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0,(10):57-58
“不知所踪”、“不知所终”和“不知去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9年8月6日刊登一条新闻,说:“香港康文署证实,筹建孙中山纪念馆时,在美国购入一批孙中山先生文物,但其中21件不知所踪。”8月9日又刊登一篇后续报道,说:“直到收货后4年因香港审计署检察,康文署点算文物才发现其中21件不知所终。”同样是讲21件文物下落不明,前者用的是“不知所踪”,后者用的是“不知所终”。到底应该用哪条,还是两条都可以用,或是两条都用错了?  相似文献   

2.
千名记者聚香港 人群像一条长龙,转着圈排成了队,平时散漫惯了的记者,此时都乖乖地服从了指挥。每个人的手里都没有空闲,文字记者手中拎着计算机,扛着摄像机和长焦镜头的男士们已显出疲惫,只有那些不断歪着头打手机的人还在兴致勃勃地说个不停。这是5月8日下午4时,地点在香港国际会议中心媒体报到处,四面八方来的各路记者都在排队领证,参加当晚在此间举行的“《财富》论坛”香港年会开幕式。  相似文献   

3.
香港苹果用户协会简介有次和朋友谈话家常,我问他说:“香港有乜?”他反问我:“香港乜都有,你想要乜?”我说:“不是香港乜是香港MUG!”看他一面无奈的表情,我想他心中一定在说“你在讲乜!”才知道他不懂什么是香港MUG。1997年9月9日尖沙咀Marin...  相似文献   

4.
做什么样的人?最近我读了两篇纪念夏丐尊先生百年诞辰的文章。两文作者都没有一句话提到他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的业绩,却又都没有忘记讲这样一个小故事:会说一口流利日语的夏丐尊,当他被日寇逮捕、在敌人宪兵司令部受审讯时,他却拒绝用日语作答。他说,他是中国人,在这种场合只能讲中国话。这个故事说明了夏丐尊的为人。在他身上显现了伟大中华民族的尊严。中国有几句古话:“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这是说,最伟大的圣人是‘心德”的,“立功”、“立言”的都在其次。人  相似文献   

5.
从地域上讲,香港是一个很小的地方.港岛、九龙与新界加起来,不过1000多平方公里.由于多年的发展,在亚太地区确立了金融、贸易、运输、旅游和信息中心的地位。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之后,新闻界的相互接触、联系与合作会日趋频繁。“一国两制”下的新闻界同行们对于彼此同与异话题的兴趣浓厚起来。这是一个热门的话题,通过这个话题,相信趋同的机会会更多。因为华夏子孙同祖同宗,没有什么事是排解不开的,许多的相同使大家走到一起,走向未来。新闻中心地位可以说香港在亚太地区具有新闻中心的地位,时刻有来自世界范围内的消息在这里传…  相似文献   

6.
公元1997年7月1日,这个中华儿女翘首企盼的香港回归祖国的大喜日子终于来到了!随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紫荆花红旗在香港冉冉升起,中国政府已庄严地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我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高擎着“八一”军旗进驻香港,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维护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神圣使命。在香港历经百年沧桑回到祖国怀抱的时候,我们新闻工作者和亿万同胞一样,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香港的回归,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祖国繁荣富强的基础之上的。没有新中国的兴旺发达,没有改革开放后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空前提高,没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问题就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圆满顺利地解决。而这一切,都不能不使我们特别怀念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我们钦佩他在香港问题上表现出的伟大民族气节,感谢他为祖国统一做出的历史贡献! 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的世纪盛事,极大地激发了每个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我们要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以崭新的姿态跨入21世纪。 今特刊登邓小平同志15年前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谈话,以表达我们欢庆香港回归的喜悦  相似文献   

