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信息传播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当媒体广泛报道“好军嫂”韩素云的时候,笔者在北京图书馆邂逅一位德国专家。他不解地问:“‘好军嫂’真是了不起!可是这么好的人,你们为什么让她吃那么多苦?”他这个问题足以使我们语塞。你总不能回答说: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她不吃那么多苦,你怎么见出她的了不起呢? 《光明日报》曾载文《孩子,你要接过我的教鞭》,报道一民办教师三十多年如一日,献身偏僻乡村的教育事业。引岁临终前他嘱托女儿:“你要接过我的教鞭,不要让孩子们退学,不然,我们村只有穷。”在这篇小通讯里很容易让人产生一个自生自灭的个人在一个自生…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无奈     
答应给《河北教育》写一篇谈教育的文章, 可是两三个月过去了,却迟迟不能命笔。不是 因为手懒,也不是因为人忙,而实在是觉得谈 教育太难。我不写应景的东西,我不写我不信 的东西。谈教育不是应景,肯定该写。我信"因 材施教",我信"有教无类",可是孔夫子几千 年就已写过。我信爱的教育,西方教育也在几 百年前写过。想来想去,没什么可写。这么大 -个问题,你都写不来2500字,岂不是太没 用?再说,你以为你是谁,金口玉牙?垃圾文字 车载斗量,写不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还写不 来垃圾层次的?就这么着,在自尊自重自轻自 贱无数轮之后,终于命笔。  相似文献   
3.
《广东工商报》一干人马专程来京组织一次规模甚大的副刊研讨会。副刊作家老一代的如舒展、方成,次老的如柳萌、牧惠、王得后、黄永厚,近老的如陈四益,不老的如肖复兴、朱铁志,年轻的如潘多拉,皆来与会,总计在三四十人之间,非常难得。会上一个重要的话题是关于《广东工商报》副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蓝鸿文教授的《新闻采访学》修订版,最近荣获第四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奖。笔者作为学生,真为先生自豪。此书1984年出版第一版,已印行十数次,发行量累计超过35万册。《新闻采访学》第一版20余万字,是新时期新闻采访学的拓荒之作,后来同类著作的格局多半脱胎于是书。全书共分三篇,第一篇论述记者的历史,记者的类型,记者的职责、修养和道德,第二、第三篇探讨新闻采访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和基本环节。1995年决定动手修订这部著作的时候,蓝先生已经是望七的老人了。经过几年持…  相似文献   
5.
《山海经》,千古第一奇书,依稀是中国地理的记述,也有差不多同样多的材料仿佛与中国地理无涉.这便是司马迁以来困扰已久的《山海经》空间区域之谜.笔者发现,《山海经》空间区域问题之所以成谜有两大根本缘由:时间上,历代研究者只对它作平面静态观,或者说作共时的考索,而对它所载述的内容的历时纵深度缺乏足够考虑,这就在研究者主体心理的准备方面造成了被动局面,从而进一步必然造成“缩短不可汲深”的研究状况;空间上,研究者把目光圈定在黄河流域或中国之内,对我们民族祖先史前活动领域缺乏原始察终的推测,究其实是对研究对象的先期的宰割,那么研究上“褚小不  相似文献   
6.
焦国标 《科技文萃》2001,1(6):90-91
芭蕾是个音译词,来自法语,英语、德语的读音和写法也与此相同或相近,“芭蕾”这个音节是全世界通用的。芭蕾是一种舞蹈,与草毫不相关,可在译成汉语时,我们的前人选择了两个带草字头的汉字,这代表了中国人对芭蕾的情意。中国人自古钟爱绿色,带草头的汉字总令人联想起晴翠与芳草,那样雅洁而诗意。法语bellet的“长相”太普通了,与汉语芭蕾的“长相”简直一个是村姑,一个是公主,没法相提并论。Bellet在东方一个古老民族这里比在她的发详地获得更深刻的倾心。  相似文献   
7.
值得商榷的“妖魔化”———评李希光先生的《“妖魔化”中国的背后》和《再论“妖魔化”中国》□焦国标我很关注李希光先生这两年努力经营的“妖魔化中国”理论,每有大作大著面世,我都认真拜读。先是《国际新闻界》1996年第5期上的《“妖魔化”中国的背后———美...  相似文献   
8.
9.
学生的官瘾     
最近,就学生干部问题,媒体上品评褒贬甚多,笔者不揣识浅,略陈管见如次:其一,“小儿,小儿,快些长,长大叫你当队长;人家吃半斤,咱就吃十两。”这是我小时候常听到的一首儿歌。这  相似文献   
10.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我在这个房间看书,儿子(六岁)在那个房间看电视,井水河水,各忙各的.忽然儿子背起<三字经>里的句子来.今天怎么了?儿子是从来不会自动背这些的.我过去一看,是电视节目动画片里父母在调教儿子.我问儿子:"这孩子是谁呀?""李白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