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手机阅读是近几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新兴阅读形态,是典型的产业融合的产物.通讯运营商、网络巨头、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商、内容提供商和加工商纷纷介入其中.在手机阅读产业方兴未艾的背后,其内容服务定位、盈利模式以及产品生命周期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结合施拉姆的选择或然率理论,对影响手机阅读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2.
在校大学生手机阅读使用与满足分析——以上海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武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4):15-19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在校大学生手机阅读的5个主要动机是(按其重要性排序):“工具性期望”、“资讯性期望”、“替代性期望”、“互动性期望”和“创新性期望”,而且他们对手机阅读所提供的不同服务的满意度认知与他们对手机阅读使用动机的重要性认知基本是吻合的;除了使用动机之外,影响在校大学生手机阅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还包括使用频率、依赖程度、阅读场所、阅读方式和使用手机类型这5个变量。  相似文献   

3.
随着智能手机等互联网终端的日渐普及,越来越多的读者选择通过手机、电脑进行数字化阅读,传统纸媒受到巨大冲击。其中,纸媒的副刊版面面对汹涌而来的无纸化、即时化阅读趋势,难以为低龄读者所接受。副刊版面应该利用当前手机阅读用户付费意愿淡漠,手机阅读盈利模式尚不成熟的机遇,利用虚拟网络社区等手段,争取并巩固自己的读者群体。  相似文献   

4.
高校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手机阅读需求、手机读物寻求和手机阅读利用行为等方面对胶东地区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手机阅读行为进行抽样调查,分析、总结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的现状与特征,提出手机阅读服务机构应针对大学生用户的需求与行为特征提供手机阅读服务。  相似文献   

5.
从手机阅读需求、手机读物寻求和手机阅读利用行为等方面对胶东地区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手机阅读行为进行抽样调查,分析、总结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的现状与特征,提出手机阅读服务机构应针对大学生用户的需求与行为特征提供手机阅读服务。  相似文献   

6.
历年全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手机阅读已成为阅读的一大主要方式,并呈持续上升趋势.经对比分析,手机图书馆具备其特有的服务对象、内容来源、服务方式和阅读目的.为了确立手机图书馆在阅读市场中的服务形象,对手机图书馆的用户需求、服务项目、服务技术、服务收费等进行了分析和定位.  相似文献   

7.
当前,新兴媒体的盈利模式正在逐渐从以往的概念化走向落地的实操层面。数字电视、IPTV、电子杂志、手机媒体、博客、播客、RSS阅读等层出不穷的内容提供方式和传播方式,正在改变人们接受信息方式和阅读习惯,迅速推动了新媒体经济的崛起。  相似文献   

