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9 毫秒
1.
入世后的中国传媒,正越来越多地感受到来自全球媒体市场的竞争压力。那些举世瞩目的国际传媒集团和境外资本将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进入国内传媒市场。这些跨国传媒巨头的进入,对于我国传媒产业来说,既是一种威胁,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2.
李明 《东南传播》2014,(12):52-56
改革开放的三十余年来,中国传媒产业一直保持以高于中国GDP平均增长率的高速度发展,它不仅为社会创造了客观的经济价值,而且在满足社会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但中国传媒产业迅猛发展的背后,我们不得不正视的现实是,传媒产业国民经济贡献率仍然低下、传媒产业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和传媒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造成这种现实的根本原因仍然在于传媒体制的制约。因此,中国传媒要改变现状,进一步发展的举措应当是突破体制障碍组建"三跨"大型传媒集团;适当调整国有资本在传媒产业中的布局,适当鼓励民营资本的进入;大力发展以新媒体为主的新兴传媒产业以及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3.
童清艳 《新闻界》2007,(3):19-21
传媒产业共同的知识经济特征决定了全球传媒融合的可能性,所有媒体基本上都能面向同一个市场——全球市场,而且都能提供多种媒体产品服务,这为中国传媒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可能性。针对资本统筹模式和管理模式由西方发达国家传媒控制,世界传媒产业的未来发展会处于一种高度不确定,但国际上不同的多元化准入模式和传媒业内外部动因之间的关系是把握这种不确定性的切入点,本文提出如何动用政府力量实现中国传媒的国际化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传媒业这一特殊产业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报刊、广播、出版、影视等大众传媒蓬勃发展.发行量增加、覆盖面增大、影响力提高,经济实力也大大增强.并出现了一批较具实力的报业集团、出版集团、广播电视集团。但是,与正对中国传媒市场虎视眈眈、垂涎三尺的国际传媒巨头相比,中国传媒集团与他们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加入WTO后,中国传媒集团开始与西方传媒巨鳄零距离接触。  相似文献   

5.
从关注中国传媒产业化演进开始,笔者就对已有的经济理论对中国传媒业的有效性抱有怀疑.例如,从经济学的理论而言,单兵作战的传媒面对集团化的传媒往往处于劣势,因为集团化所形成的交叉支持往往会使得集团旗下的传媒获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在传媒经营由单一媒体经营进入集团层面的整合经营时代背景下,本文以经济学的视角从中国传媒集团经营中存在的规模不经济问题入手,分析中国传媒集团的组建类型、资源配置方式及其与集团组建本质动因的背离,提出“整合”是目前我国传媒集团经营的一个核心话语。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传媒业而言,传媒集团治理结构及治理机制的构建与完善,一直是讳莫如深的话题。甚至有观点认为。由于中国传媒产业的特殊属性,传媒集团的公司治理研究为时尚早。但曾被媒体炒作得沸沸扬扬的《广州日报》黎元江案及中国传媒第一股“北青传媒”事件。猝不及防地为中国传媒业敲响了警钟——虽然中国的传媒集团有其独特的运作机制.但如果中国传媒产业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如果传媒集团要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那么.国内其他企业集团面临的公司治理困境。同样是传媒集团绕不过的一个“坎”。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虽然是从1978年开始起步的,但是,中国的传媒经济活动自新中国成立时起就开始了.60年来,中国传媒经济学的形成过程大致可区分为三个阶段,即萌芽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到2008年,一个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传媒经济学体系已经形成,其标志是:中国传媒经济学的一个核心理论、三大应用传播学理论体系和十二个分支理论体系以及五十八个理论假设都经过了传媒实践的检验,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并成为我国传媒界行为的一种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9.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外国传媒巨头纷纷登陆中国市场,而我国的传媒产业实力还相对较弱,尤其是盈利模式单一、收入来源结构失调、体制束缚等问题还制约着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面对强大的国际竞争,中国传媒产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竞争与挑战,摆脱这一困境的最有效途径就是运用资本运营等手段,建立中国的巨型立体化传媒集团。  相似文献   

10.
周劲 《新闻大学》2006,(2):105-109
转型期中国传媒经济的研究极为特殊,它必将遵循一系列特殊的经济规律,本文根据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论述了转型期中国传媒经济的三角分析框架。它是以中国传媒制度变迁的三角结构和交易替代理论为基础,以政府、市场、媒体作为经济主体,研究它们之间交易成本和行为互动,从而构建一个揭示中国传媒经济运行规律的分析空间。本文对三角分析框架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以传媒治理结构研究为例进行了内容分析,最后论述了三角分析框架的理论范式和内涵。作为扎根于中国实际的本土化的经济学研究方法,三角分析框架为理解中国传媒经济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本土化视角,对于今后传媒改革实践和理论研究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品牌经营是当代中国传媒产业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媒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受众接触传媒的习惯发生了变迁,另一方面,传媒市场的结构与规模也发生了演化。面对一个变革的时代,在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传媒也面临着市场定位的不断调整。但是,如何恰当的进行传媒定位创新呢?一些传媒的老总常常抱怨,说他们为了跟上市场演变的步伐,不断给传媒重新定位,花了大量的钱进行了调查,找到了传媒受众最需要的信息类型与服务方式,但是,真正去做了,效果并不好。历史毫不犹豫地把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中国传媒带进了品牌时代。尽管这个时代才刚刚开始,但品牌意识已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到了中国传媒业变革的先行者之中。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与世界的一次全面碰撞。近年来,国内传播学者把研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分析和思考WTO背景下中国传媒的现状和趋势、机遇和挑战;二是探索如何进行传媒的产业化运作,做大做强中国传媒。尽管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媒体已具备了一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但面对加入WTO,外资传媒对中国传媒业带来的新一轮冲击,中国媒体仍然处于相当的劣势状态。如何应对新的冲击,首要的就是对中国的传媒进行产业化改造,而要完成这一改造,首当其冲的就是应对当今的中国传媒进行品牌经营。  相似文献   