7.
大约是在1976年,香港有一个人从“文化大革命”前修订的《辞海》未定稿中挑毛病,搞了一份《〈辞海〉错误一百例》,将它奚落一通。这篇东西发表在香港的一家报纸上。我们暂且撇开这位先生的深层用意不谈,单说他这种“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就值得商榷。就算这所谓一百条错误都是事实,那也不值得大惊小怪。古往今来,任何一部工具书都不可能没有毛病,尤其是一部大型工具书,要从中挑出上百条,甚至上千条毛病,并非难事。例如《康熙字典》,在《辞源》、《辞海》问世以前,它几乎是流传最广的,直到今天,也仍未失去其存在价值。中华书局将它重印后,它依然受到广大读者欢迎。但是一般人都知道,它的错误是很多的,仅引用书籍字句方面的讹误,清代王引之就给它找出了2588条。  相似文献   

8.
《海南档案》2007,(3):M0002-M0002
1997年7月1日,香港在历经沧桑后回到祖国怀抱。从那一天起,香港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一国两制”下香港同胞实现了当家作主,真正成为香港的主人。……香港回归祖国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邓小平先生提出的“一国两制”科学构想,不仅是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回归祖国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今天我只讲一个问题,即新闻作品的风格问题。名记者必然有自己的风格,没有风格成不了名记者,这是一条规律。仅仅是写稿多,没有风格,几天不见报,读者就记不住你了;或者虽然记住了你的名字,却记不起你的作品。有时读者会说某某记者“见报不少”;但问起“他都写了些什么稿?”回答是“记不起来了”。记者要成名,没有见报的数量显然是不行的,但如果没有自己的代表作,没有让读者过目难忘并剪贴下来反复欣赏的作品也是不行的。没有代表作,对记者特别是资深记者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一、什么是风格什么是风格?风格就是作者的个…  相似文献   

10.
去年年底至今年初.我有幸作为中国记协新闻团成员访问了香港、台湾,参加了“第三届海峡两岸暨香港新闻研讨会”,和香港、澳门、台湾的同行们相处了半个多月。这是在香港回归前夕的一次新闻工作者联谊会和研讨会,情同手足的相聚、语重心长的祝福、坦诚直率的切磋,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香港的新闻界代表,虽然和我们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有着完全不同的政治信仰和生活方式,但毕竟我们都是龙的传人,都是中华儿女,都有一个母亲祖国。象要迎接阔别已久的亲人回家一样,内地和香港的编辑、记者们促膝交谈,娓娓而论,显得十…  相似文献   

11.
前几年,大约是1976年吧,香港有一个人从“文化大革命”前修订的《辞海》未定稿中挑毛病,搞了一份《辞海错误一百例》,将它奚落一通。这篇东西发表在香港的一家报纸上。我们暂且撇开这位先生的政治用意不谈,单说他这种“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就值得商榷。就算这所谓一百条错误都是事实,那也不值得大惊小怪。古往今来,任何一部工具书都不可能没有毛病,尤其是一部大型工具书,要从中挑出上百条,甚至上千条  相似文献   

12.
三月二十六日,新华社播发了一条纽约电稿,报道的是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学习情况。人民日报刊用时的题目是:《放心吧,祖国!》这篇报道的内容,无疑是众人所关心的。但是,读过以后,使人既放心,又不放心。放心的,是他们的学业。他们学习刻苦、勤奋、成绩优异,没有辜负祖国的期望;不放心的, 是他们的身体。他们只“张”不“弛”,昼夜拚命,会不会学业成功,身体搞垮?这一点令人担心。例如,写陈成钧“每天有将近十四个小时都在教室、办公室、图书馆里紧张地度过。”写杨德新“朝读暮听、夜以继日地阅读美国报刊、看电视……”。作者还特意选用了一条类似“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的事例,说杨德  相似文献   

13.
南台 《编辑之友》2008,(2):60-61
书界过五关斩六将的事例人讲得够多了,但“走麦城”的却少有人讲,这可以理解,毕竟走麦城没有过关斩将有面子。但走麦城也是人生经验的一类,在成功和失败两方面经验中它占了“一面”,不讲,这“一面”——人生经验的“一半”就丢了,不讲,如何叫后来者知道“这条路不可走”?睁着眼捂着嘴让他们把车往悬崖断壁上开,是不是有点缺德?风光的事留给英雄们讲吧,丢面子的事老家伙说,老家伙经历的风雨多,脸皮比较厚,嘿。  相似文献   

