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包是有效联结档案机构和网络大众的新兴工作模式,对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文章通过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论证众包应用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依据,基于国内外案例,从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与选择、组织与加工、共享与开发三个方面梳理档案众包的主要方式,并从主体、资源、用户、平台和保障五个维度提出众包模式应用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策略,希望为国内档案机构开展众包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国外的一些档案众包项目已经建立起成熟的志愿服务机制,涵盖了基础设施保障、志愿服务运作、志愿者管理、质量控制等环节,取得了重大成效。根据国外档案众包实践,我国档案部门可以从强化互联网思维、健全档案志愿者管理体系、以用户为叙事核心、档案众包项目融入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四个方面推进档案众包实践。  相似文献   

3.
李可儿  陈建 《档案管理》2021,(5):117-119
美国波士顿公共图书馆的反奴隶制手稿转录众包项目是档案众包实践的杰出代表,该众包项目在馆藏选择、平台应用、任务设计、激励机制、质量控制等方面具有诸多特色和创新.我国档案众包实践应积极吸收借鉴其先进做法,同时注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档案开放、需求导向、平台建设、技术创新、任务设计、社区建设、项目宣传等方面协同发力,加快档案众包实践的推进步伐,提升公共档案服务水平和公众获得感.  相似文献   

4.
杨霞 《北京档案》2015,(12):38-40
本文介绍了英国国家档案馆数字出版"一战"士兵日记的基本情况,分析了该项目实施中所呈现的公众参与档案资源开发、基于数字出版的档案众包开发模式、数字化传播建构民众的集体记忆等特点,并提出建立档案工作公众参与制度、将档案网站建成交互式档案开发服务平台、加大馆藏档案数字产品开发力度等建议,以提高我国档案馆档案公共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5.
徐璐瑶  陈建 《山西档案》2023,(3):87-96+86
数字人文和档案众包之间关系密切,档案众包是数字人文项目知识挖掘、生产和传播的基础和依据,而数字人文的跨国性和包容性,在客观上也推动了众包活动更开放的共享与合作。德国阿罗尔森档案馆档案众包项目的管理机制较为科学且数字人文特征显著,主要体现在众包的数据类型与特征、数据众包任务和数字技术三个方面,其在数据库开发与众包平台选择、智慧化的档案众包管理机制建设、传播矩阵构建与项目宣传、身份认同与参与激励等方面的做法对我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环境下众包模式凭借其创新性、高效率、低成本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基于众包模式在专题档案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优势,构建专题档案资源建设众包模型,提出专题档案资源建设众包实施路径: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机制、搭建众包平台、制定众包建设标准、强化众包质量控制和创建档案资源合作开发机制。  相似文献   

7.
文章探究“互联网+网络大众”的档案众包及实施策略,以介绍国外档案众包实践为基础,分析众包可在收集、加工(整理、鉴定、检索、编研)、利用上开展应用,并以构建众包平台、控制众包内容质量、激励用户参与众包、保障众包用户权益为思路论述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众包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互联网与社会各个领域不断融合和社会公共服务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档案众包这种依靠公众智慧和力量开展档案开发利用的新模式逐渐兴起。但受到旁观者效应的制约,许多公众参与档案众包的积极性并不高。旁观者效应在档案众包领域体现为档案众包期待大众广泛参与和由此导致的责任分散的参与悖论,这对档案部门、公众自身以及档案资源都产生了一定的危害。因此,可以从内部激励与外部激励两方面着手,通过迎合用户个性并进行支持性干预,建立应对档案众包中旁观者效应的激励机制,不断促进档案众包的良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由于与"集中统一管理"原则相悖,物理层面的电子档案分散保管受到广泛质疑,不被视为可行的管理策略.论文以政务服务电子档案为对象,探讨安全观和效益观视域下实践档案资源"逻辑集中"的合理性,认为"逻辑集中"可作为档案实体集中管理的辅助方式.基于此,论文提出应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开展电子档案实体分散管理试点,建立和完善前后端档案部门信息互通和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分析档案众包质量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从前端控制、中端交互、后端保障三个视角阐述档案众包质量全过程管理,并以此设计一个档案众包质量评价体系,以期对档案众包进行质量评估.  相似文献   

