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意义] 从专利分类修订角度研究技术演化,为技术演化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过程] 首先根据IPC分类表H部2009-2018年的修订情况,总结出新增分类、删除分类、类内转移分类、类间转移分类4种修订类型。其次针对分类修订后产生的过档文献提出基于Word2vec+TextCNN模型的过档文献再分类方法,使新旧版分类表通过再分类专利产生衔接。最后结合H部2009年-2018年被修订分类及再分类专利进行技术演化初步探索。[结果/结论] 专利再分类模型可有效解决过档文献问题,为专利再分类工作提供参考,同时可衔接新旧版专利分类表;结合IPC分类修订及再分类专利可分析分类修订中的主要技术演化方向,为技术演化研究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了解专利与产业的映射研究进展,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过程]整理归纳专利与产业的分类体系,分别阐述国外与国内专利与产业映射的研究现状,对比并总结其主要映射方法。[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国外本领域的研究早于且成熟于国内研究,映射方法主要有基于专家判定、基于交叉检索和基于概率计算3类,最后,指出各类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并对下一步国内专利与产业映射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对现有识别技术转移潜力的专利分析方法及制约技术转移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的同时,为今后有效识别具有转移潜力的专利技术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过程] 针对专利分析方法在技术转移中的应用现状,重点从国内外识别技术转移潜力的分析方法的相关成果以及制约技术转移影响因素的分析方面进行综述。[结果/结论] 现有识别技术转移潜力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专利引文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统计分析法、二元语义分析法和TRIZ分析方法等。这些方法均处于探索阶段。而制约专利技术转移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为专利价值或专利质量。未来识别技术转移潜力分析方法的研究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系统分析专利转移的直接影响因素及其实际影响效果;研究企业与大学专利转移行为的差异性;建立有效识别技术转移潜力的综合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4.
雷聪仪  张娴 《图书情报工作》2022,66(19):132-142
[目的/意义] 对现有科研院校技术转移效率评价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进一步开展科研机构技术转移效率评价方法和模型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过程] 系统梳理现有相关研究成果,从评价研究实施对象、影响因素研究、评价指标研究、评价方法与模型研究4个方面总结现有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分析现有研究的局限性,探讨未来研究发展方向。[结果/结论] 现有研究的局限主要在于:高度关注大学评价,面向科研机构评价的针对性研究极度匮乏;关注与技术供体相关的效率影响因素,对环境相关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较薄弱;国内研究中对于技术转移成效的经济和市场维度评价考量不足;缺乏具有应用性与实操性的定量化评价方法及模型。未来研究将关注以下方向:加强面向科研机构尤其是新型研发机构的针对性评价研究;强化影响因素作用的定量化测度;重视质量、经济与效益维度的评价指标;深化评价模式与工具创新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为满足决策者对企业专利质量评价过程中希望降低外部因素影响,凸显稀缺性指标导向作用的需求,对基于自适应层次分析法的企业专利质量评价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方法/过程] 该方法根据企业专利情报数据的分布特征,对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动态调整,降低数据分布集中的指标权重,提升数据分布离散的指标权重。[结果/结论] 实现弱化外部因素影响,凸显稀缺性指标导向作用的目的,同时使定量评价更为科学合理。以北京市海淀区6家高新技术企业专利情报数据为例,检验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任海英  李真 《图书情报工作》2021,65(19):117-129
