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正>随着新媒介的发展,新媒介环境对传统的电视体育解说提出了相当大的挑战。当然,挑战的同时机遇也同样存在。新媒介环境下的电视体育解说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值得研讨。一、传统媒介中的电视体育解说所谓的电视体育解说,在《电视体育解说》一书中,给出了这样的定义:"以电视为媒介,依靠画面语言和有  相似文献   

2.
电视体育解说传播功能新探——以温哥华冬奥会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温哥华冬奥会为例,对电视体育解说传播功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曾宝 《东南传播》2020,(12):117-118
如今,观看体育赛事直播成为体育迷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娱乐项目,女性体育解说评论员自然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本文通过观察当前体育传媒行业中女性体育解说评论员的从业现状,通过对国内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中女性解说评论员的分布、特点和代表人物等内容进行全景扫描,发现女性解说评论员在行业中面临的问题,浅析女性体育解说评论员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际体育赛事和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增多和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的体育解说应运而生。而随着媒介的不断融合与发展,我国的体育解说也经历了以张之等人为代表的广播体育解说、以宋世雄等人为代表的电视体育解说和现在"百家争鸣"的网络体育解说。由于互联网有其独特性,因此如今的体育解说要与时俱进,与时代背景相适应。在这个人人都可以做主播、做解说员的时代,尽管媒介在发展变化,但仍然有一批从电视时代到网络时代都深受大家欢迎和喜爱的体育解说员,对其成功因素加以剖析,能够为网络时代下的体育解说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临近,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聚焦冰雪赛事,参与冰雪运动,其中花样滑冰是群众最感兴趣的冰雪运动之一,而《人民日报》是我国最具权威的媒体机构.基于此本文以《人民日报》对花样滑冰的报道为例,研究对象选取从1980年至2018年的11届冬奥会上408篇关于花样滑冰的报道,分析《人民日报》如何通过框架建构花样滑冰世界,即四种途径:消息、图片新闻、花絮和评论.并通过这种框架给读者反映了何种现实世界,反映花样滑冰运动在中国从滞后期到发展期的历程,以及我国主流媒体对花样滑冰和冬奥会的报道理念从金牌至上到宣扬奥林匹克精神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随着体育传播事业的蓬勃发展,体育赛事的播出频率越来越高,体育解说在体育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体育解说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有关我国体育解说的论文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研究重点,从电视体育解说语言特点、风格、解说员素质以及功能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其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一、研究体育电视解说思维组合的意义。体育运动的电视解说大多在现场直播条件下进行,根本无法撰写解说词,因而体育解说的思维组合就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体育电视解说思维组合的特征是专业性、瞬间性和现场性。由电视解说的思维研究升华到电视整体思维研究,是提高电视传播水平的必然过程。电视传播水平  相似文献   

8.
论体育节目电视解说员的专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丹 《新闻爱好者》2010,(12):136-137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体育节目电视解说事业也在变革中前行。受众对于电视体育节目的需求不再满足于解说员程式化的解说,对解说质量提出了更深层的专业化需求。本文通过对我国三代体育节目电视解说员的特点及成因进行分析研究,以探求我国体育节目电视解说员专业化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瓶颈与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可视化文本挖掘软件ITGInsight,对1990-2022年CNKI资源数据总库中发布的有关体育解说研究的中文类期刊论文、博硕论文进行了可视化处理,回顾了我国体育解说研究的发展脉络,并分析了现状,旨在总结出我国体育解说研究的总体框架,探寻体育解说研究的不足和可拓宽的研究领域,为学界研究体育解说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体育借助电视这一强势传播媒体形成了体育的电视化存在。本文从新闻价值观的视角,将体育解说置于电视这一视听结合的特定媒介下去探讨体育解说的表达方式和解说核心,以期探寻最佳传播效果所采用的解说模式。  相似文献   

