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期刊出版产业化发展不是一蹴而就,其发展必须经过其他中间环节才能完成,文章通过对我国当下学术期刊出版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学术期刊产业化发展的各种过程,构建了学术期刊出版产业发展的逻辑。研究表明:学术期刊出版产业化发展必须经历企业化、市场化,当下的学术期刊的转企改制只是学术期刊出版产业化发展的开始。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当前正处于的“十三五”规划时期为研究背景,采取由宏观到微观的论述方法,首先简要介绍国际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现状及三方面主要特征,并以国际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相比较,分析了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主要方式及存在的问题,进而论述了“十三五”时期学术期刊数字出版面临的三方面重大机遇和三方面重大挑战,最后对新时期如何促进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作出了展望,提出了发展思路,对促进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事业具有较强的战略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学术期刊的双轨出版体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叙述了国外学术期刊双轨出版的现状及其发展过程,我国学术期刊未能实施双轨出版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案构想,说明了双轨出版是学术期刊必须建立的出版体制.  相似文献   

4.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内容增强模式探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朱琳峰  李楠 《编辑学报》2019,31(4):421-423, 427
作为科技知识传播与交流的重要载体,学术期刊的出版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语义出版的出现对科学交流系统的发展具有颠覆性的意义。我国目前还处于语义出版的探索阶段,基于此提出数字出版增强模式的定义。分析了数字出版增强模式的优势、国内外相关实践、我国数字出版内容增强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未来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内容增强发展策略,以期全面促进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的转型升级及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吕霞 《出版广角》2015,(14):60-61
当前,我国科技学术期刊出版面临转型,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其出版转型提供了方向.本文探索了科技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历程及特征,提出了科技学术期刊出版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即实现优先数字出版转型、独家出版转型和资源整合转型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全球数字出版风起云涌,但在学术期刊出版领域,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际出版大社就已开始了数字出版尝试。随着在线阅读已日趋成为科研工作者和学生的主流阅读方式,尤其在欧美等国家,订阅纸质学术期刊的用户逐步萎缩,这种趋势近几年在我国学术期刊出版市场也已显现,以上事实使数字学术期刊将成为今后学术期刊出版发展的主流这一趋势更加显现。  相似文献   

7.
郑雪洁 《今传媒》2016,(11):59-61
学术性期刊作为众多期刊类型中的一种,其编辑出版工作的先进与否,对于反映当前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以及开展学术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出版时滞是长期以来影响我国学术期刊发展的主要障碍.有效解决学术期刊出版时滞问题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当前国内外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现状,指出我国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存在落实困难、认可度低、竞争力弱、引用混乱、系统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提出着力推进学术期刊数字化改革以推进优先数字出版进程,加强行业规范以构建公平公正的学术质量评估体系,完善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系统,以构建优先数字出版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等措施,以期推动和促进我国学术期刊的优先数字出版.  相似文献   

8.
赵枫岳 《编辑之友》2012,(2):52-55,59
本文分析了我国学术期刊管理体制改革进展缓慢的原因,论述了我国学术期刊发展困境和加快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在分析国际学术出版发展趋势基础上,用比较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我国学术期刊发展困境的成因.  相似文献   

9.
数字出版——学术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期刊办刊理念的转变 目前,我国学术期刊不论在期刊的形式、内容还是经营方式和被引频次等方面与美、英等发达国家相比均有较大差距.学术期刊国际化发展一直是我国期刊业的最强音.今天,数字出版的出现为我国学术期刊加快国际化进程提供了契机.结合数字出版的特征,笔者认为我国学术期刊办刊理念需要关注以下转变:  相似文献   

