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检索《科学引文索引》(SCI)的意义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图书馆学刊》2005,27(2):95-96
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作为人才评价和研究机构业绩评价的参考依据,作为评价科学期刊质量或学科著作价值的工具;可帮助科学家了解自己的工作成就,正确估计其研究工作产生的影响和社会效果,是评定个人和机构学术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结合工作实践,通过检索实例分析,对SCI的主题范围、内容和检索方法等进行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2.
引文索引有两种功能:情报检索功能和学术评价功能。引文索引的这两种功能既有其独到之处,也有其不可否认的缺陷。按照加菲尔德的最早设想,引文索引是一种适合于学者使用的功能卓越的检索工具。引文索引的学术评价功能,则是后来才发现的。对于引文索引在情报检索中的作用及存在问题,关注、评论者不多;而对于其学术评价功能,却多次引起很大的争论。争论在美国发生,也在我国发生。“SCI这个检索工具象把双刃剑。它覆盖的学科面宽,能介绍今天、追溯昨天、跟踪明天,颇有威力。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产生不良后果”,“勿轻视SCI,勿滥用SCI”(孙亦梁、徐克敏)。关键在于要深入理解依据引文索引的引文分析究竟能测度什么,不能测度什么,怎样利用才是恰当的,用什么来弥补它的缺陷。关于引文索引在学术评价中的作用问题,除侯汉清教授这篇译后记和本刊2003年第1、4期,2004年第1期加费尔德的文章外,推荐参看下列4篇文章:(1)从统计方法到评价标准的转变——对SCI在科学评价体系中作用的再思考,王丹红(《科学时报》记者),《科学时报》2001.3.6;(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主任陈佳洱答记者问,《科学时报》2001.4.3;(3)谁来决定中国基础研究方向,蔡睿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时报》2001.4.3;(4)勿轻视SCI,勿滥用SCI,孙亦梁(北京大学化学院教授)、徐克敏(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2(1):1-4。  相似文献   

3.
获取知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掌握文献资源利用的检索方法,是科技工作者和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SCI是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的英文缩写,(SCI Expanded)是一个多学科网络数据库.  相似文献   

4.
SCI及其网络版的检索方法与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CI作为四大检索刊物之一,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本在简述SCI的基础上,主要介绍SCI网络版的检索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5.
付晓霞  李贵存 《编辑学报》2015,27(6):514-518
本次BioMed Central(BMC)撤销中国论文的原因是同行评议专家的邮箱存在造假,进而影响了同行评议的公正性,造假行为是语言润色公司自作主张,还是论文的作者直接参与其中还有待调查.从这一事件可以看出:一方面,BMC旗下的某些期刊对审稿专家审核不严格,同行评议过程出现漏洞;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学术评价体系存在对SCI收录期刊不加区分,"唯SCI是从"的倾向,造成中国科研人员存在发表SCI论文的迫切需求,在语言仍然是一大障碍的情况下,求助于语言润色公司就成了必然的选择.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修正唯SCI的学术评价体系,对SCI期刊区别对待,增大中文期刊在学术评价体系中的比重,增加论文刊后评价,同时,增强我国中文和英文期刊的整体实力,不断探索新的学术出版模式.  相似文献   

6.
SCI功能及局限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SCI的内容和结构,在此基础上勾勒出其框架和利用SCI进行科学检索的六大途径,并进一步挖掘SCI功能以及局限性,阐述其作为论文学术水平评价指标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的特点、作用、收录文献的范围,探讨了如何在SCI中查找医学文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科技论文被SCI(E)收录的情况,科技论文被SCI(E)收录和引用已成为评价个人、机构、地区以及国家学术水平、科研创新能力和论文质量的国际通用依据。因此SCI(E)越来越受到我国高等院校师生和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SCI(E)的收录范围、检索途径和投稿技巧。  相似文献   

9.
陈佳  黄崇亚 《编辑学报》2018,30(2):121-124
结合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初衷及其由来、SCI 收录的局限性、影响因子的初衷到《旧金山科研评估宣言》,阐述了 SCI 的学术和商业本质,论证了引导国内科技工作者将科研成果特别是原创性成果在我国期刊发表的建议,不仅有利于促进国内科研环境的和谐与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SCI热对我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及其科研评价的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CI热造成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流向国外高影响因子的科技期刊 ,使我国科技期刊整体学术质量有下滑趋势。SCI对科研成果的评价有其局限性 ,有必要建立更科学的期刊和论文评价方式 ,从而减少学术腐败 ,净化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图书馆学学术原创缺失归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书馆学原创研究应该体现在哲学世界观层次、个体化消化层次或能否有独到见解。要跨越西学和中学之间的鸿沟,形成科学基础上的中国图书馆学流派;了解国际上学术研究动向,积极探讨中国图书馆学术文化和发展中的现实问题;重建图书馆学术生态系统。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中国微博客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2010年中国微博客研究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回顾和分析,认为创新、变革与融合是这年中国微博客研究的重要主题。由于微博客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一种典型的融合性新媒体形态,所以微博客研究成为这年中国新媒体传播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为中国新媒体传播研究及其新媒体理论拓展提供了新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图书馆学学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图书馆学研究热点集中在下述九个方面:基础理论研究、《公共图书馆法》立法研究、公共图书馆研究、数字阅读与移动图书馆研究、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信息素养教育与文献检索课实证研究、图书馆知识产权管理研究、公共部门信息增值利用研究以及文华图专与文华精神研究等.  相似文献   

14.
在概览文献的基础上,用归纳分析的方法总结发现,2009年图书馆学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下述九个方面: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图书馆定位及战略研究、信息资源建设策略、" 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公共图书馆参与政府信息服务、阅读文化与阅读推广、图书馆危机管理与灾后反思,以及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国内图书馆学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下述十个方面:数字信息资源发展政策与数字馆藏评价、开放存取与机构知识库、古籍资源数字化建设、知识组织理论研究、数字图书馆应用规范与开放合作、图书馆2.0与个性化服务、全面质量管理与服务绩效评估、与数字资源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公共图书馆"用地"与"建设"标准以及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16.
王宝平 《历史档案》2000,(3):133-136
日本庋藏有丰富的有关近代中日关系史的档案,它不仅对研究近代中日关系史,而且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史也是极其珍贵的史料。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更多的档案未被国人所熟知。鉴于此,笔者不揣浅薄,将在东京图书馆查阅资料时所见的有关档案作一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韩国收藏中国古籍的现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介绍了韩国收藏中国古籍的现状、所藏古籍的文献价值以及其整理与利用等问题,旨在为海内外学者提供具体信息,并对相关的学术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从OhioLINK论我国图书馆联盟的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hioLINK是美国俄亥俄州图书馆与信息网(Ohio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Network) 的简称,于1986年开始构思筹备,1991年正式动工,1994年完成。它是大学和公共图书馆组建的图书馆联盟,可为79个参与机构的50万学生、教工和职员服务。联盟成员包括17所公立大学、13个社区与技术学院、38所私立大学和该州图书馆。它的目的在于为该州所有用户提供极快的检索和文献传递服务,是图书馆联盟的一个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9.
具体论述了民国图书回溯编目在全国图书馆书目体系和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如何提高民国图书回溯编目数据质量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谈档案保管过程中的保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档案部门承担着国家档案资源建设和提供档案资源利用服务的职能,要履行好这两大职能,就必须先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提供利用服务的工作,它们当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做好档案保管中的保密工作,却是重中之重。档案的保管,指根据档案的成分和制成材料,所采取的存放和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和减少档案的人力或自然损坏的工作。档案保管得好,就为整个档案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在此,笔就档案保管中的保密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