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有声读物产业在经历了UGC、PGC两种内容生产模式之后,形成了当下较为成熟的PUGC内容生产模式.但是从审判实务中可见,数字有声读物产业中面临着授权不能或授权不规范、举证与证据公证保全难、版权登记仅能公示不能公信、网络平台间接侵权的判定存疑、诉讼时间长且赔偿金额较低等版权保护风险.因此,应当积极应对数字有声读物产业中的版权保护风险:在授权环节,应用区块链技术保障版权交易与存证;在确权环节,引入DCI体系标识登记并核查版权;在维权环节,完善相关立法与构建多元的解纷机制.  相似文献   

2.
网络视频内容的生产经历了视频网站发展初期UGC的盛行,注重自我表达,共塑亚文化群体的自我认同,到“工业废水”理论的提出,UGC遭到冷落,PGC稳步发展,再到网络版权纠纷使得各大视频网站斥巨资购买版权,并将目光重新转向内容自制。时至今日,在国内以万合天宜为代表的专业网络视频内容生产商的出现,集PGC的专业性与UGC的丰富创意于一体,与优酷、土豆、爱奇艺、乐视网等各大视频网站合作推出大量作品,播出次数惊人,占据了大量的观众收看时长,成为网络视频内容生产的重要提供者。  相似文献   

3.
和莹 《青年记者》2020,(9):40-41
短视频快速发展,使用户自主生产新闻内容成为一种潮流.短视频UGC新闻,是指在短视频平台上由用户发布自主生产的新闻(资讯)内容,时间长度在5分钟以内,新闻线索发现、手机拍摄、上传(平台审核上传)等一系列流程均由用户完成的新型新闻生产方式.短视频UGC新闻生产理念:分享性与公共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用户使用率高达75.8%.目前新闻资讯类短视频生产模式主要有两种:以梨视频为代表的新闻短视频客户端和以新京报“我们视频”为代表的短视频栏目.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平台经济学理论与商业模式理论,以价值洞察—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获取为研究思路,对我国网络有声读物平台演进历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网络有声读物平台商业模式的转变呈现出价值洞察平稳化、价值创造精细化、价值传递多元化和价值获取多边化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文章展望了网络有声读物平台商业模式的未来发展路径:通过独家版权开发获取价值创造独特性的版权,利用新兴技术提升单一归属性的内容生产者数量,通过社区氛围营造打造强网络效应的社交关系.  相似文献   

5.
肖迪  强月新 《传媒》2018,(3):44-47
国家对版权管控的有意强化、用户付费习惯的逐渐培养以及视频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将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在线视频产业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高度.与文本和图片信息一样,智能化设备终端使视频内容更高效地生产、输出、分享、交互,令视频基因属性不再局限于大屏内容输出框架,转而衍生出与大屏视觉体验平行,但朝向相对的,便携、实时、移动式的内容开发.在这一形势下,相对于机构化、专业化的视频内容制作,用户的分享内容得以更快速的发展.但即便如此,不论是拥有版权壁垒的PGC平台,还是基于上述理念打造的UGC平台,或是二者并存,基本都面临着巨大的运营管理难度和自身视频业务体系内紧绷的资金流转问题.因此,网络视频业务需要借助其他业务资金输入,或者是通过融资合作的方式维持运营.但是随着互联网视频传输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后移动互联时代更丰富的视频传播解决方案,视频行业的消费能力将逐步被激活,视频内容也将可以预见地代替或是集图片、文字、语音等传播形式于一体,成为集成化的、最常见易用的动态信息共享媒介.  相似文献   

6.
随着移动端的智能化、超清的屏显、流畅的移动网络,助力移动端视频不断发展,资讯类短视频发展得如火如荼,内容生产方式以PGC第三方专业化短视频制作团队的内容生产方式和UGC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内容传播方式为主,在过去的发展阶段,这两种方式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以及短板,今后将规避短板,更倚重专业化的平台搭载以及平台用户内容自制的方式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文静 《青年记者》2017,(20):93-94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信息生产逐渐从“以新闻生产为中心”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以直播、短视频为代表的UGC(用户生产内容)视频以个性鲜明、易于传播的特性成为各网络媒体和社交平台重点打造的内容.然而,在UGC视频的长尾市场中,内容的生产、聚合和传播等各个环节都面临着种类繁杂、质量参差不齐的难题.本文认为,在全国各行业普遍实施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媒体应用UGC视频时也应改变盲目迎合用户的传统思维,从供给端出发,构建UGC视频全环节全要素的应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媒体生态下,2016年知识付费集中爆发,几乎每个月都有知识付费平台或产品上线,主要集中在知乎、喜马拉雅FM、分答、得到等平台.知识付费重构了传统二次售卖的传播逻辑,搭建起内容生产与内容消费直接对接的关系.其中有声读物凭借声音传播的特性获得迅猛发展,出现了聚合型、专业型、垂直细分的听书平台,在内容生产上多元并存.发展有声读物既有可观的经济价值,也有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公益价值和传播价值,同时也面临着技术和版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用户生产内容? 用户生产内容也称为UGC,UGC是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缩写.在一些组织中也将其称作UCC(User created Content).UGC的概念源于互联网领域,即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UGC是伴随着以提倡个性化为主要特点的Web2.0概念兴起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有声读物的内容选择和语言表达为研究对象,对有声读物内容、生产方式、内容载体及其局限性进行了阐述,简要分析了有声读物的内容现状和存在问题,明确提出,语言表达就是核心生产力,悦耳悦心就是最好标准。要坚持精品意识,加快推进专业+用户生产内容模式。  相似文献   

