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如何才能使一条新闻引起受众的注意呢?精心制作标题,使这“新闻的眼睛”更明更亮是重要途径之一。 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思维定势。如果在报刊上看到的全是一些司空见惯的内容,就难以引起兴趣。根据人的求新求异思维特征,在新闻标题制作中打破常规,变换视角,正题“反”做,往往能使读者顿感新奇,甚至产生悬念,继而为“释疑’有细读整条新闻。 标题“反”做,主要有以下手法: 反常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见的绝大多数事物都是正常的,当偶遇一件反常的事时,不免会感到新奇并力图弄清原委。“反常”标题正是以此取胜。例如: 应聘…  相似文献   

2.
陈永泽 《视听界》2000,(5):36-37
1998年和1999年,张家港市广播电视台分别采写了连续报道《日本硫酸涉嫌低价倾销华东市场》和《稀土何以不再“稀”》(以下简称“硫酸”、“稀土”),这两组经济题材的连续报道在这两年省和苏州市政府奖评比中得到评委的充分肯定和广泛好评,分  相似文献   

3.
李莹莹 《新闻世界》2014,(3):204-205
形式主义研究法是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一种,是研究文学理论派别之一。形式主义学派通过“反常化”这一核心概念来强调文学理论创新的重要性。“反常化”理论主张文学创作要破除陈旧观念,跳出惯常思维,以一种反常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所提倡的是一种创新精神。这不仅仅适用于文学,同样也适用于新闻报道,特别是传媒的竞争日益激烈,我们的新闻报道需要创新。  相似文献   

4.
“问”,是采访者的一门基本功。可是事情往往很奇怪,有时与采访对象交谈了半天,都不能使你得到满意的结果。有时采访对象的一句“变调”语言,一副“反常”神态,一个“出人意外”的动作,常常会出现活蹦乱跳的“活鱼”来。这里面有什么奥妙?  相似文献   

5.
一、“把关”难,难“把关”一般而言,出版社作为意识形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部门,尽管其产品具有物质属性和商品属性,都存在“把关”问题,不论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也不论是实行市场经济,还是实行计划经济,在这一点上,并没有根本的区别。但是,在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把关”不难。  相似文献   

6.
“笑是幽默的动力。”引人发笑的新闻事实,就是新闻的幽默“元素”。笑料的种类繁多,有巧合,有滑稽,有荒诞,有矛盾,有反常,有误会,有离奇,有意外,有突变,有曲折,等等。我们在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前提下,把含有巧合、滑稽、荒诞、矛盾、反常、误会、离奇、意外、突变、曲折等幽默“元素”的新闻事实加以提炼和表现,就是一篇引人发笑的幽默新闻。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7.
“儒学计划经济”把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归罪于市场化改革,主张用“完善”旧体制的办法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这是计划经济思路的一种变异  相似文献   

8.
今年4月19日,本市一家报纸刊出了题为《春来气候反常小麦春菜受损》的消息,文中称:“开春以来气候反常,给京郊的小麦生长和蔬菜生产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前些日子天气乍暖乍寒,使正处于拔节期的小麦生长不平衡”。事隔23天,本市的另一家报纸则报道《京郊小麦长势良好》。这则消息在揭示小麦长势良好的原因时写道:“为夺取今年夏粮丰收,北京市从去年秋种时就注重小麦播种质量”;“去冬今春以来,又连续降了几次雪雨,为冬小麦  相似文献   

9.
有一位记者讲述了一个观点:某种意义上,正常的不是新闻,不正常的是新闻。——这是不少新闻理论体系中所开列的新闻价值判断标准之一。中国的新闻教材一般也没有排除这一标准。(一)可以说,我们的记者还具备起码的职业修养和训练,大家在“常规”的理解上有着明确的共识,绝对不至于把“反常”简单地理解为“人咬狗”(虽然人咬狗也是新闻),这里所说的“常规”是:社会共同的规范。意识形态的社会规范有:共同的是非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出现的“办报热”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推动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在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办报热”带有不可避免的负效应。办报纸有其特殊性,一方面,“办报热”发生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阶段,原先计划经济的一套正在摆脱,而新的法规和法则还很不健全;加上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局限性,负效应不可能不在“办报热”中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1.
我每年都有200多篇新闻稿件分别被全国、省、市级新闻单位采用。去年五月间,我写的《第一毛纺厂科技人员技术承包获得万元收入》一稿,分别刊登在《浙江经济报》、《劳动时报》一版头条上,《中国纺织报》也在头版显要位置刊登了该稿。我的体会是:增强新闻敏感,善于发现“热点”。当今,改革是大势所趋,特别在企业由计划经济转  相似文献   

