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广播电视口播信息由声音传播的特性决定了其独特的传播特性。声音符号是人类传播的基本符号之一,比文字符号出现得更早,也更方便迅捷,但是声音符号也有不易保存、易出歧义的劣势。口播使用的符号系统是声音符号。在口播中,数字应用一方面要符合汉语口语的表达习惯和规范,并执行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另一方面还要便于广大受众听清楚听明白。本文试对实际工作中数字应用的一些不当情况举例分析.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2.
口播新闻和广播、报纸的新闻一样,其性质和任务是一致的、宣传上的要求也基本上是相同的。口播新闻主要是靠语言和声音进行传播,这与广播相类似。不同的是,口播新闻播出时,观众能直接看到电视播音员,以听为主,以看为辅,在听新闻的同时,又能看到播音员的形象表情,从中感到生动自然,使观众在亲切的气氛中获得新闻信息,效果强烈,容易接受。这是口播新闻的长处。它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吸引力强,群众性广,这是它的优势。在同一时间里为千百万人同时收看,尤其是对于当天发生的重大新闻。已经来不及作图象报道,甚至正在发生的重大…  相似文献   

3.
在所有传媒中,只有广播是通过听觉而达到传播目的的(电视虽也有声音,但主要是通过视觉来传播),也就是说,广播是给人听的。在听的过程中,听众唯一能感觉到和广播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声音,而声音则是由各种各样的音响组成。所以,充分研究音响的作用和功能,是广播工作者的首要工作。广播音响的作用和功能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广播音响如何营造声音意境做一粗浅的探讨。(注:依照广播界惯例,本文将播音员或主持人口播的内容称为文字,其他的播出内容称为音响。播音员或主持人的播音也能营造意境,但不在本文探讨之列。本文所说的声音意…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记者直接参与口播新闻,把自己的声音直接传达给听众,已成为广播改革中的一种喜人景象。 但是,记者口播形象如何?我们需要怎样的记者口播形象?这些问题已经到了我们应该关注的时候了。 从广播、电视的现状看,对记者口播,很多人更多的是把它当作实现创意和节目招徕的一种形式,甚至仅仅作为手段,认为“口播不就是一种播法嘛,不必要求太高”,“只要口播就一定有人爱听”,因此忽视了记者口播的内在规律的研究。常此以往,手段、工具的开掘必然乏力,江郎才尽,行之弗远。 当我们队发挥广播特长、调动记者潜能的更高层面去关照、揣摩时就会发现,记者口播不仅是传播事实、阐发(稿件)主题、影响受众的一个有力武器,同时也是展示记者魅力的一种手段,它甚至有着堪与采写媲美的无穷魅力。从一定意义上说,记者口播的声音形象代表着记者从业的媒体形象,反映出记者的德才学识。因此,广播、电视从业者,应当多去探究记者口播的内在规律。 记者口播依循的是广播听知规律,它的本质、特色、形象  相似文献   

5.
电视字幕新闻的作用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字幕新闻是指播映在其他节目画面下端(或其他位置)的无声文字(文字新闻与口播新闻交叉重迭的部分,一般被视为口播新闻类)。由于文字新闻可以随时插播,因而只有它可以胜任“电视新闻时效优势的质的显示”。字幕新闻虽以屏幕文字的形式出现,却因其具有游离于画面及声音内容之外独立报道新闻信息的特性,而成为一种不同于口播新闻、图像新闻等传统新闻体裁的新型的报道样式,开辟了电视新闻“视”、“听”之外的另一个“读”的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电视的声音信息存在一定的"简化""不宜听"及"指代"现象,这导致了电视的双符号传播不能随意剥离,否则其单一符号影响力会小于理论数值。这一现象是由电视功能中与生俱来的声画互补特性所决定的。这一结论从理论上否定了"听电视"的可行性,也否定了电视节目能随意用于广播,对今后的广播与电视业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的视听表意符号分属图像与声音两部分,具体来说,可分为"演播室口播导语"、"画面"、"解说"、"同期声访谈"、"记者出镜"、"图表字幕"等类别.这些表意符号的不同组合方式和层次安排,会形成不同的传播效果.合理编排这些表意元素,将使新闻内部结构有序化,信息系统优化,从而提高新闻整体效应和有效信息量.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 前夕,沉寂多 时的电台广 播,为什么一 夜间在中华大 地陡起旋风, 为世人所刮目 呢?原因之一, 是开通了直 播,改变了以 往“我播你听” 的老套套,变 单向的传播为 多向的沟通。 在广播中,人 们不仅能听到 主持人亲切、 自然、动听的 声音,同时也 听到众多一般  相似文献   

