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系统的思想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当代价值和现实策略思想理论有许多重要创新和突破,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优秀传统文化认识的新飞跃,标志着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进入新时代。  相似文献   

2.
正浙江大学出版社是教育部主管、浙江大学主办的国家一级出版社。作为国家"走出去"方阵中的一员,浙江大学出版社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成员,多次承担"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国家科技出版基金""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等重大项目,并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等重要奖项,发挥着学术出版"走出去"的积极作用。整体上,针对出版走出去,浙江大学出版社是从以下思路来开展进行的:  相似文献   

3.
于丹  袁媛 《出版广角》2021,(5):14-17
作为传承文化与传播文明的重要路径,全民阅读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国家繁荣昌盛."十四五"时期,全民阅读被赋予更为重要的使命."有书可读与有地方读书"是社会各界首要面对的议题.文章探讨了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特点、建设现状、功能效用和发展路径,以期在多元共建中提升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力,在书香氛围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谱写全民阅读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4.
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必由之路,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基于话语权视角,本文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与构建图书馆话语权的关联,并以乡贤文化为例,分析了乡贤文化对促进阅读推广的作用与意义,以期提升图书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的价值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十四五”时期出版业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为切入点,基于出版社在全民阅读推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结合相关案例就出版社助力全民阅读推广展开分析,提出创新出版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提升出版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全社会大力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等建议,进一步推进书香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6.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文化单位尤应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2016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朝读经典》,作为全国第一套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的学生读本,取得了出众的"双效"成绩.本文以打造"朝读经典"品牌...  相似文献   

7.
文章回顾总结了我国公共图书馆文创事业的发展状况,阐述了"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全民阅读纵深推进"两大主攻新方向,解析了跨界联盟协作、重要展会平台带来的发展新动力,总结了以中国国家图书馆引领示范为核心、地方公共图书馆创新发展为特色的新趋势,分析了"线下展会集市"和"线上短视频直播"的推广新模式,以期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文创事业的长效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8.
王伟超 《出版广角》2021,(19):68-70
出版业是弘扬、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应充分利用出版业自身的出版资源优势,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构建科学合理的出版体系,按照"七个一"目标要求,融合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形式,构建"线上+线下""出版+IP""出版+跨界"的传播渠道矩阵,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满足多层次受众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9.
郧军涛 《出版广角》2021,(11):33-36
文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物的时代价值以及2003年以来地方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物的策划出版情况作了梳理,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物面临原创性选题开拓空间较大、选题融合开发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向好、精品项目政策扶持力度较大等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从而提出加强宏观统筹、优化策划机制、彰显特色优势、实现融合出版、强化市场营销、构建长效机制、加大"走出去"工作力度等诸多切实可行的出版策略.  相似文献   

10.
加强全民阅读理论研究具有重的要应用与学术价值,要在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以期对全民阅读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以全民阅读的表象研究为出发点,以全民阅读的权利保障研究为中介,以全民阅读的空间建构研究为落脚点,由此构建全民阅读理论研究的基本框架.研究重点在于总结全民阅读发展规律,探讨全民阅读的促进机制.研究难点在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全民阅读之间如何建立起有效的耦合机制.  相似文献   

11.
通过解读"学习型家庭""书香校园"的人文内涵,指出了构建"学习型家庭"全民阅读推广基础,及构建"书香校园"这一全民阅读推广中枢环节的重要性,认为"公益性"图书馆与"经营性"出版社,应担当起全民阅读推广的资源供给环节,共同打造"三位一体"全民阅读推广的良性循环发展机制,并为此提出了若干方法论上的活动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迎接第14个世界读书日的到来,积极引导大众爱读书、读好书,南京图书馆特别推出"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活动由诵读、展览、讲座、展销四个板块组成。1、诵读:为积极响应"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推进全民阅读,南京图书馆在4月  相似文献   

13.
都蓝 《图书馆学研究》2022,(1):87-92,76
经典阅读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文化自信"的基础之一.以粤港澳大湾区为视角,以共建人文湾区为目的 ,对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及高校图书馆联盟成员馆经典阅读推广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大湾区图书馆加强区域文化协作、共同推进大湾区全民阅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理论支持与建议.调查发现,大湾区图书馆经...  相似文献   

14.
半月要闻     
正第二十四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举行第二十四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8月1日-4日在贵阳举行。本届书博会秉承服务于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服务于中国出版业发展壮大、积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理念,以"文耀贵州,书博天下"为主题,"书博天下"的理念,旨在促进全民阅读深入开展,是积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本届书博会各具特色的活动达170余项,涉及学术研讨、产业论坛、新书签收、名家讲坛、演讲大赛、精品图书  相似文献   

15.
文章着眼于面向未成年人的图书馆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现状,在丰富资源内容、创新服务手段、融合数字技术、引入社会力量等方面提出了面向未成年人的图书馆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对策,以期探索公共图书馆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开展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服务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当代知名文献学家、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王余光,系全民阅读推广名师之一.多年来,他积极倡导中华文化经典阅读,在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中独树一帜,对当代高校图书馆及公共图书馆的经典阅读推广有着重要影响力.此文集中探讨其经典阅读观的形成路径及人文内涵,在现当代中国社会发生重大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强调中华文化经典阅读的重要意义,明确中国人该读哪些经典,以及图书馆工作者如何推广经典阅读等,对于以经典阅读建构现当代人文精神,以经典教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理念,从而建构民族文化自信,深耕全民阅读,有着非常重要的文教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阅读是"静"的。"静读"被奉为阅读的最佳境界,无论是"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的寒生阅读,或者"青灯黄卷""焚膏继晷"的学人阅读;还是"雪夜闭门读禁书""红袖添香夜读书"的士人阅读,或者独坐湖心亭享受"过桥米线"美味的秀才阅读,都离不开夜之静、雪之静和雪夜的静中之静,似乎惟有寂静才是阅读的胜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阅读更是"苦"的。"苦读"被奉为阅读的至高境界,"悬梁刺股"  相似文献   

18.
张昭 《出版广角》2021,(10):17-20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累发展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与精神支撑.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时期,我们需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近年来,各出版社牢牢树立起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的工作理念,从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着力挖掘选题,出版了众多优质的主题出版读物,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9.
《全国新书目》2014,(5):16-17
“文津图书奖”是国家图书馆主办,由全国图书馆及读者、专家、媒体共同围绕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倡导全民阅读举办的公益性优秀图书奖项。希望通过该奖项的评选反映和引导读者的审美取向和文化消费,培养全社会的阅读习惯,推动作者全心写好书,出版社尽力出好书,读者可以读好书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20.
政府主导的全民阅读为图书出版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和需求空间,作为全民阅读内容的提供者和传播者,各家出版社要紧贴不同读者群体的多层次阅读需要,精准定位出版重点和经营策略,积极策划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传播优秀文化的阅读精品.冀版图书与全民阅读应紧密互动,通过主题出版凸显地方特色,借力出版项目支撑打造双效阅读精品,探索产业"数字化、全媒体"转型路径,实现内容创新、经营创新和业态创新,并形成冀版图书的品牌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