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公众对政府电子形式的信息需求越来越强,公民获取政府电子文件信息权利已成为这个时代公民一项重要的私权利,但该权利要得到保障还需一系列动力的驱动.本文对公民获取政府电子文件信息权利保障动力机制进行分析,指出该动力机制由压力机制、推力机制、助动力机制组成,这三个机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推动公民获取政府电...  相似文献   

2.
美国联邦政府电子文件信息获取的历史始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不同的信息政策,这些信息政策或限制或阻碍公民获取政府电子文件信息,或对公民获取政府电子文件信息起到推动和保障作用,但总的趋势仍是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信息政策以推动和保障政府电子文件信息获取,因此,在这一发展历程中美国联邦政府也形成了较完善的政府电子文件信息获取的信息政策.  相似文献   

3.
公民信息获取权是当今世界公民所享有的一项重要的私权利,通过对公民信息获取权发展历史的梳理,对公民信息获取权的概念和内涵进行界定,获得实现电子文件时代的公民信息获取权必须具备法律条件、物质条件及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4.
信息获取是信息社会的普遍现象,任何人都要从外界获取信息。公共信息获取权被视为信息社会公民的重要权利,政府信息公开立法保障公民信息获取权,应充分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使公民信息获取权得到更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张长琳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11):110-111,137
公民的信息获取权是一项基本的民主权利,保障公民信息获取权,是民主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前,中国公民信息获取权利的实现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应充分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公民信息获取权得到更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从公民信息获取权保障视角审视我国《档案法》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档案法》未明确规定公民享有获取档案信息的权利,对公民获取档案信息的目的进行不合理的限制,对公民可获取的档案信息的范围界定不明确,并存在救济制度及监督机制缺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我国《档案法》应明确赋予公民获取档案信息的权利,应采用除外式明确界定公民可获取的档案信息的范围及构建档案信息公开公益诉讼制度等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7.
信息获取权利:政府信息公开的法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人权宣言》第19条所确立的信息权利可以派生出信息获取权利,这是一种新的信息权利。信息获取权利是各国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基础。有两种不同的信息权利:信息生产者或拥有者的信息权利和信息使用者的信息权利,信息公开立法主要依据第二种。保障公民信息获取权利是公共图书馆制度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共同基础。  相似文献   

8.
信息获取权是一项重要的信息权利,将信息获取权法律化是保障社会公众充分获取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条件,信息获取权的立法逐渐引起国内外的重视,国外法律和国际性的立法文件中有不少关于信息获取权的规定,我国宪法以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也对信息获取权予以确认。  相似文献   

9.
公民信息获取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早在1766年瑞典就制定了《出版自由法》明确赋予公民享有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自上世纪四十年代一些国际法律文件确立该权利以来,世界各国都纷纷立法以保障公民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终于在千呼万唤后于2007年制定出台,而随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是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中心,是国家和政府为了保障公民的信息获取权利而设立的专门机构。从制度角度剖析我国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制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我国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制度体系,以保障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保障社会公众的信息获取权。  相似文献   

11.
获取政府信息权与政府信息公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获取政府信息权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法律基础。人民主权理论、知情权理论和表达自由理论,为获取政府信息权提供了合理性基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具有促进民主、宪政和保障个人自由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获取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我国进行的政府信息化过程中 ,政府信息公开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在这一发展形势中 ,信息获取权必将成为我国法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权利。本文对我国信息获取权的概念、意义、设定基础、内容和限制等作了探讨 ,并着重论述了在网络环境下 ,信息获取权应有的一些新内容  相似文献   

13.
Governments for most of recorded history have surrounded their information and decision-making with a culture of secrecy. By the latter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western liberal democracies, driven by right-to-know movements, slowly moved away from secrecy towards more openness of government through public access to its information. Australia, with a series of reforms beginning in the late 1970s, declared in 2010 that government information was a national resource, and public access was the default position. This paper, by providing a history of the Australian Commonwealth legislative and regulatory reforms, their impetus and interpretations, explores the ebb and flow of openness and the intended and sometimes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for traditional government secrecy. Using the complete freedom of information datasets made available by these reforms, the paper presents an insight into government attitudes to openness by providing access to its information. These datasets also enable research into government and bureaucratic actions to pushback against these reforms for pragmatic or ideological reasons.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although there continues to be worrying vestiges of secrecy, on balance, Australia has achieved much in countering a culture of secrecy and the delivering more openness of government.  相似文献   

14.
因《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未明确给定不予公开的个人信息、商业秘密与国家秘密范畴,致使权利边界模糊不清,信息公开工作人员审查、公开信息过程中,隐私权与知情权、信息获取权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权发生冲突。研究认为,冲突的解决方式是重新厘定不予公开的隐私信息、商业秘密、国家秘密范畴;建立严格、合理的保密审查机制及法律问责机制;修订《保秘法》;出台《隐私权法》与《商业秘密法》。  相似文献   

15.
认为赋予图书馆著作权作品获取权是基于对公众知情权、文化教育和表达自由等权利的保障,因此,图书馆的获取权有坚实的法理基础。数字环境中,图书馆的获取权受到技术保护措施的限制。只有法律设置规避技术措施的例外条款,同时采取因应之策,才有利于著作权法合理设计图书馆的权利,有效保障图书馆的获取权。
  相似文献   

16.
关于公共借阅权相关法律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国内外公共借阅权问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法律关系进行了法理学讨论,建议将“公共借阅权”制度纳入到我国《著作权法》中,建立补偿金管理机构,确定分配标准并由政府来承担支付义务。  相似文献   

17.
作者在发表作品时,通常与出版商就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签订转让协议(版权转让协议),作者由此对其作品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丧失行使权。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机构知识库建设中主要的著作权疑虑源于已发表作品的作者轻易放弃了著作权中财产权的行使权。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机构知识库存缴和发布的作品均为公共资金资助作品。由公共资金资助的作品存缴和发布到机构知识库符合著作权相关法律保障公共利益的宗旨,出版商无权剥夺这些作品的公众获取权。  相似文献   

18.
We analyze government document custodians'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in order to assess the prospects of a new access to information law establishing a citizen's right-to-know in Mexico. The Mexican law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best in the hemisphere in terms of broad access and workable enforcement provisions. However, no extra resources were allotted to government agencies for compliance with the law; the country's traditional bureaucratic incentive structures support closure rather than access; and bureaucrats' views on the uses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prior to democratization suggest an instrumental approach guided organizational incentives rather than generalized support for either secrecy or access as a principle. We argue that missing or unclear political will at the top is the strongest challenge to Mexico's emerging right to kno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