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多元化经营也称多样化经营,是企业在多个相关或不相关的产业领域同时经营多项不同业务的战略。与单一化经营相比,多元化经营能充分利用企业内部优势.有效分散并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快速扩张企业规模。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做大做强广电产业,以产业推动事业发展,多元化经营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多元化经营,也称为多样化经营或多角化经营,指的是企业在多个相关或不相关的产业领域同时经营多项不同业务的战略。报纸的多元化经营是指有报业特色的多元化经营,是结合了媒体资源行业特征以及受众特点的多元化。面对全球一体化、知识经济化、网络社会化、信息高速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当今媒体市场竞争激烈,且呈愈演愈烈之势。信息资源的争夺、经济实力的较量、市场与人才的角逐更趋激烈和复杂。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市级党报如何在这样一种环境中生存发展壮大,我想,唯有不断做优品牌,提升报纸的核心竞争力,走以报为主、多元化经营发展的路子,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报纸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产业群。它以报业产品本身的经济结构为基础组建了报业集团,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经营模式,广泛地向其他产业领域扩张和渗透,形成了多元化经营的报业经济形式。  相似文献   

4.
正出版业的多元化经营与专业化经营的企业战略选择,是当今出版业界的一个热点话题。放眼世界经济和产业组织的发展轨迹,多元化经营和专业化经营是其中并行不悖的主旋律。多元化经营追求一种范围经济,通过业务匹配和功能耦合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通过多领域的投资来降低风险;专业化经营则追求一种规模经济,通过专业分工获得递增收益,建立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从而降低风险获得最大利润。  相似文献   

5.
“完整的报纸”经营观是与报纸经营市场化、产业化、集团化发展相适应的一种经营理念。其要旨是把报纸作为一个完整的产品进行打造、推广和经营.致力于构建和完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报业经济发展格局。目前.我国报纸产业正处于转型时期并呈现出了采编、发行、广告等全方位竞争的态势。要提高报纸的整体运作能力和竞争力.保持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树立“完整的报纸”经营观.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把这种经营观贯穿到报纸经营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要重点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出版多元化经营战略解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在出版界有一种经营提法很流行:出版多元化.特别是近两年,为了应对加入WTO之后的新竞争形势,不少省份的出版业在主管部门的协调之下纷纷组建出版集团,意在短时间内形成规模,走集团化之路.未组建集团的出版社也提倡多元化经营,力图通过开展多项业务,拓宽经营范围,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笔随中国电力新闻考察团出访欧洲,考察了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部分新闻机构。西欧媒体的办报理念、经营方式以及报业技术的发展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和难得的启示:——灵活多样的报纸经营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欧各国新闻产业的市场化带来了报纸经营的多元化。其明显特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投  相似文献   

8.
关于“产业化”的概念近几年来关于中国媒介的产业化研究渐渐成为了热点。按照现代经济学的解释,在现代经济活动中,产业是指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一个产业可以由多个企业的同类经济活动组成,一个企业也可以不只是从事单一经济类型活动,可能从事多种类型的经济活动,即从事多产业经营(跨行业经营)。因此,从宏观角度来说,所谓的中国传媒的“产业化”必然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中国传媒的属性问题(事业还是企业);其二,规模问题:产业化的高级阶段是集团化,但集团化的主体只能是企业组织。因为从世界范围来看,事业性的机构…  相似文献   

9.
报业经济多元化的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中国报业经济迅速崛起。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已成立了15家颇具规模和实力的大型报业集团;越来越多的报社正朝着集团化经营的方向发展。集团化的一个显著标志是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如何根据报业产业结构的特点,实现报业多元经济的顺利发展?我们认为,报业必须围绕自身主体开展多元化经营活动,在横向上不断扩大报业经济主体的规模,  相似文献   

10.
一、出版社稿多元化经营一个大的桎梏是现有的优势发挥不出来 多元化经营中一个最重要的条件是进入的领域必须是现有企业的优势所在,品牌优势、服务优势、企业文化、顾客覆盖等能够充分发挥.出版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经营模式,所谓编、印、发一条龙,印刷厂、出版社、新华书店共处一个集团内部.  相似文献   

