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谢中元 《文化遗产》2014,(2):140-148
主要存活于佛山顺德的龙舟说唱因其地方性、底层性、流动性特点历来缺少学术观照,因此以帕里-洛德"口头程式诗学"及鲍曼的表演理论为参照并辅以田野调查法,从文字文本转向表演中的说唱,考察龙舟说唱艺人学艺的阶段性状态,论析龙舟说唱表演的惯常和即时情境,深描其程式化的唱腔及锣鼓技艺,从而呈现龙舟说唱以口传身授为传承方式、以表演情境为依存场域、以声腔锣鼓为生成技术的活态传承特点。最后认为在表面热闹的传承传播景象背后隐藏着致其濒危的诸多因素,调动保护主体的可持续性参与、实施对重点传承人的供养式保护、激活遗产的造血式传承是实施龙舟说唱保护的尝试性路径。  相似文献   

2.
"口传"与"结绳"谱牒作为文字产生前的记忆性档案资料,它们所承载和传递的信息,不仅仅是部族、家族的历史变迁,而且是家族世系相传的有力证据。作为少数民族文字谱前形式,"口传"与"结绳"记忆方式同样具有谱牒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3.
口传文学出版是物质经济性的商业行为,也是一种传播历史文化的精神活动。文化视角的口传文学出版较好地将二者结合起来,达到了文学传承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作为黔北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文献为保存、传承并发展黔北地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黔北地域文化视野下的地方文献具有民族特征突出、地方志成果斐然、口传文献比重大、宗教信仰浓厚等特征。  相似文献   

5.
各个民族丰富的口传文学作为民众世世代代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传统资源,其中蕴含了群体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审美理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表达与认同。少数民族口传文学的档案建设具有着多元文化价值,收集整理少数民族的口述档案对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开发民族地区的资源、进行民族文化传统教育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郭琳 《东南传播》2020,(1):80-82
以广西、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加快西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既是当前我国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也符合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与合作深入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国与东盟可以通过借鉴欧盟发展的历史经验,尝试以保护和开发华语口传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突破口,将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升到各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形成区域文化认同与合作的基础,实现中国-东盟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多赢局面。  相似文献   

7.
杨向荣  刘鑫 《新闻通讯》2010,(11):39-41
从人类文化的发展史来看,文化的外在表征体现为四个不同阶段:口传文化、印刷文化、电子文化和网络文化。在网络传播时代,网络的飞速发展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在日益加强,并影响着当代个体的文化生存。当下,我们正处于一个网络文化传播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从敦煌遗书与汉简看口传在古代文学传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逵夫 《图书与情报》2004,(6):58-58,64
敦煌大量民间文学作品的发现,使我们在古典文献学的研究中考虑到了社会传播的因素,注意到了民间口传同民间书传结合造成的意想不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以石林彝族为例,对少数民族口传文化变迁背景下口述档案的存留与变异问题进行简单探讨,以期能对今后口述档案的深入研究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0.
林溪漫 《新闻传播》2013,(8):139-140
站在节目主持传播理论高度,从两位主持人语言运用的特点入手,就福建电视新闻频道《新闻追追追》和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两档有影响力的新闻信息类谈话节目进行分析,观其口传效果,以期为主持这类节目的主持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婧韡 《新闻知识》2012,(12):40-41,14
作为文化大国,如何传承和保存众多优秀文化成果成为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保存至今的优秀口传民间音乐在网络时代面临失传的境遇。我国口传音乐具有高度精神性、高度依赖性、声音的易逝性等特性,其保护难度越发加大。本文从口传音乐的相关概念出发,分析了我国口传音乐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特殊性,从而探析其保护所遇到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措施对口传音乐进行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从口传叙事到电影叙事,云南少数民族的叙事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叙事中,民族习俗、民族服饰和民族歌舞成为民族审美趣味和价值观念外化的生活方式和物质形式,能够唤起文化主体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但在许多电影叙事中,这些民族元素却主要被作为一种异域文化或奇特景观来展示.电影叙事关注的不再是影片文化源的少数民族,而是猎奇的观众.  相似文献   

