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也谈多重特征的学科人物传记的分类标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CRI、Net、CALIS有关多重特征的学科人物的归类状况进行了分析探讨.鉴于此,作者就自己的理解,对多重特征的学科人物的主要学科的确定和归类提出了应对举措,以利于分类标引的准确和一致.  相似文献   

2.
学科馆员的新工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自建数据库文献主题分类标引和学科分类标引及编制专业“主题、学科分类”和“关键词”词表等两个方面论述了学科馆员在新形势下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3.
面对日益增多的新学科文献,因《中图法》中未有明确的相应类目,图书馆分类标引人员常常举棋不定,难以选择类属。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新学科文献分类手册》一书,解决了这一难题。该书是我国第一部按《中图法》对有关新学科文献进行分类的工具书,在图书馆分类标引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书由《中图法》编委会的有关专家李兴辉、陈树年、戴维民编著,属中国图书馆学会秘书处组织编辑的《图书馆和情报机构工具书系列》之一种,具有可靠的学术性。该书正文部分共列出新学科文献条目535条,将  相似文献   

4.
面对搜索引擎基于关键词全文检索导致检索准确度低和学科信息门户加工描述只到站点级别的问题,作者提出了将搜索引擎和学科信息门户结合构建智能学科门户搜索引擎的建议--在经过学科专家筛选的、学科信息门户目录中的高质量网站中自动收集网页,形成网页索引,利用自动标引与自动分类方法对收集到的网页进行标引和分类,最后通过分类浏览目录与主题词检索的方式,向用户提供学术资源网页的查找.文章重点介绍了智能学科门户搜索引擎的网页采集、网页自动标引与自动分类及用户接口的设计与实现,并对该搜索引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张琴 《晋图学刊》2009,(6):4-7,13
心理学学科体系庞大,分为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部分,它们又各自分化、衍生出许多分支学科。众多分支学科之间相互联系造成心理学文献分类的复杂性。理顺心理学各学科分支的相互关系,能准确地对心理学文献进行分类标引。  相似文献   

6.
孟昀 《传媒》2023,(8):93-96
中国国家形象塑造问题是新历史方位下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对五年来的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研究的分析发现,该议题的跨学科属性明显,但学科研究分布不平衡;总体呈现实践研究多,实证研究、思辨研究少的特征;“新媒介时代”与传播媒介维度是多数研究的主要关注点与着力点。因此作者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中,研究者应积极推进国家形象议题在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力度,强化混合研究方法的运用与跨学科学术合作,进一步加强跨学科研究与国内外先进理论知识的应用,促进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7.
机读数据互见分类标引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机读数据互见分类标引的技术条件、意义和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认为加强互见分类标引,读者可以在不同学科或专业检索到跨学科多主题的文献,从而提高计算机检索系统的查全率和查准率,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8.
对机读目录中606、690字段的规范性进行了分析,对学科名称主题的标引作了归纳总结,并通过实例阐述了学科主题标引和分类标引的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董明刚 《图书馆》1994,(5):39-40,23
37种新学科文献的分类标引董明刚当文献分类标引人员在工作中经常遇到分类法的类目体系未包括的新学科、新技术、新思想、新方法、新事物等文献时,会感到很棘手。因为要在一个庞大的类目体系中为新学科文献找出合适的类目,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0.
当前,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科研成果的跨学科性也更加明显。科技期刊作为科研成果的主要载体,将收到越来越多具有跨学科性的稿件,这些稿件也给科技期刊同行评议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讨论了学科交叉融合对同行评议质量、过程及模式的影响,提出科技期刊应开展期刊发展战略研判、提高编辑素质和能力、探索审稿人遴选方法、建立跨学科评议标准,呵护和孕育跨学科研究,并从中抓住机遇,进一步提高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针对可视化背景下科学计量学的研究现状,从空间和时间维度出发,梳理当前主要的研究内容,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从空间和时间维度提出学科可视化分析,包括学科结构可视化分析和学科演化可视化分析,根据不同文献粒度的选择和分析单元的类型以及研究目的将学科结构的内容主要分为学科合作结构、学科主题结构、学科引文结构、跨学科和学科知识结构,将学科演化的内容主要分为学科合作结构演化、学科主题结构演化、学科知识基础、学科研究前沿和学科预测,并按照学科可视化分析的基本步骤对各部分研究内容展开论述。[结果/结论] 以空间和时间为基本维度并依据学科可视化分析基本步骤为内在主线梳理当前研究是一种新颖有效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学学科性质研究之我见--试论图书馆学学科归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书馆学学科性质问题的实质是其学科归属问题。学科的归属取决于学科的非本质属性和学科的分类方法,人们的需求也决定着学科归属的价值。关于图书馆学学科归属的讨论不断深入,观点纷呈,文章就目前为止具有的五种主要代表性的观点进行陈述,并预测图书馆学经过一定阶段的细化发展之后,也会逐渐向整体化、综合化方向转变并呈现文中所述其特点。  相似文献   

