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弦 《声屏世界》2003,(4):50-51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传媒逐渐进入,我国传媒市场的竞争也将进一步加剧。各新闻传媒都在积极应对入世后的挑战。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把新闻传媒做大做强,以争夺受众,这是当今业内谋略家的最强音,也是一大良策,但是,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多维多向的。如何把新闻传媒做巧做活,寻找自己的发展空间,以分享受众,这也是一种选择。新闻传媒做巧做活的办法有多种,本文所要探讨的重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新闻传媒间竞争的加剧,受众已经成为新闻传播活动中最为活跃的因素。谁拥有更多的受众,谁就拥有更为广阔的新闻市场。相对于其它媒介,稍纵即逝的广播传媒如何发挥自己的特长,在竞争中稳固地扩大自己的受众群体,决定着其生存能力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3.
所谓公信力,是传媒发布新闻、信息的可信度在公众中产生的影响力,也是传媒内在品质的综合反应。在激烈竞争的新闻市场,公信力已经成为大众媒体重要的无形资产和竞争资源,是媒介产品的信誉保证。[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胡忠青 《新闻界》2005,(1):47-49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传媒产业已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制高点。中国传媒业也必然面临国内外的直接竞争和自身多种因素的碰撞。当前,有着巨大媒介消费增长潜力的中国传媒市场已吸引了众多国际传媒“巨鳄”的关注,这些有着强大的资金、技术和管理实力的跨国媒介集团早就以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入我国市场,它必然会促进我国传媒市场运作机制的变革,催生出多媒体、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新闻集团。  相似文献   

5.
现代传媒竞争愈来愈激烈,想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就要把自己置于传媒市场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生存的能力。笔者以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的定义、新闻理念、新闻环境等都在不断地变化,现代新闻人必须随之而变,具备如下八种意识。一是市场意识简言之就是按市场需求变化谋生产,按市场经济规律谋发展的意识。报纸虽然有其特殊性,但它是实实在在的  相似文献   

6.
陈斌 《编辑之友》2013,(1):60-63
我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失衡主要表现在,传媒产业市场规模巨大,但大型传媒集团的控制力和竞争力不强,区域分割和媒介同质竞争现象较为明显。传媒产业的政府制度、市场进入与退出壁垒、媒介产品的创新策略等因素对市场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优化我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需要适度调整传媒产业市场进入退出壁垒和媒介组织结构,实施媒介产品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7.
寻找“无竞争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传媒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各新闻传媒都在积极应对挑战。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把新闻传媒做大做强,增强竞争实力,以争夺受众,这是当今业内谋略家的最强音。这也确实是一大良策。但是,世间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多维多向的。如何把新闻传媒做巧做活,寻找自己的发展空间,这对于能够做大做强的新闻传媒是一种选择,对于一时无法做大做强的新闻传媒更是一种重要选择。新闻传媒做巧做  相似文献   

8.
多媒体时代新闻教育的七个平衡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时代,媒介生态及媒介传播生态的变化,必然会导致“以传媒发展、传媒市场变化为导向”的新闻教育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传媒业已进入高度发达的时代,传媒市场的竞争相当激烈。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说:“21世纪,是高度融合的世纪,又是高度细分的世纪。新闻与娱乐的细分化,是未来传媒的竞争趋势。”看来,善于创新和寻求市场细分,彰显媒体自身的差异点,是未来传媒业竞争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10.
刘勇 《新闻记者》2004,(11):39-39
“互动”是时下出现频率极高的“传媒语汇”。在媒介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业已成为“注意力经济”的新闻传媒,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获得广告商的“青睐”,势必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受众的反馈。因此,新闻有奖问答,迅速成为一种风靡全国的“互动”形式——越来越多的媒体选择根据节目内容为受众出题的方式增加节目的“看点”,刺激受众接触媒介的欲望。  相似文献   

