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致作者书     
《今传媒》2014,(2)
正尊敬的《今传媒》作者:感谢您对《今传媒》的关注与支持!《今传媒》始终坚持"内容为王"的办刊思想,以专业眼光力争专业表达,以学术出版的高度责任感,争做优秀学术内容的发布平台;二十余年不断历练,不断超越,我们以编纂传媒文献的历史使命,严谨专注地把握刊物内容,践行着传媒人的职责和担当,为《今传媒》杂志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如今,《今传媒》正在积极的筹备,努力申报国家核心学术期刊,这就需要不断提升我社编辑人员的编辑水平,更重要的是需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2011,(7):155-156
近年来,《今传媒》坚持以"追踪学术前沿、突出学术个性、荟萃精品力作、创办品牌期刊"为本的办刊理念,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主动闯市场塑品牌,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刊社综合实力跃居全国传媒报刊前列。西安市教育局主管的《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封二以"《今传媒》——当今传媒的领航者"为题,对《今传媒》杂志做了详细、全面的报道,给予全面总结和充分肯定。《今传媒》将继续努力,进一步研究探索新思路、新办法,推动当今传媒创新发展;继续用我们真诚热情的服务感谢广大作者、读者!现本刊予以全文转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本刊"传媒大讲坛"以"今传媒、立新论、聚经典"为宗旨,以"发展学术研究、弘扬学术精神、传播学术理论"为己任,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对传媒现象和行为进行理性而实用地分析、评介,记录与透视传媒热点,解读传媒现象和传播行为,探索传播新形态、新动向,彰显《今传媒》的办刊特色和时代气息。新年新视角,栏目组不忘责任与使命,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  相似文献   

4.
<正>为更好地坚持学术公平、公正的原则,提升期刊的学术质量,日前,今传媒杂志社与CNKI科研诚信管理系统研究中心合作,正式于2011年《今传媒》第一期编辑流程中启用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  相似文献   

5.
王静 《今传媒》2010,18(9):I0001-I0001
《今传媒》,行至今日,已有将近20年的时光,作为一份"全国惟一公开发行的报刊阅评性期刊",从她出生便获得了业界、学界的一致关注和支持。在过去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今传媒》人以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经历了改革的阵痛与自身发展的迷茫,克服了来  相似文献   

6.
正主持人语:顺应数字化、网络化以及多媒体传播的发展趋势,传媒产业通过整合优质资源,重塑产业格局,梳理数字内容,开拓了全新的互动传播模式。大数据将带动传媒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传媒行业的发展。本刊"传媒大讲坛"时刻关注当下传媒热点问题,以传播学术精髓、弘扬学术文化为使命,解读大众传媒,透视传媒现象,着力体现《今传媒》的敏锐视角和  相似文献   

7.
《报刊之友》2011,(7):155-156
近年来,《今传媒》坚持以"追踪学术前沿、突出学术个性、荟萃精品力作、创办品牌期刊"为本的办刊理念,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主动闯市场塑品牌,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刊社综合实力跃居全国传媒报刊前列。西安市教育局主管的《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封二以"《今传媒》——当今传媒的领航者"为题,对《今传媒》杂志做了详细、全面的报道,给予全面总结和充分肯定。《今传媒》将继续努力,进一步研究探索新思路、新办法,推动当今传媒创新发展;继续用我们真诚热情的服务感谢广大作者、读者!现本刊予以全文转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今传媒》2015,(1):3
为了在内容上、视觉上更好地满足读者,2013年末,经过认真策划,精心雕琢,《今传媒》在封面设计和栏目设置上进行了全面的改版。2014年伊始,《今传媒》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各界的视野。改版后的封面人物端庄大气,更富亲和力、更具正能量,更有影响力,刊物内容高端权威,更专业、更前沿、更实用,极大地凸显了《今传媒》独特的学术品格与刊物气质。历经一年时间的磨砺,各界反应良好,好评如潮,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尤其是传媒学界  相似文献   