13.
档案学学科性质问题实质是其学科归属问题。学科的归属取决于学科的非本质属性和学科的分类方法 ,人们的需求也决定着学科归属的价值。档案学学科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归属。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地方文献分类互见标引的意义、计算机检索条件下地方文献分类互见标引的可行性,提出了跨学科多主题地方文献、地方人物资料、地方特色资料、地方行业志等地方文献分类互见标引的具体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5.
高校图书馆馆藏应服务于学校学科建设需要,确定合理的藏书结构,可以提高采购效率和文献利用率。用馆藏结构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从分类结构、学科结构和出版结构三个方面分析同济大学图书馆馆藏中学科文献入藏的合理性,主要从馆藏结构分布、各学科文献馆藏变化、出版结构等多角度进行详细分析,通过统计数据掌握学科馆藏分布、新书入藏比例、重点学科文献比例等,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操玉杰  向荣荣  毛进  王施运 《情报学报》2023,(10):1151-1165
知识单元的特征信息是其学科归属判定的基础,挖掘关键特征有助于提升学科判定方法的性能,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知识内容层面的跨学科规律研究。本文借助16种知识单元学科归属判定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这些方法,判别不同词频、不同学科覆盖度词汇的学科归属,评价方法所蕴含的学科重要度、学科相关度和学科区分度3种特征和特征组合效果,以挖掘效果最好的特征子集。本文以“计算医学”这一交叉领域数据为基础构建测试数据集,研究分析表明,综合使用3种特征的方法在各组数据上均取得了较好的性能,同时学科重要度的性能优势表明其在3种特征中最为重要;高频词的学科归属判定需要注重学科区分度,而低频词需要重点考虑学科重要性;对多学科覆盖度的知识单元,需要在学科重要度基础上补充对学科区分度的考虑。本文的发现能够为知识单元学科归属判定方法优化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检索环境下工具书分类标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工具书的不同类型所具有的特征 ,分别探讨了对它们进行分类标引的不同方法 ,特别是探讨了在计算机检索环境下工具书的分类标引方法 ,以求从多个角度和途径揭示工具书具有的学科内容属性及其特征 ,方便读者从多个途径检索、利用工具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研究学科交叉融合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应对策略,为高校图书馆抢抓历史机遇、应对现实挑战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过程] 探讨学科交叉融合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阐述高校图书馆支持跨学科研究和教育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高校图书馆在学科交叉融合环境下的角色定位和服务策略。[结果/结论] 学科交叉融合影响着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信息组织与检索以及学科服务的质量,支持跨学科研究和教育是图书馆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提升地位的有效途径。凭借跨学科服务基础和中立性质,高校图书馆应作为孕育者、连接者及主导者,做好系统谋划、推动资源建设、促进信息获取、发挥空间优势、深化学科服务,推动高校的跨学科研究和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收录的137种农业核心期刊的分类标引进行了统计,有分类标引的期刊117种.对有分类标引的期刊每刊随机抽取1篇论文对其分类标引结果,(即中图分类号)进行分析表明:分类正确的101篇,错误的16篇,正确率86%,分类级别主要为4~6级.分类标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标引错误或印刷错误、重复标引、标引专指度太低和标引不适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学科馆员服务在中国大学图书馆的开展,如何开展学科馆员服务成为图书馆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作者在有关学科馆员的系列学术报告中,讨论了学科馆员服务的主要领域和工作方法,分析了对于学科馆员的概念误解和认识模糊的问题。作者总结了已出现的学科馆员类型及其特征,对学科馆员的未来提出了意见。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