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张相文(1866—1933),字蔚西,祖籍江苏泗阳,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中国地理学和近代科学的先驱者。张相文在中国科学史上的地位已经得到学术界的公认,但他的爱国思想,特别是他的爱国实践活动还鲜有文著述。本文就拟梳理张相文的爱国实践活动,以全面展现这位科学工作者的爱国情怀与人生。  相似文献   

2.
银冈书院     
《兰台世界》2015,(6):3
<正>始建于顺治十五年(1658)的银冈书院,与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白鹿书院并称为清代五大书院,是东北地区唯一保存下来的古代书院,被世人称为关东第一书院。这座书院的创始人是清代谪居铁岭的郝浴。郝浴(1623—1683),字冰涤、雪海,号复阳、中山。顺治十一年(1654),郝浴一次到铁岭访问高僧剩上人,喜欢上了铁岭银  相似文献   

3.
任文香 《兰台世界》2013,(19):121-122
<正>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机构和学术研究场所。书院之名始于唐中叶贞元年间(785—805)由官方设立的丽正书院和集贤殿书院,勃兴于宋代理学大师自由讲学传播儒学。天下书院千计,而嵩阳书院、睢阳书院、岳麓书院和白鹿洞书院有著名的四大书院之称,白鹿洞书院则被清人学者王昶誉为"天下书院之首"。一、白鹿洞书院的由来在引得无数骚人墨客流连忘返的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白鹿洞书院的亭台楼榭掩映  相似文献   

4.
白檀书院     
我国的古代书院是除官学和私学外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机构。它集藏书、讲学、祭祀于一体。北京的古代书院产生于五代时期,至清朝末年改为学堂。书院之名始见于唐代,分官私两类,但发展于宋代。私人书院最初为私人读书的书房,唐贞观九年(635年),设在四川省遂宁县的张九宗书院,为较早的私人书院。官立书院初为官方修书、校书,偶尔也为皇帝讲经的场所。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年)将乾元院改名为丽正修书院,后又改为  相似文献   

5.
宋教仁,字得尊,号敦初(后改作纯初,亦作遯初),别号“渔父”,化名宋谦、宋链、中岛等。1882年4月5日(清光绪八年二月二十八日)出生在湖南省桃源县上坊村湘冲(今八字路乡渔父村)一个世代书香家庭。宋教仁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从四岁起就入宋氏家塾读书。 1899年春(清已亥年),宋教仁进入桃源漳江书院学习,为书院的一名活跃分子。当时桃源还没有公共图书设施,1899年冬由漳江书院山长瞿云梅选开书目,用三千串制钱作购书经费,由瞿云梅推举宋教仁、陈榆承、彭涤疵三位学生赴湘北官书局和湖南长沙思贤书局购买了经史子集约数百种,藏在漳江书院,供院生阅看。此举,开创了桃源图书事业之先河。  相似文献   

6.
银冈书院     
<正>始建于顺治十五年(1658)的银冈书院,与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白鹿书院并称为清代五大书院,是东北地区唯一保存下来的古代书院,被世人称为关东第一书院。这座书院的创始人是清代谪居铁岭的郝浴。郝浴(1623-1683),字冰涤、雪海,号复阳、中山。顺治十一年(1654),郝浴一次到铁岭访问高僧剩上人,喜欢上了铁岭银冈,便"卜地结庐,造屋三间",命名为"致知格物之堂",并在此寝食诵读,兼  相似文献   

7.
浅谈古代书院藏书与书院教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书院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书院制度形成于宋代,但书院的名称早在唐代就有了,“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随园随笔》)那时官方设置的书院设学士、直学士、修撰官、校理官、知书官等职,其职责主要是“掌刊辑古今之经籍”,为学术研究机构。除官方设立的书院外,民间也有私人创建的书院,大多为读书治学的地方,渐渐发展成为聚徒讲学。唐代的义门书院“聚书千卷,以资学者,子弟弱冠,皆令就学。”(同治《九江府志》)书院差不多就是如此沿着学术研究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道路发展下去的。而这样的书院,又多成为著名学者私人创建或主持的高等学府。例如清代江宁钟山书院的历任山长,有杨绳武、夏之容、钱大昕、姚鼐、程恩泽、任泰等人,都是当时的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8.
<正>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位于铁岭市银州区文化街,依托清代郝浴创办的银冈书院而设。银冈书院在清末变法维新时,院内设小学学堂一处,现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10年,12岁的周恩来曾就读于此。银冈书院是东北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书院。1979年9月,经中共辽宁省委批准,铁岭地委把银冈书院辟为"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1995年进行大规模维修,全部修复了1910年的原貌。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现占地面积  相似文献   

9.
据1986年版《崂山县志》记载:(青岛市)崂山地区共有康成书院、华阳书院、下书院、(三树堂)书院、石屋书院、青峪书院六处书院。康成书院在不其山东麓,为东汉经学家郑玄所建,现属城阳区惜福镇街道;华阳书院位于华楼山南麓,据明崇祯年间黄宗昌所著的《崂山志》载:“华阳书院据山之半,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月,地方文化工作者在江西丰城发现了一篇撰于唐大历六年(771)的<罗山书院记>.有媒体根据<罗山书院记>的有关资料,认为"创立于公元771年的丰城罗山书院是目前中同最早的有明确名称的、具备后世书院性质的书院.它比此前广泛引用的‘全国最早的私家书院'、创立于公元814年的高安桂岩书院要早43年,比号称‘中国最早的私立大学'、创立于890年的德安东佳书院更是早119年.  相似文献   