11.
大众媒介品牌的竞争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内传媒产业市场的竞争已由无意识竞争到有意识竞争。但即使在有意识竞争中,多数媒体仍然缺乏理性思考,缺乏理论指导。传播业者和学者一致认为,中国媒介现在最缺的是既懂新闻又懂管理的人才。在国内69个传媒集团中,设立专门战略研究机构者不多,而专门研究人才的更为匮乏。理论研究的滞后势必导致实践的盲目性。从地域上看,有意识借助西方传媒和产业的经济理论用以嫁接、发展中国媒介的经营战略思想的媒体或传媒集团,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渐趋稀薄,不少媒体的主管主办者和代理人仍然在不断的“试错”中去取得可能会马上失效的经验,这是很让人忧虑的。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2008岁末,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先生接受南方周末访问时把上市融资称为“新闻出版业安全的融资通道”(覃爱玲,2008)。新闻传媒行政主管部门高层官员的这一观点并不鲜见,早在2003年便有研究者认为,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媒介产业是“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最佳选择”(何涛,2003),传媒产业与资本市场的“两情相悦”似乎成为合乎逻辑的选择(喻国明,2001)。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已经组建了38个报业集团,分布在我国4个直辖市和18个省。我国媒介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规模化发展的“快车道”。随着竞争的加剧,媒体都努力把自己的规模做大。把自己的规模做大,不仅仅是竞争的手段,更是一种生存之道。当今的中国报业,抱团成风,正是传媒市场规模化发展的一个表现。如传播学者喻国明所言:中国传媒业的“合竞时代”到了。  相似文献   

14.
《新闻导刊》2007,(6):36
传媒非理性与受众非理性。由于传媒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各种传媒为争夺受众求得自己在竞争中的制胜地位,使尽浑身解数,于是出现了某些媒体良知和文化逐步"风化"的现象,使传媒非理性表现得越来越露骨。过度新闻策划、新闻炒作、虚假新闻,哗众取宠、粗制滥造、庸俗低级,一味地迎合非理性的、无趣  相似文献   

15.
仅仅在十多年前,市场之于传媒的作用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传媒业者来说还是一种另类的学术概念;仅仅在五六年前,我们的理论家们还在那里审慎地探讨“市场”这个概念该不该引入或在多大程度上引入新闻传播领域的务虚型问题,而在今天,几乎每一个传媒中人都在关心和议论媒介如何在激烈竞争的传播市场上抢滩占位、拓展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的操作性问题了。 事实上,近20年来,我国报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发展阶段:一是改革开放之初的“单一报种时期”,这一时期,不但报业现模小,而且从品种上看几乎清一色地都是机关报;继而是改革…  相似文献   

16.
何璇 《军事记者》2007,(2):22-22
网络新闻、手机报、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媒体的层出不穷,使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报纸这一传统媒介的壁垒被打破——媒介的市场竞争不再局限于同类媒体间,而是进入了“大媒介”的市场之中。报纸作为历史最悠久的大众传媒,如何占据产业链的上游,成为进入“大媒介”竞争时代急需解决的问题。于是,深度报道自然而然的成为纸质媒体凸现核心竞争力、打造强势新闻产品的重要举措。为了深而活、图文并茂,用图表表现新闻的形式也悄然与深度报道联姻,成为深度报道家族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7.
WTO与INTERNET使中国媒介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来势汹涌的竞争,中国媒介报纸、广播、电视“三足鼎立”的现状及相互之间的内耗削弱了竞争实力,传统媒介与互联网新媒介的结合尚浮于貌合神离的表象,单兵作战的中国媒介无力对抗集团出征的国际传媒公司。WTO+INTERNET的现时背景,使信息市场成为中国媒介整合的载体。扩大市场份额,实行资源互补,集中优势,形成合力,整体出击是中国媒介应对竞争的上策。 信息市场:中国媒介整合的载体 经济体制的转轨使中国媒介的运作不再完全依赖行政拨款,进入信息市场、直面解是…  相似文献   

18.
传媒业是一个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随着传媒业市场化的纵深发展,传媒在新闻传播和相关产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竞争异常激烈。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表面上看是在争读、争市场,实质是以新闻人才为支撑的媒体综合实力的较量,媒体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媒体从业人员作为媒介产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力量,能否充分发挥好其作用是关系传媒事业兴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媒企业文化整合的现实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海 《视听界》2008,(4):64-66
为应对国内外媒介市场的激烈竞争,至上世纪末期,我国传媒业掀起了以组建集团和媒介购并为主要方式的战略整合热潮。通过一系列改革,各传媒企业有了一定的经济规模,企业化管理思路日渐明晰,基本上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运行。近几年来,各传媒企业又在“做大”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如何进一步整合,提高自身的软实力,实现“做强”的目标。部分传媒企业把整合的焦点集中在企业文化整合上,希望通过对企业文化的有效整合。达到塑造品牌形象、推进企业战略管理和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从发展现状来看,我国传媒企业文化整合还面临着诸多困境。  相似文献   

20.
随着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已经被引入到新闻传媒领域内。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我国电视节目百家争鸣,因此受众有了更多的选择和不选择传媒的余地。如何在激烈竞争的传播市场上抢占位置、拓展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成为了当今电视媒介关心的问题。很显然,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