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信息管理(上海)》2007,20(1):48-48
布达佩斯开放获取计划(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BOAI)对开放获取的定义是:对某文献的“开放获取”即意味着它在公共的因特网上可以被免费获取,并允许任何用户阅读、下载、复制、传播、打印、检索、链接这些文献的全文,也允许用户将其遍历并为之建立索引,  相似文献   

2.
2007年8月9日瑞士国家科学基金会(SNF,Swiss National Science Foundmion)颁布了一项开放获取政策,并于9月1日生效。该政策要求对SNF资助的研究成果实施开放获取。受资助人可以在机构库或学科库中存储他们的成果,并且必须尊重他们的出版商规定的开放前的时滞期限制。SNF没有自己的知识库而且也无明确意向准备建立。SNF并不强制要求在开放获取期刊上出版文章,但在开放获取期刊上出版文章时至少要支付开放获取期刊的出版费用。  相似文献   

3.
发挥电视优势 推广农业科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2004年《农民日报》的调查显示:在我国农村,95%的农民是通过电视获取各种信息的。通过电视节目了解农业方面的方针政策的占23.2%,了解农产品、农资信息的占22.4%,学习实用技术、了解农业科技知识的占38.2%。通过收看电视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已成为广大农民建立科学思想,培养科技人才,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开放获取(open access)是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图书情报界为打破商业出版商对科学研究信息的垄断和暴利经营,而采取的推动科研成果通过因特网免费、自由地利用的运动。其目的是促进科学信息的广泛交流,促进利用互联网进行科学交流与出版,提高科学研究的劳动生产率。科学信息资源的开放获取将对科学出版、科学信息交流、科学研究乃至科研合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世界各国平等、有效地利用人类的科技文化遗产和科技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科学数据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通过对美国科学数据“完全与公开”获取政策的起源、意义、内容和应用情况的阐述,分析了这一政策对我国科学数据公共获取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7年1月8日,英国PubMed Central启动。以后科研人员可以获取到大量生命医学的研究资源,并能提交自己的出版作品。基于美国卫生部目前使用的模型,英国PubMed Central(UKPMC)将提供对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经同行评议的研究成果的永久在线存档的免费获取。  相似文献   

7.
开放获取(Open Access)是国际科技界、学术界、出版界、信息传播界为推动科研成果利用因特网自由传播而发起的运动,以此促进科学信息的广泛传播、促进学术信息的交流与出版、提升科学研究的公共利用程度、保障科学信息的长期保存。近几年来,以德国马普学会(Max Planck Society)、开放社会协会(Open Society Institute)等为代表的许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积极推动科技信息开放获取运动,  相似文献   

8.
BioMed Central(BMC)宣布生物图像图书馆成立。这是一个可以获取11000多幅选择的关于生物图像的在线资源,是BMC最近提供的服务,也是负责创建images.MD的科学导航公司集团的一部分,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医学影像资源。该图书馆是新的基于订阅服务而提供获取附有评论的高品质的生物图像、电影、插图和动画。  相似文献   

9.
本声明附有世界上75个协会团体的签名,反映了国际图书馆协会联盟(ICOLC)关于美国科学发展协会(AAAS)退出JSTOR决定的立场。 ICOLC强烈反对近期美国科学发展协会(AAAS)退出JSTOR的决定。AAAS停止其首要出版物《科学》在JSTOR档案库中的后期出版,并禁止新的JSTOR成员获取当前档案库中已有的《科学》版本。  相似文献   

10.
寻找图书情报事业的尊严与力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图书情报事业受未来学观点影响很大,有其合理性和不合理性,本文提出图书情报事业更应注重现实,不断寻求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和谐之路,获取尊严与力量。  相似文献   

11.
科学信息开放获取战略与政策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放获取(Open Access)是国际科技界、学术界、出版界、信息传播界为推动科研成果利用因特网自由传播而发起的运动,以此促进科学信息的广泛传播、促进学术信息的交流与出版、提升科学研究的公共利用程度、保障科学信息的长期保存。近几年来,以德国马普学会(Max Planck Society)、开放社会协会(Open Society Institute)等为代表的许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积极推动科技信息开放获取运动,2002发布了《布达佩斯开放获取计划》(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  相似文献   

