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谁主持谁     
陈曦 《青年记者》2006,(5):55-55
很多事经不起琢磨。见怪不怪,想当然,久了,就容易麻木。不能把“为什么”、“凭什么”丢了,尤其是新闻人。是人,说都脱不了“俗”,但职责所在,新闻人就是应比自己所服务的大众更清醒、更高明。但有些时候我们确实“清醒”不到哪里去,“高明”不到哪里去,比如我们的电视主持,我们的宣传报道,我们的行事作派。本期“新闻观察”的文章,提醒我们更清醒些,更高明些。  相似文献   

2.
谁都别管谁     
26岁的表弟池曾是我们这一群80后的孩子里,最让人头疼的一个。所有人都觉得他是个无药可救的顽劣孩子,而且,是被自己的聪明给耽误了的。我记得有一年我们都收了很多的压岁钱,正愁着如何才能不被大人收缴,池漫不经心就是一句:那还不简单,花掉就是了,女孩子买漂亮衣服,男孩子就去泡吧啦。被大人们往回拖的时候,池豪迈地朝父母瞥了一眼,说:来,再干一杯!  相似文献   

3.
谁激活谁     
郝振省 《传媒》2006,(4):1-1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创新激活传媒的问题,有两个原因:一是从全国科技大会开始,媒体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词、一个概念叫做创新。我们国家要进入创新型国家.总书记和总理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对创新问题做了一个准确的诠释.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原始创新,二是集成创新.三是在引进消化的基础上再创新。  相似文献   

4.
谁选择谁     
一宪 《传媒》2003,(4):23-23
凭敏感寻找新闻素材,选择报道对象,是记者的职责,天经地义。但在本次两会报道中,代表找记者采访的事却屡见不鲜。记者前来看采访题目,不是向记者介绍“我市通信发展战略”,就是要记者写一写“我省电力事业”。弄得一些记者哭笑不得,把这些题目称作地方行业领导的“家务事”。  相似文献   

5.
谁影响了谁     
佚名 《新闻世界》2008,(1):52-52
陈阿土是台湾的农民,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攒了半辈子的钱,终于参加一个旅游团出了国。  相似文献   

6.
闲谈,时有媒体老总发牢骚:上级 管得严,整天打招呼,自已挨批写检查,比小学生还苦;有些媒体的记者则埋怨:自己跑的"口"的领导更厉害,送审的稿子,该改的他不该,不该改的地方他全给该了.这里所谓"上级"、"领导",大家都明白,说的是比媒体级别更高、权势更大的党政主管部门.  相似文献   

7.
还是10月初,国家教育部发文要求全国大中小学生开展冬季长跑,时间半年。这一要求招致不少社会批评,但批评归批评,活动照旧进行。不过,组织这一活动的一位官员近日在《羊城晚报》上对舆论批评作出回应。针对为国庆60周年献礼的长跑政治化(这也是众多批评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该官员一边表示“我们反对‘去政治化’倾向”,  相似文献   

8.
前几天打的出门办事,的哥正好把广播调到本地一家电台的竞猜节目。细听之下感慨良多。整期节目主持人只出了一道脑筋急转弯:打什么不费力?答案是打瞌睡。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就这样一道题,十多位打进电话的听众居然都没有答对。根据  相似文献   

9.
闲谈,时有媒体老总发牢骚:上级管得严,整天打招呼,自己挨批写检查,比小学生还苦;有些媒体的记者则埋怨:自己跑的“口”的领导更厉害,送审的稿子,该改的他不该,不该改的地方他全给该了。这里所谓“上级”,“领导”,大家都明白,说的是比媒体级别更高、权势更大的党政主管部门。  相似文献   

10.
到底谁对不起谁王益1995年10月2日出版的《中国图书商报》第512期发表了金开诚先生的短文《四个对不起和一个疑虑》,我于10月6日傍晚看到此文,读后感到很不是滋味。金先生非我故旧友好,美育也非我钟情的专业,出版该书的出版社从未有特殊联系,书店谁订了...  相似文献   