10.
张之晔 《出版广角》2021,(19):30-32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动一流学术期刊建设,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术研究交流和学术期刊的繁荣发展,对做好学术期刊出版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有关部门先后出台培育世界一流期刊和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学术期刊编辑是保证学术期刊持续出版的专业人才,其政治素养、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学术期刊的出版导向、出版质量和出版水平.学术期刊编辑不仅要对自己肩负的重要使命有清晰认识,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通过提升出版导向把关能力、学术研究引领能力、编辑策划执行能力、作者队伍培养能力和传播方式创新能力来提高履职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王书瑞 《出版广角》2016,(12):44-45
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加快了我国学术论文发表的速度,缩短了周期,提高了我国学术论文的影响力.与此同时,优先数字出版在推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梳理了我国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的现状,指出目前我国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从品牌与质量的不懈追求、优秀期刊的创建到出版形态的扩展分析了剑桥大学出版社学术期刊特色;从改变经营理念,与时俱进、构建数字化出版企业管理系统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了剑桥大学出版社学术期刊发展战略规划.最后,提出了对我国学术期刊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康军  赵文义 《出版广角》2013,(14):71-73
目前,我国学术期刊仍处于各自为政、管办一体、国际影响力有限、数字化出版水平较低的阶段,针对这些问题,我国的学术期刊必须进行改革。具体的改革思路为:公益性文化企业的定位有助于明确我国学术期刊未来的改革方向;做大做强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全面提升数字化出版水平是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方向;通过改革构建我国学术期刊运营的新模式,需要利用市场和政府两只手促进学术期刊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之间存在垄断与自我发展、经济利益和品牌价值的争夺和博弈,源于公共传播思想的学术期刊公共数字出版模式不仅能够协调双方的矛盾和利益,也能够为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市场提供多元发展、协调共存、有效竞争和高效运营的可能路径和选择参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在图书馆电子化进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是我国第一个连续出版的大规模集成化、多功能学术期刊全文检索系统.它的出版必将加快我国图书馆电子化的发展速度.本文讨论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在推动图书馆电子化发展中具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肖骏 《编辑学报》2020,32(3):262-264
利用经济学基本理论分析科技学术期刊出版活动中的生产关系、供求关系和收益分配关系,并以此为依据探讨科技学术期刊OA出版未来趋势。科技学术期刊论文出版活动并不完全根据其中的生产关系进行收益分配,科研创新投入力度、人才评价制度、相关机构的态度是影响论文发表需求的主要驱动因素。全球科研协同创新发展的要求和OA运动是推动科技学术期刊OA出版的关键。科技学术期刊OA出版是全球科学技术前进的必然之路,科技学术期刊OA化进程不可阻挡,我国科技学术期刊应及时调整论文出版策略,助力期刊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17.
我国学术期刊出版的现状是同时存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探讨学术期刊的社会提供和公益出版具有现实意义和必要性.学术期刊的公益出版符合社会自治的逻辑,拥有坚实的人性基础,只要合理地改革现有的学术期刊出版制度,在学术期刊出版的准入制度、财税制度等方面能够适应社会组织提供学术期刊,学术期刊的社会提供和公益出版完全可能成为我国学术期刊长足发展的制度选择和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8.
彭晓娟  彭熙  曹阳 《编辑学报》2022,(5):548-551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学术期刊出版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学术期刊融合发展势在必行。以重庆理工大学期刊社为例,探寻高校学术期刊的融合发展之路:强化出版融合发展内容建设、创新出版融合发展传播方式、打造出版融合发展品牌、建设出版融合发展人才队伍,以期为高校学术期刊在数字时代下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19.
李贞 《新闻世界》2014,(1):111-112
伴随着我国网络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出版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当前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发展还面临着版权纠纷、技术低下、人才匮乏、质量低劣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缺乏成熟、稳定的盈利模式,限制了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的速度与质量。本文在简要论述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现有的盈利方式,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期刊构建相应的盈利模式,以为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祥国 《编辑学报》2016,28(1):24-25
学术期刊的优先出版加快了我国科技论文发表的速度,缩短了发表时滞,提高了我国科技论文的影响力,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冲突.文章分析学术期刊优先出版与印刷出版出现的问题和冲突,并提出解决问题和冲突的对策,以不断提升优先出版的学术期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