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2011年是中国广播业深化改革、稳步发展的一年,广播理论研究继续沿着务实与理性的方向发展。本文在2011年的中国广播理论研究的同时,集中对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的发展趋势、广播产业发展、广播多元化发展战略、广播媒介批评、广播战线“走转改”实践等五个方面的文章进行了梳理总结。  相似文献   

2.
2010年,随着中国广播事业的积极稳步推进,广播理论研究在向深度扩展的同时,也更加务实与理性。本文对2010年的广播理论研究做出概述,并集中对全媒体广播、重大及突发事件中广播独特作用、对外广播、广播学学科体系建设、广播产业等五个方面的研究性文章进行了归纳梳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别从中国国际广播的实务研究、理论研究和历史研究三个层面考察了近三十年来有关我国国际广播的已有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我国国际广播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分析发现,当前将国际广播放置于媒体融合背景来探讨其采、编、播技巧的研究还较为欠缺;此外,我国国际广播包含的范围也亟需厘清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广播业在2013年拉开了变革的大幕。应急广播登上舞台,履行主流媒体社会使命;微信广播如火如荼,广播新媒体转型方兴未艾;广播媒体积极与行业内外的力量联姻,谋求整合发展。从传播实践到理论探讨,中国广播都已摆脱了“传统媒体”的桎梏,凭借平台、新渠道、新内容,迈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广播是人类信息传播进入电子时代的标志,被誉为20世纪影响最大的科学发明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促进下,中国的广播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曾铸造了近10年的辉煌历史。然而,随着其他媒体尤其是电视的发展普及,广播在媒体市场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另外,中国成功加入WTO,传媒市场将进一步向外国开放,以默多克、美国时代华纳和维亚康姆为代表的外国传媒集团,将携雄厚的资本和技术优势,以种种方式对中国传媒市场进行全面渗透。这样,包括广播在内的中国媒体不得不面临更加激烈的行业竞争。借鉴发达国家广播发展的走向,以及中…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诞生近70年来,广播实践日益丰富,领域不断拓展,广播系统理论的研究却一直相对滞后。为加强广播理论的研究与交流,推动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首届中国广播学研讨会8月28日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7.
当前,广播媒介批评呈现出一种相对低速的发展状态,而实践规模偏小、理论研究尚未起步、缺乏必要的平台支持则是其主要表现.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广播影响力的下降、对广播媒介社会功能的严重“误读”、媒介批评研究的自身缺陷以及广播媒介批评机制的缺失.其危害则表现为广播媒介规范长期得不到有效修补,广播公信力持续走低并最终危及广播行业健康发展.因此,要解决当前广播媒介批评的低速问题,必须加强对广播媒介批评的重视,加快广播媒介批评理论研究步伐,并积极建构起有效的广播媒介批评机制.  相似文献   

8.
自1923年中国首家广播电台开播至今,中国的广播事业已经走过了93个年头,在中国社会重重巨变中逐步演进。而在互联网技术充分应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传统广播正在经受着多方挑战,而这一过程中,亦包含着广播行业的发展出路。本文将梳理中国广播行业的发展历史脉络和现状,就中国广播行业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进行阐述,针对中国广播行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9.
2007年,中国广播立足媒介自身的传播特点和特色,以节目创新为核心,始终坚持以频率为中心的专业化、品牌化战略,积极而务实地尝试与新媒体的合作与联动;在有效提高收听率和吸引听众广泛参与的基础上,探索产业发展的可行之路;通过增强自身实力,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扩大媒介影响力,凸显自身媒介比较优势。这些努力和探索,使广播行业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呈现稳中求进、和谐发展的态势。2007年度中国广播行业发展呈现出以下五大亮点。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我国广播事业发展迅速,也客观上促进了无线电广播类报刊的诞生和发展。但综合现有研究成果可以看到目前被发现和研究的民国广播类报刊绝大多数均为周报、月刊、旬刊等,欠缺对日报的挖掘和研究。1934年创办于天津的《广播日报》是我国近代第一份综合性广播日报。其出版发行开创了民国时期广播报刊日发的先河,同时在明晰广播媒体性质、助力多元媒介共生、受众心理研究等领域做出有益探索,为促进天津广播事业发展、推动民营广播电台改革等方面均作出重要贡献。本文尝试对《广播日报》进行开创性研究,以期填补我国近代无线电广播日报研究的空白,为近代广播史研究提供更加丰富的视角和更加多元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
姜叶 《视听界》2008,(1):69-71
作为国内专业化广播频率发展中的先锋力量,交通频率的内容专业化发展、广告经营空间拓展一直走在广播行业前列。近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私人汽车保有量的规模日渐增大,交通频率已成为民众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告传播价值日益凸显并得到广泛认同。2007年广播市场中,交通频率依然表现出强劲实力。  相似文献   

