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最近,收到叶老寄来的他新出版的《我与四川》一书,读之未竟,就把我这个在四川度过抗战年华的人带回到了雾都重庆,沉睡了几十年的往事被唤醒了。叶老是编辑的典范。作为一名后学者,几十年来,亲身受到他许多教诲和熏陶。现在把我所崇敬的叶老的箴言佳行记述出来,作为编辑朋友共同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2.
作为作家的叶圣陶似乎要比作为编辑的叶圣陶拥有更高的知名度,其实在他五六十年的文学生涯里,始终未曾脱离编辑工作.用叶老的话说:“我的职业,第一是编辑.”的确,叶老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为他人改稿子、看稿子、编书、校字中度过,是一位颇有声望的优秀编辑.还在苏州乡立中学读书时,叶老就与人合办油印小报《学艺日刊》,当时叶老只有15岁.1928年,叶老在商务印书馆担任专职编辑,后来开办开明书店,当编辑直到全国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叶老担任出版署署长,主管科教书编辑工作.后任教育部副部长、仍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之职.地位变了,工作忙了,但并没有改变他一丝不苟的编辑作风.后来,由于年老缘故,叶老的视力衰退了,甚至难辨笔画,但仍坚持让别人念说改一些短稿,继续从事他热爱的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3.
一面镜子     
和树立先生不曾晤面的交往已有近十年了吧。我多年在杂志社做编辑工作,树立先生作为作者不时投稿,往来久了就成为朋友了。这次他又把他的新书《借你一双新闻眼》的初样寄来。我怀着很高的兴致通读了全书,对树立先生的了解又增进了几分。  相似文献   

4.
一面镜子     
和树立先生不曾晤面的交往已有近十年了吧。我多年在杂志社做编辑工作,树立先生作为作者不时投稿,往来久了就成为朋友了。这次他又把他的新书《借你一双新闻眼》的初样寄来。我怀着很高的兴致通读了全书,对树立先生的了解又增进了几分。  相似文献   

5.
邱沛篁 《新闻界》2001,(1):38-39
许川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但他作为一位党的宣传工作战线领导干部、一位老新闻工作者,热情关心和支持新闻教育事业的高尚品德和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二十年前,我参与筹建的四川大学新闻专业首次招生了。 1981年 10月 5日,我带领刚刚考入川大新闻专业学习的 80多名学生到四川日报参观访问,时任四川日报副总编辑的许川同志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先请报社的李策同志陪同我们到各个编辑室和排字、印刷车间参观,了解一张报纸诞生的各个环节,然后在报社编辑部二楼会议室与大家亲切座谈。他向大家讲述了四川日报的历史与现状,…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一辈子勤勤恳恳,他为人朴实,文如其人,深得文学同行的尊敬和爱戴。作为编辑,叶老发现过不少文学新人并且积极地培养与扶植他们,这种甘做人梯的可贵精神为编辑工作者提供了学习的楷模。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叶老从来不摆架  相似文献   

7.
管纪奋 《新闻界》2001,(1):33-34
许川同志离开我们快十年了。一张照片,激起情思: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在川老战友的一次聚会上,许川同志和我同声高歌几十年前在进军路上爱唱的进行曲,嘹亮的歌声把我们带到了意气风发的青年时代。   1949年 7月,许川同志和我同时在上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报到,同编在新闻出版中队。重庆解放后,我们在《新华日报》共事五年,以后在《四川日报》又共事将近三十年。许川当过记者、编辑组副组长、组长、编委、副总编辑、总编辑。不论在哪一种职位上,他都不离采写。他牢记《新华日报》老领导常芝青同志一句名言:“干…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是叶圣陶先生诞辰120周年,中国编辑杂志社拟于2014年开辟全年专栏《编辑风采》隆重纪念他。本专栏对叶老的纪念,或可期待通过对叶老编辑历史的追忆,对编辑文化精神的找回,拟可解答编辑现实中的一些疑惑,从而振奋编辑精神,凝聚编辑力量,实现编辑理想,最终为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是叶圣陶先生诞辰120周年,中国编辑杂志社拟于2014年开辟全年专栏《编辑风采》隆重纪念他。本专栏对叶老的纪念,或可期待通过对叶老编辑历史的追忆,对编辑文化精神的找回,拟可解答编辑现实中的一些疑虑,从而振奋编辑精神,凝聚编辑力量,实现编辑理想,最终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编辑的文化贡献。  相似文献   

10.
胡山源先生是江苏省江阴市人,他以91岁高龄离开人世已一年了。他的音容笑貌、高大身材,仍屹立在我的面前;他的几十本著作(包括翻译作品),仍在我的书架上。他不独是一名驰名中外的作家、教授,而且是一位令人难忘的编辑。胡山源先生的编辑工作是做得很出色  相似文献   

11.
两位编辑     
正说他们是编辑也好,是主编也行,反正他们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编辑的形象。混迹于报刊业边缘几十年,见过的主编、编辑不敢说有上万,几千肯定是有的,说说印象最深的两位。第一位,改革开放之初,一手打造了一本至今发行量都过百万的大刊。他告诉我,为了约到  相似文献   