11.
王曙光 《出版广角》2016,(22):59-60
有声图书的市场增长点主要集中在童书、大众类出版领域以及优质声音资源块面.对于众多互联网听书平台而言,争取到图书的优质内容版权以及声音资源,是抢占市场的关键环节.而对于出版社来说,最重要的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市场争夺战中,正确认识有声图书的市场容量,重视有声图书的未来发展前景,利用目前纸质图书出版资源的优势,将这些图书的有声读物版权掌握在手中.  相似文献   

12.
王惠芬  蔡淑雅 《传媒》2021,(1):71-73,75
大数据时代,UGC版权面临UGC权利归属、侵权主体、侵权责任难以认定的风险.区块链融合知识产权的发展趋势为UGC版权管理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通过有效联结区块链分布式存储、联盟链和智能合约等功能为用户生成内容生产、传播、消费、参与环节谏言献策,以期促进UGC版权管理机制的完善,平衡UGC网站、网络用户、版权人三方利益.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7,(4):94-101
Web2.0时代,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催生了体现用户个性化和自主化的多种平台,鼓励用户通过多种形式参与互联网内容的生产,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的概念随之而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UGC类交互网站、移动应用在互联网中的占比也越来越重,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本文将对国内外关于UGC动机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基于虚拟社区、SNS网站、视频分享类平台三个不同应用平台进行分类概括,总结归纳各类型UGC应用形式的参与动机以及研究方法,为之后的UGC动机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桂步祥 《新闻通讯》2014,(11):40-42
移动互联的便利性,让每位用户手指轻轻一点即可实现信息的再传播。微信的诞生,催生新旧媒体的变革。然而伴随传播技术的进步,媒体内容生产从PGC("专业产生内容")向UGC(用户原创内容)的转变过程中,侵犯版权、侵犯隐私、自曝隐私等法律层面或伦理道德层面的隐忧却日益突显,微信用户在未来的信息分享中应当多些理性、少些盲动。  相似文献   

15.
李安 《科技与出版》2021,(6):103-109
发展壮大有声读物出版产业,必须重视版权保护,尤其是版权许可.文章基于对2010-2020年我国115份司法判决书的实证研究,发现有声读物版权许可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没有寻求版权许可,擅自录制传播有声读物的侵权行为频发;二是虽有寻求与有声读物出版相关的版权许可,但因版权许可不规范而产生的侵权行为多发.对此,应通过强化一般许可、推动集中许可、寻求法定许可等途径,构建合法且高效的有声读物出版秩序,推动文字作品有声出版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邓晓磊 《出版参考》2012,(12):15+14
什么是用户生产内容?用户生产内容也称为UGC,UGC是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缩写。在一些组织中也将其称作UCC(User cre-ated Content)。UGC的概念源于互联网领域,即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UGC是伴随着以提倡个性化为主要特点的Web2.0概念兴起的。UGC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业务,而是一种用户使用互联  相似文献   

17.
移动有声读物成为继纸质书和电子书后的第三种出版力量,用户对数字有声读物的需求包含获取知识的认知需求、获取代入感娱乐需求、获取慰藉的情感诉求以及释放视觉的全场景诉求。通过有声读物的内容挖掘、载体形态扩展、语音交互优化以及市场需求细分等途径,可以进一步释放有声读物的经济价值,实现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孟宪堃 《新闻传播》2022,(3):115-116
探寻有声读物的服务创新和价值重塑是有效应对用户多元化需求的策略.将场景化思维引入有声读物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新视角,以移动设备、传感器、定位系统、社交媒体和大数据的"场景五力"为基础,以挖掘有声读物用户需求和设计细分场景为主线,以数据作为桥梁连接用户、平台和其他企业,构建了有声读物产业的生态闭环.  相似文献   

19.
陈传忠  植子伦 《传媒》2021,(18):85-87,89
新媒体高速发展给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挑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中国赴外留学生积极借助新媒体平台加强对该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十分必要.本研究基于图式理论对476位赴东盟的中国留学生进行"短视频+思政"调查,结果显示就读年级存在显著差异、短视频平台使用习惯和需求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由此从高校重视KOL平台建设、增加有效PGC制作、鼓励优质UGC创作三方面探析中国留学生思政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20.
杨一帆  刘翼 《传媒》2017,(23):52-54
在传统媒体转型升级的大军中,网络电台APP将传统广播重构,"95后""手机一代"即将步入社会的主力军,逐渐成为音频类APP的目标人群.以"喜马拉雅FM""蜻蜓FM"等为代表的网络电台APP将音频作为新的入口,以构建完整的音频生态圈为目标,从UGC+PGC内容生产模式到提高整合效率,在行业内率先大规模应用大数据技术,基于音频内容的传播特点针对搜索及推荐算法进行系统性地研发.基于用户画像、使用场景进行个性化内容推送与服务,从而实现手机用户、汽车、智能硬件的场景分发最大化.现如今,音频类APP已逐渐接入智能家居、汽车、音响等领域.对比美国音乐类和音频类APP日活1:1的比率,我国音乐类APP日活为7.5亿,音频类日活只有2.5亿,比率为3:2,我国音频类APP以及承载的知识付费内容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和调查问卷的形式,尝试洞察以"95后"为主体用户的音频类APP当下以及未来的使用市场,探索提高用户黏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