12.
孙焕英 《声屏世界》2008,(11):69-69
看到这个题目,有读者会觉得可笑:有计划经济之说,哪里来的“计划艺术”之谓?其实,有计划经济,必然就有“计划艺术”、“计划政治”等等。因为,经济是基础,政治、艺术是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有什么样的政治、艺术等等上层建筑。“计划政治”,是和民主政治相对而言的;“计划艺术”,是和市场艺术相对而言的。当今,中国社会在淘汰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3.
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这期间,有一个明显的新旧事物混合、新旧观念混合的“过渡带”,所有的事物都不可避免地带有“过渡色彩。”那么,这期间的新闻工作是否也有“过渡色彩”呢?如果有,是一种什么样的色彩呢?研讨这个有没有实际意义呢? 问题提出来了,需要分析和回答。我想,新闻工作没有在“世外桃源”中进行,因而无法超越历史的“过渡带”。说新闻工作不存在“过渡色彩”是不真实、不科学的。 在总的格局看,新闻工作在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向新的市  相似文献   

14.
广东在国内外都是以中国的一个“经济大省”的形象出现的,但近来全省上下议论较多的是广东如何打造“文化大省”。新年以来,“经济大省”如何成为“文化大省”,成了广东决策层和文化界谋划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广东已经意识到文化是经济发展深厚的底蕴、持久的动力,建设“文化大省”作为发展战略写进了政府新的工作报告。发达的经济与不和谐的文化广东以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济积淀,成为国内的“经济大省”。广东一省的经济实力大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以上,2002年全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十万亿元,广东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一千多…  相似文献   

15.
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和政协省九届三次会议分别在1月28日和30日圆满落幕。在“两会”召开期间,河南日报的“两会”报道组深入贯彻编委会倡导的“创新”理念,做深做活了“两会”新闻,受到了省领导、代表、委员和普通群众的一致好评一  相似文献   

16.
历经十余年演变,“枭龙”已与当年的“超七”全无瓜葛,但其间展示了中国军事工业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大致脉络  相似文献   

17.
前些时候,华东某省两家媒体在省城举办“十佳楼盘”评选,公布的结果大相径庭。甲媒体评选的“十佳”之中的楼盘,竟排斥在乙媒体“十佳”之外。令准购房一族“雾里看花”、无所适从,也让许多读者莫名其妙。  相似文献   

18.
鲁贺  李曦 《新闻传播》2004,(5):70-70
所谓“体制外”报纸主要指晚报、早报及都市类报纸。这类报纸最初定位于“市民生活报”,主要是针对当时中国在计划经济下如何走向市场、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现实情况提出并创立的。  相似文献   

19.
最近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再一次强调了这样的要求:“认清形势,把握大局,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在我的印象里,“真抓实干”这四个字,已经讲过很多遍了,不仅中央领导讲,省、市、县、乡各级领导也都在讲。但现在的情形怎样呢?应该说,有很多地方确实是“真抓”了,“实干”了,但也有不少地方却仍在“假抓”、“虚干”。这正如一位省领导所说:我们有许多工作,是在一片落实声中落空了。  相似文献   

20.
标题中的“悬念”好的标题不但会使你如品香茗,余味不已,而且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让你非把全篇读完不可。这些标题所以有如此的艺术感染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标题时不直接说破,而是故意留一手,卖关子,打埋伏,藏迷设疑,逗起悬念.在标题中设“悬念”通常有三种方法: 一、反常法。如《“破罐子”能修,“出窑砖”可变》、《冤家路宽》、《鸡毛终于飞上了天》、《沉到河里的砖浮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