合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文献调查法与内容分析法,归纳并解析美国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教育认可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其在认可标准制定原则、适用学科领域、认可对象、基本条款等方面的变革,发现认可标准制定原则由重“量”变为重“质”,适用学科领域由图书馆学扩展到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认可对象由早期的各类型图书馆学院发展到具有图书馆与信息科学研究生授予权的院系,认可标准的基本条款在任务及目标、课程、教师、学生、行政管理与经费支持、硬件资源和设备等方面也有许多变化。这些变革给我国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教育的启示是:应该注重和发展研究生教育,构建一体化学科,提高教育质量,制定教育认可标准。  相似文献   

13.
白才进  王红 《图书馆》2012,(3):92-94
对图书情报专业硕士与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硕士进行了各方面比较,从图书情报学教育出发探讨了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的几种不同的培养模式,只有创新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并将专业学位建设与职业资格准入进行有效对接,才能使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进入一个良性范式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图书情报学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大众化教育带来的就业压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以及图书情报学教育的现状入手,探讨影响图书情报学毕业生职业竞争力的原因。针对图书情报专业面临的各种挑战,分析图书情报职业人员应具备的核心知识和技能,指出图书情报专业教育应进行改革,承担更多的责任,并提出图书情报学毕业生职业竞争力培养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加强学科建设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学科与学科建设的意义和作用,提出我国高等院校学科建设的工作思路与重点;介绍我国学位授权审核的原则和学位授权的学科结构;分析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新特点,并指出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研究生教育应当在五个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图书情报学教育20年评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80年代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的特点是 :图书情报学教育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 ;以文科为主的单一模式转向多元化 ;图书情报学教育一体化尝试。 90年代的特点是 :图书情报学教育改革成为关注的热点 ;图书馆学核心课程逐步形成 ;课程体系从图书情报学向信息管理转移 ;图书情报学教育分化显露。存在的问题 :未能正确理解“大情报观” ,未能正确处理“情报”与“信息”的关系 ,未能慎重对待专业目录调整。参考文献 14。  相似文献   

17.
中美图书馆与情报学教育变革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中美两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基础设施、课程结构、学位设立、生源情况及院系名称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为了建立面向 2 1世纪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体制 ,必须面对全球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需要 ,加快改革步伐 ,努力创新。表 7。参考文献 5。  相似文献   

18.
美国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个性化教育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思慧 《图书情报工作》2007,51(10):56-59,76
通过对9所美国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院校网站的访问,分析美国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个性化教育的表现,总结美国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个性化教育的两大特色一是明确职业目标,量身定制培养方案二是通过网络信息教育系统(WISE)实现在美国图书馆协会认讧的其他研究生院校之间跨校选修课程。在此基础上,总结对我国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个性化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已经有了三十年的发展历程。本文以三个十年为线索,对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发展历史和所取得的成绩进行梳理与评价。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结合环境的变化,就当前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如何创新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沈振萍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1):124-132
[目的/意义] 梳理分析我国iSchool运动领域的研究情况,掌握我国iSchool运动的研究热点、重点和发展方向,为我国iSchool运动后续的发展起到指引作用,促进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以及学科教育的发展。[方法/过程] 以CNKI数据库为文献来源,通过文献计量以及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和工具,分析我国iSchool研究的进展及现状,并进行述评总结。[结果/结论] iSchool研究的热点问题聚焦在iSchool特征(信息、技术及人),联盟成员及CiSAP,图情专业及图情教育改革,学科建设、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学术(教育)交流、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合会)这5个方面。目前在我国iSchool研究方面存在如下问题:尚未能形成一致性的观点、iSchool研究需与实践相结合、行业交流及研究素材匮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