12.
对编辑这一行,我并不陌生。在这几十年的教学科研生涯中,出版过教材、论著、译著,也发表过论文,同时又兼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主编,可以说对编辑和编辑工作是熟悉的。 在多年与编辑的交往过程中,我逐渐发现做好一个科技编辑并不容易,他需要有一双异于常人的眼睛,有一种独到的眼光。 1.眼要快。现代科学发展迅速,日新月异,作为一个编辑必须能快速捕捉到这些正在变化和即将变化的信息,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反映到自己所编辑的书刊中去,传播现代科学知识。例如,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科学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测绘  相似文献   

13.
这个故事是一个人民文学出版社老编辑想写的。他叫黄伊,他向我借了两部书的相关档案,一部是《尘埃落定》,一部是《历史的天空》,他说他想写本书,类似“好书的故事”。我知道,他当编辑几十年,编过《红岩》那样的好书,他该是有些心得的。那天还和他谈过一些书事,看他劲头十足兴奋异常。几个月后,看到社报栏朴素的讣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是叶圣陶先生诞辰120周年,中国编辑杂志社拟于2014年开辟全年专栏《编辑风采》隆重纪念他。本专栏对叶老的纪念,或可期待通过对叶老编辑历史的追忆,对编辑文化精神的找回,拟可解答编辑现实中的一些疑虑,从而振奋编辑精神,凝聚编辑力量.实现编辑理想,最终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编辑的文化贡献。为了扩大这次活动的影响力,中国编辑杂志社将在开辟专栏的同时,联合相关出版社,  相似文献   

15.
读《我是编辑》有一种异乎寻常的亲切感,即如亲聆心仪已久的叶至善先生的谆谆教诲。叶老将近二十年来撰写的与编辑工作密切相关的百篇文章结集出版,诚如有人著文所说,是为我国编辑学的发展作出了新的重要的贡献。叶老在集子中论及编辑与编辑工作的方方面面,诸如编辑的本质与功能,编辑的地位与职责,编辑的素质与才干,编辑对稿件和资料的处理,编辑的选题、组织、审读、加工、编排、插图与封面设计,甚至还论述到图书的广告和发行。由于叶老长期从事少年儿童刊物的编辑工作和创作科普作品,因此在《我是编辑》中较多论述如何编辑少儿刊…  相似文献   

16.
由于职业的关系,几十年来,我跑的地方很多,交的朋友也不少。自然所谓朋友,既包括只是一般相识的,也有彼此了解较深的。例如久居南京的名作家张慧剑先生,对我来说,就属于后者.张慧剑和我相识甚早,但因他的老家和工作单位都在南京,而我的“基地”则一直是上海,所以早年的交往并不多。及至抗战爆发,《新民报》从南京迁入四川,我们才干1943年初成为同事,关系比较密切了。最初我在重庆,他在成都,还不可能朝夕相处。其后《新民报》成都版的编辑部里,有位同事病了,无法工作,社长陈铭德先生便把我调去,暂时替代他.在那几个月里,和慧剑几乎形影不离,工作完毕,经常一起去  相似文献   

17.
我热烈祝贺叶至善同志——叶老的文集《我是编辑》出版。这是有益于中国编辑队伍建设的一本好书。今年还是叶老的八十大寿。我衷心祝愿叶老健康长寿,继续推动中  相似文献   

18.
1.费孝通我同费孝通相交几十年了。在这多变的几十年中,我们共荣辱,同欢乐与忧患。我于1978年底得到平反,他比我晚一年两年。在他获得平反之后,曾发下志愿,誓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他说:“我的口袋里只有十块钱了。”意思是说他想要做的事情太多,而他的健康状况有限,不能不量力而行罢了。事实证明,他的“十块钱”不是放在“口袋”里,而是存在银行生利息。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他的足迹几乎走遍除西藏而外的全中  相似文献   

19.
戴文葆先生从事编辑工作已五十多年了,是我的前辈。他年届古稀,老当益壮。几十年来,他对事业的执着,对友朋的厚爱,对知识的追求,始终如一。先生的风范,是编辑界的榜样;先生的操守,是后辈的楷模。在编辑工作中,他总共经手编辑了多少种书,已无法数计,但他的编辑风格却使人难以忘怀。做过编辑工作的人都知道,书稿  相似文献   

20.
耕耘之余,隔三岔五有点“豆腐块”被报刊编辑拾遗补缺,偶尔还承蒙老师错爱,有那么几篇作品获奖。在收获之后。我非常感谢本地一家报社的编辑们。是他们送给了我写稿的“真经”——好稿便是“敲门砖”。1995年6月,识字不多的我竟大模大样地干起了“职业写手”这一行当。由于对新闻懵懵懂懂,连投几十篇稿件,却“屡战屡败”,篇篇似泥牛入海。此时,有人指点迷津——稿件只写不送,编辑扔掉不用。几天后,如获至宝的我怀揣一篇稿件初次来到了本地一家报社,一位编辑阅后,将稿件还给了我:“没有可取之处……”不待他说完,我心里便想是不是编辑在“卖关子”。于是,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