8.
网络视频化阅读服务逐渐成为阅读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视频化阅读服务研究成果对该主题研究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利用CNKI数据库对2015年以来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与分析发现,国内网络视频化阅读服务研究主题主要包括网络视频化阅读服务现状调查、服务效果及影响因素、服务策略、阅读推广工作、资源建设、服务模式、阅读教学等,其中关于服务现状调查和阅读推广工作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相关研究还存在理论发展不成熟、缺乏深层次研究、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未来国内需要进一步关注技术发展、用户行为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并合理拓展对研究方法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前期量化研究数据并结合焦点小组研究结果,提出高校图书馆推广手机阅读的建议,包括:在战略方面,高度重视手机阅读,处理好与传统阅读的关系;在内容方面,以提供消遣类和娱乐性内容为主,加强与内容提供商的合作;在技术方面,完善手机阅读平台,营造交互阅读环境;在服务方面,改变服务模式,开展个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10.
网络视频化阅读服务逐渐成为阅读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视频化阅读服务研究成果对该主题研究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利用CNKI数据库对2015年以来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与分析发现,国内网络视频化阅读服务研究主题主要包括网络视频化阅读服务现状调查、服务效果及影响因素、服务策略、阅读推广工作、资源建设、服务模式、阅读教学等,其中关于服务现状调查和阅读推广工作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相关研究还存在理论发展不成熟、缺乏深层次研究、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 未来国内需要进一步关注技术发展、用户行为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并合理拓展对研究方法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移动互联网用户阅读交流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交流与协作信息行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移动阅读交流行为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大部分移动阅读用户都会与别人交流阅读内容,26-30岁、本科学历的用户移动阅读交流的比例最高,收入越高的用户交流比例越高;即时通信工具和微博是当前移动阅读交流最受欢迎的公共平台,腾讯、新浪、中国移动、百度的阅读平台是最受欢迎的专门阅读社区;移动阅读用户交流最多的对象是自己的好友,其次是其他读者和作者;交流最多的内容是评论,其次是摘要,再次是阅读笔记、标签、批注等;使用最多的移动阅读交流方法是聊天讨论,其次是发表评论,再次是转发、发表日志心情、关注或收看收听、上传、推荐;移动阅读交流后最多的延伸行为是查询了解相关知识,其次是访问相关链接网站。基于调查分析结论,提出有针对性地改进移动阅读服务内容和方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手机阅读持续使用意愿的研究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感知特性和个性化对其影响的研究能够为图书馆的管理改革和服务优化提供有益指导。[方法/过程]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感知特性、个性化对手机阅读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发现:①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呈现一定的群体特征,并且时间利用相对合理;②感知特性尤其是感知易用性、个性化尤其是信息系统个性化服务,对手机阅读持续使用意愿具有显著积极影响;③满意度在感知特性与持续使用意愿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其中感知货币价值对手机阅读的满意度影响较大。最后从流程设计、内容甄选和营销推广等方面给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手机通信的快速发展及其服务功能特点分析手机图书馆发展的可行性,介绍我国手机图书馆发展的现状及短信息服务的状况,并从手机阅读、3G网络和智能手机三个方面分析展望了3G时代手机图书馆功能的进化.  相似文献   

14.
移动数字阅读服务是提供内容服务的一种移动商务模式,它将真正实现出版与阅读的“低碳”和“绿色”, 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之一。以此为问题背景,对于用户初始采纳后持续使用的影响因素及行为模式进行深度综述及理论建模,并采用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从理论意义上看,将会丰富与深化信息系统(IS)持续使用理论体系,以期揭示和预测移动数字阅读用户的行为规律;从实践角度看,将有助于把握中国文化情境下移动数字阅读价值链的关键成功因素,从而为移动数字阅读这一新兴电子商务实践在中国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基于读者调研的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的方法,对高校图书馆读者就移动设备的持有情况、手机上网的使用偏好和行为模式、高校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服务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调研,在对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高校图书馆读者在移动设备的拥有量和在移动设备上进行学术研究的需求并没有达到大规模普及的程度,高校图书馆应该以读者需求为前提,制定合适的移动阅读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16.
移动互联网用户阅读寻求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阅读寻求行为角度对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阅读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当前移动阅读用户主要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浏览器和客户端软件、移动通信网络和Wi-Fi等无线网络获取读物,通过随意浏览、导航、检索、社会化推荐和广告寻找移动阅读内容;用户选择的主要移动阅读服务机构是电信运营商和知名传统互联网服务商,出版社、报社、杂志社等传统出版机构和图书馆提供的移动阅读服务也较受欢迎。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应加大推广力度,基于用户的移动阅读寻求行为特征,开发与优化移动阅读服务系统,加强移动阅读服务推广。  相似文献   

17.
基于读者调研的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的方法,对高校图书馆读者就移动设备的持有情况、手机上网的使用偏好和行为模式、高校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服务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调研,在对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高校图书馆读者在移动设备的拥有量和在移动设备上进行学术研究的需求并没有达到大规模普及的程度,高校图书馆应该以读者需求为前提,制定合适的移动阅读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18.
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动图书馆是移动网络环境下对数字图书馆的进一步扩展。目前,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主要有:基于WAP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智能手机APP的开发、QR二维码的应用、短信服务平台的新拓展、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图书馆系统、数据库的移动阅读和获取。  相似文献   

19.
国内图书馆手机移动信息服务现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内图书馆手机移动信息服务理论方面的研究包括移动服务与泛在图书馆研究、手机与参考咨询服务、图书馆移动服务技术选择比较、移动学习、手机图书馆联盟建设等;实践建设主要在基于手机短信的服务和基于WAP的手机图书馆平台建设。国内的手机移动信息服务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可以针对其特点采取措施促进此项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