9.
《今传媒》2014,(6)
正《今传媒》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传媒行业的综合性理论期刊。《今传媒》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龙源期刊网数据库、人民日报网络中心中文电子期刊、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等全文收录,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来源期刊。是全国惟一公开发行的报刊阅评性期刊、全国传媒类高校学术成果展示重点期刊、陕西省优秀期刊。《今传媒》前身《报刊之友》创刊于1992年,2003年更名为《今传媒》,自创刊以来坚持以"探索传媒规律,紧跟传媒主流"的宗旨,精编细审,求是创新,围绕传媒主题,创建品牌新栏目,关注传媒新发展。立足国内、面向国际,以传媒新发展为主题开展媒介融合、传媒创新、传媒产业多元化、传媒转型与跨越发展等的研究,赢得了业界、学界的关注和肯定,在打造权威性与时代性并重、理论性与实用性兼有、国情化与国际化共存的新型专业期刊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今传媒》2015,(3):176
由今传媒杂志社、中华传媒智库联合国内著名传媒高校将于2015年8月在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西安召开2015年《今传媒》主题年会,会议以"凝聚传媒界智慧,振兴传媒产业发展"为主题,以"探讨传媒产业、传媒模式、传媒教育文化强国之策,交流传媒新观念、管理新方法、传播新技术"为内容。届时国内传媒学界、业界知名专家学者及相关传媒界、文化界人士将云集西安,共商传媒业振  相似文献   

11.
《今传媒》2005,(9X):51-51
《今传媒》下半月刊定位于“一份用新解读传媒现象和行为的学术期刊”,努力为读者奉献精品学术文章。  相似文献   

12.
《报刊之友》2011,(12):F0003-F0003
《今传媒》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今传媒杂志社主办的一份传媒行业的综合性理论期刊。《今传媒》前身《报刊之友》创刊于1992年,2003年更名为《今传媒》,自创刊以来坚持以“探索传媒规律,紧跟传媒主流”的宗旨,精编细审,求是创新,围绕传媒主题,创建品牌新栏目,关注传媒新发展,全力提高杂志的学术性、实用性、实效性和可读性,在打造国内最具权威的传媒专业期刊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赢得了业界、学界的关注和肯定。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杂志2003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为人文社科类学术月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至今已走过了27个年头。2019年,《今传媒》杂志全年共刊发国家级课题论文11篇,省部级课题论文61篇,市级课题论文10篇,院校级课题论文53篇,课题总篇数占全年刊发论文篇数的21.6%。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19版)对《今传媒》2019年期刊影响因子作了科学细化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是:《今传媒》2019年期刊复合影响因子较上一年有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新闻知识》2008,(6):15
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使陕西传媒从容应对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推动传媒学界与业界的相互交流,由西北大学、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陕西省传播学会、《新闻知识》杂志社、《今传媒》杂志社协办,由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承办的"开拓创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2014,(1):138-138
正学术期刊封面设计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它的价值含量、传播速度以及发展方向,同时更能体现该期刊的办刊特色和优势。2014年伊始,今传媒杂志社对杂志封面设计及人物进行了重新定位,探索出一个适合《今传媒》自己的视觉表达模式。封面的设计不再只是创造赏心悦目的画面,而是重在创造《今传媒》的价值文化品牌和学术特色;设计也不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是陕西人民出版社主管、主办的“一份用新解读传媒现象和传播行为”的新闻传播类重点期刊。作为陕西地区新闻传播类重点期刊,《今传媒》为解析区域性传媒发展变局,辅助区域传媒发展战略调整,做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羿克 《今传媒》2010,(9):22
主持人语:承蒙《今传媒》杂志社之邀,自本期开始"传媒与法"栏目由我主持,至此开篇之际,特向社会各界发出邀请:我们热忱欢迎各界贤哲参与《今传媒》及"传媒与法"栏目,不吝赐稿。以传承  相似文献   

18.
<正>2010年,中国的传媒业迎来了金融危机后的新的发展机遇,传媒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带来了传媒界的一次变革。在2010年,《今传媒》作为一份用新解读传媒现象和传播行为的期刊,始终关注着业界的每一次变  相似文献   

19.
王一如 《新闻爱好者》2011,(14):154-155
《百家讲坛》栏目在电视媒体中首推"平民化"学术视角,"平民化"的学术赋予了大众传媒丰腴的血肉之躯,媒体为学术的"平民化"提供了宽口径的快速通道。一方面,《百家讲坛》栏目"火"了,主讲学者"火"了;另一方面,负面消息接踵而至,学者名声毁誉参半,媒体功效屡遭质疑,学术与传媒的关系必须引起各界人士的深思。  相似文献   

20.
王静 《报刊之友》2010,(9):I0001-I0001
《今传媒》,行至今日,已有将近20年的时光,作为一份“全国惟一公开发行的报刊阅评性期刊”,从她出生便获得了业界、学界的一致关注和支持。在过去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今传媒》人以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经历了改革的阵痛与自身发展的迷茫,克服了来自不同方面的种种困难,在筚路蓝缕中致力于用“新”(新观点、新视角)打造期刊的品牌形象,传承报刊批评的血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