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张凯 《新闻窗》2009,(4):75-76
网络传播以其实时性、非同步性、高速性、交互性、超文本、多媒体等特征将人类的信息交往成本迅速降低,且正在深刻的改变着社会的形态、经济的增长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然而,当前的网络传播学在研究网络传播中的交往成本时只停留在技术的层面,而忽视了人的因素——传播学的一个最根本的命题,也就不能就当前网络传播学的许多重大问题尤其是网络文化、网络传播制度与规制等问题作出令人满意地解释。但仅仅依靠经验的推理或传播学理论的演绎,要深入到“交往成本”概念的核心显然是不可能的,而新兴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理论为弥补这一缺陷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传播学研究领域开始形成。1949年,当代世界传播学大师、传播学创始人威尔伯·施拉姆在汇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出版了《大众传播学》,这标志着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有更多的国内外传播学不断涌现。施拉姆大师曾把传播研究比喻为一块未开垦的“绿洲”,吸引着各个学科的无数学来此辛勤耕耘。[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摇滚乐历来都是社会学、新闻传播学、人类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亚文化形态。在传播学视角下,摇滚乐的迅速传播不仅印证了传播学的某些理论范式,也拓展了传播学的理论外延。本文探讨了摇滚乐的传播模式和其与传播理论之间的联系以及摇滚乐的传播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媒体研究的若干热点——2006年新媒体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静 《新闻知识》2007,(2):27-30
随着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由新兴电子技术带动的新媒体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日益显著,引起了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2006年,新媒体研究更是迅速成为新闻传播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大部分专业期刊都为新媒体研究开辟了专栏。本文,即以2006年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中关于新媒体研究的论文为据,对新媒体研究的新问题、新成果进行基本的梳理和评价。一、新媒体特征的传播学分析迄今为止,国内学界对新媒体的定义依然不尽相同。程洁认为:“‘新媒介’中的‘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永远是与“旧”、“传统”等词相比较而言。……‘新媒介’作为研究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国外传播理论教材的译介作为视角,考察了欧美传播理论话语在中国的诠释和变异,研究了西方客观经验主义的大众传播理论如何被潜移默化地等同于传播学的过程,同时以《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为例,对我国目前传播学的教学与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应该进一步开阔视野、注重研究范式、重新思考传播理论的教学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关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对外传播问题研究,日益成为新闻学界的热点,从对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辩证关系的辨析到对外宣传与传播规律的探讨,借助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和传播学理论,提出了不少新见解.如必须“树立全球传播的新观念”、“新闻传媒建构国家形象的策略”、“建设高质量的对外传播体系”等观点,对于推动中国对外传播的实践都提供了理论的支持。但是.对于媒体在对外传播中的关键作用及其发展却少有专门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讨论哲学诠释学的方法论意义的基础上,以哲学诠释学的相关理论为方法,对营销传播学的理论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并以此为基本线索,构拟了一条由“营销传播”理论(MC)、“整合营销传播”理论(IMC)、以“整合品牌传播”(IBC)理论和“整合品牌促销”(IBP)理论为代表的品牌营销传播理论(BMC)以及以“在线营销传播”(OMC)理论为代表的数字营销传播理论(DMC)等四种理论连结而成的营销传播学理论演进之路,最终使这些散乱的理论在营销传播学的视域下达成了理论演进意义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戴海波  杨惠 《编辑之友》2015,(10):72-75
在传播学发展史上,关于构建“传播中心理论”的争论曾引起诸多著名传播学者的关注,也影响了对传播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认知.所谓“传播中心理论”是指统摄传播的所有过程,将传播现象进行普遍意义上归纳和揭示的传播理论.文章对其产生的历史进行溯源,指出构建“传播中心理论”的难处即范式的不同,在分析传播理论缺乏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传播中心理论”存在的问题,认为这是传播领域研究逐渐地“内眷化”和“窄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由于传播学的交叉性、边缘性、多科性,注定了传播学能够给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军事等研究领域带来全新的视角与启迪。在传播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传播理论研究的一大任务就是为国家安全战略服务。对于广大中国人来说,我们从“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古代谋略中知道心理战,从苏联解体和伊拉克战争中印证心理战的效果。从心理战的角度去考察传播学,归纳对心理战有巨大启示作用的传播理论,对于传播学在今后的发展中自觉为国家利益服务、对于拓展传播学的研究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传播的中介理论在20世纪40年代末,传播学的奠基…  相似文献   

10.
“传播哲学”是一个方兴未艾且内涵与外延尚未完全明晰的领域,它应和“传播的哲学”作出区分。彼得斯可被视为传播哲学的集大成者,他从“哲学史”与“哲学”两条进路建构自己的思想体系,将传播学从认识论的理解推进至本体论乃至存在论的沉思。但彼得斯的哲学体系矛盾地介于本体论与存在论之间,因此表现出观念层级上“未及‘泉’”、主体意识上“难忘‘我’”以及言说方式上“执‘云’亡‘月’”的三大弊陷。沿着彼得斯开拓出的路向,传播哲学应走向彻底的“传播存在论”,传播观念“存在-形上存在者-形下存在者”的三个层级也由是得以昭显。  相似文献   