11.
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各大城市不时陷入一场场公共辩论之中。对于城市的每一个公共政策,富人与穷人,本地人与外来人,有车族与无车族,养狗者与不养狗者,都可能有不同的利益和不同的主张。利益分殊,意见各异,多数人的意见如何尊重,少数派的权益是否保护,城市的管理者也不时陷入左右为难的困境或朝令夕改的尴尬之中。市民们的参与欲望日益强烈,而官员们仍习惯于“为民做主”。城市的事,到底该谁说了算?谁的城市谁做主  相似文献   

12.
当暴富不是一种常态,因而让人心存不安时,当当事人的命运完全可能冰炭两端、旦夕祸福时,他们求神的潜意识.是要冥冥之中的神力把原本不确定的和难以理解的东西固定下来,抚慰他们不安的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1997,(1)
去年2月,我被西安日报、晚报评为1995年度优秀通讯员,并获得新闻报道一等奖,同时被西安日报周未经济版评为优秀撰稿人,我的心情很激动。在一次和西安日报周未经济版编辑张浩然同志交谈时,流露出对报社的编辑和其他同志的感激之情,不料张浩然同志却说,要说感谢...  相似文献   

14.
台海两岸已经到了“统与独”、“战与和”的关键时刻。谁当选,当选后执行什么样的大陆政策,直接关系到两岸已经风起云涌的紧张局势。两岸是否会刀兵相见?事实上,2月21日祖国大陆发表的《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已经交出政策底牌:不管谁上台,只要喊“台独”,就等于宣战。国内外媒体都注意到,在白皮书里,有“三个如果”引人注目。它假设了祖国  相似文献   

15.
王朔的《顽主》里有这么一个情节:仨雄性荷尔蒙过剩的家伙准备上街找“穿着体面、白白胖胖的绅士”挑衅,其中一个叫马青的晃着拳头叫唤:“谁他妈敢惹我?”一个五大三粗、穿着工作服的汉子走近他,低声说:“我敢惹你。”马青打量了一下这个铁塔般的小伙子,四顾地说:“那他妈谁敢惹咱俩?”  相似文献   

16.
为谁     
我不懂得做菜,而且我把我之不懂得做菜归罪于我的出身——我是一个外省女孩;在台湾,“外省”其实就是“难民”的意思。外省难民家庭,在流离中失去了一切附着于土地的东西,包括农地、房舍、宗祠、庙宇,还有附着于土地的乡亲和对于生存其实很重要的社会网络。  相似文献   

17.
稚玥 《军事记者》2013,(5):28-29
在现场——真诚无敌 在现场.可以带着采访目的流于形式.也可以带着思考去深度挖掘。这两者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但后者需要的是激情与投入.而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久了.驾轻就熟就会形成惰性。在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一干就是23年多的杨华.为了保持新闻人的激情.始终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谁?”看清楚别人不容易,认识自己就更不容易。但新闻人最重要的是在现场永远保持“知己知彼”的清醒。  相似文献   

18.
我一直认为互联网本身的意义,是纯文化的,是精神的连线。这种连线的可能性,依赖于“想到”的能力,为什么我就没有想到呢?因为我的“软实力”不够。很不好意思,“软实力”这个词竟然也是一个外来语,人家说得好,我们需要,就不得不用——为什么?  相似文献   

19.
吕芃 《青年记者》2006,(19):1-1
提笔开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恰逢"9·11"事件5周年.于是,许多感慨便因"9·11"弥漫开来. 五年前的那个夜晚,一个朋友在电话里急促而激动的声音使我睡意全无:"美国遭到全面攻击!五角大楼!纽约世贸中心!飞机撞的!快看凤凰卫视!"然而,我和朋友有一个根本的不同:他是居住在"高尚社区"的"精英",而我是住在大杂院里的"平民",我的家里看不到凤凰卫视.于是,我立刻打开电视,调到中央电视台,没有相关报道!又调到其他卫视,也全都是"主流媒体",一个个下来,全都没有!  相似文献   

20.
"要创建文明城市了."老王的口气有点无奈,最近越来越频繁的城管行动,把所有的小摊贩都变成了惊弓之乌,时刻保持着准备撤退的姿势. 底层标本 来自河南的老王,今年是他在太原的第16个年头,不过30多岁的他,饱经风霜的外表实在称得起"老王"这个名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