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王恋 《视听纵横》2002,(5):111-111
主持人是公众人物,说出的话受众愿意不愿意听直接关系到节目的收视率。有一位老新闻工作说“每天看着20多岁的俊男靓女在屏幕上预测经济前景,纵论国家大事,我就体会到在大街上碰到卖假药的心情”。因此,根据栏目的特点选择主持人至关重要,而主持人更应对自己有一个合理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栏目。湖南卫视原来一档重要栏目《潇湘晨光》在播出之初有一个版  相似文献   

2.
今天在这里出席许老的追思会,我的心情很沉重,总不愿意他的离去。他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昨天,他与我们的交往仍是那么亲切自然。  相似文献   

3.
品味自知     
MSN上有一个人的签名是“从一个国家的教育看这个国家的未来,从一个男人的袜子看这个男人的品位。”品位这个词,我一直是比较关注的,总不愿意被别人说是一个没有品位的人吧。  相似文献   

4.
就新闻单位来讲,对于舆论监督重要性的认识,不存在什么问题。问题是在实施舆论监督上。不少人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舆论监督,难。那么难在哪里呢?一既然是监督,肯定说的不是奉承话。应当说,我们干部的主流是好的,但的确有些领导干部光愿意听好话,不愿意听问题。一听说有什么问题,便老大的不高兴。可以肯定,在这样的长官手下,舆论监督,难。还有一种类型的长官,他们不能看报道阴暗面。一见阴暗面就觉得否认了整个工作,否定了全部的成绩。这是典型的形而上学。在任何一个地方,工作不可能尽善尽美。事物处在发展变化之中,旧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周凤琴 《记者摇篮》2005,(12):25-25
时值中考、高考,不断有噩耗传来,一个又一个花季少年投水、跳楼、服毒……作为负责任的新闻媒体,担负道义的新闻工作者.我们不愿意炒作这种新闻,但残酷的现实迫使我们不得不斗胆诘问:我们的教育难道是吃人的机器吗?  相似文献   

6.
2004年,人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种"此身虽在堪惊"的末日心情,浩劫余生,出版还会是个好生意吗?读者仍旧愿意买书读书吗?政坛乱象与无法想象的灾难当然是牵引出版方向与阅读行为的暗流,所以出版界的答案普遍是一个"冷"字,有出版社传出经营困难,许多书的首印量都向下作了修正.  相似文献   

7.
即使公司不提供任何薪酬,很多学生也愿意为一个可贵的锻炼机会倒贴路费住宿费,基本花钱寻求合适的实习项目。  相似文献   

8.
蔡玖 《记者摇篮》2009,(9):17-18
“主题报道”在新闻宣传中是一个“老”概念了,特别对我们党报党刊和广播电视的新闻宣传来说,“主题报道”早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新闻体裁和宣传手段,可以说是“常规武器”。但是老生常谈并不意味着宣传报道的内容就一定“陈旧”,就一定是受众不愿意听、不愿意看、不愿意读的味同嚼蜡的表面文章。  相似文献   

9.
在登上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第二届中国新闻名专栏奖领奖台的时候,有朋友问我:“此刻,你是什么心情?”我和获奖的朋友们如实地告诉大家:对我们获奖者来说,此刻,是一个令人心情激动的时刻,是一个让人内心不安的时刻,更是一个催人奋发的时刻。自己诚实的、辛勤的劳动,得到社会的公认,让我们心情激动。可能还有许多比我们的作品更优秀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入选,使我们心情不安。“9·11”事件给世界许多地方的经济、政治蒙上了阴影,我们国家却是“风景这边独好”,我国新闻工作前程似锦,令我们精神振奋,催我们奋发向上。…  相似文献   

10.
“平凡”和“伟大”是事物两个反差较大的层面,但通过“孕育”,前者可以向后者飞跃。这条真理,常州市图书馆巢洪康同志十多年来的艰苦实践,又一次证实了它。第一线工作在图书馆中一向被认为最平凡,它被人瞧不起,包括在这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十三年前,当巢洪康从中学英语教学的岗位上调到图书馆出纳台时,他的心情也是这样:“一个大学生站出纳台是大材小用,干上这一行,能有什么出息?能有什么前途?”但十三年后的今天,他却说:“我愿意做一支蜡烛,照亮千千万万读者前进的道路!我愿意做一架人梯,让千千万万读者踏着我的肩膀,登上学者、专家的殿堂!我愿意做一块铺路石,让千千  相似文献   