[目的/意义] 基于专利文献识别产业技术领域的核心技术链,对于梳理产业核心技术架构,分析我国核心产业链的薄弱环节,确定技术攻关方向,完善技术链和产业链具有积极意义。[方法/过程] 改进经典的SAO结构,提出基于输入输出型SAO网络的核心技术链识别方法。从领域专利文本中提取输入输出型SAO结构作为技术要素,根据技术要素间的输入输出关系构建技术的领域知识网络;运用加权k-Core方法获得包含主要技术关系的核心知识子网络,并通过识别强连通分量实现核心知识子网络的分解;利用主路径分析等方法识别核心知识子网络中的外部核心技术链与内部核心技术链,并参照其涉及专利对核心技术链进行解读。[结果/结论] 将所提出方法应用于量子计算领域,识别出其中蕴含的外部和内部核心技术链,通过专家验证以及与相关学者研究的对比,验证了结果的准确性。该识别方法具有技术链关系连贯、自动化程度高以及灵活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引擎技术预见模型的构建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构建一个引擎技术预见模型(ITFM),可用于预见引擎技术。[方法/过程] 该模型包含四类指标:技术生命周期(专利演化)、国际环境、合作(专利权人合作网络)和影响力。通过专家咨询选择生命科学领域的四个技术用于验证分析,并对ITFM模型进行量化,其中DNA重组技术(RbDNA)和单克隆抗体技术(mAb)作为引擎技术,发酵技术(FT)和ELISA诊断技术(ELISA)作为非引擎技术对照组。[结果/结论] 引擎技术进入成熟期后专利数量稳定在一定的水平;重大政策、计划和规划往往会推动引擎技术的快速发展;引擎技术的专利合作程度更高;引擎技术的专利件均被引频次更高。合成生物学技术(SynBio)被用于开展实证分析,实证分析表明,ITFM模型可揭示出合成生物学技术尚处于发展的成长期,具有演化为引擎技术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旨在研究肿瘤疫苗领域技术创新合作网络演化特征,为我国肿瘤疫苗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提供思路。[方法/过程]提出一种产业技术创新合作网络演化特征分析方法和框架。首先引入专利指标法,通过技术生长率、技术成熟系数、技术衰老系数和新技术特征系数等指数的定量计算对肿瘤疫苗产业技术生命周期进行划分;其次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技术生命周期各阶段合作网络,从节点数、网络密度、中心势、核心-边缘分析等维度对合作网络的拓扑结构演化规律进行分析;从中心度、凝聚子群分析、创新机构等维度对核心个体演化规律进行分析,进而揭示肿瘤疫苗产业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的动态演化特征。[结果/结论]以肿瘤疫苗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案例进行研究,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肿瘤疫苗领域技术发展战略和技术合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 专利技术相关性研究对专利分析、专利管理等意义重大。综述专利技术相关性研究的典型方法,并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过程] 在界定专利技术相关性概念的基础上,对专利技术相似性和专利技术互补性的研究方法进行调研、归纳与分析,评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结果/结论] 专利技术相似性的研究方法可分为基于专利分类、专利引证和文本挖掘3种,且各自有其优势和局限;当前专利技术互补性研究比较薄弱,研究方法有待丰富;专利技术相似性和互补性的协同研究不足;专利技术相关性的应用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 构建多维指标的综合影响力评价模型,为不同层次挖掘高价值文献提供新途径。[方法/过程] 选取临床神经病学、化学与物理、地球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代表学科,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经济学、教育研究作为社会科学的代表学科,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收集引文指标数据,在Altmetric.com平台中收集Altmetrics计量指标数据,通过指标覆盖率和指标间相关性进行指标筛选,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不同学科的论文综合影响力指标模型并对比分析。[结果/结论] 不同学科的差异使论文影响力评价模型采用的指标有所区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论文影响力评价模型中共同保留的指标为被引频次、Mendeley、Blogs。