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媒体广泛报道“好军嫂”韩素云的时候,笔者在北京图书馆邂逅一位德国专家。他不解地问:“‘好军嫂’真是了不起!可是这么好的人,你们为什么让她吃那么多苦?”他这个问题足以使我们语塞。你总不能回答说: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她不吃那么多苦,你怎么见出她的了不起呢? 《光明日报》曾载文《孩子,你要接过我的教鞭》,报道一民办教师三十多年如一日,献身偏僻乡村的教育事业。引岁临终前他嘱托女儿:“你要接过我的教鞭,不要让孩子们退学,不然,我们村只有穷。”在这篇小通讯里很容易让人产生一个自生自灭的个人在一个自生…  相似文献   

2.
据《羊城晚报》报道,3月10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广东团的分组审议中,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结束发言后,转头向旁听采访的媒体记者说: “有些记者不够朋友啊!”这天恰是广东团对中外媒体的“开放日”,在轻松、友好的气氛中,汪洋和善地笑着对记者说: “微博上,有些媒体的标题为了抢眼球,曲解了我的意思,很容易造成误读,你们这么做不怎么够朋友啊!”  相似文献   

3.
海外媒体曾把傅莹和章启月称为“中国外交双女杰”,他们对傅莹的评价是——“温柔的刚毅”。温柔,是因为她说话宛如和风细雨般亲切;刚毅,是因为她在工作中所体现的钻劲和韧劲让人叹服,在处理外交事务时,她也亳不示弱。傅莹就是这么一个人,在需要她站出来为祖国说话时,是个铮铮“铁娘子”,回归本性做自己时,又是个充满柔情的性情女子。  相似文献   

4.
今 年 似 乎 是 《中 国 青 年 报 》的 “官 司 年 ”———刚 刚 在“中国 第 一月 嫂”刘杰 起 诉的 名誉 侵 权案 中 “惨 胜”,喘息未 定,沈 阳市 中级 人 民法 院 原副 院长 焦 玫瑰 的 起诉 书又送 到了 案 头 ,还是 名 誉侵 权 。有业 内 人士 评 价道 :中 青报的 困境 其 实 不过 是当 代 中国 媒体 的 一个 缩 影罢 了。媒体现 在大 都 是 “侧着 身 子工 作 ”:一 方面 要 担当 起 社会 公器的 责任 ;一方 面又 要 投入 极 大的 精力 来 应对 无 休无 止的“名誉 侵权 案 ”。 媒 体 虽胜 犹败 为 什 么 说 中 青 报…  相似文献   

5.
与陈晓宁的这次对话,事实上发生在8月。当时,她刚刚“携基因库”回国,处在媒体的热烈包围中。44岁的陈晓宁看上去很年轻,相貌清秀,气质出众。 采访开始,她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没想到这次回来会受到这么高的礼遇。 中国新闻周刊:您知道,现在媒体把您称为“基因皇后”、“漂亮的基因妈妈”。 陈:是的,我知道,我觉得目前的报道太夸张了。首先,基因被描述得像个神  相似文献   

6.
10月22日,《纽约时报》与《华盛顿邮报》达成协议,《纽约时报》以7500万美元买下《华盛顿邮报》(下称《邮报》)拥有的《国际先驱论坛报》的股份,取得了对《国际先驱论坛报》的完全控股。《邮报》不胜遗憾,“今天是一个极为悲伤的日子,《纽约时报》几乎没有给我们留下选择的余地,我们只能很不情愿地出售自己的股份。” 《邮报》受到沉重一击,这不由让人想起去年那个悲伤的日子…… 美国东部时间,2001年7月18日凌晨,一位老人磕然长逝的消息传出,举国震动。她就是《邮报》前社长兼董事长凯瑟琳·格雷厄姆夫人——一位名副其实的“报业女王”。在由男人主宰的华盛顿政治圈,凯瑟琳·格雷厄姆光彩夺目,倍受尊敬,布什总统的评价极富代表性:“她是一位真领袖、真淑女,是一代传奇。”弥漫于世界媒体的悲伤情绪,不仅因为她是世上最富权势的女人,更因为她代表了一个已经逝去的时代。在那个时代中,人性中最为高贵的品质勇气与正直,得到了如此淋漓尽致的展现……  相似文献   

