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早就想到羊城一游,倒不是为了一览“云山锦绣”、“珠水晴波”……,而是另一种“景观”强烈地吸引着我们。有人说,广东现在是灯红酒绿,新闻也是五花八门,与香港的差不多;也有人说,广东的新闻四不象,姓党姓港又姓羊,将来不知怎么样。改革前沿的新闻事业究竟有着何种“锦绣”、何种波澜?广东背连内地、面对香港,“1997”指日可待,其新闻事业怎样兼收并蓄,又如何发扬传统,迎接挑战?这些问题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2.
(三) 改革,推动着新闻写作思维变革的深化。新闻求深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写作思维变革深化的结果。“报道改革,改革报道”,这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的。没有报道的改革,难得有好的改革报道;没有改革的推动,也难得有报道的改革。报道的改革已进行多年,但写作思维变革的深化则是近两年的事情,在1987年的新闻作品中则体现得尤为突出。新闻写作思维变革深化的关键在于摈弃“顺杆爬”的简单因果思维,确立善于反思的辩证思维。新华日报荣获一等奖的评论《抛弃一种僵化的思维方式》,就是敢于反思的结果。1987年许多报纸在讨论“关广梅现象”的影响之下,纷纷开辟专栏。讨论一些改革措施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这篇社论则反其道而言之,甩开是姓  相似文献   

3.
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人的新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中后期,国民党政府所辖西南地区相对平静。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蒋介石及一些国民党报人提出三民主义新闻思想。蒋介石认为,新闻事业和新闻记者在“抗战建国”的事业中负有重任,是国家的“喉舌”和民众的“导师”。因此,他主张新闻事业主要用于政治宣传,而反对经营管理。与此相反,《中央日报》社长程沧波则从当时新闻从业人员困苦的生活境遇和国民党党报管理体制的弊端出发,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党报企业化经营”的思想。他认为,新闻事业的企业化是“固定的趋势”。真正明确提出“三民主义新闻思想”概念的是马星野,他认为,西方自由主义新闻事业和苏联式新闻事业都不符合我国国情,中国应该建立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新闻事业。这些新闻思想是为维护国民党专制统治服务的,但是其中有一些合理的成分  相似文献   

4.
去年,在我国舆论界、理论界发生了一场关于“姓社姓资”的争论。公开争论的时间,从这年的4月到9月达半年之久。这场争论该怎样概括?有的同志认为,这是“改革要不要问姓‘社’姓‘资’”的争论。我觉得这一概括不妥。因为被批评的报刊并没有提出“改革不要问姓‘社’姓‘资’”这样的主张;批评者硬说有的报刊有这种观点,实际上是虚设论敌。有的同志把它概括为“改革中要不要对每个问题都问姓  相似文献   

5.
1998年2月和9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徐光春,在全国部分新闻单位总编辑座谈会上两次讲话都提到解放和发展新闻生产力的问题。他指出:“新闻改革经过20年的实践,逐渐明确地提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新闻事业自身的生产力要求”。“新闻改革的目的,同样是要解放和发展新闻事业的自身的生产力。”如何从理论上认识“新闻生产力”,又如何在实践中“解放和发展新闻生产力”,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它是关系到我国新闻事业实现现代化的一篇大文章。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新闻生产力,解放思想是前提.物质设施是基础,人员素质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建立一支强大的“笔部队”范长江没有进过新闻学校,他走的是自学成才的道路,可是,他一旦成为新闻事业家,就非常重视新闻干部的培养工作。他在这方面的论述也是很多的。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需要建立一支强大的“笔部队”。1940年3月,他在《退步与进步》一文中,提出中国新型新闻事业,需要强大的“笔部队”的观点。半年以后,他在创办国际新闻社两  相似文献   

7.
强化新闻选题管理 提升新闻策划效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建华 《新闻界》2004,(5):89-90
社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闻事业改革的逐渐深入,新闻媒介的数量和种类迅速增加,同时也引发媒介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竞争加剧和新闻改革的“双轮驱使”又使新闻的运作理念、报道方式、操作手段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既适合新闻运作规律,又适应新闻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新闻策划便应运而生(注:本文所言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报道策划)。时下,新闻策划已成为媒介广泛采用的一种新闻传播运作模式,不少媒介甚至明确提出实现由“编辑中心”向“策划中心”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去年12月9日,昌吉报社举行职工大会,欢庆报纸进入“而立”之年。报社社长、总编辑李有臣在庆祝会上表示,今后要发扬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中大胆探索深化新闻改革,办好报纸的新路子。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及自治区有关单他的负责同志也讲了话,希望昌吉报社全体同志再接再厉,把报纸办得可读、可亲、可信,为昌吉州的改革开放和四化大业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三贴近”是党对新闻工作的要求,是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途径。“三贴近”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新闻事业的党性,是指政党主办或领导的新闻事业在新闻活动中对本阶级意志的贯彻和体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相似文献   

10.
朱清河 《新闻采编》2006,(6):3-4,27
一名新闻工作者,尤其是一线记者,到底具有什么样的职业精神才算称职呢?我们不妨把寻觅的眼光投向刚刚过世不过两年、与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一起成长起来的新华社原社长、老一辈新闻记者穆青的新闻职业成功之路,就会发现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新闻人,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记者所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精神有哪些,具体说来,穆青的新闻职业精神至少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尊重事实,不惧权势的求真务实精神新闻的力量贵在真实可信。尊重事实,说真话,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是全世界新闻从业者都必须恪守的最重要的职业操守和新闻人格。不论姓“资”姓“…  相似文献   