12.
传媒资本市场的缺陷与转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骆正林 《视听界》2006,(5):72-75
传媒市场是资本市场的一部分,由于特殊的国情,中国资本市场打上了中国特色的烙印,这些烙印同样留在了传媒资本市场。另一方面,传媒的意识形态性又让传媒以更高的敏感性区别于其他产业资本市场。可以说,资本市场与传媒产业的结合,既让中国传媒感受到资本运营的艰难,也让中国传媒看到了发展的远景和希望。  相似文献   

13.
浅谈“三网融合”背景下传媒资本运作中的政府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媒业以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的模式发展了30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迪斯尼、时代华纳以及默多克新闻集团等跨国传媒企业以强大的融资能力吞食着全球传媒市场之际,中国传媒企业需要寻找一条自己的资本运作模式。在三网整合的大背景下,社会资本大量涌入传媒产业之际,中国传媒企业能否得到空前的发展,首先取决于政府能否改变过去的传统角色。  相似文献   

14.
基于资本永远无限追求商业利益和中国传媒市场的两大“潜力”——人口众多带给传媒产品的巨大消费潜力和有待开垦的文化资源潜力,外资电视传媒被中国传媒市场深深吸引着。通过中国市场,外资电视传媒有了两种赚钱的方式:将国外传媒  相似文献   

15.
正主持人语:现今,中国传媒市场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受众接触传媒的习惯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传媒市场的结构与规模也发生了演变。面对一个变革的时代,在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传媒业面临着市场定位的不断调整。传媒定位是传媒竞争的产物,它标志着传媒竞争由原始的、无意识的竞争状态向有序的、有意识的状态发展,这是传媒市场发展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时约有3500个电视频道,大城市的观众可以收看50个以上的频道。与巨量的频道及收视人群不协调的是,中国各级电视媒体之间竞争日益加剧,电视台普遍出现频道增多而节目资源稀缺的情况,电视节目资源成为中外传媒互动的重要领域。对海外大型媒介集团来说,中国媒介市场广阔的发展前景,一直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但中国传媒  相似文献   

17.
张辉锋 《新闻界》2001,(3):63-64
中国传媒产业自70年代末进行经营改革以来,经济实力迅速增强,现在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中国传媒体制源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条块分割、重复建设,散、滥、差现象十分严重;而且微观到单个媒介内部,也是绝大多数权责不清,资源闲置浪费严重,运行机制老化,生产效率差。另外,国际上的跨国传媒集团实力日增,中国入世后传媒将受到越来越严峻的冲击。组建大型产业集团,增强竞争力,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以上严峻情况的解决,都需要对媒介资源进行大幅度整合,而实践证明,资源整合的最佳手段就是资本运营。资本包括物质…  相似文献   

18.
<正> 当前,我国传媒界正涌动着一股投资热,最新资料显示,进入或涉足传媒业的国内上市公司已有40余家,一些世界传媒巨鳄也开始在中国传媒滩头阵地前游弋,长期在行政壁垒保护下,业外资本最难进入的中国传媒产业的大门正悄然而急速地打开。 对这股传媒与资本联姻的投资热,在国内传媒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这是继网络热之后的“又一个美丽的泡沫”;另一种意见认为,真正的传媒业竞争还没开始,说它是“泡沫”还为时过早。究竟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还是让我们首先考察一下中国传媒业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看看传媒市场与资本市场是怎样结缘的吧。  相似文献   

19.
加入WTO后中国传媒开始与国际传媒“零距离”接触,在境外巨大的资本冲击和市场洪流面前,中国传媒业的出路何在?最终的选择必然是“向市场要效益”,在市场中壮大自身的规模和实力,形成足够的竞争力与抵抗力。 如果说巨大的市场是机遇,媒介扩张是一个内在趋势,那么资本就是媒介生存与发展的支撑点,资本运营也就成为传媒集团竞争的核心点。所谓资本运营,就是将经济体所有的各种社会资源和各种生产要素,即经济体所拥有的各种形态的资本视为经营的价值资本,  相似文献   

20.
2008年7月,世界四大传媒集团之一的贝塔斯曼终止其在中国地区的图书零售业务.对中国传媒市场政策的不适应、对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的缺乏了解以及对中国文化地理的"水土不服",是贝塔斯曼败走中国市场的根本原因.在传媒集团全球化的竞争格局下,贝塔斯曼在中国市场的兴衰为中国媒介集团日后征战海外市场提供了警示与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