7.
杜丽艳 《新闻世界》2005,(12):58-60
“怎么会这么时尚,这么漂亮呢!”任何一个看过《马大帅》的人都会如此感叹。的确,王雅捷的时尚漂亮,与《马大帅》里那个穿着厚厚棉衣的淳朴东北妇女——“玉芬”的形象差别太大了,以至于凡看过听过《马大帅》的人都知道“玉芬”,却不知道“玉芬”就是王雅捷,也很难把她和近期全国各大电视台的热播电视剧《律政佳人》里时髦俏皮的李贵媚联系在一起。因此被观众称为是第一个由“扮丑”而红的演员。  相似文献   

8.
博客文化:网络文化的新美学形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颐武教授在《全球化的文化挑战》一文结尾中这样写道:“全球化”不是一个普世的福音,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全球化也不是“历史的终结”的乌托邦,而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巨大“问题”。我们既不能简单地抗拒,也不能简单地认同。在批判和反思中探索应该是我们的目标。虽然这种反思和批判面对着巨大的困难。我们会发现中国的前途只能依靠我们自己的明智和敏锐。我的问题是:全球化会把我们带向何方? 本文不是回答张颐武教授的问题,而是试图根据他介绍的“解构主义”“新美学”观点分析“博客文化”特征。在展开论述之前,先定义几个各词的含义: “新媒体”这个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8年提出的,所谓的新是和旧相比较而言的,“旧媒体”指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等,“新媒体”指互联网。“传统媒体”主要是以文字、图片、声音和流动的画面作为它的传播的一种载体方式,“互联嘲”作为一种多媒体,兼并了传统的三种媒体即文字、图片、声音和画面,它是一个多媒体的形态。“博客文化”是指“互联网”中的一种网络发表——Weblog(中译名之一“博客”)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加以考察,它是“网络文化”的一种。“新美学”指把传统美学从神坛上请了下采,把大众生活中的美学理论化、高雅化  相似文献   

9.
黄宁 《声屏世界》2006,(2):39-40
在大众媒体发达的今天,某些东西一旦进入媒体通道,莫名其妙地就红了,其中尤以电视节目为代表。台湾综艺节目《康熙来了》火了,而它的“火”在某些人看来是匪夷所思的事。甚至连该节目主持人之一蔡康永对这个节目的走红也是一头的雾水。究竟《康熙来了》有什么魔力,引得无数观众竞相观看呢?那么就让我们从它走红的原因分析,一探台湾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或者可以说是“乱相”。节目走红的原因《康熙来了》一开始的定位就很明确,就是要做一台针对年轻人的谈话节目,所以这个节目的调子有点怪。而这招“剑走偏锋”的节目策略是许多台湾综艺节目惯…  相似文献   

10.
汤修慧是我国著名新闻工作者邵漂萍的夫人,人们一度忽视了这个原本应该很响亮的名字,在《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社会科学系列大辞典》一书中,她的名字被冠以“著名女报刊活动家“,她作为五四时期著名的女报人,同时也是中国新闻史上不多的女性报业经营者,后期《京报》社长,为我国的新闻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齐鲁晚报》报道:吉林市初二女生李玉(化名)家境贫寒,从5岁开始靠捡拾废品贴补家用,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用拾荒所得资助他人,5年来拿出了5000多元钱帮助了50多人。她因此获得了很多荣誉,也成为“2004年感动吉林十大人物”中惟一的在校学生。然而,感动了社会的她却遭到同学的讽刺和孤立,因为无法承受“盛名”,她不得不向学校提出转班请求。品德高尚的好学生,却受到了同学的孤立,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李玉令人感动,更让人心疼,究竟是谁把这么好的孩子推向了孤立?从报道中不难看出,媒体的“拔高”报道和虚构情节,是把李玉从同学们身边推开的直接原…  相似文献   

12.
去年9月,海南出版社出版了韩少功的《马桥词典》。同年12月,北京《为您服务报》发表张颐武的《精神的匮乏》,称《马桥词典》“是一本粗陋的模仿之作……无论形式或内容都很像,而且完全照搬《哈扎尔词典》。”随后,湖北、北京、广东、海南等地报刊对此事发表了不少评论,有的甚至认为《马桥词典》抄袭了《哈扎尔词  相似文献   

13.
财经类报纸的兴起是近年来国内媒体一个突出的现象。但目前老牌的财经报纸发行不断下滑,行业报的衰落,新锐的财经媒体的发行和经营也不尽如人意。在所有的财经报纸中,《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和《经济观察报》的影响力最强,代表了一种新的方向和趋势。他们以资本市场作为切入点,注重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深入分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这三份报纸的目标读是高端人群,办得“太专业”,是一种专业化的小众媒体。  相似文献   