11.
新闻战线杂志社:值此《新闻战线》杂志创刊50年之际,特向责社致以热烈祝贺!《新闻战线》50年、5000万字,记录中国新闻事业半世纪风云际会,见证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壮大。《新闻战线》也伴着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报纸的言论是舆论的中心。报纸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不能不重视言论的写作。然而,在这次好新闻评选中,上乘的言论并不多见,而普遍是主题陈旧,论说肤浅。这两个毛病,姑称为“言论二忌”。一忌“陈”新闻贵新。新闻言论的主题更需新。言论的主题陈旧,是一大忌。在加快改革开放的今天,作为撰写言论的有心人,可以从丰富的实践生活中选择新颖的主题。《抛弃一种僵化的思维方式》一文能得到一等奖,就在于作者没有纠缠于对某种改革措施姓‘资’或姓“社”的具体问题的争论,而是另辟蹊径,别  相似文献   

13.
党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市场的繁荣活跃,报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不仅报纸种数种类猛增,而且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充分享受到了改革的成果。许多报社已发展成为“一社多报”、“一社多种产业”的集团和经济实体,并且取得了成功,增强了新闻生产力。报社硬件设施的改善,改变了报业的形象;新技术的应用,成为划时代的标志;新闻队伍的壮大,成为新闻事业人才辈出的一道风景;规模资产的扩大与增长,显示出卓越的经济实力。这些成就,是中国报人几十年艰苦奋斗,转变观念,抓住机遇,改革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是我国十四年来理论认识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其影响意义深远,对新闻理论界、教育界亦产生了强大冲击波。如何正确对待这一历史性转折,成了人们争相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老师们在岁末辞旧迎新之际举行了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我国的新闻事业”研讨会,对此展开了热烈讨论。一、重新审视原先的新闻理论与观点博士生导师宁树藩教授在研讨会上说:过去人们通常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特征、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特征,现在看来并非如此。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而不是区分“姓资”、“姓社”的标志,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15.
在改革、开放大潮推动下,新闻论坛研究呈活跃态势。继全国第二次新闻纠纷和法律责任学术研讨会之后,全国一些省市的新闻研究工作者又在江苏江阴市举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新闻事业”学术研讨会,就新闻事业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形势开展了热烈的讨论。无锡日报工商部副主任沈东辉写了题为《拥抱新闻改革的大潮》的会议侧记,对会上各家提出的论点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6.
《新闻知识》一九八六年第六期发表方明同志文章《新闻转轨刍议》,从论证新闻事业的服务性着手提出了新闻转轨问题,我认为这个命题是值得研究的。方明同志在《刍议》中提出了“新闻事业也是服务业”、“服务性与指导性相辅相成”,认为新闻事业的服务性既“是优良传统,也是新问题”等论点,我  相似文献   

17.
当前,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正处于进入市场经济的历史时期。一方面,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大众传媒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新闻事业在高速发展,媒体竞争愈演愈烈。报纸扩版,小报“大办”,广播增加系列台,电视增加系列频道,电台、电视台“上星”频频增多。有的新闻单位,在保持社会主义新闻舆论阵地主功能的同时,已经显露出巨额盈利的新闻产业的势头。 与此同时,有些不良现象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有的报纸,为了寻求“卖点”,为了扩大市场的占有量,有意制造所谓的“轰动效应”,甚至不惜版面,不适当地暴露社…  相似文献   

18.
刘保全 《新闻界》2000,(2):9-11
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说 :“新闻事业是常干常新的事业 ,是有着广阔的驰骋空间的事业 ,在坚持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的前提下 ,新闻工作者应当不断开拓新的报道手法 ,不断写作有新意的优秀作品。”这段精辟的论述 ,对于新闻写作出精品 ,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常言道 :“鱼吃跳 ,猪吃叫” ;“宁吃鲜桃一口 ,不吃烂杏一筐”。新闻本姓新 ,求新是新闻写作的规律决定的 ,求新是新闻的主要特征和写作新闻的第一要求 ,是新闻生命力所在 ,也是时代的需要和受众的呼唤。著名记者、新华社原社长穆青同志在《新闻要抓新和实》一文中说 :…  相似文献   

19.
孟超 《新闻传播》2010,(5):123-125
苏联进入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后,在新闻界大力推行“公开性”原则.改变了苏联原有的新闻媒体格局。本文着重探讨苏联贯彻“公开性”原则给新闻界带来的变化.以及它在新闻改革中带来的成效和留下的失误.而后以史为鉴.从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结合国际新闻事业发展现状.赋予公开性原则新的时代内涵.探讨其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新闻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郑保卫教授撰写的《当代新闻理论》一书,最近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此书是作者2 0多年来从事新闻理论教学与科研的成果结晶。全书按照理论新闻学的基本结构框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原理”部分,阐释了“什么是新闻”,包括新闻的本质特征、基本属性、选择标准、传播流程等等;第二部分为“规律”部分,论述了“新闻事业是做什么的”,即新闻事业的运行特征及规律,包括新闻事业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及条件、新闻事业的性质与功能、新闻事业的经营与管理等等;第三部分为“原则”部分,论述了“怎样才能做好新闻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