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对19世纪上半叶美国廉价报刊时代的著名报纸进行研究,分析美国廉价报纸兴盛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并进而指出美国廉价报纸的兴衰对当代中国都市报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报刊大众化是世界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是现代新闻事业形成的标志之一。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上半叶,是美国新闻史上的大众化报刊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华文报刊在世界华文报刊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发展轨迹大致是: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美国华文报刊的初创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美国华文报刊的政治纷争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华文报刊的繁荣期.本文拟对上述三个阶段美国华文报刊的历史发展与表现特征作一概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了美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导致廉价报刊在19世纪30年代的应运而生.19世纪中叶,随着资产阶级现代新闻事业的发展,美国报刊大众化趋势增强,报纸种类大量增加,报业呈现出新的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5.
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了美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导致廉价报刊在19世纪30年代的应运而生。19世纪中叶,随着资产阶级现代新闻事业的发展,美国报刊大众化趋势增强,报纸种类大量增加,报业呈现出新的繁荣局面。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报刊经营全面转上商业化轨道,商业报纸取代政党报纸成为美国报业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美国华文报刊产生于19世纪中叶,在初创时期报刊的主要功能是传播基督教教义、提供华侨消息等。从20世纪初到70年代华文报刊的政治特点鲜明,成为各派政治势力在美国的舆论阵地。20世纪70年代至今华文报刊的发展则在“政治淡化”的影响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文章拟就美国华文报刊的历史发展演变做一历史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19世纪末美国大众报刊时代出现的"黄色新闻"现象进行研究,分析美国黄色新闻兴盛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并进而指出对当代中国都市报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所谓都市报就是立足城市,面向普通读者大众,为市民服务的报纸。应该说,它是西方19世纪30年代兴起的大众化报纸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一种体现。都市报以丰富的报刊内容,活泼的形式满足了普通读者的信息需求。西安自1994年1月《三秦都市报》创刊以来,涌现了《华商报》《今早报》、《西安商报》、《经济新报》等一大批都市报,他们在西安迅速聚集了大批忠实读者,赢得了读者的好感及信赖。但近年来,老百姓对都市报的批评也越来越多,造成了读者又爱又恨,边骂边看的局面。这一问题的解决,或许我们可以从美国19世纪相当成功的大众化报刊《世界报》《新闻报》获得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新闻的客观性理念植根于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脱胎于19世纪30年代美国的便士报运动.在1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它虽然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却也经常被人利用,甚至它自身也给人类制造了灾害.  相似文献   

10.
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初是美国政党报刊论战最激烈的时期,两派报刊相互诽谤谩骂并进行人身攻击,这个时期被美国新闻史学家称为"新闻事业的黑暗时期"。然而,这种报刊论战对新闻业的贡献不可小觑:催生了专业化编辑;产生了社论;进一步提高了编辑的政治意识和记者的参政兴趣,深化了对新闻自由的认识,从而促进了美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军芳 《现代传播》2006,45(2):165-167
罗伯特·E·帕克(RobertE.Park)——这位20世纪20-30年代社会学芝加哥学派的领军人物被称为“大众传播的第一个理论家”。①出版于1922年的《移民报刊及其控制》(TheImmigrantPressanditsControl)是帕克唯一的专著。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欧洲移民来到美国。当时的美国主流社会普遍关心这些移民是否会忠诚于美国。帕克深入少数民族社区,对数10种外文报刊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意第绪语、波兰语、德语等报刊主要帮助近来的移民懂得如何在北美生存下来,很少有报刊鼓励对于原先祖国的忠诚。美国的外语报刊通过帮助它们的移民读者同化于美国文化…  相似文献   

12.
余烺天  汪森 《新闻记者》2002,(11):13-15
一西文JOURNALISM有“新闻学、新闻专业、新闻主义、新闻规范、新闻原则”之义 ,其词根源自JOURNAL,原意“日志、记录、备忘录” ,后引申为“日报、杂志、期刊”。在传统的新闻价值观中 ,“客观性原理”是西方新闻报道的主导准则。“客观性原理”起源于19世纪 ,它的产生与美国报业发展史息息相关。18世纪末 ,美国报纸正处于政党报刊时期 ,各派报刊不惜采取一切手段诋毁政敌。在各报刊的相互攻击中 ,事实被当作可以任意捏造的泥团 ,大加歪曲。因此 ,有识之士才打出了“独立办报”的旗帜。“客观报道”在美国19世纪新…  相似文献   