在论文综合影响力评价中,学术影响力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社会影响力的测评研究发展迅速,两者结合的定量评价能挖掘出综合影响力较高的文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旨在对大量的中文专利实现快速分类,满足专利审查以及情报分析等工作的要求。[方法/过程] 结合专利文本的固有格式以及存在多个IPC分类号的实际情况,将多示例多标签学习应用于专利自动分类中,在介绍几种经典的多示例多标签模型的基本原理之后,将这些模型运用于中文专利IPC分类号的确定。[结果/结论] 实验证明,多示例多标签模型适合运用在专利的自动分类中,并且从Average precision、Hamming Loss、Ranking Loss、One Error、Coverage、Training time等指标分析可以发现,MIMLRBF模型能快速、准确地运用在中文专利IPC分类号的确定中,为大规模专利的自动分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专利分级管理对高校盘活科研资源、提高专利质量和管理绩效、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在充分研究专利分类与分级管理对应关系的基础上,分析高校实现专利分级管理所面临的障碍,最后立足于高校专利现状和方案的可操作性给出解决对策。[结果/结论]专利分级管理的依据是专利市场属性的客观评估,以市场为导向的专利政策、专业的管理人员、专利申请筛选以及评估模型改进的协同耦合,可以在保证评估结果客观性的同时降低评估成本和评估的复杂性,为高校专利分级管理的实现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基于专利的全代引证网络对专利进行分类,对高影响力专利的知识扩散特征进行分析,为专利影响力的认识和评估提供重要参考。[方法/过程] 以生物学家悉尼·布伦纳的专利为例,研究其专利和前向引证专利生成的专利全代引证网络,根据专利的直接引证数量和引证长度两个对专利扩散发挥重要作用的因素将专利分为四类,将具有高被引数量长引证路径的专利定义为高影响力专利,对这种专利的知识扩散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在专利的全代引证网络中"关键专利""重要专利"和"隐藏的高影响力专利"对专利的扩散影响巨大,全代引证网络中专利的领域变化也体现了知识的流动现象,知识扩散速度可以通过数字直接刻画专利时序网络特点。结合研究结果,对高影响力专利的特点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并为高影响力专利的评价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意义]构建完整、清晰的产业链是我国宏观调控产业战略的基础,其对于增强我国关键领域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过程]从专利数据出发,基于规则和语法挖掘专利文本中蕴含的产品关联关系,从而构建产业技术链中要素的上下位关系,并借助可视化软件和图数据库构建与存储产业技术链图谱。[结果 /结论 ]该方法可构建产业技术链结构,实现动态监测,及时发现产业链中的技术(产品)新动向。以锂离子电池为例实证该方法下的产业技术链构建效果,通过文献调研和专家意见,初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适用不同产业的产业链动态构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面向专利文本进行更细粒度的技术实体识别和技术预测,利于更详细地把握专利技术布局与趋势。[方法/过程]首先利用深度学习方法自动识别专利技术术语类实体,通过实验对比多组深度学习算法的优劣。其次,提出新的半监督标注和自定义标注方案,提高人工标注效率。最后,执行训练得到的最优模型,结合链路预测方法,对合成生物技术进行细粒度的技术预测。[结果/结论]实证结果表明RoBERTa-BiLSTM-CRF模型更适用于语义复杂的专利技术实体识别,F1值可达到86.8%,技术识别结果比传统IPC分析方法更精细。同时,细粒度的技术预测结果表明,合成生物学的合成方法在不断改进创新,合成物研究向合成燃料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针对技术研发端与产业需求端的信息对接问题,建立一套利用本体技术实现专利技术知识表示和供需信息知识匹配的知识组织模式,以提高供需对接质量、促进专利技术的产业化。[方法/过程] 从专利技术供需对接的内容与流程出发,设计专利技术供需信息匹配框架,对其结构和应用过程进行描述;以变量农作机械领域为例,基于语义TRIZ理论与结构化本体构建方法,分别构建领域本体、专利技术供给本体和专利技术需求本体,设计供需匹配模型,并对专利技术供需信息匹配任务及其知识关联进行形式化描述。[结果/结论] 通过对专利技术供需匹配工作流中的知识单元分析和对供需匹配任务求解过程的理解,综合本体技术、语义TRIZ、知识与任务的形式化表达研究等,提出一种新的利用本体技术求解专利技术供需匹配任务的知识组织思路和方案体系,在方法论研究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为下一步具体平台研发提供研究框架与实验原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