12.
全面调研国内外开放获取政策,研究国内外开放获取政策框架体系,提出公共资助机构开放获取政策框架建议。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开放获取政策制定为例,研究与提出中国资助机构开放获取政策建议,推动中国公共资助机构开放获取政策与科研成果开放获取进程。  相似文献   

13.
网络时代科学信息传播与利用的模式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鸣 《图书馆杂志》2004,23(1):17-19
简述和分析了网络时代科学信息传播的三种模式,并指出读者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式来更好地获取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14.
科学数据用户相关性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意义]以透镜理论为依据,从认知加工的角度出发,研究科学数据用户如何在数据共享平台中选取合适的数据。[方法/过程]研究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选取14位被试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初步获取科学数据相关性标准集合及其使用情况;第二阶段通过发放671份问卷获取相关性标准的重要性,并对第一阶段获取的相关性标准内涵进行验证。[结果/结论]最终得到9个科学数据相关性标准,分别为主题性、可获得性、全面性、时效性、权威性、质量、便利性、规范性和可用性,并对其内涵进行了界定和验证。研究结果发现,全面性和规范性是科学数据的新增标准;可获得性、可用性和便利性存在很强的关联性;质量和规范性存在很强的关联性;质量与权威性虽然不相关,却保持一致的判断趋势。在未来的研究中为真正提升检索效率,改进检索系统,除考虑用户经常使用的标准之外,还要发掘那些使用频率不高但是很重要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图书情报工作动态》2005,(2):F003-F003
开放获取(open access)是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图书情报界为打破商业出版商对科学研究信息的垄断和暴利经营,而采取的推动科研成果通过因特网免费、自由地利用的运动。其目的是促进科学信息的广泛交流,促进利用互联网进行科学交流与出版,提高科学研究的劳动生产率。科学信息资源的开放获取将对科学出版、科学信息交流、科学研究乃至科研合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世界各国平等、有效地利用人类的科技文化遗产和科技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月8日,英国PubMed Central启动。以后科研人员可以获取到大量生命医学的研究资源,并能提交自己的出版作品。基于美国卫生部目前使用的模型,英国PubMed Central(UKPMC)将提供对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经同行评议的研究成果的永久在线存档的免费获取。  相似文献   

17.
试析网络科学信息的OA运动对图书馆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黄凯文 《图书馆论坛》2005,25(2):112-114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使得近十年来学术传播的方式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一种新型的学术方式——“公开获取运动”。文章讨论该运动对图书馆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为国内期刊开展科学数据管理提供思考与借鉴,并结合国内相关现状提出期刊科学数据管理框架以及合理的发展建议。[方法/过程]通过调研选取国外开展科学数据管理较好的15家期刊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科学数据管理相关政策、科学数据提交、仓储平台和开放获取等四方面的特点。[结果/结论]得到如下启示:制定完整的科学数据管理政策;建立详细的科学数据提交流程;关联专业的科学数据仓储平台;积极促进科学数据的开放获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网络传播》2005,(2):78-81
在信息产业日益发展的今天信息已成为一个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而信息的采集、更新和统计分析将为企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网络的飞速发展也使信息的共享和获取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如何将风站的信息进行统计汇总,作为进行决策的依据。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基于STS的思路考察科学信息的开放获取模式,以多学科、多元化的视角分析其实现过程和相关问题。[方法/过程]从社会各界主体意识的觉醒、网络环境提供的技术支持以及政府部门的有力参与3个方面探索科学信息开放获取模式实现的动力机制,进而从科学信息的版权归属、科研论文的发表费用、科学知识的质量控制、开放期刊的社会认可度4个方面考察开放获取政策实施中的相关问题。[结果/结论]科学信息的开放获取为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打破既有利益格局的良好机遇,我们应该在增强政府作为的同时,积极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出版商、科技社团、科学共同体乃至社会公众的不同作用,以更好地推进我国的开放获取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