11.
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作为国家级媒体以及奥运会持权转播机构,在奥运会电视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布尔迪厄的"新闻场域"理论,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播的和北京冬奥会有关的电视节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央视通过直播节点日活动、开设专题节目、自制体育综艺等多种模式,多措并举助力北京冬奥会宣传报道工作。此外,通过进一步总结北京冬奥会筹办阶段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宣传策略,提炼奥运电视报道特点,为今后做好北京冬奥会宣传报道工作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2.
冯佳  沈健平 《声屏世界》2002,(10):25-26
电视体育评论是针对体育领域值得评述的新闻事件、关注热点而发表议论、做出分析、表明态度的节目形态。电视以其视听同构的优势大大提高了体育评论的形象感和观赏性,因而成为最具表现力的评论媒介。 电视体育评论的兴起和现状 尽管解说词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评论,我国的电视体育评论却来源于体育解说。从1958年中国出现电视直到80年代中期,电视与广播共用体育解说员,当时的体育节目主要是对体育赛事的转播,解说多评论少,专业的电视体育评论节目更是凤毛麟角。 随着中国电视事业和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电视体育评论异军突起,从1990年北  相似文献   

13.
论体育比赛转播中广播解说与电视解说的适用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况转播体育比赛中,体育解说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元素.本文依据广播媒体和电视媒体不同的传播特点,通过对广播解说和电视解说的比较,探讨了二者在体育传播中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卓  王异 《中国广播》2013,(8):57-59
相比电视体育解说,广播体育转播与解说在技术操作层面更便捷,伴随性、服务性和互动性更强,拥有更忠实稳定的收听人群。本文通过分析比较电视广播两种媒体的不同特质,总结出广播体育解说的鲜明特点和实用技巧。只有充分了解广播媒体的传播规律,深入分析和掌握广播体育解说的特点与技巧,广播体育解说才能做到“听到的比赛也精彩”。  相似文献   

15.
《兰台内外》2010,(2):60-61
在第21届温哥华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项目比赛中,第四次参加冬奥会的中国名将申雪/赵宏博以总分216.57分夺得金牌。这是中国花样滑冰在冬奥会上获得的首枚金牌,也是自1960年冬奥会以来第一对获得这个项目金牌的非俄罗斯(前苏联)选手。  相似文献   

16.
一、研究休育电视解说思维组合的意义表面看来,电视解说只不过是特定内容的电视解说词的朗读,然而体育运动的电视解说大多在现场直播条件下进行,根本无法撰写解说词,因而体育解说的思维组合就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行为是由思维决定的,体育解说的行为相  相似文献   

17.
张宇鹏 《新闻知识》2012,(6):106+105
一、我国电视体育新闻解说概述1.我国电视体育新闻解说的起源我国的体育解说起始于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对建国以前的电台广播未作考证),迄今为止,已经61年了。1951年,苏联男子篮球队到上海访问,比赛门票被一抢而空,很多没有买到票的人纷纷打电话到电台希望能转播这场体育比赛。为了满足群众的要求,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决定由播音员张之、陈述搭档解说这场比赛。这场比赛解说成为我国体育解说的开山之作。  相似文献   

18.
崔义刚  贺蕾 《东南传播》2014,(4):138-140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CCTV-5、地方体育频道和网络体育直播中的体育解说评论进行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体育赛事解说中存在着语言基本功不扎实、专业知识不足、"家里人"倾向严重以及缺乏人文关怀等问题,进一步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包括:教育机构加强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传播机构严加要求,体育解说员和评论员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9.
郭嘉伟 《新闻传播》2024,(3):106-108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体教融合战略的不断推进,各大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越来越多的国人对体育运动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对于大众而言,除了亲身参与各项体育运动来释放对体育的热情之外,很多时候会通过电视节目观看体育赛事、了解体育讯息,电视体育节目成为大家满足“体育需要”的重要渠道。电视体育节目解说是体育赛事直播、转播的重要环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节目的整体质量以及受众的收看效果。在全媒体时代下,张卫平作为一名出生在1950年并经历了中国体育解说事业变革时代的央视解说员,他的解说风格是具有代表性的。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通过对张卫平解说风格的形成、特点等分析,对今后电视体育节目、解说员的素质培养、业务能力的提升、汉语口语表达以及高校电视解说课程设置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解说事业从20世纪50年代发展以来,已走过了60余个春秋.从早期的广播解说发展到现在较为成熟的电视解说,伴随网络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解说出现在大众视野当中.本文将尝试从体育竞赛网络解说模式、所需素养以及现存的诸多问题等方面探讨网络解说的现状,以期对网络解说的未来及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