13.
口述历史以搜集历史、弥补文字史料记载不足的显著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学术研究领域.在民族文化传承发展背景下,应用口述历史对民族濒危口传文化进行抢救性研究已刻不容缓.文章分析了土家族挑花的传承现状,阐述了吉首大学图书馆应用口述历史研究土家族挑花的必要性与步骤,并探讨了该馆口述历史工作的未来设想,以期为图书馆在民族口传文化保护传承中发挥最大作用提供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14.
由于学科体系的划分和学术传统的差异,说唱文学的研究长期以来存在案头(纸质文本)和田野(口头文本)分野的问题。以说书为中心的说唱文学研究发现,活态文本是说唱艺人每一次现场表演过程中所产生的文本,是从纸质文本到口头文本之间的"正在进行时"文本样态。它的提出本质上是一种方法和视角上的转换,这种转换可以透过说唱表演现场,把案头和田野勾连起来,从而在文本生成过程中发现包括传承观念、传承空间、传承手段、传承内容等要素在内的说唱文学传承机制。活态文本的提出及其内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打破文献与口头各成一家的学术壁垒,让活态文本架起纸质文献与口头文本之间的桥梁,活化保存于纸面的文字,激活优秀传统民间文化的时代活力,只有这样,说唱文学才有可能继续成为民众文化生活之一种。  相似文献   

15.
探讨信息化条件下引丈索引的信息精选和学术评价功能及其理论依据,结合CSSCI对于来源文献的筛选和评价标准以及对引文数据库的二次挖掘与精选,揭示引文索引对于学术信息精选和评价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出引文索引作为目录学在当代的一个重要发展分支,对于传承"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目录学传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周代的礼乐制度从周公"制礼作乐"开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直到西周中期的穆王时代才逐渐完备成熟起来。本文重点探讨《诗经》保存西周时期的颂公之歌,以期为西周穆王时代的仪式之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东汉末年,政府开始对谶纬采取禁毁的政策,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谶纬学术不但存在,还具有这个时代的特色。此时期的谶纬学术在地域上比较集中,一般集中在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谶纬学术的传承从师徒延受、弟子相承发展到以家学传播为主。  相似文献   

18.
媒介文化因其巨大的整体性影响而跃升为文化研究中重要的考察对象,文章借鉴麦克卢汉媒介文化理论,从部落化、非部落化、重新部落化视角,对《格萨尔》文化遗产传承的媒介景观展开研究,重新阐述了史诗传承媒介嬗变的三个阶段:从听觉主导的口头媒介经由视觉中心的印刷媒介再到综合延伸的电子媒介。作为原生态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格萨尔》在由部落化到非部落化再到重新部落化传承的同时,所呈现的口传文化/书写文化/电子传媒文化立体伸展的传承语境与媒介景观,对进一步研究中国活态文化遗产传承具有积极的借鉴与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闽南方言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大力弘扬,对于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探讨修复闽南方言使用环境、利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护手段、加强以闽南方言为载体的口传说唱艺术的整理与推广活动,从而保护闽南方言文化并促进其健康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学术谱系以知识传承的方式助推科学发展。研究知识传承特征,探索学术谱系传承模式及其学术产出影响效能,为探索人才成长规律及人才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LDA主题模型,以遗传学领域谈家桢为核心的学术谱系成员发表的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对该谱系成员的研究主题进行抽取,借鉴生物学"遗传"与"变异"的概念,根据主题相似度将谱系成员划分为"遗传学者"变异学者"和"非遗传非变异学者",并对三种学者的学术绩效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分析结果表明,谈家桢学术谱系内"遗传学者"和"变异学者"的学术绩效相对较高;"非遗传非变异学者"的数量占比最多,但学术绩效相对较低;"遗传学者"与"变异学者"在不同主题下的分布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