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张怀涛先生的新著《读书有方》,对阅读文化进行了深入探究,对阅读价值进行了全面探索,对阅读方略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融入了对全民阅读的真切关注和独到思考,充满了人文主义的关爱和情怀,对人们了解阅读知识、增进阅读情意、提高阅读能力、提升阅读层次大有裨益,是一本有温度的阅读指导书。  相似文献   

2.
浅析数字出版背景下读者的阅读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出版的多元化改变了人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如今的阅读方式除传统意义上的读书外,人们还可以从CD、DVD、互联网、手机等通过读图、听书、网上阅读、互动交流等来获取。本文从阅读兴趣的变化、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的变化、阅读时空的变化以及提高读者阅读能力等方面探讨了数字出版背景下读者的阅读变化。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围绕着浅阅读与深阅读现象展开了多年争论.双方争辩的焦点在于浅阅读是释放了人类的正能量还是负能量.浅阅读的流行,体现了消费主义、后现代思潮向文化领域的渗透,也是大众文化抵抗精英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表征着视觉文化正在取代印刷文化.浅阅读可以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但获取知识则应该通过深阅读.培育人们利用新媒体进行深阅读的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沉迷和依赖浅阅读是有害的,因为浅阅读的流行正在摧毁人类建立在书写印刷文化之上的怀疑精神、思考能力、理性思维,人类文化的深度模式将被平面模式所取代.  相似文献   

4.
浅阅读与深阅读:读还是不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浅阅读是一种浅层次的、简单轻松的、以获取信息为主的阅读形式。其表现形式多样。出现的原因包括信息数量爆炸式增长、媒介传播渠道丰富、人们的阅读习惯改变等等。而深阅读需宁静、专注,是以获取知识为主的阅读形式。深浅阅读在阅读内容、目的、动作和心理上存在差异。深浅阅读不是阅读的对立面,而是分立面,关键在于读与不读以及该如何去读。深阅读是阅读的主流。在浅阅读中寻求秩序和逻辑,相关机构需加强阅读指导。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阅读载体以及阅读方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推动着纸质阅读向数字阅读、深阅读向浅阅读、功利性阅读向消遣性阅读转变。根据阅读与出版内在的相互依存关系,从伦理文化角度研究阅读的变化对出版发展的影响,探究如何顺应阅读之变做好出版工作,多出优秀之作、精品之作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在推动大阅读、大出版之中实现出版人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6.
张楚 《传媒》2014,(10)
正自从人类社会开始阅读时起至今,阅读载体和阅读方式不断地经历嬗变。从甲骨到竹简,从布帛到纸张,再从传统的电视电影到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网络,以及以网络和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只要阅读载体发生嬗变,阅读方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改变具有必然性、进步性、革命性的特点。在传统媒体时代,人们大多进行深阅读,进行深层次思考。深阅读是人们为获取文化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培养个人修养与思维能力为目的的阅读方式。近十几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数字传播技术的更新换代,人们的阅读心理发生转  相似文献   

7.
赵爱娟 《大观周刊》2012,(20):212-212
在我国,对早期阅读的研究还较少,虽然,随着学前教育领域研究的深八,早期阅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阅读内容缺乏系统性,而且研究农村幼儿的早期阅读更是少之又少。长期以来,农村幼儿园的老师也还不太理解早期阅读,往往把早期阅读跟识字教育与看图讲述混淆起来.在农村开展早期阅读的,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发展想象能力和加强交往能力,树立孩子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相似文献   

8.
深阅读是多学科讨论的热点概念,当前社会面临“深阅读危机”,促进深阅读已成为全民阅读推广的核心任务,但至今未见对深阅读的明确界定和具体阐释。现有研究对深阅读的理解主要有三个维度:与信息获取相关,与感受相关,与交流相关;而“参与性”是深阅读的基本属性。鉴于深阅读既是主体的参与行为,又是外部环境的作用结果,本文根据“生成认知”理论将深阅读定义为:读者这一具有心智能力的有机体与适合其条件的阅读对象相遇,在适宜的情境下产生积极的行为动力,进而发展而来的高参与度的阅读行为。文章剖析了深阅读对读者和社会的当代意义,认为数字时代深阅读的意义在于其具有“复合”价值,而新文本、新读者、新环境召唤着新型深阅读,应以创造相遇、丰富体验、回归对话为导向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图1。参考文献 53。  相似文献   