13.
张迪 《新闻爱好者》2011,(10):56-57
美国于19世纪30年代步入了大众报刊信息传递的阶段,而中国却出现了政党报纸裹挟新闻信息并行发展的特殊现象。中国历史从清末到20世纪30年代之间,有行将走到末路的清政府,还有国民党和共产党三种社会力量交织在一起发展,作为阶级和政党的主要宣传工具之媒介,也将政论作为其主要的宣传武器。相对而言,新闻信息在此期间却被排除在主流之外,但历史并没有对新闻报道宣判死刑。本文旨在通过对此阶段国内外环境的变化、电讯事业的发展、新闻专业主义的萌生和新闻工作者的主观条件等因素的分析,来探讨新闻业务兴起的成因。  相似文献   

14.
新闻的客观性理念植根于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脱胎于19世纪30年代美国的便士报运动。在1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它虽然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却也经常被人利用,甚至它自身也给人类制造了灾害。至于在日常的新闻操作中,客观性理念则时刻表现出与新闻实践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美国于19世纪30年代步入了大众报刊信息传递的阶段,而中国却出现了政党报纸裹挟新闻信息并行发展的特殊现象。中国历史从清末到20世纪30年代之间,有行将走到末路的清政府,还有国民党和共产党三种社会力量交织在一起发展,作为阶级和政党的主要宣传工具之媒介,也将政论作为其主要的宣传武器。相对而言,新闻信息在此期间却被排除在主流之外,但历史并没有对新闻报道宣判死刑。本文旨在通过对此阶段国内外环境的变化、电讯事业的发展、新闻专业主义的萌生和新闻工作者的主观条件等因素的分析,来探讨新闻业务兴起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杨文环 《今传媒》2013,(4):144-145
王韬是19世纪中国著名的思想学家,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他被誉为中国新闻记者之父,亦被称为“具在专门办报思想第一人”.笔者认为,王韬先生之所以能得如此高度评价,与他的新闻思想密不可分:重视报纸信息传播、“立言”的新闻功能观;强调报纸在社会变革中作用的新闻政论观;提倡品行诚正,博古通今的新闻人才观等.正是得益于这在当时极具震撼力的大胆思想,使后世得到启蒙,而其报刊实践及系统的报刊理论又奠定了我国近代报刊的基础,从而展示了王韬对中国新闻学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从美国新闻史看新闻专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林蔚 《青年记者》2007,11(6):27-28
一部美国新闻史,既是美国新闻事业的嬗变发展史,又是美国200多年自由、民主、独立精神贯穿的历史。现在的新闻从业继承了200多年来的传统职业精神,汇流成新闻专业主义这个理念。新闻专业主义,正是在美国经济政治的各种力量的博弈中走向成熟,逐步确立的。媒介专业主义诞生于美国世纪之交的巨变中,工业革命的机械化、城市的兴起、通信设施的大发展、钢铁时代的到来、电力的利用、新技术新发明的出现,这一切都为专业主义注入了时代诠释。美国新闻业抛弃了政党报刊的旧时代,在煽情主义和商业主义报刊出现以后,尤其在19世纪末的新式新闻业形成以后,专业主义始方登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中叶.英国报刊从政党报刊时期转向商业报刊时期.新闻传播业职业理念逐渐形成。流亡到英国并生活多年后的马克思发现,英国报刊虽然还多少带有自己的政治观点.但为了赢得更多读者,正在逐渐向客观、公正的现代新闻职业意识转变。  相似文献   

19.
展江 《青年记者》2016,(7):78-80
今天我们所说的暗访偷拍(偷录),主要是指传统媒体中的报纸杂志和广播电视记者不告知采访对象而获取新闻信息的行为.在广播电视诞生之前的19世纪后半期,报刊的暗访技巧首先在高度市场化的英美报刊中发展起来,它令报刊获得独家猛料,彰显了“第四等级”的威力.同时由于暗访偷拍或多或少地使用瞒骗采访对象的手段,这种采访技巧从一开始就受到批评和诟病.我们先看一个早期案例.  相似文献   

20.
叶亢 《新闻界》2013,(6):78-80
<正>近年来,英国报刊文献的电子化发展迅速,大批的报纸、期刊建成数据库,为英国报刊史、新闻史、政治史、社会史、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在这些数据库中以17-18世纪伯尔尼报纸数据库(17-18 Century Burney Collection Newspapers)、19世纪大英图书馆报纸数据库(19th Century British Library Newspapers)、19世纪英国期刊数据库(19th Century UK Periodicals)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