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4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梁辰鱼考订元剧,可以视为他效仿魏良辅再度改良昆腔的工作之一,这为他自翻新调作了准备,也是新昆腔得以运用于传奇创作并被搬上戏剧舞台的重要保证。梁氏考订元剧的主要成果表现在杂剧《红线女》的创作上,此剧为《浣纱记》的创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
梁辰鱼于三十六岁时西游湘、鄂、赣等地,这是他人生中比较重要的一件事情。对其此次远游的具体路线作出考析,进而探讨其诗作《甲寅感怀二首》与远游的关系,以及远游对其人生的意义和影响,不但可以加深对梁辰鱼生平的认识,而且有助于了解其思想和创作中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6月16-18日,"纪念王季思、董每戡诞辰110周年暨传统戏曲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市中山大学中文堂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文艺研究》杂志社共同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130多人应邀参加。黄天骥、黄仕忠、彭玉平、宋俊华、王馗等在开、闭幕式致辞,康保成、伊维德、刘晓明、黄仕忠、徐子方、赵晓  相似文献   
4.
梁辰鱼的传奇《浣纱记》是昆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对于粱氏生卒年及《浣纱记》的创作时间,学界存在争论。经考证,梁生于正德十五年庚辰(公元1520年1月-1521年2月),卒于万历二十年壬辰(公元1592年2月~公元1593年2月);《浣纱记》创作于嘉靖末年,约公元1562-1566年间。  相似文献   
5.
元散曲家乔吉提出了“凤头、猪肚、豹尾”的创作理论,在基本遵循和部分突破自己创作理论的基础上,乔氏创作了大量具有清丽、新奇风格的散曲作品。将乔吉的创作理论和散曲作品结合起来考察,是研究这位作家创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黎国韬 《青海师专学报》2010,30(3):49-52,58
专职乐官正式出现于商代的后期,在此之前是巫官而兼乐官的形态。乐官出于巫官,有诸多考古学材料和民俗学材料可资佐证。此外,从礼乐仪式源于原始巫术仪式的角度观照,也可以证明乐官出于巫官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流行于广东省吴川市梅菉镇梅麓头村的"舞貔貅"是一种颇具艺术特色的传统民间舞蹈,表演中最大的特点是"貔貅上牌山"和"牌山顶上采青"。据此特点切入展开考证可以发现,这种舞蹈渊源于南宋时期杭州一带的舞队"狮豹蛮牌","牌山"的设置即源于宋金流行的"蛮牌舞"。另外,自西汉至两宋一直有"貔为豹属"的说法;而且从传承年代推算,该舞亦大致能追溯到南宋;这些均可证明,该舞与宋代的"狮豹蛮牌"之间存在联系。因此,舞貔貅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样式,也是一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参考旧有文献及实地调查之基础上,对广东省增城市石滩镇麻车村一带及广东省龙门县蓝田乡一带流行之舞火狗活动的基本情况作出了描述;并对增城舞火狗活动之起源及其与龙门舞火狗活动之关系作出了考释。文章进而指出:其一、增城舞火狗的驱疫功能与古代傩仪是一致的。其二、增城舞火狗在许多具体表现形式上与古代傩仪也是相近的。其三、增城舞火狗最初应起源于古代汉族的傩仪。其四、增城舞火狗在其艺术化的过程中吸收了龙门舞火狗的若干特点,但二者具有不同的渊源。  相似文献   
9.
在<唐六典>、<通典>等典籍对协律乐官记载的基础上,再综考其他文献,可以从起源、官称、官品、职属、职能等多个方面对西汉以至隋唐间协律乐官发展的情形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这方面研究对过往的戏剧史、乐舞史研究亦将有所补正.  相似文献   
10.
部乐是具有较为固定的乐曲、乐器、乐工人数及表演风格的音乐组织形式,这种制度渊源于西汉的黄门前部、后部鼓吹,进而影响到魏晋时期的相和部乐。南朝时期,在相和部乐的基础上又发展出清商部乐,并出现了部下自分小部及与其他部乐并立等新情况;而在北朝,则有伶官清商四部、伶官清商二部的出现。及至隋平天下,吸收北周、北齐、南陈的部乐制度,建立了七部乐与九部乐,《清商伎》也成为其中的一员,并影响到初唐的十部乐;直到坐、立二部伎制度出现之后,清商部乐始逐渐衰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