11.
《今传媒》2005,(7):21-23
中国报业的多元化经营走到今天,前后累计花了二十多年时间,真正进入发展时期,就在近十来年,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而2003、2004年则是大见成效之年,从多种经营到集团化,再到跨媒体经营,构成传媒产业近期发展脉络。而此后,跨媒体、跨地域、跨行业的传媒经营势必更成潮流。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型媒介业态的崛起,传统广播、电视依赖广告的单一产业经营模式将逐步进入发展的瓶颈期。为了应对挑战,壮大规模,实施跨媒体、跨地域、跨行业经营成为广电媒体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尤其是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广电媒体产业走向了集团化的运营之路。在此过程中,集团整体战  相似文献   

13.
CSIRO出版社期刊出版的经营模式和运作机制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曹兵  佟建国  李忠富 《编辑学报》2009,21(2):181-183
针对我国科技期刊出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CSIRO出版社期刊出版的运行和经营特点:集团化、规模化、产业化出版;开放获取的出版模式;多元化的营销策略。这为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4.
媒介多元化经营的利弊及风险规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元化经营,也称为多样化经营或多角化经营。媒介多元化经营指的是媒介在多个相关或不相关的产业领域同时经营多项不同业务的战略。近年来,这一直是业界议论的热点。有的说.多元化经营好,有的说多元化经营弊端多。其实,多元化是柄双刃剑.既可以为媒介带来巨额利润.也可能成为媒介的坟墓。成败的关键在于媒介所处外部环境及所具备的内部条件是否符合多元化经营的要求.实施的时机是否恰当。  相似文献   

15.
经营模式是指筹划管理的标准形式或标准样式。企业经营模式一般分为专业化经营和多元化经营两种模式。专业化经营是指企业同时从事同一产品或服务活动:多元化经营是指企业同时从事两个及以上行业的经营活动。20世纪上半叶.随着大规模生产的出现.专业化生产作为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而倍受众多企业推崇。随着市场的多元化和竞争的加剧.企业推行多元化经营战略成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因新技术应运而生,天生具有经营模式灵活多样、不断创新的特质,随着新媒体的种类日益增多、受众群日益增大,开始对传统的广电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本文试以媒介产业经营为研究视角,探析在新媒体环境的刺激下,广电产业将与时俱进,探索发展出全新的、多元化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7.
办报纸是我国出版集团多元化经营的内在需要,出版集团出版报纸有国家政策、集团效应等优势,也面临着报业格局业已稳定、报业增速趋稳等严峻挑战。目前几家由出版集团所办报纸在定位、内容编排、机制与模式方面的表现总体而言是良好的,但也存在同质化竞争、与集团整合不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多元化是指出版企业将资源分散投资在两个或更多的行业或领域里的一种经营行为。一般来说,实行多元化经营一是能够分散经营风险,二是能够获取更多的盈利。多元化经营有助于出版企业寻找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助提高企业自身抵御和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实施多元化经营,可以降低成本,在占用和消耗同样人力、物力、财力前提下,取得较多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对出版企业现有资源的  相似文献   

19.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报业发展中最突出的现象就是报业迈向集团化。 创建报业集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业改革了过去那种靠国家拨款的大锅饭管理办法,报社逐步实行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管理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报业之间和各种传媒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面对优胜劣汰的竞争,报纸要在竞争中生存、取胜,必须在办好报纸的同时搞好经营,走报业集团化之路。 报业迈向集团化已被世界报业发展的历史所证明,当今国外有影响的大报,几乎全都是以报业集团的形式进行运作的。 报业集团在美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美国现有日报1600多家,75%被报业集团所控制,其发行量占美国全国报纸发行总数的一半以上。美国的报业集团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经营报纸的报业集团,另一类是以报纸为龙头,包括多种非报业经营项目的多元化的产业联合体。 我国目前形成的多数报业集团主要  相似文献   

20.
国内出版集团及业内专家多年来一直在探索与尝试多元化经营的策略与理念,并大体确定了相关多元化经营、非相关多元化经营双轨并举的模式。出版集团多元化经营仍存在着企业的执行力问题、纵向和横向产业链的扩张问题、进入不同行业的风险问题。出版集团多元化经营将利用内容生产者优势走行业拓展之路;整合资源,探索资本多元化经营;发展新技术为多元化经营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