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信息·数字     
中宣部等就北京电视台播发虚假新闻发出通报7月23日,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就北京电视台播发虚假新闻一事发出通报。通报指出,"纸馅包子"这起虚假  相似文献   

2.
刘洋 《中国传媒科技》2012,(12):129-130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虚假新闻的泛滥,已经使新闻渐渐地失去了"生命"。虚假新闻如猛虎般吞噬着新闻的"生命",如何遏制虚假新闻,是需要全社会共同探讨的事!由于网络媒体的发展,给新闻真实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现代新闻传播领域,传统的平面、广播媒体依旧占据主流,而新兴网络媒体,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并影响,甚至深刻地改变着新闻的传播行为,使新闻的真实性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3.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是,被新闻界看作是"毒瘤"的虚假新闻却屡见不鲜,并表现出传播渠道快速化、多样化的特点。虚假新闻既对公众的知情权造成了严重损害,使正常的社会信息交流秩序受到了影响,同时也影响了新闻从业人员和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对新闻生产和发展的根基造成了损害,对此,急需大力治理虚假新闻。对此,本文主要对虚假新闻的危害、成因和治理办法展开了探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迪 《新闻前哨》2012,(8):96-97
虚假新闻一直是国内外新闻界的顽症。2000年以后,虚假新闻在主体、客体和态势上呈现新的特点和变化。本文通过对虚假新闻三种主要症状的分析和揭示,得出结论:虚假新闻态势日趋社会化,并指出媒体有必要与受众达成良性互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反映舆情和引导舆论的作用,寻找整治虚假新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被新闻界视为"毒瘤"的虚假新闻却不时见诸各类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并呈现出传播途径多元化、快速化的特点。虚假新闻不仅严重损害了公众的知情权,影响了正常的社会信息交流秩序,败坏社会风气,而且降低了新闻媒体及从业人员的公信力,损害新闻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治理虚假新闻迫在眉睫。本文试从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究,以进一步增强新闻从业人员对虚假新闻的认识,预防和减少虚假新闻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反转新闻"是否属于虚假新闻,事关新闻真实性的基础问题。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对于当下的新闻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不能把"反转新闻"等同于虚假新闻,但此现象对新闻传播有多重影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关于"新闻真实"的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各国新闻界的重视,在各国新闻道德自律信条中,均可看到对新闻真实的表述。但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媒介的迅猛发展,虚假新闻严重泛滥,"新闻真实"受到挑战。本文从此角度入手,从中英美三国新闻道德信条中关于"新闻真实"的文本分析入手,结合现实案例,探讨了互联网时代虚假新闻泛滥的成因以及如何坚守新闻真实。  相似文献   

8.
郑桂珍 《视听》2016,(7):39-40
借壳民生新闻"上市"的虚假新闻层出不穷,要防范民生新闻中出现虚假新闻,坚守新闻的真实性,需要从道德、制度以及技术三个层面入手,建立起攻不破的网络。  相似文献   

9.
王鹏  庞雯 《东南传播》2016,(4):130-132
自媒体的兴起为人们使用网络传播信息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方式,但其中也不乏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虚假新闻,很多"把关人"为追求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经考证便将各类虚假新闻加工成为"真新闻",这种新闻不仅欺骗了受众,还可能成为社会不良情绪的助推器。本文从虚假新闻定义出发,首先阐明虚假新闻及媒介把关人的定义,以及虚假新闻和失实新闻的区别,其次分别从2013年、2014年和2015年由《新闻记者》杂志评出的年度十大虚假新闻入手,分析探讨虚假新闻类型、产生原因及传播现状,由此得出媒介把关人在虚假新闻中起到的主观性作用,以及对其把关不严导致虚假新闻传播造成不良影响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最后明确媒介把关人的职责及其应对虚假新闻主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宋淑敏  赵铭 《新闻知识》2007,(10):94-94
北京电视台某些人炮制的假新闻"纸馅包子"被曝光后,中宣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即发出制止虚假新闻的《通报》,要求广大新闻从业人员从中引以为戒,汲取教训,坚决制止虚假报道的发生。反对假新闻的目的是确保媒体的公信力,媒体的公信力是无形而强大的。对于传媒来说,公信力是  相似文献   

