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学术期刊集群化发展是国际趋势,当前我国行业科技期刊集群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本文分析了中国农业期刊集成服务平台的建设意义,通过调研分析国内外综合性期刊集群平台和行业期刊集群平台的发展现状,详细介绍中国农业期刊集成服务平台的一期建设概况、平台架构以及建设成果,并从未来平台建设的发展思路和农业科技期刊集群发展展望两方面提出我国农业科技期刊集群发展目标与策略,以推动我国农业科技期刊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信息平台建设失衡是造成城乡信息差距拉大的主要因素,作为需求信息面广、信息量大而基础设施落后的偏远山区农村,在建设农业信息平台过程中存在着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条件劣势。从我国农村在搭建农业信息平台宏观层面问题为起点,着力于农业信息平台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平台信息的基本结构等方面进行探讨,解析和探求适合我国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农村信息平台解决信息贫困的基本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浅谈农业高职院校校园网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江苏省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的建设为背景,全面地介绍了校园网的设计原则、方案设计、管理与维护、数字化校园建设。校园网的建设可以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为农业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一个信息应用平台,以便更好地为农业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4.
2007年,河北科技报社提出了建设河北农业科技110服务体系电子信息平台的设想.即充分利用报社的社会影响力、公信力,利用报业信息资源丰富、信息处理能力强的整体优势,建设一个面向社会提供农业信息和知识服务的系统,进而发展成为报社创新型、有影响力的电子信息平台,从而更好服务读者.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摆上了主要位置,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明显进步,农民迈向小康步伐明显加快.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农民求知识,求信息,蔚为风气.靠什么平台,给农民提供知识、提供信息呢?乡镇广播站、农技站、农机站可能提供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信息,但永远满足不了农民群众的需求.对此,笔者认为,只有建设好乡镇档案馆,利用好乡镇档案信息这个平台,大容量、全方位、宽辐射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有用的信息,才是发展农业经济、造福人民群众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6.
构建基于第三方电子交易市场模式的宁夏农副产品电子交易市场平台,进一步提升宁夏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推进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宁夏农副产品第三方电子交易市场构建过程中,买卖双方供需信息的后台自动匹配、市场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是两个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黄华  东军 《湖北档案》2003,(8):23-23
农业档案信息化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利用档案信息推进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在加快基础建设、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和规范化管理、加大馆(室)藏档案的数字化和数据库建设工作力度的基础上,建立统一兼容、资源共享、高效适用的三级网络中枢平台环境,形成全国统一、规范、畅通、安全的农业档案信息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突出亮点是创新性的引入云计算技术建立了山东省"金农工程"一期省级信息平台系统。该系统由山东省农业厅与国内领先的IT厂商浪潮集团共同建设。  相似文献   

9.
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是农业科研单位和高校开展科研、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在农业科技创新中 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是专门从事热带农业科研、在国内外热带农业研究领域具有广泛影响的国 家级研究院。在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各类科技创新条件平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平台的现状,同时着重对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科技 创新能力的几条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构建农业科技110服务和信息共享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技110是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宗旨是服务"三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科技110服务平台建设整合了涉农科技资源,为农民发展生产提供热线电话服务、田间指导、远程视频诊断、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农资配送、农产品销售服务和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示范等,搭建快速便捷的农业科技110技术服务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11.
吴艳  亢成业 《晋图学刊》2014,(2):30-32,36
对山西农业大学图书馆中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的数量情况和利用情况进行了比较,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总结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会是共存互补的,但在未来,电子资源将有可能完全取代纸质资源。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的晋商对我国经济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产生的晋商档案更是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晋商的精神与文化如何在新时代与晋商档案资源结合起来,更好地传承下去,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数字记忆的兴起为晋商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本文在分析晋商档案资源保存现状基础上,结合数字记忆理论,参考国内已有数字记忆项目提出利用数字技术开发晋商档案资源的设想,以期为晋商档案资源建设以及晋商精神的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CALIS为依托,以山西省高校图工委所在地山西大学图书馆为基础,建立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文献资源保障系统。内容包括:数字化图书馆公共数据中心,学科文献信息中心,采编中心,特色学科文献数据库,培训基地,馆际互借服务系统等。通过建设,形成一个以网络互连互通,资源高度共享,服务功能完备,服务效益明显的山西省高等教育科技文献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1916年陕西督军陈树藩礼聘名绅宋伯鲁领衔续修陕西通志.1934年陕西省通志馆修成《续修陕西通志稿》224卷,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亲自为续修通志撰写序言。此外,杨虎城将军在陕西执政期间为图书馆事业作出的贡献,无不体现了他对陕西教育事业发展的忧虑及期望。  相似文献   

15.
崔丽君 《大观周刊》2012,(36):65-65
山西的历史悠久而深厚。这里的民风民俗都是千百年来地方流传下来的传统历史,它是祖国的文化遗产,其独特的形式和浓厚的气氛。蕴藏着中国文化的底蕴。山西可谓是“民歌的海洋”。  相似文献   

16.
历代山西藏书家人数的变化是与本地的自然与人文因素紧密联系的。对北朝至清代山西藏书家形成、发展脉络与地域分布予以统计与分析,揭示古代山西图书收藏业的兴衰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呈正相关。其分布特征:北朝到清代经历了点到片的空间分布过程;历代收藏家的人数由南向北依次递减;藏书文化重心集中于山西中部地区,以沿河流域和城镇为中心进行分布。  相似文献   

17.
王轶  孙焱 《晋图学刊》2011,(1):30-34
采用网络信息计量学方法,对山西省8所高校网站进行了链接分析。验证了网站流量同外链数及网页数之间的显著相关性,解析了山西高校网络空间内部链接的特征与问题,得出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8.
卢厚杰 《图书馆》2021,(2):101-107
以晚清时期晋商家刻为分析个案,探讨商人群体参与私家刻书的影响因素和历史背景,有助于深化清代刻书史和晋商文化等学术课题的研究。研究认为,三晋刻书传统、晋商藏书以及著述成为他们参与私家刻书的文化要素,雄厚的经济资本、出版技术的变迁以及由晋商子弟组成的编辑人才力量,则从物质、技术和人才等角度为晋商私家刻书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晚清时期晋商投身私家刻书实践,有助于传播三晋乡邦文献、构建地域文化及重塑晋商群体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山西省政府以及下属11个市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的现状着手,通过实地调查及网站分析,与国内其他省市的信息公开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山西省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的程度及水平、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为进一步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水平提供现实依据,同时为国内政府信息公开的发展提出一些可借鉴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专题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是数字化时代图书馆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课题,也是图书馆界近年的工作热点。笔者在网上调查了山西省图书馆界这项工作的进展情况,结果令人震撼,其现状和全国图书馆界如火如荼的建设存在明显差距。借鉴各地和各馆的经验,根据山西省的实际情况,山西图书馆界应该顺应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的趋势,遵循分别建设、互通有无的原则,以高校馆结合学校专业特点建设学科专题库,公共馆分级建地方特色文化库为总框架来进行建设,以期对山西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