11.
梁鼎芬一生中多年掌教书院,先后主讲端溪、广雅书院,任两湖书院监督、两湖师范学堂监督,他极力倡导书院藏书,是书院藏书的忠实践行者。论文介绍了梁鼎芬致力予书院藏书的生平事迹,并分析了其推行的书院藏书之量大、面广、制度完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梁鼎芬一生中多年掌教书院,先后主讲端溪、广雅书院,任两湖书院监督、两湖师范学堂监督,他极力倡导书院藏书,是书院藏书的忠实践行者。论文介绍了梁鼎芬致力于书院藏书的生平事迹,并分析了其推行的书院藏书之量大、面广、制度完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正雍正元年(1723年),钟山书院在南京城建立,其后迅速发展壮大。乾嘉时期,它被誉为"海内四书院之冠"1。钟山书院之所以迅速崛起,与其各项制度密不可分,但关于钟山书院的各项制度,学界目前鲜有研究。本文览辑史料,考察钟山书院管理人员的聘任、生徒招收、经费、教学、考课、祭祀、藏书、刻书等各项制度及其运作,以期深化书院史研究。一人员聘任钟山书院设掌教1位,或称山长、院长2,主管行政管理和教学事务,其选拔办法为:"采访有  相似文献   

14.
唐细英  谢玲 《兰台世界》2012,(28):60-61
书院藏书是我国古代藏书的一个特点.书院之名起于唐代,北宋后书院发展成为一种读书、讲学新的教育组织,它的目的在于自由研究学问、讲求身心修养,是理学家或者学者讲学之所.明清时期,书院几乎遍及各省通都大邑,以至穷乡僻壤,这一时期出现了古代比较著名的书院,如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嵩阳书院等有名的书院.  相似文献   

15.
萃升书院     
<正>萃升书院始建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由时任奉天府丞任亦瓕创建,院址设在奉天城天佑门内府丞公署东侧,最初只有厅堂三间。乾隆初年,在德盛门学宫旁建立义学将其扩建,改为沈阳书院。此后,沈阳书院规模初备,声名远播。萃升书院是沈阳城内最早的大学,历任院长也多为德高望重的学界泰斗,被誉为"关东才子"的王尔烈也曾执教萃升书院。光绪二十四年(1898),由于俄军占据院舍,萃升书院逐渐荒芜颓  相似文献   

16.
1910年春天,12岁的周恩来"从伯父召趋辽东"来到铁岭,入银冈书院读书六个月.1962年6月15日,周恩来总理在视察铁岭时几次提起"我12岁时在铁岭银冈书院读过书".当时陪同视察的邓颖超同志对铁岭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新田说:"周总理来铁岭前回想起少年时期在铁岭的情景,激动得一夜没睡好觉.他登的第一座山就是龙首山,他进的第一所学校是银冈书院.他早想来铁岭,这是他的第二故乡."  相似文献   

17.
书院是中国古代介于官学与私学之间的文化教育机构和学术研究机构。自唐至清,书院在中国古代存在时间达千余年之久。清代是中国古代书院的鼎盛时期,其书院数量之多、种类之全、规章制度之严密以及学术成就之突出,均是前代书院所无法比拟的,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代书院主要有四种类型:以科举考课为主的书院,以讲习理学为主的书院,以博习经史辞章为主的书院,晚清西学书院。各类型书院均极为重视道德教育,其长期积累的一些有益经验,在今天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书院之设始于唐代,宋代大盛,形成白鹿洞、嵩阳、睢阳、岳麓四大书院,一些著名学者聚徒讲学其间,对儒家经籍阐发、传统学术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月,雍正皇帝特发上谕,命各省督抚于省会设立书院,并各发帑金一千两以资膏火,  相似文献   

19.
益阳县箴言书院,自咸丰十年(1860)起构筑,落成于同治二年(1863),同治四年(1865年)“始启院延山长,俾诸生入斋肄业焉”,到光绪末年停办,前后兴学凡四十余年。书院系胡林翼主持创办,又有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李希庵等捐资相助、撰写记铭。本文拟就箴言书院的基本情况、藏书、藏书目录三个方面作些粗浅的探讨,以求教于方家学者。一箴言书院的创始人是胡林翼。胡林翼(1812-1861年),字贶生,号润芝,一生除镇压  相似文献   

20.
肖英 《兰台世界》2005,(11):59-59
1910年春天,12岁的周恩来“从伯父召趋辽东”来到铁岭,入银冈书院读书六个月。1962年6月15日,周恩来总理在视察铁岭时几次提起“我12岁时在铁岭银冈书院读过书”。当时陪同视察的邓颖超同志对铁岭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新田说:“周总理来铁岭前回想起少年时期在铁岭的情景,激动得一夜没睡好觉。他登的第一座山就是龙首山,他进的第一所学校是银冈书院。他早想来铁岭,这是他的第二故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