12.
马德兵 《新闻世界》2011,(3):9-10,95
安徽广播电视台经济广播一直注重提高节目质量,围绕建设"理财、消费、维权"三个平台,打造频率和节目品牌。在广州赛立信公司进行的专业市场调查中,2010年第三季度,安徽经济广播在安徽地区的市场占有率超过8.3%,收听率达到0.28%,均比2007年翻了一番,位居安徽地区广播频率前列。为了帮助编辑、记者主持人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更好地服务听众,2010年6月到11月,安徽经济广播开展了栏目调查研究活动。频率要求各个栏目选取并研究3到5个同类型广播栏目,与自己的栏目进行对比分析,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对50位以上听众进行电话回访调查,再通过归纳、分析,明确栏目目标受众和需求,提出进一步办好节目的思路和措施,并将调查研究成果形成文字,作为今后办好节目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诞生于延安的人民广播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广播》(月刊)杂志是一本研究广播理论、广播业务和广播业态规律的公开发行出版物。从1993年7月创刊起,至今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20年寒来暑往,20载辛勤耕耘。这本杂志承载了广播人对新中国广播事业的希望与梦想,记录了广播人在逆境中探索、在期盼中前行的感悟与思考。为了记载这20年留存在记忆中的一件件难忘的事,2013年5月7日,《中国广播》杂志召集曾经领导或在杂志工作过的部分同志进行座谈,回忆过去,畅想未来。本期"特别策划"栏目,以实录的方式,将座谈会主讲人的发言进行了整理,记载过去的点点滴滴和所思所想。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2008年1月,《中国广播报》发表文章《2007年中国广播发展8大趋势》指出:"早在两三年前,广播界就提出了‘办看得见的广播’的理论,2007年,全国各地的电台开始将这一理论付诸实施,而这也是广播发展的必然趋势。"时隔5年,当我们在百度网站搜索"办看得见的广播"时,赫然耸现于眼前的是1750000个相关结果。在这上百万的网络文章中,广播人近年来对"办看得见的广播"的思考与求索跃然在目。  相似文献   

15.
李悦 《中国广播》2006,(1):71-73
2005年,是广播理论研究稳定发展的一年。和头两年相比,这一年的广播理论研究呈现出的特点是向纵深方向发展,更加务实和理性。笔者对相关学术刊物、学术会议的综合分析表明,2005年中国广播理论  相似文献   

16.
于都 《军事记者》2004,(4):50-50
在2003年广电总局确定的“广播发展年”和“网络发展年”的基础上,广电行业进一步开辟新的发展领域,2004年将继续把广播和网络发展推向深入。那么,如何看待当前中国广播发展的现实及出路呢?  相似文献   

17.
王德成  张涛 《中国广播》2013,(8):F0002-F0002,I0001
《中国广播》杂志7月29日至8月8日举行创刊20周年庆典。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国广电报刊协会等部门领导出席29日的庆典并表祝贺,盛赞《中国广播》20年来在广播理论方面的不断探索,带动了广播学术研究的发展,成为国内广播业务研究的第一刊、中国广播界的理论旗帜和学术园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会计师李兰田、总工程师钱岳林,副总编辑杨文延、杜嗣琨、刘晓龙、史敏等台领导以及各中心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开幕仪式。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副总编辑  相似文献   

18.
业务研究     
全国第一家以情感谈话节目为主的专业化频道——天津生活广播·情感的家园自2007年1月1日开播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引起了业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8月15日,中国广播电  相似文献   

19.
左荧作为新中国广播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对我国的广播宣传工作有着深入的认识,他在一些讲话稿及研究论文中谈到了对广播的特点、录音报道、对农广播、广播播音、广播广告等方面的看法,他的很多见解对于今天的广播理论研究、广播工作实践仍然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结合左荧亲自撰写的一些研究论文及讲话稿,探索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广播宣传工作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20.
2016年8月25日,全面解读全球电视剧产业最新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综合性研究专著《剧领天下——全球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6)》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展览馆召开。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本书主编胡占凡,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本书副主编张海潮,清华大学教授尹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苗棣,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维东分别就中外电视剧产业的生产创作、观众收视、市场运营等最新研究成果做了专题发言。发布会由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主持。中国电视剧行业的相关领导以及众多业界、学界人士参加了发布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