9.
出版数字化转型与阅读文化重建,显然是数字出版实践中最需要讨论的问题。从出版数字化转型给人们的阅读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进而讨论阅读文化重建的理念和实践,显然有利于客观审视数字出版发展的现状,有利于人们趋利避害地接受数字出版,有利于从根本意义上不断改进和完善数字出版业态。阅读文化问题,主要涉及到阅读的意义、阅读的价值、阅读的方式、阅读的选择、阅读的环境等,其中,核心的是阅读的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晶晶 《出版与印刷》2018,(1):43-45, 4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数字时代。数字时代的到来给人们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其中电子化信息的普及也影响到了人们的阅读习惯。文章主要研究的是数字时代如何推广深阅读,在对数字时代以及深阅读、浅阅读进行简单描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数字时代的阅读现状,并提出了数字时代深阅读推广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无纸化"意味着可以通过更加方便、快捷、廉价的方式实现纸媒阅读可以做到的一切。原本基于人们发展需要的单一学习性阅读逐步分化,大量的生存性乃至于享受性阅读开始扩大其在社会阅读总量中的份额。基于此,开展研究型出版,深化和优化出版产品的质量及学术水平,并最终通过"走出去",与世界市场接轨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出版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智能阅读是调动多维感官,获取、理解、领悟智能出版物内容的强交互、便捷性、适人化的阅读方式"这一理论基点,分析了阅读方式智能化、阅读客体智能化、阅读场景智能化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论述书香城市建设的内涵、要素与瓶颈,进而以智能阅读的视角,从"满足用户阅读需求、提供智能出版物、打造多元智能阅读场景"三个方面提出了推动书香城市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由于互联网兴起,数字技术发展,在新媒体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出现了相应的嬗变。其中一个重要嬗变,就是由以前传统媒体时代深阅读方式转向了新媒体时代浅阅读方式。随着微博的发展,手机移动终端的普及,新媒体的阅读方式出现了新的嬗变,由以前注重浅显、娱乐的浅阅读方式,转向了微博时代追求速度和碎片性的瞥阅读方式。微博瞥阅读方式的产生原因在于微博自身的因素、人们阅读心理的变化及社会和时空的碎片性。微博瞥阅读满足了人们追求简短的阅读心理,增加了人们阅读兴趣,促进了微博信息即时传播,对微博的叙述方式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姜钰 《出版参考》2013,(18):13-14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是建构自我、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美国作家爱泼斯坦(Joseph Epstein)说:"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是被阅读所塑造的。"数字时代信息的生产、组织、传播和呈现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也随之改变,数字阅读应运而生。数字阅读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新的信息获取方式,与传统阅读相比,数字阅读具有多媒体性(阅读形式的扩展)、超链性(阅读内容的扩展)和交互性(阅读  相似文献   

15.
“浅阅读”时代编辑的坚守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鸯 《出版科学》2012,20(2):29-31
阅读决定着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和高度,"浅阅读"占主导地位的阅读趋势将导致文化泡沫取代真正的精华。编辑应自觉承担起引领民族文化发展走向的重任,坚持"深阅读",做好"深出版"。  相似文献   

16.
基于深阅读理论,山东大学(威海)图书馆策划组织实施了主题为"读书不孤单—百日读书挑战"的深阅读活动.活动分阶段晋级打卡和多环节干预性服务的设计,体现出新型深阅读推广的基本路径:创造相遇,丰富体验,回归对话.根据活动统计结果分析发现,深阅读活动开展,要从方法上引导,且还需要导师荐读点评、深挖主题内涵、动态评估调整,从而确保深阅读活动高质量实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探究大学生深阅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形成机制,以期提高大学生深阅读能力并提高阅读实效。[方法/过程] 对重庆4所高校的28名大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深度访谈后,运用扎根理论对访谈内容进行实质性编码,深入研究基于移动终端影响大学生深阅读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探索建构其扎根理论框架。[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阅读主体、阅读文本、阅读认知、终端技术和阅读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基于移动终端深阅读行为的5个主范畴,分别属于主导性、关键性、支持性、保障性和驱动性因素。在此基础上,探析提高大学生深阅读能力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8.
数字时代的技术进步为推动实现深阅读提供了技术便利和工具便利.出版单位要在数字时代推动深阅读,做好知识的传承、积累和深化,必须培育起与科技发展趋势相适应的文化基因,深入理解数字时代的技术内涵,深刻体察数字时代的阅读需求,做好内容出版的供给侧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9.
如今各地都在倡导全民阅读,开展读书日、读书月、读书会、书香万里行等读书活动,这种现象令人振奋。至于读什么,怎么读,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许多文人学者多强调深阅读,认为那种浅尝辄止的浅阅读,收不到学习知识的效果。有文章更贬低浅阅读,是"肤浅轻松的休闲消遣,对于提高身心修养有弊而无利";认为"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要求出版界"不要迎合和助长浅阅读风气的蔓延"。说浅阅读不利于深入领会知识真谛,鼓励人们多在深阅读上下功夫,这一  相似文献   

20.
数字技术和Web2.0技术改变了人们阅读的方式,如何促进国民阅读从浅读转向深读,从泛读转向精读,公共图书馆在社会阅读推广中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图书馆人必须深思的问题。深圳罗湖区图书馆在社会阅读推广上正努力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