11.
刘鹏 《新闻记者》2002,(1):12-14
新 世纪第一年 ,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繁荣发展、深化改革的一年 ,也是新闻传播理论研究创新发展的一年 ,也是新闻传播学术论著出版的丰收年。一、新闻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长期以来 ,新闻理论研究停留在经验总结、实践随感、政策诠释的水平 ,“新闻无学”的说法流行一时。但随着近年来新闻实践的深入和新闻理论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 ,新闻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2001年发表的新闻理论研究单篇论文虽然不多 ,但新闻理论著作精品不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复旦大学出版社分别推出了———《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和《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研究设想从框架理论出发,并以言语行为构建分析框架。框架的概念形成经历了贝特森的人类学到高夫曼的符号互动理论再到传播学的发展历程。框架理论在西方传播学兴起是在20世纪70、80年代,将框架作为阐释个人的“认知框架”并应用于传播情景。认知框架即“贮存在人脑中的经验和知识的认知结构”,或“根据经验建立的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相对固定的关联模式”。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发展传播学研究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发展传播学的 基本情况 作为传播学的主要分支领域之一,发展传播学兴起于上世纪50年代末,以美国学者勒纳在1958年出版的《传统社会的消失:中东的现代化》①为标志。这一学科在六七十年代开始受到广泛关注,1982年获“国际传播协会”承认,发展传播与跨文化传播,成为该协会的8个研究专题小组之一。 发展传播学可以解释为:“运用现代的和传统的传播技术,以促进和加强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变革的过程。”②“广义地讲,发展传播学就是一  相似文献   

14.
虽然科技报道已经成为大众传媒重要的传播内容,数量与质量均有所增加和提高,但阅听率低、影响力小、公众关注热情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如果用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这些问题,可以发现症结主要是科技信息供求脱节,导致传播过程传而不通,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科技报道的生存与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发展传播学在二战结束后逐渐受到了西方学界的重视,并由欧美国家扩散到世界各地。亚洲地区为发展传播学的学术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梳理了近年来有关亚洲发展传播学的文献资料,从研究国别、研究议题、理论范式概括了亚洲发展传播研究的学术动态。从研究国别来看,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成果较为丰硕。从研究话题来看,经济发展的“软要素”、健康传播与公共卫生、性别平等与家庭生活、农业与农村发展、媒介技术与边缘化社区和传播的权力问题等议题是近年来学者们关注的主要对象。从理论范式来看,包括社会营销、娱乐教育、健康促进、参与式传播等主流理论范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亚洲地区既提供了丰富的发展传播实践案例,也在方法模型层面实现了创新,但在理论范式层面缺乏具有挑战“西方中心主义”的“亚洲中心的”理论群。  相似文献   

16.
《编辑之友》2016,(6):5-9
认知传播学,作为以系统论为支撑,以“认识”与“传播”两大学科为研究基础本体,并将两大学科进行融合,形成的分析人类在传播过程中人脑、心智、接受等工作机制规律的系统理论与学说,有着自身的特点和理论建构.文章在阐明认知传播学内在宏观体系构成的基础上,提出认知传播学必须成为具有中国学理内涵、融合西方理论、立足中国国情的新兴学科.而作为一门高程度融合、又极具前沿特征的全新学科,认知传播学必须尽快谋求建构一种总体性制度,完善学科建构,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的过程中实现学术研究成果的转化.  相似文献   

17.
张自力 《现代传播》2003,38(1):50-52
本文在对健康传播学研究进行初步划分的基础上 ,将中国大陆的健康传播学研究现状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健康传播学研究的建立和发展作一个简单的比较、回顾 ,试图回答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关键的问题 :中国大陆是否存在完整的“健康传播学”研究体系 ?通过比较分析 ,笔者认为广义的健康传播学包括“健康的传播学”和“健康中的传播学”两个范畴。作为传播学中一门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 ,健康传播学目前在中国大陆尚未完整地建立起来 ,亟需加强这一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谢丹 《新闻前哨》2005,(12):78-78,76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传播学在中国成为一门重要的新兴学科。从西方舶来的传播学理论如何联系中国国情服务于实践,成为传播学界探寻的目标,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命题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2022年近30种中文学术期刊(包括港台地区)遴选出在研究问题、观点视角以及论证方式等方面较为创新的传播学论文,并从元宇宙、疫情与健康传播、传播思想史、媒介理论、媒介物质性、算法、平台劳动、媒介与空间、媒介文化、媒介记忆、手机/社交媒体的使用与交往等十一个话题勾勒过去一年中国传播学的知识版图。研究发现,2022年中国传播学研究的主要特点呈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传播学研究注重与来自跨学科的经典理论对话,并对“何为媒介”等基本问题持续反思;其次,研究者兼顾新现象与日常性议题,注重新旧问题、理论之间的对话;最后,传播学者将研究视野放置于更多元的行动者、更丰富的研究场景之上,使得学界对空间、物等研究对象的认识愈发深入和全面。  相似文献   

20.
季德春谢骏 《传媒》2017,(19):31-32
作为当代传播学的经典理论,两级传播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市场营销领域,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的出版传播领域。笔者以两级传播理论为视角,在两级传播、口碑营销、意见领袖和人际传播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传播环境的新变,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学术期刊的传播之道,以期为期刊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两级传播理论概述两级传播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