14.
关于怎样写人物新闻,我们准备作两次点评:一次讲“不要那样写”,一次讲“应当这样写”。在我们下发的《新闻写作学简明教程》里有两段提示(见49页、94页~102页)。所谓人物新闻,说得沿瞟一些,即把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同强烈的新闻性结合起来,用简洁明快的手法迅速反映出来的新闻。说得简单一些,人十新闻一人物新闻。乍一听,这好像是废话,说了等于没说。不过,请注意,这里讲的“人”,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个人,”应当是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的人;这里讲的“新闻性”,包含着出众、独特、反常、罕见、重大等等多种意思。繁说…  相似文献   

15.
刊林漫步     
世界上没有无限制的新闻自由有的人以为,既然讲新闻自由,就不应该有什么限制,讲限制就无所谓自由。持这种看法的人,中国有,外国也有。一次笔者出国访问,一位外国记者问,“中国有没有新闻自由?”笔者回答说:“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有新闻自由。”又问:“有新闻自由,为什么还要用四项原则加以限制?”笔者用这位记者自己国家的情况回答说:“贵国是世界公认的有新闻自由的国家,但也有几条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国王至高无上的地位,佛教作为国教的地位,皇室的尊严和权利,国家的利益。不能因  相似文献   

16.
"不知所踪"、"不知所终"和"不知去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9年8月6日刊登一条新闻,说:"香港康文署证实,筹建孙中山纪念馆时,在美国购入一批孙中山先生文物,但其中21件不知所踪."8月9日又刊登一篇后续报道,说:"直到收货后4年因香港审计署检察,康文署点算文物才发现其中21件不知所终."同样是讲21件文物下落不明,前者用的是"不知所踪",后者用的是"不知所终".到底应该用哪条,还是两条都可以用,或是两条都用错了?  相似文献   

17.
1954年马尼拉亚运会上,14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足协组建了亚洲足球联合会(AFC),总部设在香港,第一届的主席和秘书长都是香港人,其中秘书长是“球王”李惠堂,由于政治因素,新中国没有参与。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0月1日《无锡日报》3版以《普天同庆祖国华诞》为题刊出新华社9月30日发的由该社记者秦杰采写的一篇电讯稿,该稿劈头一句说:“普天同庆祖国华诞,众志成城高奏凯歌。”这标题和正文的“开场白”读来让人发懵。大家知道,10月1日是新中国的“华诞”,怎会是祖国的“华诞”呢?显然,作者是将“祖国”与“新中国”这两个词“合二为一”了。  相似文献   

19.
刘琪  连华 《出版参考》2004,(11):5-6
一谈到中苏边境武装冲突,很多人都知道乌苏里江上的珍宝岛,其实同时在黑龙江上还有个吴八老岛,也是中苏激烈冲突的一个热点,只是没有发展到大规模的军事冲突的程度罢了。我插队的察哈彦离吴八老岛只有百里多地,因此刚到那里,老知青和老乡们便给我们讲了一些围绕着这个岛中苏冲突的故事。当时有首叫“手握一杆钢枪”的歌曲最初就是从这里唱出的,后来被编进一本叫《革命歌曲》的书时,则把“我守卫在吴八老岛上”改成“我守卫在祖国的边防线上”。  相似文献   

20.
名作家王蒙在一篇章中说过,学好比一条独木桥,许许多多学青年都往这条独木桥上挤,而走过这条独木桥的人实在少而又少。为什么很多人通不过这条独木大桥呢?笔认为,固然有诸如学功底不足,生活阅历太浅等等因素,但心理障碍是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所以,在群众学创作辅导中,有必要探讨一下群众学创作屯哩辅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