14.
盛夏6月的一天,我坐在许医农先生的斗室里,面对面与她开心地聊着,如饮清泉,忘记了窗外蒸人的酷热。眼前,被我等称作“许先生”的,是这么一位两鬓凝霜、身材瘦小的“老人”,走在大马路上决不会引人注目。可就是她,80年代至今,以编辑推出《青年生活向导》、《中国意识的危机》、《山坳上的中国》、《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毛泽东的早年与晚年》等等格外引人瞩目的图书,在出版界、学术界、读书界广有声誉。许先生原籍湖南,少年从军,50年代中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从业于  相似文献   

15.
媒体用语本应科学准确,但某些报刊、电台、电视台却出现一些含义不清、用词不当的情况,有些还习以为常,屡屡出现。这里试举几例: 一、说“某人是法人”。一家颇具权威的媒体主持人与一学者对话,双方都这样述说。其实“法人”,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民法通则》上有明确的界定,与“自然人”相对而言。“法人”一词中虽有“人”字,但并不是指具体的人,只能是某法人的代表,称为“法人代表”或“法定代表人”。在日常生活中,确有不少人把“法人代表”说成是“法人”,但作为大众传播媒体也这样说,就太不应该了。 二、称地方党政…  相似文献   

16.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是中国人民也是中国媒体的一场盛会。奥运期间各家媒体,事无巨细地报道着奥运期间的各个方面。本文集中从“人文关怀”的特色着手,追踪研究了《人民日报》在奥运报道方面的“闪亮”之处。《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的机关报,在此次奥运期间不失大报之大气,给中国媒体树立了一个新时代媒体的榜样。  相似文献   

17.
近来看报,常见表扬官的报道。比如《三任“七品官”同唱一台戏……》《一个“八品官”的奉献》《为官忧民多办实事》《馆陶一老农给县官颁奖旗》,等等。当然,这些报道的立意都是好的。新闻是好新闻,官也是好官、清官,值得褒扬的官。再说,现实生活中也都这么个说法。凡是说到管事的人,都叫做“当官的”。什么大官、小官的,多得很,好像是俗语,也像是戏言。可是,在报刊上,在正式场合,这样称呼,我以为不好,是不该这么用的。什么叫官?官即官吏,《辞源》上说:“王者之制禄爵”,“其诸侯以下及三公至士,(?)(同总)  相似文献   

18.
4月20日至24日,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杨澜,作句适今中国第一位、也是亚洲首位女性,参加了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世界媒体围桌会议.这使得她再天成为中国亿万双眼请的“焦点”.中国人认识杨澜非且喜欢上杨澜是从中央电视台的《正大综艺》开始的.她与赵忠祥搭档,一者一步,相映成趣.单从长相上著,老实说,杨澜算不了漂亮,更不属于“靓女一族”,在持重睿智的赵忠祥面前,杨澜活拔而机敏,更多地表现出她自身知识上和智慧的内在美;就连她的“抢话把子”,也被观众所定容,甚至成了可爱之处.后来杨澜越来越感到自己“才力”不支,依依不…  相似文献   

19.
2002年5月25日出版的第98期《中国晚报界》上一篇文章是写范春歌“重走郑和路”的,标题叫《在路上:“女郑和”范春歌》。文中有这么一段:“更触动她的是,中国人对航海史的不重视表现了一个国家开放性的不足。她说:在我出发前,美国纽约时报及有些专家早已对郑和做过研究,英国人也驾帆走了部分郑和之路,台湾也曾有人去过,而正宗的起源地却没有人去追溯这项伟业,不能不说是一种道  相似文献   

20.
前些年.准确地说是2000年.“美男作家”葛红兵为中国文学和文学批评写了两篇悼词:《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写一份悼词》和《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写一份悼词》。“昔者巴枯宁有言.‘历史唯一的用处是警戒人不要再那么样’.我则反其曰‘历史唯一的用处是告诉人又要这么样了!’”(《周作人散文钞.废名序》)因此,我很想给中国的档案学研究写一篇悼词。当然有人不乐意了.中国的档案学研究正是高潮一波连一波.你现在就写悼词.不是自找霉头,公然与大家为敌么?不写也罢。还是留着以后给别人写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