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伏漫戈 《兰台世界》2011,(11):66-67
明代拟话本从宗教信仰、节日习俗两方面展现了陕西民俗文化的变化及其特点。明代拟话本描述了汉唐以来当地重要节日的内容及习俗,从中我们可以领略汉唐时期长安作为帝都的辉煌。  相似文献   

2.
宁薇 《出版广角》2016,(18):59-61
明朝中后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以模仿宋元话本小说体制编写的白话短篇小说——拟话本小说深受新兴市民阶层欢迎,涌现了冯梦龙、凌濛初等一批改编、辑录此类小说的编辑学者.明代拟话本小说编辑思想鲜明,选题明确,具有强烈的读者意识和市场意识,宣传方式和发行渠道多样,呈现了"现代"出版萌芽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从萨满教的角度,探讨其对东北的婚葬习俗、敬老习俗和节日习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鲁玉玲 《编辑之友》2011,(3):98-100
明代未年,随着城市经济繁荣,各种手工业、商业迅速成长壮大。这不仅给明代社会注入了新鲜活力,而且使明代的商品经济得到了空前繁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不仅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同时也使出版业有了迅猛的发展,尤其在明代中叶以后,当商人们的活动从狭小的地方性市场,逐渐向较大较远的市场转移之后,原来零星的小书坊逐渐形成了大规模的商业场所,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这些书坊主与拟话本的创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从萨满教的角度,探讨其对东北的婚葬习俗、敬老习俗和节日习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从民俗文化的视域出发,基于节日整体依存的载体(文化生态)、节日内容的表现客体(节日习俗)、节日活动的行为主体(民俗大众)和节日运作的组织介体(各社会机构)四个维度构建了节日民俗系统,深入分析了我国传统节日生存困境的根源.同时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视角,构建了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系统,分别从节日传承与保护的识别系统与实体系统出发,根据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具体提出了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路径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我们祖先很早就认识到节令的迁移、气侯的变化会给身体带来不同的影响.《内经》中提出了应注意四时的起居卫生,并设计了相应的活动方式.《礼记·月令》明确指出,春季万物萌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应当多到野外活动.在众多的节令习俗活动中,大多不是与驱邪防病有关,就是与祈求长寿欢娱身心相联系.追求身体康健与长寿的活动,采取了祭礼的形式,从而获得合法的社会地位.通过节日、节令习俗开展体育活动是我国古代体育重要的组织形式之一.秦汉时期,我国节日、节令习俗中的主要体育活动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勾勒出了唐代佛教对民间节日习俗和丧葬习俗以及民间结社的影响,以期对唐代佛教的世俗化和民间化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9.
何彬 《文化遗产》2008,(1):71-79
本文例举海外节日文化的两类事例,从不同角度阐述节日民俗与文化认同的关系。第一部分以海外华侨华人的事例,论述传统年节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的关联,民族传统节日、传统节日食物与海外华侨华人的民族向心力的关联;第二部分通过分析日本传统节日今昔变迁的事例①,阐述传统节日习俗蕴含的民族文化教育功能。作者认为,传统的节日习俗行为和与之相配套的节日食物具有培育民族文化认同意识的无可替代的、巨大的潜在型教育功能。笔者欲通过两类海外事例的阐述和分析,指出传统的文化习俗的教育机能与民俗学研究的社会意义、现实意义以及民俗学者的使命所在。  相似文献   

10.
一自公元十六世纪,即明代中期以后,中国的商品经济再度活跃起来,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得以壮大发展。为了适应市民的文化娱乐的需求,城市通俗文学开始繁荣兴盛:传奇以成熟的戏剧表演形式在都市普及,反映市民生活的拟话本大量问世,  相似文献   

11.
王亚敏 《大观周刊》2010,(48):147-147
牛津英语7A第三单元reading是一节关于美国万圣节前夜的文章.这篇文章以信件方式用孩子的口吻向笔友介绍美国万圣节前夜孩子们的活动,初步向初中生展现了一节生动的美国的"鬼节"--万圣节.那么,为什么这个在中国看起来是很严肃甚至有点谈"鬼"色变的鬼节,在外国(西方国家尤其美国)却是所有节日中一个最受孩子欢迎的节日呢?本文通过展示万圣节和中元节的传说与文化习俗,进而阐明由万圣节所反映出来的中美文化习俗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从民俗文化的视域出发,基于节日整体依存的载体(文化生态)、节日内容的表现客体(节日习俗)、节日活动的行为主体(民俗大众)和节日运作的组织介体(各社会机构)四个维度构建了节日民俗系统,深入分析了我国传统节日生存困境的根源。同时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视角,构建了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系统,分别从节日传承与保护的识别系统与实体系统出发,根据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具体提出了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路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隆重的节日.若说过去春节的习俗,那太多了,足够写本书的. 春节是由古代的"腊祭"演变来的.每年秋收后,为庆祝丰收报答神恩,都要举行岁终大祭.  相似文献   

14.
推翻蒙元统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明朝,在"法祖汉唐"思想的指导下,统治者对《贞观政要》一书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因此该书对明代的皇室教育、史籍编纂、书籍刊刻等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台州的元宵节风俗既与全国各地的风俗有共同处,又有自身鲜明的地域特色.本文主要对台州元宵节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作进一步的分析,以让更多人了解这一节日习俗.  相似文献   

16.
台州的元宵节风俗既与全国各地的风俗有共同处,又有自身鲜明的地域特色.本文主要对台州元宵节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作进一步的分析,以让更多人了解这一节日习俗.  相似文献   

17.
中国漆艺史上的名作《髹饰录》诞生于明代嘉万至天启初期(1522-1625),该书总结了明代流行的各类漆艺知识,包括漆器制作的工具、材料以及规则,还介绍了各款漆艺类型。中国的漆艺历史源远流长,相关知识积累至明代终成此书。明代正是中国自汉唐以来另一个漆艺的黄金时期,明代的漆艺之发达从此书的丰富记录中可见一斑。通过对《髹饰录》的产生及其作者的社会背景的分析,可见其时的漆艺文化受到了发达的商品经济与知识密集传播的双重影响,并形成了早期专擅某项工艺的"名工"雏形。  相似文献   

18.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我们会度过许多节日,如元旦、“三八”国际妇女节、“五四”青年节、国庆节、教师节、记者节,民俗节日还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都凝聚着一定的文化内涵,是时代、历史、或民间习俗的重要符号。  相似文献   

19.
王晓玉 《兰台世界》2012,(22):69-70
西夏文化具有明显的多元性特征[1],在节日风俗方面,即表现为在保留本民族的传统习俗的基础上又吸收、融入了周边民族的节日习俗。本文现拟从民族节日、宗教节日和中原历法节日三个方面,对西夏节日风俗作如下分析。一、民族节日党项羌人早期居住在西北,"气候多风寒,五月草始生,八月霜雪降"[2]5290,对他们的生存造成极大威胁,他们不得不依赖大自然的恩赐和庇佑,所以早期西夏社会盛行自然  相似文献   

20.
任何民族都有其特定的文化符号,而节日文化则是各国民族文化中的代表性、标志性符号。中国也好,外国也罢,不同的节日都是其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情结和民族伦理的一个浓缩。中国的节日文化丰富而悠久,一个个传统节日首先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