9.
皮新月 《视听》2022,(4):145-147
城市题材声音纪录片的发展迎合了时代需要,成为塑造城市形象和传播城市文化的一种新方式.作为城市题材声音纪录片中唯一的感官符号,听觉符号的建构不仅关系到受众情感,也影响着城市形象.听觉符号是城市题材声音纪录片中最重要的因素,具有发挥声音情感力量、重塑城市文化符号、再现城市社会变迁、加深听众沉浸体验、构筑城市集体记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声音是广播唯一的传播符号,回到声音的原点、回归声音的优势,才能做出好节目,也才是广播的生存之道。获得2014年亚广联奖公益广告类大奖的《人生搀扶》,深入挖掘声音中的真善美,充分发挥声音的想象力,使短短60秒的作品听起来就像一个微型广播剧。本文从创意、演播、录音、制作的全过程对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广播节目作为听觉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通过声音符号向听众传播信息,而声音是广播节目唯一的传播途径,音响则是声音中最关键的要素之一。本文在分析广播节目中应用音响时出现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重点就音响技术在广播节目中的应用策略进行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12.
电视的魅力来自图像——这主要是就电视传播符号的丰富性与独特性而言,并不意味着声音在电视传播中就不重要。实际上,声音语言表达、传递意义的能力较之其他符号和讯号要强得多。2006年6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换了两个笑容可掬的新面孔,立即引来国内外舆论的热评。美国《华尔街日报》上竟然也有这样的惊叹:"我的天,他们居然面带微笑播新闻了。"可见看电视的人对传播者的说话方式是多么在意。因此,怎样运用语言,用什么方式说话,就深刻地影响着电视节目的风格,并深刻地影响着电视传播的效果。也正因为如此,电视语态有了被电视媒体用于风格塑造的潜质。  相似文献   

13.
试析电视新闻跨媒体传播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跨媒体传播形式是指电视媒体除拥有声画符号同时兼备的传播形式外,还拥有广播传播形式(只有声音符号传播)和报纸传播形式(只有文字符号或文字声音符号兼备传播),在电视新闻中,跨媒体传播形式具体表现为电视新闻广播化和电视新闻报纸化。  相似文献   

14.
类语言即某种类似语言的符号,如许多应答性、习惯性的声音像“嗯、噢、啊、哎哟”之类。类语言和我们通常说到的体语虽同属副语言符号,两者却有区别,体语是无声语言,而类语言是有声的。人们之所以把类语言归集到副语言符号中,是因为类语言发出的声音是没有固定意义的,也正是因为这一属性,人们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往往忽略了类语言。专家研究表明,类语言在人们的信息传播中的应用比重约为30%。  相似文献   

15.
范敬英 《新闻窗》2008,(3):89-90
美国社会学家伦德伯格认为:“传播可以定义为通过符号的中介而传达意义。”因此,符号是传播活动的要素,是“传播过程中为传达讯息而用以指代某种意义的中介。”符号是由能指、所指、意指三方面构成的载体,传播也就是能指、所指和解读者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文字、图片、声音等符号集中地来传达信息形成传播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画面是基础,解说是灵魂。电视形象传播立体传播的有机构成,在当代三大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体中,越来越显示出无可比拟的独具的优势。 基于此,广大观众不满足于视听结合的传播工具中仅有像广播那样的口播新闻、口播评论,自然是  相似文献   

17.
潘新 《声屏世界》2010,(5):37-38
由于受书面语言撰写规则根深蒂固的影响,广播记者经常会情不自禁地使用一些不很符合广播口播的书面语言。当这样的文本文件要转化成声音文件时,播音员如果只念文字而不对标点符号作适当的解读,听众就不容易听懂而且会误听。因此,对广播新闻来说,对标点符号进行二次解读是其自身传播特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安娜 《新闻世界》2014,(8):87-88
掌握新闻播音的方式方法是每个播音员主持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检验一个播音员主持人的基本标准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节目的新闻播读,从根据新闻播报形式,在口播和配音上形成播读风格;根据新闻选稿内容,调整播读状态,适应新闻的庄重、真实特性;新闻播报状态张弛自如,给观众传递一种平等、亲和的感觉三个方面阐述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声音播读艺术。  相似文献   

19.
国内电视新闻实践中口播配图鲜有出现,对于口播配图的研究也是少之又少,因而,电视新闻口播配图并不是一个热门话题。所谓口播数码配图,是指在电视新闻中,主播人员口头播报新闻时屏幕出现的,由电脑特技加工、合成,用以辅助完成新闻传播的画面。数码配图在境外的新闻节目中得到相当广泛的运用,其比例在主要新闻栏目中甚至达到90%以上,而在内地电视台新闻节目中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20.
陆玲 《新闻界》2000,(1):39-39
广播是凭借电波传播,以声音为表达手段的大众传播工具,它是以声音为传播符号,诉之于人耳的。广播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广播语言必须通俗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顺耳,而且一听就能听的清楚,听的明白,这里就涉及了广播语言的口语化问题。 误区之一:将口语化等同于庸俗化 语言的口语化是指用多数人所熟悉的词汇,按照汉民族语言固有的语法规则,以及常用的句式表达内容。老舍曾说过,“世上最好的文字,就是最亲切的文字。所谓亲切,就是普通的话,大家这么说,我也这么说”。①但是“大家这么说,我也这么说”并不是对群众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