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试图从萨满教的角度,探讨其对东北的婚葬习俗、敬老习俗和节日习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针对维吾尔传统婚姻习俗对新疆发展的影响,剖析了维吾尔传统婚姻习俗的特征,对维吾尔传统婚姻习俗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新疆地区的婚姻习俗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促进了当地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位于古代丝绸之路中段的喀什噶尔人历来受到东西方贸易文化的熏陶,十世纪伊斯兰教的传入向传统贸易习俗输入新的内容,最终形成了世俗和宗教相结合的维吾尔贸易习俗。然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使得维吾尔贸易习俗受到周边民族的影响,其贸易习俗获得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4.
本论文将运用人类学的比较研究方法对高句丽葬礼习俗进行探讨。特别是以文献中出现的高句丽习俗知识为基础,再用高句丽壁画图像加以补充,以此来增进人们对高句丽葬礼习俗的理解。本论文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稀有的高句丽历史记录去发现其固有文化要素,进而通过对葬礼习俗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佤族民间歌谣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佤族社会历史河流的一个重要支流。佤族歌谣蕴含的物质民俗主要表现为劳动生产习俗、饮食习俗及服饰习俗等。分析研究佤族歌谣所蕴含的民俗文化有利于更好地保护传承佤族文化。  相似文献   

6.
春节习俗与中国几千年农业社会的农耕时节联系密切,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传统农耕时节的作用越来越被淡化,春节习俗文化在人们的记忆中渐行渐远,一些相关传统习俗逐渐消失.现今,借助于媒介技术的突飞猛进,春节习俗文化传播渐行渐近,并表现出独有的传播中的互动特征:共享的呈现,以及共享到共情的转化.通过对抖音APP春节习俗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7.
关东少数民族先民的骑射习俗文化丰富多彩,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悬弧习俗、射柳习俗等。此外,儒家思想和关东少数民族传统骑射文化结合起来,形成了关东少数民族"大射之礼"",大射之礼"本身也演变成为关东少数民族的重要传统骑射文化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勾勒出了唐代佛教对民间节日习俗和丧葬习俗以及民间结社的影响,以期对唐代佛教的世俗化和民间化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9.
粽子来源于上古祭祀习俗,北方的"角黍"和南方的"筒糭"是其两个相对独立的来源。唐代时,端午吃粽子成为全国性的习俗。  相似文献   

10.
荆州因洪水而形成的民俗很多。信仰民俗主要有包括江神信仰、息壤传说和祭祀和镇水习俗等在内的水神信仰和祭祀。这些习俗的形成既有荆江水患严重之外部因素,也与起源于史前时代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荆州洪水习俗具有传授生产生活技能、警示后人和心理慰藉等社会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1.
奚族的文化习俗独具特色,主要反映在奚族的姓氏、衣食住行、婚丧习俗等方面。奚族的姓氏以萧姓为主。奚人有衣皮革,食畜肉,住毡帐,乘车马的生活习惯。奚族保持游牧民族的传统习俗。随着与中原交往的增多,受农耕文化影响,奚族的衣食住行和婚丧习俗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地方志作为文献基础,通过对"嫁毛虫"、"乌饭"习俗的个案分析,探讨地方志的开发利用价值,并提出绘制"岁时习俗地图"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粤西地处中国南部边陲,远离中原,由于特殊地理位置的原因,当地目前保留"春分"祭祖习俗。在春日祭祖的时间安排中,有别于其他地区春分到清明期间祭祖的模式,粤西一些地区客家民众民俗显示出较为严格的春分当日祭祖的传统延续,这种习俗现象在其他一些客家地区也有零星分布与流传。本文在对粤西春分祭祖习俗进行田野调查及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认为此俗乃是古代春分高禖崇拜文化在当代的遗存,粤西地区春分祭祖习俗是中国传统祭祖文化的一部分,探析"春分"祭祖习俗具有"礼失而求诸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臧国书 《大观周刊》2012,(27):30-31
禁忌是一种社会心理层面上的民俗信仰,它是一种十分复杂的认知心态,对富源水族的禁忌习俗进行梳理,并对禁忌习俗的文化心理进行分析,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与体悟富源水族特有的习俗传承,还可以在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强省的大背景下发扬与继承、扬弃与创新中,加快富源水族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5.
伏漫戈 《兰台世界》2011,(11):66-67
明代拟话本从宗教信仰、节日习俗两方面展现了陕西民俗文化的变化及其特点。明代拟话本描述了汉唐以来当地重要节日的内容及习俗,从中我们可以领略汉唐时期长安作为帝都的辉煌。  相似文献   

16.
明代拟话本从宗教信仰、节日习俗两方面展现了陕西民俗文化的变化及其特点.明代拟话本描述了汉唐以来当地重要节日的内容及习俗,从中我们可以领略汉唐时期长安作为帝都的辉煌.  相似文献   

17.
陈志勤 《文化遗产》2014,(5):127-136
在今天传统节日得到保护受到重视的同时,不能回避的是节日习俗的泛时空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如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蒿、挂菖蒲等已经成为端午习俗的通用符号。但当我们深入到不同的村落、不同的家庭之中,却感受到村民们因地制宜应对环境和气候的朴素心态和实际经验。通过对嘉兴海宁市长安镇三个村落端午习俗的调查,不但发现了粽子文化的多元性,也发现了孩童疾病防疫的祈愿,并同时还反映出了具有城乡差异以及贫富有别的现象。而从中所显现出来的端午习俗在村民家庭卫生以及村落整体认同中的地位和意义,更是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这对于在现在的社会中端午习俗被泛时空化、被碎片化进行再构的背景下,重新理解以共同体为主体而存在的民俗文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集安因其温暖宜人的气候,素有"小江南"之称。集安又因其悠久醇厚的人参文化,被冠以"野山参之乡"的美誉。采参习俗在这一区域经过口口相传,已经延续千年之久,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文化体系。但随着世事变换,采参习俗现状如何却少有记述。本文在实地考察和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对集安采参习俗现状进行系统性整理,以期将集安采参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辽朝地处我国北部草原地带,独特的气候条件塑造了契丹人特有的文化习俗,大漠多寒多沙的气候使契丹人形成了与此相适应的服饰文化和饮食习俗,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粤西民众在社会经济的剧烈变迁中对年例文化符号意义进行了重构。年例文化符号的意义表征在不断的自我平衡中鲜活呈现。年例筵席的兴盛是粤西乡土社会血缘和地缘关系部分淡化,拟血亲关系和业缘关系突现的外在表现。年例习俗由神圣走向世俗的趋向较为明显,呈现出传统性与现代性融合、神我关系和族我关系理性化的特点,年例习俗的文化象征意义逐渐走向多样化。年例习俗中长老秩序的弱化伴随着中青年力量的崛起,彰显了年例习俗的活力所在。当地民众既重视历史传统又尊重现世之需求,以善于变通、务实开放的人生态度实现了年例习俗的现代转型和文化符号意义的延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