11.
刘芮  张丽华 《北京档案》2017,(12):27-29
本文参考国内外众包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分析众包模式引入档案编研工作的可行性,构建基于众包模式档案编研工作模型,以期更好地为档案编研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2.
首先介绍了众包的缘起与发展情况,分析了众包的内涵,例举了国外图书馆界的众多众包案例。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众包馆员制度,并与图书馆员2.0进行比较,提出众包馆员实施众包项目的关键步骤:选择众包项目,进行任务分解,制定激励机制和评审机制,选择发布平台,引导与监管众包过程,进行知识管理、整合及利用。最后,阐述了众包馆员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孙丽芳  赖毅 《云南档案》2023,(3):50-54+59
针对我国档案归档难度高、档案利用率低的问题,对国外档案众包典型实践案例的模式、内容、接包方参与资质以及众包项目实施基本流程情况进行介绍,以期总结出可供我国相关档案建设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4.
在今年公布的山东省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成果中,"张海迪档案的开发与利用获得了一等奖.这是获奖项目中唯一的一项档案社会效益方面的一等奖.这项成果的认可,对档案的收集、整理、利用和开展具有地方特色档案工作,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鉴于此,本文对"张海迪档案的开发与利用"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张伟伟 《今传媒》2016,(4):52-54
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兴的媒介技术为新闻受众提供了多种参与新闻生产的方式.近年来,众包新闻逐渐崭露头角,成为用户参与新闻生产最突出和有影响的一种方式.从本质上来说,"众包新闻"源于用户的自愿贡献.因此,根据用户贡献性质的不同,"众包新闻"可以分为众包内容(Crowdsourcing Content)和众筹新闻(Crowdfunding Journalism)两大类别.在我国业界,不少媒体机构和从业者个人已经开展多种形式的众包新闻实践.然而在我国学界,对于众包新闻的研究还未成为一个有意识的学术话题.伴随着众包新闻影响力的不断上升,学界迫切需要对这一领域加大研究与投入.  相似文献   

16.
王佳 《编辑之友》2015,(11):31-33
文章在分析学术期刊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学术期刊存在自身造血机制薄弱、被数字出版所裹挟、公众交互程度低的问题,认为学术期刊的众筹出版应秉持"互联网+学术期刊"的原则,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策划有创意的出版营销方案和项目回报,鼓励学术期刊主编担任项目发起人,建立"准内容众筹"模式,线上线下互动发行等.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监管"是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进程中的最新动态,对于提高行政监管力度与效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网络调查法和电话访谈法,了解我国中央层面与地方层面"互联网+档案行政监管"的实施现状,借鉴市场、生态环境、金融和财政等部门"互联网+监管"的创新性举措与成功经验,从法律法规、治理模式、监管内涵、档案信息体系和数字赋能等5个层面,为推进"互联网+档案行政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数字人文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需依托数字人文平台的规划与建设,同时也催生了更多数字人文基础设施的部署与推广。然而,现有数字人文平台一方面受限于信息通信技术的瓶颈,另一方面则往往会忽视对人文学者真实需求的考量。数字人文平台的利用率、满意度及可持续性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如何通过迭代设计方法提升数字人文平台的用户体验是一个值得探索的研究方向。本文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理论,选取上海图书馆数字人文项目中的“盛宣怀档案众包抄录平台”为研究对象,针对该平台的用户体验优化开展行动研究。研究经历了三轮迭代,从功能性优化到交互性优化再到个性化需求优化,平台构建的关注点从技术层面逐渐扩展到技术与用户的交互层面,更好地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提升了数字人文众包抄录平台的用户体验。研究从理论上丰富了数字人文情境下平台、任务、志愿者三个核心元素的概念解构;从实践上提升了平台的使用率,可为数字人文众包抄录平台实现技术系统与社会系统的有效匹配提供借鉴。图3。表8。参考文献63。  相似文献   

19.
公众参与是档案事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档案志愿者"项目与美国"公民档案工作者"项目作为档案事业公众参与的代表性实践,已发展相对成熟,形成了各自的工作机制。本文旨在从英美的项目中总结经验,找寻规律,为我国档案部门开展档案事业全民共建活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崔春  毕强 《图书情报工作》2014,58(24):99-105
关联爵士项目是一项探索关联数据在数字人文领域中应用的实验项目,主要关注如何利用关联数据提升文化遗产文献的可视性,即通过爵士历史的数字档案揭示音乐家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在爵士领域的社交网络.介绍关联爵士项目产生的背景、具体内容、开发步骤以及项目中的关键问题,认为其可以为我国关联数据与数字人文领域的结合研究带来一定的启示:采用挖掘实体关系为目标的研究路线与方法、最大化文本来源、发布中文名称规范关联数据、对现有本体进行选择和映射、利用众包方式开展文本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