11.
虚假报道之所以出笼,一是作者造假,二是编辑不察。对于作者造假,个别细节失实或差错,应该说,是责任心不强导致的;但如果整个新闻事件子虚乌有,那这样的记者就应该退出新闻队伍。不管怎样,虚假新闻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甚至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不能不老话重提。虚假报道最终要经过编辑之手才能上版,在"围堵"虚假新闻方面,编辑应该是"有为"的,也是"能  相似文献   

12.
虚假新闻就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采用发布虚假信息达到欺骗当事者的一种舆论。它不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带有虚假成分的报道。《新闻记者》杂志社从2001年开始坚持不断地每年评选"十大假新闻",意在引起新闻工作者重视、警醒,但从目前状况看对于治理社会上的虚假新闻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通过研究梳理《新闻记者》2001年-2016年评选出的"十大假新闻",并使用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探究虚假新闻不同阶段的不同变化,提出治理虚假新闻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祥国 《新闻前哨》2007,(10):59-60
法律法规是防范、阻止虚假新闻的"防火墙"。这里所说的"防火墙",是指法律法规对虚假新闻有较为明确的界定、处罚乃至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律规范,触之违之就要付出代价。如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  相似文献   

14.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是新闻失实却屡见不鲜,一则新闻虽然具有可读性,但是发出来以后,被指责与实际不符,这样的情况下,不管是媒体还是身为媒体的编辑,信用度都会降低,不仅如此,虚假的新闻刊发以后,会对新闻受众的判断产生干扰,同时还会给社会造成不可想象的混乱。那么,如何才能杜绝虚假新闻的出现,笔者在这里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网络新闻源"陷阱"越来越多的背景下,从新闻产品的提供上,在媒体融合发展进程中如何防患虚假新闻,已是摆在传统媒体面前一个棘手的课题。笔者以近年来发生在身边的新闻案例为例,浅析传统媒体如何远离、应对网上虚假新闻"陷阱",引以为鉴。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为维护新闻真实性,坚决治理虚假报道,一场以"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为主题的专项教育活动,正在全国新闻战线深入展开.这是新闻战线加强自律、不断推进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然而多年以来各种虚假新闻经常见诸各种传媒.本文分析了虚假新闻的表现形式、产生的根源及危害,提出了杜绝虚假新闻、维护新闻真实的具体措施,为提升媒体公信力指明了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8.
《新闻记者》2007,(10):41-41
虚假新闻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各国有关虚假新闻的法规政策和认识也不尽相同,但是,虚假新闻的悖德性却是广泛的共识。尽管通过互联网传播的虚假新闻层出不穷,但拒绝虚假新闻几乎是所有发布新闻信息的网站的明确承诺。一旦被证实发布或传播了虚假新闻,相关的网站通常的做法是删除虚假新闻、向受众或受害人道歉。美国的网络新闻媒体是这样约束网络信息传播的:  相似文献   

19.
王卫芬 《今传媒》2009,(8):51-5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新闻从业人员和媒体机构恪守的基本准则.然而,我们身边时时会发生虚假新闻."纸馅包子"、"最毒后妈"、"北大女生国外裸奔"、"华南虎照事件"等一系列虚假新闻,都在社会上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同时也严重损坏了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导致受众对新闻的信任感降低,从而产生认知偏差.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陆定一同志的新闻真实观作了较为全面解读,进而联系当前愈演愈烈的虚假新闻,并进行了深入的反思。虚假新闻不仅严重违反了新闻真实性原则,而且严重影响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危害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已成为新闻界一大公害。切实践行陆定一的新闻真实观,对抵制虚假新闻仍是有积极的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