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8 毫秒
1.
对我国情报学教育现状与发展的回顾及反思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我国情报学教育定位的4种主要观点及情报学教育的本科、硕士、博士三级培养层次等现状进行分析,从情报学专业定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管理目标与人才认证等方面思考情报学教育的发展,以期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情报学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情报学教育的定位的四种主要观点及情报学教育的本科、硕士、博士三级培养层次等现状进行分析,从情报学专业定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管理目标与人才认证、评估体系等方面思考情报学教育的发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情报学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韩国文献情报学研究生教育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概述韩国当代文献情报学研究生教育现状;介绍韩国文献情报学教育的历史沿革;重点阐述韩国文献情报学的两类研究生教育的教育制度、教育机构、教育目标、教学方法、入学资格、毕业条件,并列举韩国延世大学和中央大学普通研究生院文献情报学系的硕博士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研究生教育20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从1970年招收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生以来,先后申办成功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点和图书馆学博士点,并与南京大学合作申办成功情报学博士点,从而成为中国惟一拥有“3个半”学位授权点的图书馆,本文简介该馆研究生教育20年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向,师资,学生、学研课题,教学方法等,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和希望。  相似文献   

5.
情报学的发展动力提供和传输着情报学发展的能量。当前对情报学深层次发展的动力发掘不够,对情报学发展动力的研究缺乏,因此,有必要对情报学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情报学的发展动力分为外动力与内动力,在分析了外动力和内动力的基础上,构建出情报学发展的动力机制结构模型,分析了情报学发展动力机制的运行过程,并提出动力机制适度发展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情报学的进展与深化   总被引:93,自引:11,他引:82  
文章从情报学产生的背景出发,讨论了情报学的目标与基本任务,回顾了情报学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成果。作者认为,任何扩大情报学的对象和范围、偏离基本任务和目标的倾向都不利于情报学的学科建设。最后讨论了情报学深化和突破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试论图书情报学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情报学创新教育是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对图书情报学教育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图书情报学教育主动应知识经济挑战在教育理念上的变革。图书情报学创新教育要求教育创新,即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育评价体系、教师素质要求等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试论图书情报学创新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书情报学创新教育是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对图书情报学教育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图书情报学教育主动回应知识经济挑战在教育理念上的变革。图书情报学创新教育要求教育创新,即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育评价体系、教师素质要求等方面创新。  相似文献   

9.
企业对情报学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企业外部环境扫描、企业决策支持、数据分析与挖掘等若干个环节中。企业视角下的情报学硕士教育教学改革重点是调整培养要求和课程设置、改进课程教学方法。基于企业需求的情报学硕士课程体系可分为宏观、中观、微观等三个层面,每个层面均包含多门相应的课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情报学作为计算性较强的人文社科学科,具备数据科学的特点,大数据相关技术能为情报学提供有效手段,因此,设立情报学取向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培养具有大数据思维和扎实的情报学专业基础、掌握大数据处理技术及分析理论、并能将其应用于情报学理论与实践的复合型人才,能够促进情报学学科发展。[方法/过程]对国内外大数据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模式进行调研,总结学科教育发展特色,结合国内的教学资源情况,设计情报学取向的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结果/结论]情报学与大数据既有联系又有不同,情报学为大数据提供了基础研究方法,促进了多源数据融合,拓宽了大数据的应用领域;大数据为情报学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丰富了研究方法,提升了研究效率、扩大了研究范围。情报学取向的大数据与数据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既有其必要性,又有其不可替代性。学科体系需进一步改革创新,设立更多紧密结合大数据与情报学专业的新兴课程,如文献大数据分析、用户大数据研究等,系统地培养学生将情报学领域知识与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技术融合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采用网站内容分析法,选取英国高校图书情报学专业教育排名居前的10所院系,对其硕士阶段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其中包括所在高校及院系名称的变化、硕士生培养方向、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及教学方法4个方面。作者认为,英国图书情报院系在硕士专业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已形成自己的特色,而社会需求则是英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2.
金愉 《兰台内外》2023,(1):41-43
“世界3”说和信息哲学说是国内图书情报学的哲学基础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学说。布鲁克斯的“世界3”说将客观知识的组织化界定为图书情报学的任务和目标,提出了“知识中心论”的图书情报学观念。弗洛里迪提出的信息哲学反对将知识视作图书情报学的对象和主题,认为信息已经成为理解和构建世界的全新视角,图书情报学应该自觉将更为原初和基础的信息作为研究主题。这种从知识向信息的转向体现了图书情报学本体论的嬗变,也为图书情报学发展成更具基础性意义的学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判定国内外情报学的前沿研究领域,以国内外情报学立项的情况为切入点 ,依托通过检索所得到的2000—2004年国内外情报学项目的资料,利用统计学中的假设 检验法对取样年份中情报学的项目进行分析,并据此得出国内外情报学的前沿研究领域 ,以期了解国内外情报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景,为从事情报学研究的人员选择有价值 的研究方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7月28日~8月1日,由中国科技情报学会、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主办,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信息科学系承办的“新世纪情报学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在郑州召开。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梁战平,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副理事长安卫国参加会议并发表讲话,来自全国各地的情报学界专家学者7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以新世纪情报学教育发展战略为主题,与会代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就情报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框架、情报学学科定位和建设、情报学的内涵与外延以及情报学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广泛…  相似文献   

15.
情报学理论研究视野及模式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情报学的目标和任务为切入点,在分析和界定了信息、知识、情报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信息环境变迁中的情报学研究进展,提出了新时期情报学的理论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从文华大学图书科到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形成的办学特色:(1)注意拓新,努力建设图书情报学专业;(2)坚持改革,不断完善图书情报学学科体系;(3)强调实践,注重培养图书情报学专业学生的信息能力;(4)提供学术研究,不断深化图书情报学的教学内容;(5)注意引进和借鉴,大力发展图书情报学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7.
王秉  吴超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24):52-58
[目的/意义] 近年来,安全情报学学科建设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是,安全情报学尚极为年轻且不成熟,安全情报学学科建设正处于"迷茫期"。因此,探讨安全情报学学科建设问题正当时。[方法/过程] 从学科建设层面出发,运用理论思辨的方法,针对安全情报学学科建设中的4个方面(即学科由来、学科基本概念界定和认识、学科身份与学科建设视角)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安全情报学学科建设应立足于安全科学,应科学界定安全情报学学科基本概念,应积极吸收情报科学理论与方法,并在"大安全"观与"大安全情报"观指导下,面向安全管理,综合统一各类安全情报,提炼共性安全情报学问题、理论和方法,构建一个科学、统一、具有实践性的安全情报学学科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理论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对图书情报学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从教育理念、教育目标与课程体系结构、教育方式与教学管理、新技术的影响等方面归纳了我国图书情报学整体理论的发展,并介绍了我国图书情报学继续教育和对国外图书情报学教育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9.
论当代IT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当代IT在情报学领域中的应用,详细论述了IT对情报工作,情报学各分支学科以及它对情报学研究方法的影响。从而指出情报学与当代IT的密切结合是情报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情报学哲学基础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国内外情报学哲学基础研究状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和归纳,分析了目前形成众多情报学哲学基础流派的原因,重点评述了各流派的可取之处及不合理因素,提出了情报学哲学基础研究所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