11.
建设“农家书屋”是共同的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地域广阔,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可是,目前农村人口每人每年人均图书拥有量仅为0.1册,平均每10个人1年才有1本书可读。是农民不愿意读书、不愿意买书吗?回答是否定的。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崇尚知识的民族。  相似文献   

12.
我这个人不太善于与别人交往,所以朋友圈子不大,人也小多,可想而知,得到一个朋友心里是多么高兴,失去一个朋友心里又是什么感觉。而近来发生的一件小事,让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相似文献   

13.
“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如果我们在环保问题上犯错误,不可能走回头路。”“我的经历让我成为一个执着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人。但在环保问题上,我不愿意成为预言者,因为问题太严重”。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宣传《赵氏孤儿》,陈凯歌夫妇曾到台湾上过不少综艺节目。“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家”果然名不虚传。记者连续看了几个采访,陈导演绕了半天,也没说出半点八卦内容,看得人心情郁闷。不过也难怪他们不愿意重提旧事,这对夫妇从相爱到结婚,一直都伴着负面新闻,直至今天,陈红面对采访时仍采取防备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全国新书目》2023,(6):108-111
当我们生活不顺心、被困难折磨的时候,当我们心情低落、遭受挫折,几乎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时候,如果身边有一只可爱的萌宠,一个眼神、一声低吠,瞬间就能把我们拉进一个简单且美好的世界之中。就算没有宠物也不用失望,这里还有许许多多动物伙伴能够治愈你的不开心,帮你重燃对生活的热爱。  相似文献   

16.
影视音乐创造了独特的审美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锦 《记者摇篮》2005,(8):47-47
影视音乐创造了独特的审美空间,这种审美空间,超出剧情的现实发展,超出人物现场的具体情感状态,以一种“白为”的方式所产生的表现作用。比如在一个热闹的婚礼场面中,庄严的婚礼仪式进行着,新人和宾客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但是音乐既没有去烘托婚礼的庄严气氛.也不去营造人们喜悦的心情,却以一种悠缓的音调慢慢浸入画面.以不太让人们察觉的方式在音调中运用多种不协调的和弦渗透着某种不安,  相似文献   

17.
写文章     
当前中国散文界有一种论调,说什么散文妙就妙在一个“散”字上。散者,松松散散之谓也。意思是提笔就写,不需要构思,不需要推敲,不需要锤炼字句,不需要斟酌结构,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愿意写到哪里就写到哪里。理论如此,实践也是如此。这样的“散”文充斥于一些报刊中,滔滔者天下皆是矣。  相似文献   

18.
自问     
你还愿意做新闻记者并成为一个真正的名记者吗? ——我愿意。中国比需要有良知的作家更需要有良知的记者。一个有力量的新闻记者远比一个有成就的作家对现实的中国富于意义。尽管当一个好记者不是个人一厢情愿的事,我依然对此充满了内心的渴望。  相似文献   

19.
地市级报纸上的会议报道,长期以来总是一副严肃面孔,标题都是某某会议召开,某某会议举行,某某会议开幕,内容则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开了一个什么样的会,某某领导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然后是领导讲话摘编一二三等等。这种程式化的报道,记者不愿意写,读者不愿意看,处在两难境地。作为党委机关报,报道会议是责无旁贷的,不是不报的问题,而是及时、准确地报道的问题,所以在采编会议新闻时,常常使老记老编们为怎样报道而为难发愁。  相似文献   

20.
万联众 《新闻传播》2004,(10):29-30
当前,我国新闻写作的模式化、公式化现象相当严重,只是不愿意主动认识和承认这个痛苦的现实罢了。特别是当大批记者云聚一处采访某一个重大新闻事实时,这种模式化、公式化就表现得更加突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